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拿起望远镜到野外观鸟已有5年多,带上相机、镜头拍鸟也差不多有4年了。在观鸟、拍鸟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当然这些故事的主角大多不是我,而是那些可爱的鸟儿们。不过,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与它们共同分享着那些最质朴的快乐。
到西藏观鸟:见证朱雀的爱情
2006年,我还在四川大学读书。放暑假时,鸟友唐军告诉我说他要开车到西藏办事,办完事后我们可以搭他的顺风车一路看鸟回成都。这个消息让我和另外两位从未到过西藏的成都鸟友兴奋不已。我们立马订了去拉萨的机票。
西藏的哪些地方更便于观鸟呢?我们拿着地图四处询问曾经去过西藏的鸟友,想做一个详细的观鸟计划。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只要有时间,多去海拔不同的地方,自然会有收获。有人可能以为西藏都是拉萨那样的高原风光,其实在整个藏南地区,以及藏东的林芝、察禺,藏西的亚东、樟木等地区,都有保存完好的林区,有些地方如墨脱,甚至呈现出常年热带风光。
到拉萨的第二天,我们便搭车前往拉萨附近的曲水县雄色寺。从山下的停车地到寺庙,要步行1个多小时,沿途当然是观鸟的好路线,灰腹噪鹛、大草鹛、藏马鸡这三种西藏独有的特色鸟都一一现身了。雄色寺是个尼姑庵,也叫“羞涩寺”,不过这里的小尼姑们可一点也不羞涩,她们看到我们背着相机,便争先恐后地让我们为她们拍照。我们尽量满足她们的要求,并答应将照片冲洗后邮寄给她们。
寺庙周围是个小村子,藏传佛教信仰众生平等,村民们从不捕杀野生动物,在冬日还会施舍一些粮食给动物,所以这里的野生动物和人之间的距离走得很近,藏马鸡就像家鸡一样在农家院子里进进出出的,以至我们在内地拍鸟时常用的长焦距镜头因为距离太近没法对焦,全部“哑了火”。其实,在西藏的很多地方都给人这样的感觉:人、动物、植物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第三天,我们从拉萨向东沿318国道前往有着“高原江南”之称的林芝,这里的景色和拉萨完全不一样,林木葱郁,大树参天。在一家普通农舍的排水渠旁,我有幸见证了一对朱雀的爱情。 那天天气非常炎热,中午时疲惫的我正躲在树荫下休息。一回头,发现身后有一只红色的小鸟。由于距离很近,不需要借助望远镜就可进行观察,我索性坐在原地观察它的一举一动。这是一种常见的高原小鸟,是一只雄鸟。我发现这小家伙的脸部异常红艳。当然,直到看了后面的精彩表演后,我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不一会儿,一只棕色的雌鸟落了下来。一看见异性的到来,先前那只雄鸟就来了精神,立刻进入到一种非常亢奋的状态。只见它面对雌鸟鼓起腮帮,蓬松开全身的羽毛,同时把一对翅膀展开平放在地面,转眼间就胖了一圈。也许正是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雌鸟感到迷茫,它惊异地看着面前这个“小伙子”。
眼见雌鸟中招,雄鸟便发动了更猛烈的求爱攻势:不停地交替晃动双翅,围着雌鸟转圈,还不时地用嘴捡起地上的树枝一类的棒状物,递到雌鸟面前。我想,这些东西大概就是鸟儿眼中的“红玫瑰”了。配合着“小伙子”的表演,雌鸟也舞动起来……整个过程宛如一场精彩的表演。
我注视着这对可爱的小鸟,看着它们从相识、相知、相爱,到最后完成交配。灿烂的阳光下,我觉得两只小鸟很幸福,因为对它们来说,幸福来得那么简单,一个排水渠的洞口就是一个温暖的家。而对我来说,幸福其实也很简单。仅仅是分享它们的快乐就足够了……
一个月的西藏之旅很快就过去了。我踏上了归程。现在想来,那一个月的每一天对我来说都充满了快乐,这些快乐直到今天仍然让我回味无穷。
在云南观鸟:意外发现新种
说到我的观鸟路,当然不能漏掉云南,因为对观鸟人来说,云南是个非常神奇的地方。云南是我国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鸟的种类数也是全国最多的。自观鸟以来,我几乎每个冬季都会去云南,而每次都能看到以前未曾见过的鸟。下面说的是2008年1月,我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莫里热带雨林观鸟时的一次意外发现。
莫里热带雨林景区位于瑞丽市东北20千米处,以其奇异的自然人文景观闻名遐迩。这是一个典型的沟谷地形,沟的最深处是莫里瀑布。其实从沟口到沟底也差不多就500米的距离。由于雨水充沛,气候温暖,这里植被很好,进入沟里,燕尾、鶲、鹧鸱和一些这里比较常见的小鸟依次出现。伴着我们一路走到瀑布。
我们在瀑布旁稍作休息,然后继续观鸟。刚走不远。便见一只约20多厘米长的深色大鸟从溪边飞起,然后落在一棵横在溪流上的倒木上。它背对着我们,从望远镜里只能看见它深色的背部和短尾巴。同行的鸟友判断这是一种常见于溪流附近的褐河乌,但我看到它的嘴很长且下弯,便很肯定地说这绝对不是褐河乌,而是一种我从未见过的鸟种。
就在我们为其身份争论不休时,这只鸟已经沿着河道往下游飞去了。我们懊恼不已,因为在观鸟过程中,对于有争议的、悬而未决的鸟种一般是不能算做目击记录的。
沿着溪流继续往下走,心事重重地想着那只鸟的我自然就落到了队伍的最后面。走到溪流拐弯处,我觉得河对岸的一个角落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动。我举起望远镜——天啊,这不就是刚才消失的那只鸟吗!
