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和之美属于与"崇高"相对应的审美范畴。突出了审美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及各种形式美因素的协调统一,给人以愉悦、轻松的审美快感。中和之美是处于优美与壮美两极之间刚柔相济的综合美。其意蕴刚柔兼备,情感力度适中,杂多或对立的审美因素和谐统一,具有含蓄、典雅、静穆等特性。
关键词:京剧;梅派;中和
京剧,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深远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派”艺术,是京剧大师精心创造,经过千锤百炼打造出的综合艺术。在京剧旦行中,梅兰芳“梅派”艺术,是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在表演方式,唱、念、做、打。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融合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提升了一个全新的水准,让我亲切的感受到梅派的自然之美,京剧是一门“圆”的艺术。
梅派艺术,人们以雍容华贵、端庄大气来形容内在美的表演风格。以珠润玉润、来形容演唱之美,形成了甜润、优美、动听的梅腔。以润腔的技巧和行腔规律,创新出音色纯净饱满,感情丰富含蓄,韵味醇厚的唱腔体系。始终保持住平稳的气息,旋律优美,自然流利。梅派念白,抑扬顿挫,色彩分明。从念白中分明喜、怒、哀、乐,内心中的痛苦与美好,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史人物。梅派简洁朴实,唱腔优雅大方,明亮圆润,是梅派唱腔独特的中和音乐美学。
通过学习与研究梅派艺术,探索《贵妃醉酒》杨玉环的中和之美。我深感梅兰芳大师把杨贵妃天生丽质,能歌善舞,雍容华贵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活现出一轮柔美的风景,沉鱼落雁,碧玉羞花,三千宠爱一身专,正可谓最艳丽夺目的花朵。端庄大气之美,崇尚心灵美、仪表美是梅兰芳大师创造独特的梅派艺术。在学习梅派艺术的十几年里,梅派唱腔圆润甜美,字正腔圆、梅派演唱艺术具有端庄娴雅的古典美,自然流畅,含蓄的梅派韵腔,显现出内在的魅力。
我深爱的梅派艺术,已经伴随我十几个年头,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传统京剧《韩玉娘》,又名梅派名剧《生死恨》,这出戏是梅先生极具思想性和创作性的作品。他圆润的唱腔,优美的身段、表演、言谈举止,完美地塑造了韩玉娘的人物特点。其中二黄唱腔,韩玉娘在夜间纺纱,悲欢离合的不幸遭遇。如诉如泣,痛不欲生、真乃绝唱!在学习生死恨中,我深刻的领悟到梅派多种板式唱腔的运用与转换,声音甜美大方、自然柔和,明亮的艺术风格。优美的唱腔是声音的灵魂,要掌握气息的运用和行腔要领,做到“字正腔圆”韵正味浓。人们常说:“气乃生之源”,首先要运用好气息,对轻、重、抑扬顿挫,都是大同小异的。正确的把握好气息,平稳的托住气息。青衣的嘴皮子要有力度,行腔中字头、字符、字尾都要使共鸣运用发声位置,字头明亮流畅,字尾归韵悦耳。梅派发声位置比较靠前,音色圆润,声音宽甜明亮,旋律优美,柔媚至极。
在《霸王别姬》“看大王”中,原板唱腔南梆子,唱腔委婉优美,体现了梅先生表现细腻柔美的情致,令人陶醉。在戏曲表演中,每个动作都是极其重要的。梅先生根据对剧情的体会,不同人物的剖析,准确的运用各种的身段技巧,来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在每一出戏的一言一行中,梅先生不但要求,每个动作必须合乎节拍,而且要求必须力求美观。更完美的使每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心爱的舞台上,奉献观众面前。体现古代的中和之美。
梅兰芳大师用他的一生,创造出梅派艺术的精髓,演绎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京剧是梅兰芳的生命,梅先生演了一辈子戏,但对自己演技从未感到满足感。梅大师总是在不断地发现自身的缺点。用毕生的精力执着的探索与追求,终修成梅派艺术和梅派精神。继承梅兰芳大师的艺术精神,善于继承发展、刻画出不同的女性角色,身段表演,融合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体系,留给人们一种美好的感受。艺术生命,将因梅派的韵律魅力而恒久远。
梅派艺术最“中庸”。现在有人误解“中庸”,仿佛“中庸”就是保守,就是不革新不進步,可那些高喊革新进步的,却又往往走的是过去尝试过而失败的老路。真正的革新、进步,就是梅兰芳提出的“移步不换形”。表达新的内涵、新的文明、新的内容,这是创新,但是我们要保留已经成熟的臻于完美的形式、程式和韵味。最好的东西让它相对永恒,不能算是固步不前的行为吧。
