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智慧教育发展模式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教育是面向2035年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智慧校园的建设、智慧教育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始建于1906年,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和我国汉语拼音方案创始人之一的白涤洲先生都曾担任学校的校长。学校基于老舍校长“真善美”精神与五中教育集团“精气神”文化,在百年传统老校向智慧教育学校的转型中,不断推动互联网和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未来教育发展态势,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在技术与教育的碰撞中,有效促进立德树人、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用新技术助力校园乃至教育事业新边界拓展。
  教育智能化成就智慧学校
  作为新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推动了教育体系从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人工智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对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体系等架构进行部署,既利用黑板、书本作业等传统教育方式,也大力拓展智能化教育模式,让两者相互依托并融合,让数字化教育成为学校的一种创新手段。
  1.重塑学习环境
  借助互联网和情感感知技术全面了解教育运行状态,将学校变成万物互联、智慧感知、虚实融合的智慧学习空间。近几年,学校硬件设施升级,电教设备替换为更快、更安全、更先进的设备,为教育数字化提供最基本的保障。目前全校所有教室(含专业教室)均装入多媒体触摸屏,达到100%。在教室内上课,既可以实现教室内电脑直接投屏,也可以用笔记本直插或者wifi投屏。教师们均使用笔记本备课、查阅资料、制作课件等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教育更有时效性。
  在校园内,电子屏、专业铃声系统、校内直播存储系统保障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无线网络全覆盖,依托dcjy无线网,教师可以在学校各个地点办公。原有的各个系统均为独立使用,获取信息需要在不同的系统间穿梭往返,增加使用难度。通过集合整理,系统的升级换代,使用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有效。学校网络更加安全,可以随时控制网络的访问量,把最优的资源给予教学;电子铃声不再是以往的单一声音,广播也不再是统一播放,根据需求定点定时播放,为校园广播台的播出提供技术支持。每年一些特定的大型活动,电子屏的利用,音视频的同步播放,让活动更加生动有效。
  2.重构学习流程
  (1)普及在线教育学习
  教育数字化、学校在线教育加速普及。学校建立云数据中心,在云端,教师可以实现家中办公,学校内的视频和照片资料均可以安全且轻松查找。教师在线App的应用,让专业服务人员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教师们不再烦恼课件的制作。东城区云图书馆,解决了教师资料查找困难的問题。每学期,学校信息教师会更新方家胡同小学电教使用手册,把相应的软件及硬件介绍和使用说明提供给教师,方便教师使用。
  (2)跟踪学生学习全过程
  利用学习分析技术跟踪学生学习过程,洞察学习规律,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在传统课堂之外,教师与学生更加自由,学生可以在课程时间内在线答题,在线提问。教师根据学生们的问答情况进行分析,方便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育数字化实现智慧的教育教学
  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学校在线教育加速普及。疫情时期,国家提出“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整个教育模式和教育资源发生了巨变。学校按照国家要求,启动钉钉线上平台。创建学校组织机构,启用多个校园云端应用,加速了学校数字化的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学校实现了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科研和智慧生活。
  1.智慧管理,沟通更加便捷
  云端通讯录的建立,实现了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学校的信息沟通更方便,更加迅速、及时。以往通过纸质文件发送通知,现在转变为钉钉一键发送,后台可以及时查看接收情况,做到随时提醒,并把信息存储云端,长期保存。各个部门互相联动,通过智慧管理模式,让整个学校运作实现线上运转,且方便快捷、轻松流畅。云修理的上报和审批,后勤第一时间维修并统计学校设备的使用情况;云录课云借阅,通过这些小应用,图书馆教师可以有效掌握管理图书的借阅情况,电教教师可以统计安排录像计划。智慧人事、智慧财务等一个个小的应用构成了整个OA办公管理,实现了网络协同办公、个人日常管理等,提高了学校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效率,实现了“无纸化、零电话”的高效率办公。
  2.智慧教与学,实现云端协作
  线上视频会议,实现云端办公;建立云直播课堂,实现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课堂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及统计,教师即使在家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线辅导成为学校开展教学的重要方式;云打卡,学生在家中也可以实现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一键上传每天运动情况;云端作业,通过电子设备直接写作业或者拍照上传,教师云端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实现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云端任务和活动,一个个丰富有趣的活动直接传递给家长和学生,及时掌握学生完成信息情况;云端监考,教师云端陪伴学生完成检测。云守望,笔传情,绘就学生的诚信人生;云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力学生成长。在云端,我校建立“五精会馆”。一节节精彩的课程凝聚着教师们每一节课的心血,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随时反复观看以往的内容,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3.智慧科研,打通资源需求
  通过钉钉,北京市优秀课程案例直接进入云端,方便教师们学习优秀教师的课程,方便备课;不仅有北京市、外省市的教材,教案、课例也可以通过云端直接查找,学习参考。论文文档不再是本地修改,在各个教研组,教师们通过自己的办法在教研文档中修改完善,资源共享,网络化聚合,协同写作,开启新的智慧发现。智慧资源平台的建立,内容涉及试卷、试题、课件、教案、导学案、素材、视频等,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对资源的需求,同智慧资源管理平台结合,采用在线教育“资源分享— 资源传播— 交流互动”的资源模式,主打由学校和教师第一时间上传分享独家资源,精打名师原创策划精品资源。   4.智慧校园,转变教育教学模式
  建立云课堂数据中心。依托线上教育平台,集萃各学科教师优质课堂教学资源,融合汇聚各学段课堂实录资源、教学素材资源、课堂成果资源等,构建起课堂大数据中心。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传播科学教育方法,依托资源丰富的云课堂数据中心,激发学生内驱力,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让学生学习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教育融合化推进核心素养
  知识跨界融合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导趋势,使未来教育呈现新的态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技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紧紧跟随社会的发展进程从而掌握相应的能力。
  1.学科融合,注重跨学科建设
  学校注重跨学科课程建设,跨越学科专业的界限;信息技术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探索“教育+互联网”发展模式。
  一方面是多学科建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媒介传播的有效工具,能够有效丰富枯燥单调的课堂教学,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创新性介质平台,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在信息技术与信息科技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将学生置于与教师同等的地位,便于教学内容和引导学习探究过程的创新和发展,由传统教师的引导性学习向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发展,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在信息技术学科本位上融合多学科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与学的方式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质。学校积极参与区教研室人工智能课题的研究,信息教师百分之百参与了此课题的研究,并在课堂上大胆实践。《智能红绿灯》《走近古汉字—— 人工智能文字识别》等通过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了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学校信息课程的建设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通过这些课程的讲授,教师不仅提高了业务水平,了解了国家的发展方向,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锻炼了学生创新发展,增强了他们的计算思维。依托人工智能课题,信息组准备建立编程小组,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编程C++和Python课后练习辅导,提升了师生的信息化能力。