我赶紧给已经走出很远的鸟友发信号,然后沿着山坡下到溪边,与这只鸟隔河相望。我终于看清楚了:这是一只地鸫,而且根据这里以前的记录,很可能是一只长嘴地鸫。我仔细地观察,只见它不时地用大嘴将和它头部一般大小的石块挪开,寻找石块下面的食物,有时还把下弯的长嘴伸进石头缝隙中去找食物。它沿着河滩寻找食物,竟然走到了离我只有七八米的地方。我赶紧举起相机。“喀、喀、喀”,随着快门声响起,我拍下了很清晰的照片。
回到沟口,我给大家展示刚才拍下的照片,这才发现这只鸟并不是以前多有记录的长嘴地鸫,而很可能是中国尚未记录过的大长嘴地鸫!一字之差完全是两个概念。后来我们通过网络查找,最终确认它是一只大长嘴地鸫。这样,在中国鸟类大家庭中又多了一员——大长嘴地鸫。我简直不敢相信它竟是我首先发现的。
在四川龙池观鸟:见识红交嘴雀“群发事件”
家在成都的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当然还是自己的家乡——四川。单就鸟的种类而言,四川不如云南,屈居第二,但四川却是拥有中国鸟类特有种数量最多的省份。四川的很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如九寨沟、若尔盖、峨眉山、卧龙、唐家河、瓦屋山、老君山等,都是很好的观鸟地。而在鸟类迁徙的春秋两季,成都市附近的很多旅游景点也是周末不错的选择,无论是市区内的公园、学校,还是近郊的盆地山脉交界处,都可能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说到这里,我便想起了2007年5月在都江堰度过的一个周末。
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早早地我就离开成都赶到都江堰林校,而且很快便轻松搞定了白眉姬鶲、黑头奇鹛、小灰山椒鸟等夏候繁殖鸟。到周六,我一早便直奔龙池。无奈天公不作美,雨下个不停,在那里呆了一上午后,我只得返回林校,想拍几种常见的鸟类打发时间。
周日,天气有所好转,我再次奔龙池而去。一路上颇有收获,包括多种鶲和鸲。车到马桑坪,我发现一棵小树上有一群红交嘴雀“唧唧喳喳”地吵个不停,正纳闷时,突然看见一只大鸟飞起并很快隐人树林。我顿时精神大振,仔细寻找多时,终于在树林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这只大鸟——这是一只灰林枭,俗称“猫头鹰”。猫头鹰的视力在白天不太好,一般会找个地方睡觉,而小鸟们则会在这个时间集群驱赶这类天敌,这便是那群红交嘴雀“唧唧喳喳”吵个不停的原因。
到达龙池,还没停车就看见几只竹鸡穿行而过。我徒步爬上附近的龙王庙,远远地看见一棵小枯树上有一个赤胸啄木鸟的巢。走到树下,发现旁边有一座废弃的木屋,木屋的窗口正朝着巢的方向——真是一个绝好的隐蔽棚,既能守着洞口等待大鸟回来。又不会干扰亲鸟育幼。生态摄影的道德规范是不能干扰了动物的正常生活。
我钻进木屋,看着亲鸟来来回回地哺育小鸟,周围山间的薄雾时来时散……直到日落西山,我带着愉快的心情踏上归途。
可以写的观鸟趣事还有很多。不过,我觉得最好还是你自己拿上望远镜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们,尽情享受观鸟的快乐!