“中庸”可以换一个词来定义,就是“恰到好处”。古人形容美人说:“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就是“恰到好处”,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境界。用梅派艺术特色来形容它,就叫“平和自然”。梅不如尚的高亢峭拔,不如程的缠绵悱恻,不如荀的娇柔甜媚,不如张的华丽舒展。有人评价说:梅派的最大特点是“没有”特点。就是说没有令人印象突出的艺术特征。但这份“平和自然”却是最为难能可贵,最接近传统人文美学佳境,所谓“太极”而进“无极”,这就是梅派艺术博大精深之所在。
每一个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表演流派总是在千篇一律的基础上寻求千变万化。梅兰芳大师对唱腔是最讲究旋律美的。古人对好的曲调常用“曲高和寡”形容其高深莫测,但梅兰芳的唱腔却是曲高和众。梅大師对唱腔要求首先是通顺不拗口,要优美动听,能为听者所懂。戏曲演唱的境界通常被划分为三种:喊戏——唱戏——说戏。“说”是一种和谐至极、宛若天成的自然境界,并不刻意粉饰,而是悄然打开观众心灵,吸引情感,强化感知,最终达到共鸣。
梅派艺术是“圆”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作为该艺术核心部分的唱腔,更是充分体现了“圆”。唱腔及行腔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圆”,以及如何体现“圆”,却是很难具体表述的。与梅先生合作几十年的著名琴师徐兰沅先生有一口诀:“行腔不做作,寸劲适当足;音节要相连,不叫板捆住。少用棱角式,重要在满足;非真也非虚,似有也似无;明缓暗偷气,内中皆有骨;脱尽摩仿处,现出真面目”(参见《梅兰芳艺术评论集》)。这段口诀比较生动形象,对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作了总体概括。梅兰芳作为一代艺术大师,经过一番精雕细磨后,使艺术精髓毫不晦涩地流入观众心中,乃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极致,使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结语 梅派唱腔艺术是中国京剧艺术的精华,我们不但要原原本本地继承下来,而且要在唱腔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时代更新了,京剧唱腔艺术也要更新。创造梅派新腔,既要有“京”味儿,更要有“梅”味儿,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梅派艺术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失传,我们必须继承、创新、发展,让它世世代代流传,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关键词:京剧;梅派;中和
京剧,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深远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派”艺术,是京剧大师精心创造,经过千锤百炼打造出的综合艺术。在京剧旦行中,梅兰芳“梅派”艺术,是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在表演方式,唱、念、做、打。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融合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提升了一个全新的水准,让我亲切的感受到梅派的自然之美,京剧是一门“圆”的艺术。
梅派艺术,人们以雍容华贵、端庄大气来形容内在美的表演风格。以珠润玉润、来形容演唱之美,形成了甜润、优美、动听的梅腔。以润腔的技巧和行腔规律,创新出音色纯净饱满,感情丰富含蓄,韵味醇厚的唱腔体系。始终保持住平稳的气息,旋律优美,自然流利。梅派念白,抑扬顿挫,色彩分明。从念白中分明喜、怒、哀、乐,内心中的痛苦与美好,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史人物。梅派简洁朴实,唱腔优雅大方,明亮圆润,是梅派唱腔独特的中和音乐美学。
通过学习与研究梅派艺术,探索《贵妃醉酒》杨玉环的中和之美。我深感梅兰芳大师把杨贵妃天生丽质,能歌善舞,雍容华贵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活现出一轮柔美的风景,沉鱼落雁,碧玉羞花,三千宠爱一身专,正可谓最艳丽夺目的花朵。端庄大气之美,崇尚心灵美、仪表美是梅兰芳大师创造独特的梅派艺术。在学习梅派艺术的十几年里,梅派唱腔圆润甜美,字正腔圆、梅派演唱艺术具有端庄娴雅的古典美,自然流畅,含蓄的梅派韵腔,显现出内在的魅力。
