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单位: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颜平
【摘要】 目的 评价层流洁净手术室不同时段空气细菌检测结果,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科学管理。方法 采用9 cm平板暴露采样30 min监测手术期间不同时段的细菌菌落数。结果 手术开始前及手术结束时细菌菌落数较高,但符合Ⅱ类手术区域的标准;手术期间细菌菌落数符合Ⅰ类手术区域的标准。结论 层流洁净手术室与使用紫外线和乳酸消毒相比更具优越性,加之手术室科学管理,可保持手术环境的洁净和稳定,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层流手术室; 菌落数; 消毒; 手术室管理
层流手术室是采用空气洁净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以达到控制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适于各类手术之要求;并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创造一个清新、洁净、舒适、细菌数低的手术空间环境,使患者在手术时组织受到尽可能少的损伤,并大大减低感染率,尤其是无菌要求很高的颅内手术和烧伤手术,以保证患者术后能更快更好地恢复。目前,许多医院建立了层流手术室,对空气净化效果进行监测,是层流手术室防范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空气菌落总数的测定是评价空气净化效果的主要指标,大部分采用自然沉降法来测定,为比较手术期间不同采样时段对空气菌落计数的影响,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作了一些尝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空气采样方法
1.1 采样时间 分别在开机后30 min、手术开始前10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四个时间段采样。
1.2 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 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 m2,设东、南、西、北、中5点,其中东、南、西、北点均距墙1 m。
1.3 平板暴露法 用9 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垂直高度80~150 c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分别暴露30 min,采样完毕后盖好立即送检细菌室。检测方法:将送检的平板置37 ℃培养箱培养48 h,计数细菌菌落总数。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公式: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 50000 N/A×T,式中A为平板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平板。笔者采用5点布点,4个检测时段,共20个平板,分别在2010年8、9、10三月共作3次,共计采样60份,求出每个时段的平均细菌菌落数,用cfu/m3表示。
1.4 结果判定 Ⅰ类区域空气细菌菌落总数≤10 cfu/m3、Ⅱ类区域≤200 cfu/m3为消毒合格[1]。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for windows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
2 结果
手术开始前与手术结束时空气细菌菌落数高于术中时段(P<0.01),但仍符合Ⅱ类手术区域标准;手术期间符合Ⅰ类手术区域标准。见表1。
表1 手术各时间段空气细菌菌落数比较
3 讨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手术室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切口感染率呈正相关。手术室空气消毒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层流净化手术间与过去使用紫外线和乳酸消毒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2]。由于紫外线穿透能力较差且对人体有损害,乳酸对室内物品有腐蚀性,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损害,在手术操作中不能同时进行消毒,无法稳定保持手术过程中的清洁环境。层流净化手术间可进行全程空气净化消毒、调控室内温度湿度,提供清洁、舒适的手术环境,因此洁净手术室除菌措施比普通手术室更有效。
根据国家规范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菌落数标准[1],本次检测结果表明:医院洁净手术室净化系统净化效果良好,沉降菌数符合国家标准。手术期间可达到Ⅰ类手术区域标准;手术开始前及结束时细菌菌落相对较高,分别为(10.1±0.4) cfu/m3和(12.3±0.3) cfu/m3,仍符合Ⅱ类手术区域的标准。本文认为手术开始前及手术结束时人员流动和出入频繁,造成室内正压减弱,空气层流流速下降,导致空气中细菌增多;而一旦人员工作就位、出入减少后,菌落数则迅速下降。
因此,层流洁净手术室应优化工作流程、科学管理,以利层流手术室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本人认为要在工作中做好以下几点:(1)进入层流手术室必须衣帽整齐、规范。(2)室内应尽量减少布类辅料的抖动,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清扫,清洁用物不宜使用容易掉纤维的织物。(3)室内保持相对密闭状态以维持室内正压,出入随手关门,应使用自动关闭门;应尽量减少手术参观,采用电视及多媒体教学。(4)室内手术物品应提前定位准备,手术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5)清洁工作应在每日手术结束后并且空气净化系统运行中进行。(6)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空气净化系统,规范操作。(7)定期检修空气净化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更换过滤网,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参 考 文 献
[1]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2]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收稿日期:2011-03-25)