到西藏观鸟:见证朱雀的爱情
2006年,我还在四川大学读书。放暑假时,鸟友唐军告诉我说他要开车到西藏办事,办完事后我们可以搭他的顺风车一路看鸟回成都。这个消息让我和另外两位从未到过西藏的成都鸟友兴奋不已。我们立马订了去拉萨的机票。
西藏的哪些地方更便于观鸟呢?我们拿着地图四处询问曾经去过西藏的鸟友,想做一个详细的观鸟计划。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只要有时间,多去海拔不同的地方,自然会有收获。有人可能以为西藏都是拉萨那样的高原风光,其实在整个藏南地区,以及藏东的林芝、察禺,藏西的亚东、樟木等地区,都有保存完好的林区,有些地方如墨脱,甚至呈现出常年热带风光。
到拉萨的第二天,我们便搭车前往拉萨附近的曲水县雄色寺。从山下的停车地到寺庙,要步行1个多小时,沿途当然是观鸟的好路线,灰腹噪鹛、大草鹛、藏马鸡这三种西藏独有的特色鸟都一一现身了。雄色寺是个尼姑庵,也叫“羞涩寺”,不过这里的小尼姑们可一点也不羞涩,她们看到我们背着相机,便争先恐后地让我们为她们拍照。我们尽量满足她们的要求,并答应将照片冲洗后邮寄给她们。
寺庙周围是个小村子,藏传佛教信仰众生平等,村民们从不捕杀野生动物,在冬日还会施舍一些粮食给动物,所以这里的野生动物和人之间的距离走得很近,藏马鸡就像家鸡一样在农家院子里进进出出的,以至我们在内地拍鸟时常用的长焦距镜头因为距离太近没法对焦,全部“哑了火”。其实,在西藏的很多地方都给人这样的感觉:人、动物、植物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第三天,我们从拉萨向东沿318国道前往有着“高原江南”之称的林芝,这里的景色和拉萨完全不一样,林木葱郁,大树参天。在一家普通农舍的排水渠旁,我有幸见证了一对朱雀的爱情。 那天天气非常炎热,中午时疲惫的我正躲在树荫下休息。一回头,发现身后有一只红色的小鸟。由于距离很近,不需要借助望远镜就可进行观察,我索性坐在原地观察它的一举一动。这是一种常见的高原小鸟,是一只雄鸟。我发现这小家伙的脸部异常红艳。当然,直到看了后面的精彩表演后,我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不一会儿,一只棕色的雌鸟落了下来。一看见异性的到来,先前那只雄鸟就来了精神,立刻进入到一种非常亢奋的状态。只见它面对雌鸟鼓起腮帮,蓬松开全身的羽毛,同时把一对翅膀展开平放在地面,转眼间就胖了一圈。也许正是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雌鸟感到迷茫,它惊异地看着面前这个“小伙子”。
眼见雌鸟中招,雄鸟便发动了更猛烈的求爱攻势:不停地交替晃动双翅,围着雌鸟转圈,还不时地用嘴捡起地上的树枝一类的棒状物,递到雌鸟面前。我想,这些东西大概就是鸟儿眼中的“红玫瑰”了。配合着“小伙子”的表演,雌鸟也舞动起来……整个过程宛如一场精彩的表演。
我注视着这对可爱的小鸟,看着它们从相识、相知、相爱,到最后完成交配。灿烂的阳光下,我觉得两只小鸟很幸福,因为对它们来说,幸福来得那么简单,一个排水渠的洞口就是一个温暖的家。而对我来说,幸福其实也很简单。仅仅是分享它们的快乐就足够了……
一个月的西藏之旅很快就过去了。我踏上了归程。现在想来,那一个月的每一天对我来说都充满了快乐,这些快乐直到今天仍然让我回味无穷。
在云南观鸟:意外发现新种
说到我的观鸟路,当然不能漏掉云南,因为对观鸟人来说,云南是个非常神奇的地方。云南是我国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鸟的种类数也是全国最多的。自观鸟以来,我几乎每个冬季都会去云南,而每次都能看到以前未曾见过的鸟。下面说的是2008年1月,我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莫里热带雨林观鸟时的一次意外发现。
莫里热带雨林景区位于瑞丽市东北20千米处,以其奇异的自然人文景观闻名遐迩。这是一个典型的沟谷地形,沟的最深处是莫里瀑布。其实从沟口到沟底也差不多就500米的距离。由于雨水充沛,气候温暖,这里植被很好,进入沟里,燕尾、鶲、鹧鸱和一些这里比较常见的小鸟依次出现。伴着我们一路走到瀑布。
我们在瀑布旁稍作休息,然后继续观鸟。刚走不远。便见一只约20多厘米长的深色大鸟从溪边飞起,然后落在一棵横在溪流上的倒木上。它背对着我们,从望远镜里只能看见它深色的背部和短尾巴。同行的鸟友判断这是一种常见于溪流附近的褐河乌,但我看到它的嘴很长且下弯,便很肯定地说这绝对不是褐河乌,而是一种我从未见过的鸟种。
就在我们为其身份争论不休时,这只鸟已经沿着河道往下游飞去了。我们懊恼不已,因为在观鸟过程中,对于有争议的、悬而未决的鸟种一般是不能算做目击记录的。
沿着溪流继续往下走,心事重重地想着那只鸟的我自然就落到了队伍的最后面。走到溪流拐弯处,我觉得河对岸的一个角落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动。我举起望远镜——天啊,这不就是刚才消失的那只鸟吗!