我深爱的梅派艺术,已经伴随我十几个年头,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传统京剧《韩玉娘》,又名梅派名剧《生死恨》,这出戏是梅先生极具思想性和创作性的作品。他圆润的唱腔,优美的身段、表演、言谈举止,完美地塑造了韩玉娘的人物特点。其中二黄唱腔,韩玉娘在夜间纺纱,悲欢离合的不幸遭遇。如诉如泣,痛不欲生、真乃绝唱!在学习生死恨中,我深刻的领悟到梅派多种板式唱腔的运用与转换,声音甜美大方、自然柔和,明亮的艺术风格。优美的唱腔是声音的灵魂,要掌握气息的运用和行腔要领,做到“字正腔圆”韵正味浓。人们常说:“气乃生之源”,首先要运用好气息,对轻、重、抑扬顿挫,都是大同小异的。正确的把握好气息,平稳的托住气息。青衣的嘴皮子要有力度,行腔中字头、字符、字尾都要使共鸣运用发声位置,字头明亮流畅,字尾归韵悦耳。梅派发声位置比较靠前,音色圆润,声音宽甜明亮,旋律优美,柔媚至极。
在《霸王别姬》“看大王”中,原板唱腔南梆子,唱腔委婉优美,体现了梅先生表现细腻柔美的情致,令人陶醉。在戏曲表演中,每个动作都是极其重要的。梅先生根据对剧情的体会,不同人物的剖析,准确的运用各种的身段技巧,来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在每一出戏的一言一行中,梅先生不但要求,每个动作必须合乎节拍,而且要求必须力求美观。更完美的使每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心爱的舞台上,奉献观众面前。体现古代的中和之美。
梅兰芳大师用他的一生,创造出梅派艺术的精髓,演绎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京剧是梅兰芳的生命,梅先生演了一辈子戏,但对自己演技从未感到满足感。梅大师总是在不断地发现自身的缺点。用毕生的精力执着的探索与追求,终修成梅派艺术和梅派精神。继承梅兰芳大师的艺术精神,善于继承发展、刻画出不同的女性角色,身段表演,融合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体系,留给人们一种美好的感受。艺术生命,将因梅派的韵律魅力而恒久远。
梅派艺术最“中庸”。现在有人误解“中庸”,仿佛“中庸”就是保守,就是不革新不進步,可那些高喊革新进步的,却又往往走的是过去尝试过而失败的老路。真正的革新、进步,就是梅兰芳提出的“移步不换形”。表达新的内涵、新的文明、新的内容,这是创新,但是我们要保留已经成熟的臻于完美的形式、程式和韵味。最好的东西让它相对永恒,不能算是固步不前的行为吧。
“中庸”可以换一个词来定义,就是“恰到好处”。古人形容美人说:“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就是“恰到好处”,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境界。用梅派艺术特色来形容它,就叫“平和自然”。梅不如尚的高亢峭拔,不如程的缠绵悱恻,不如荀的娇柔甜媚,不如张的华丽舒展。有人评价说:梅派的最大特点是“没有”特点。就是说没有令人印象突出的艺术特征。但这份“平和自然”却是最为难能可贵,最接近传统人文美学佳境,所谓“太极”而进“无极”,这就是梅派艺术博大精深之所在。
每一个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表演流派总是在千篇一律的基础上寻求千变万化。梅兰芳大师对唱腔是最讲究旋律美的。古人对好的曲调常用“曲高和寡”形容其高深莫测,但梅兰芳的唱腔却是曲高和众。梅大師对唱腔要求首先是通顺不拗口,要优美动听,能为听者所懂。戏曲演唱的境界通常被划分为三种:喊戏——唱戏——说戏。“说”是一种和谐至极、宛若天成的自然境界,并不刻意粉饰,而是悄然打开观众心灵,吸引情感,强化感知,最终达到共鸣。
梅派艺术是“圆”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作为该艺术核心部分的唱腔,更是充分体现了“圆”。唱腔及行腔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圆”,以及如何体现“圆”,却是很难具体表述的。与梅先生合作几十年的著名琴师徐兰沅先生有一口诀:“行腔不做作,寸劲适当足;音节要相连,不叫板捆住。少用棱角式,重要在满足;非真也非虚,似有也似无;明缓暗偷气,内中皆有骨;脱尽摩仿处,现出真面目”(参见《梅兰芳艺术评论集》)。这段口诀比较生动形象,对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作了总体概括。梅兰芳作为一代艺术大师,经过一番精雕细磨后,使艺术精髓毫不晦涩地流入观众心中,乃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极致,使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结语 梅派唱腔艺术是中国京剧艺术的精华,我们不但要原原本本地继承下来,而且要在唱腔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时代更新了,京剧唱腔艺术也要更新。创造梅派新腔,既要有“京”味儿,更要有“梅”味儿,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梅派艺术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失传,我们必须继承、创新、发展,让它世世代代流传,在新时代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