  信息教师还积极带领学生探索防疫下的人工智能,普及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结合国家垃圾分类,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学,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探索,从而提升学生信息综合素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創新应用移动终端App线上预约听课、评课,架起学科、教师和课堂之间的桥梁,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新方法,开展在线课程督导和评价,利用信息化积累的数据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分析,全方位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2.线上线下融合,混合教学常态化
  在线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混合教学逐步走向常态化。学校融合各种教育资源,将课程、教师、设备等统筹考虑,实现所有教育资源向所有学生开放,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效能。在教学中将所有学科、所有课程、所有教案、所有教师的教学行为和风格打通,提供整体展示、广泛交流的新空间,实现学校线上线下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彻底实现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展望新科技背景下的学校未来教育,新科技为学校教学带来了惊喜与震撼。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给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同时也给教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2000年5月30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向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发局专门下发了”关于2000学年本市开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试点的通知”的文件。文件指出:“为落实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上海市教委组织编制了《上海市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上海市高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并在总结1999学年
期刊
地处豫北的鹤壁市浚县是河南省基础教育先进县,步入新千年,浚县教体委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把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契机,积极开展以该实验项目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创新研究。2001年元月,浚县进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开题会及培训会,确定了50所实验学校,以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为主要途径,针对学生不良的行为表现,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创办家长学校等。为了进
期刊
珠海教育学院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小)从2000年9月开始,面对在校就读的所有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该课程由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各班班主任承担,由附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小组”全面负责落实。装修一新的心理咨询室也将同时投入使用,由专门的心理教师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附小还成立了由校领导、心理教师、班主任、全体教职工参加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全
期刊
九月的风,吹来了一缕秋天的味道,云朵拂去了阳光的燥热,天空也多了一份静谧与祥和。辗转地铁、公交,一路上感受着秋的美好,从北小营村口向里走数百米,我们来到了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中心小学校(以下簡称“北小营中小”)。走在北小营中小的校园里,满眼都是七彩的绚丽与缤纷。三年前,本刊主办的“2018新时代创新教育实践研训活动暨信息素养提升与创新能力培养专题培训会”在这所学校举办,便让我们对这所“七彩”的农村小
期刊
中国新闻出版署图书司吴尚之司长2001年1月14日到开明出版社考察工作。吴司长指出,在出版工作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辅相成,有社会效益的图书也必然会有经济效益。谈及“心理健康教育”话题时,吴司长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很有社会意义的工作。现代社会,不仅中小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同样也需要心理调节。当吴司长看到由开明心育中心编辑出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试刊时,他非常高兴。他希望开明出版社
期刊
这是20世纪80年代学校教室中的一幕:孩子们用文字和图画在纸上描绘着未来的21世纪,有月球上规模庞大的人类基地、有城市上空来回穿梭的飞行汽车、有客厅中忙碌着各种杂事的机器人……21世纪已经过去了五分之一,这些梦想却一个都没有实现。然而,当时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在现如今这个时代,人们会严重依赖于一种移动数字设备,人们用它获取新闻、看电影电视、听音乐、阅读、聊天、开会、创作、购物、理财投资、玩游戏……
期刊
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是在黄浦区人民政府和同济大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由黄浦区教育局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合作建立的一所以设计创新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学校前身为创校于1901年的青年会中学,1951年更名为上海市浦光中学。2017年更为现名。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20世纪初中国教育“西学东渐”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分组教学、实验教学、社团活动等方面领先潮流,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拥有良好的传统
期刊
每每提到学校,人们往往首先会想起优秀的师资力量、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科学的教学管理等,而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教与学方式的深度变革,學习空间已经逐渐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逐渐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话题。  面向未来,学校、教室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坐人的盒子”,学习也将不再仅仅发生于教室,学校的每个角落、每个空间乃至社会都将是一种无边界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学习空间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各种设施设备的配置,都直接关乎
期刊
【摘 要】计算思维是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学科素养,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来设计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培养计算思维、拓宽思维广度和提高思维深度。本文以排序算法为例,设计一个“一题多解”的教学实例,以此论述基于“一题多解”思想的教学设计方法、策略和技巧。  【关键词】排序算法;一题多解;计算思维;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
期刊
北京宏志中学是北京市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品牌校,作为惠及民生的重大教育举措,肩负了“教书育人”和“教育扶贫”两大光荣使命,努力为宏志学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三环五度”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符合基础教育发展特点的宏志教育模式。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宏志中学校长蔡雷。  蔡 雷  现任北京宏志中学校长,曾任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副校长, 北京景山学校崇礼分校副校长;中国仿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