(本文编辑:陈丹云)
通讯作者:颜平
【摘要】 目的 评价层流洁净手术室不同时段空气细菌检测结果,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科学管理。方法 采用9 cm平板暴露采样30 min监测手术期间不同时段的细菌菌落数。结果 手术开始前及手术结束时细菌菌落数较高,但符合Ⅱ类手术区域的标准;手术期间细菌菌落数符合Ⅰ类手术区域的标准。结论 层流洁净手术室与使用紫外线和乳酸消毒相比更具优越性,加之手术室科学管理,可保持手术环境的洁净和稳定,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层流手术室; 菌落数; 消毒; 手术室管理
层流手术室是采用空气洁净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以达到控制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适于各类手术之要求;并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创造一个清新、洁净、舒适、细菌数低的手术空间环境,使患者在手术时组织受到尽可能少的损伤,并大大减低感染率,尤其是无菌要求很高的颅内手术和烧伤手术,以保证患者术后能更快更好地恢复。目前,许多医院建立了层流手术室,对空气净化效果进行监测,是层流手术室防范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空气菌落总数的测定是评价空气净化效果的主要指标,大部分采用自然沉降法来测定,为比较手术期间不同采样时段对空气菌落计数的影响,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作了一些尝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空气采样方法
1.1 采样时间 分别在开机后30 min、手术开始前10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四个时间段采样。
1.2 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 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 m2,设东、南、西、北、中5点,其中东、南、西、北点均距墙1 m。
1.3 平板暴露法 用9 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垂直高度80~150 c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分别暴露30 min,采样完毕后盖好立即送检细菌室。检测方法:将送检的平板置37 ℃培养箱培养48 h,计数细菌菌落总数。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公式: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 50000 N/A×T,式中A为平板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平板。笔者采用5点布点,4个检测时段,共20个平板,分别在2010年8、9、10三月共作3次,共计采样60份,求出每个时段的平均细菌菌落数,用cfu/m3表示。
1.4 结果判定 Ⅰ类区域空气细菌菌落总数≤10 cfu/m3、Ⅱ类区域≤200 cfu/m3为消毒合格[1]。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for windows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
2 结果
手术开始前与手术结束时空气细菌菌落数高于术中时段(P<0.01),但仍符合Ⅱ类手术区域标准;手术期间符合Ⅰ类手术区域标准。见表1。
表1 手术各时间段空气细菌菌落数比较
3 讨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手术室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切口感染率呈正相关。手术室空气消毒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层流净化手术间与过去使用紫外线和乳酸消毒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2]。由于紫外线穿透能力较差且对人体有损害,乳酸对室内物品有腐蚀性,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损害,在手术操作中不能同时进行消毒,无法稳定保持手术过程中的清洁环境。层流净化手术间可进行全程空气净化消毒、调控室内温度湿度,提供清洁、舒适的手术环境,因此洁净手术室除菌措施比普通手术室更有效。
根据国家规范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菌落数标准[1],本次检测结果表明:医院洁净手术室净化系统净化效果良好,沉降菌数符合国家标准。手术期间可达到Ⅰ类手术区域标准;手术开始前及结束时细菌菌落相对较高,分别为(10.1±0.4) cfu/m3和(12.3±0.3) cfu/m3,仍符合Ⅱ类手术区域的标准。本文认为手术开始前及手术结束时人员流动和出入频繁,造成室内正压减弱,空气层流流速下降,导致空气中细菌增多;而一旦人员工作就位、出入减少后,菌落数则迅速下降。
因此,层流洁净手术室应优化工作流程、科学管理,以利层流手术室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本人认为要在工作中做好以下几点:(1)进入层流手术室必须衣帽整齐、规范。(2)室内应尽量减少布类辅料的抖动,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清扫,清洁用物不宜使用容易掉纤维的织物。(3)室内保持相对密闭状态以维持室内正压,出入随手关门,应使用自动关闭门;应尽量减少手术参观,采用电视及多媒体教学。(4)室内手术物品应提前定位准备,手术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5)清洁工作应在每日手术结束后并且空气净化系统运行中进行。(6)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空气净化系统,规范操作。(7)定期检修空气净化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更换过滤网,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参 考 文 献
[1]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2]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收稿日期:2011-03-25)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