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大背景下,美术教师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如何在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教学法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走符合新课程特点的美术教学模式,是中学美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将有利于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实施教学策略,增强美术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美术教学愈来愈被重视。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到学校的条件、学生的经验、地域特点的限制,学生在美术表现能力方面,与城里的孩子有较大的差距。要切实搞好农村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到美术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美术教学问题解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美术教学愈来愈被重视。本人任教于一所藏区县城中学,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美术教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而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不言而喻,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要切实搞好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到美术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社会与家长方面,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不害怕”几乎成为至理名言,而人们却把音体美称为副科,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做做画画的美术更是教学中的“调味品”,从上级领导到基层教师,从家长到学生本人,都存在着重智育、德育,轻美育的认识,他们往往把眼睛盯在语、数、外等文化课的教学上,而忽视了美育对德育、智育的辅助作用。许多学校的美术课开设不完整,随意性很强,有的既便是开设了也不能正常上课,在多数家长对美育的功能更是一点也不知道,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美术与考大学无关,学不学无所谓,开了这些课反而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影响自己的孩子“升学”。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我们美术老师自己要先重视再渗透给学生和家长。对哪些痴迷于美术的学生,天真的以为在家里就能拥有一方静土,可是刚刚操起画笔,就听到家长的严厉训斥:“有时间不好好搞学习,总搞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干什么?你还能成画家不成?”“咔喳!”画笔连同孩子的“美梦”,一同被扔得无影无踪!
在很多学校严重缺少美术师资,而另一方面美术专业毕业的又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师资严重浪费?试想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如何才能实现美术教育的正常化呢?所以如何把这部分美术教师留下来,稳定下来应引起我们的教育部门重视。
然而,在比较偏僻的农村,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现状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力的发展及中小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笔者多年的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到以下教学方法觉得切实可行。
1.导入方法新鲜多变
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2.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
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应于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学生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浅到深,从孤立到整体,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需要开发和培养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在课堂上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美术课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充满着“问题意识”的“研究性”的教学。主要形式如下:
“学生”发现问题——分组合作研究——共同探讨交流“教师”引导提问——参与帮助指导——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引导共析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大加赞扬,树立榜样,课堂上应允许学生说错,如果教师出现错误,也无须尴尬,诚恳地道歉,让学生知道应该相信事实,要有信心为自己质疑的结论寻求理由。老师为学生的每一个提问感到高兴,要及时表扬敢于质疑的学生,带动学生在班级中形成质疑光荣的氛围。
(2)在教学中设置合情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爱问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景”。在教学中把问题带进课堂,能鼓励学生解决现存知识与问题要求之间的矛盾,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是靠后天培养的。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美)wjamespopham著/译丛主编/董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对美术教学的意见》/(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郭小平等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3]《教育评价与测量》/金娣王刚/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单位:四川省雅江县西俄洛乡杰珠小学627400)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美术教学问题解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美术教学愈来愈被重视。本人任教于一所藏区县城中学,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美术教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而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不言而喻,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要切实搞好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到美术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社会与家长方面,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不害怕”几乎成为至理名言,而人们却把音体美称为副科,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做做画画的美术更是教学中的“调味品”,从上级领导到基层教师,从家长到学生本人,都存在着重智育、德育,轻美育的认识,他们往往把眼睛盯在语、数、外等文化课的教学上,而忽视了美育对德育、智育的辅助作用。许多学校的美术课开设不完整,随意性很强,有的既便是开设了也不能正常上课,在多数家长对美育的功能更是一点也不知道,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美术与考大学无关,学不学无所谓,开了这些课反而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影响自己的孩子“升学”。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我们美术老师自己要先重视再渗透给学生和家长。对哪些痴迷于美术的学生,天真的以为在家里就能拥有一方静土,可是刚刚操起画笔,就听到家长的严厉训斥:“有时间不好好搞学习,总搞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干什么?你还能成画家不成?”“咔喳!”画笔连同孩子的“美梦”,一同被扔得无影无踪!
在很多学校严重缺少美术师资,而另一方面美术专业毕业的又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师资严重浪费?试想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如何才能实现美术教育的正常化呢?所以如何把这部分美术教师留下来,稳定下来应引起我们的教育部门重视。
然而,在比较偏僻的农村,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现状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力的发展及中小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笔者多年的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到以下教学方法觉得切实可行。
1.导入方法新鲜多变
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2.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
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应于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学生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浅到深,从孤立到整体,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需要开发和培养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在课堂上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美术课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充满着“问题意识”的“研究性”的教学。主要形式如下:
“学生”发现问题——分组合作研究——共同探讨交流“教师”引导提问——参与帮助指导——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引导共析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大加赞扬,树立榜样,课堂上应允许学生说错,如果教师出现错误,也无须尴尬,诚恳地道歉,让学生知道应该相信事实,要有信心为自己质疑的结论寻求理由。老师为学生的每一个提问感到高兴,要及时表扬敢于质疑的学生,带动学生在班级中形成质疑光荣的氛围。
(2)在教学中设置合情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爱问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景”。在教学中把问题带进课堂,能鼓励学生解决现存知识与问题要求之间的矛盾,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是靠后天培养的。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美)wjamespopham著/译丛主编/董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对美术教学的意见》/(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郭小平等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3]《教育评价与测量》/金娣王刚/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单位:四川省雅江县西俄洛乡杰珠小学62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