我赶紧给已经走出很远的鸟友发信号,然后沿着山坡下到溪边,与这只鸟隔河相望。我终于看清楚了:这是一只地鸫,而且根据这里以前的记录,很可能是一只长嘴地鸫。我仔细地观察,只见它不时地用大嘴将和它头部一般大小的石块挪开,寻找石块下面的食物,有时还把下弯的长嘴伸进石头缝隙中去找食物。它沿着河滩寻找食物,竟然走到了离我只有七八米的地方。我赶紧举起相机。“喀、喀、喀”,随着快门声响起,我拍下了很清晰的照片。
回到沟口,我给大家展示刚才拍下的照片,这才发现这只鸟并不是以前多有记录的长嘴地鸫,而很可能是中国尚未记录过的大长嘴地鸫!一字之差完全是两个概念。后来我们通过网络查找,最终确认它是一只大长嘴地鸫。这样,在中国鸟类大家庭中又多了一员——大长嘴地鸫。我简直不敢相信它竟是我首先发现的。
在四川龙池观鸟:见识红交嘴雀“群发事件”
家在成都的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当然还是自己的家乡——四川。单就鸟的种类而言,四川不如云南,屈居第二,但四川却是拥有中国鸟类特有种数量最多的省份。四川的很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如九寨沟、若尔盖、峨眉山、卧龙、唐家河、瓦屋山、老君山等,都是很好的观鸟地。而在鸟类迁徙的春秋两季,成都市附近的很多旅游景点也是周末不错的选择,无论是市区内的公园、学校,还是近郊的盆地山脉交界处,都可能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说到这里,我便想起了2007年5月在都江堰度过的一个周末。
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早早地我就离开成都赶到都江堰林校,而且很快便轻松搞定了白眉姬鶲、黑头奇鹛、小灰山椒鸟等夏候繁殖鸟。到周六,我一早便直奔龙池。无奈天公不作美,雨下个不停,在那里呆了一上午后,我只得返回林校,想拍几种常见的鸟类打发时间。
周日,天气有所好转,我再次奔龙池而去。一路上颇有收获,包括多种鶲和鸲。车到马桑坪,我发现一棵小树上有一群红交嘴雀“唧唧喳喳”地吵个不停,正纳闷时,突然看见一只大鸟飞起并很快隐人树林。我顿时精神大振,仔细寻找多时,终于在树林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这只大鸟——这是一只灰林枭,俗称“猫头鹰”。猫头鹰的视力在白天不太好,一般会找个地方睡觉,而小鸟们则会在这个时间集群驱赶这类天敌,这便是那群红交嘴雀“唧唧喳喳”吵个不停的原因。
到达龙池,还没停车就看见几只竹鸡穿行而过。我徒步爬上附近的龙王庙,远远地看见一棵小枯树上有一个赤胸啄木鸟的巢。走到树下,发现旁边有一座废弃的木屋,木屋的窗口正朝着巢的方向——真是一个绝好的隐蔽棚,既能守着洞口等待大鸟回来。又不会干扰亲鸟育幼。生态摄影的道德规范是不能干扰了动物的正常生活。
我钻进木屋,看着亲鸟来来回回地哺育小鸟,周围山间的薄雾时来时散……直到日落西山,我带着愉快的心情踏上归途。
可以写的观鸟趣事还有很多。不过,我觉得最好还是你自己拿上望远镜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们,尽情享受观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