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距切缘远位皮下组织埋没缝合切口减张技术联合电子线照射,手术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对9例躯干部瘢痕疙瘩术后复发的女性患者行瘢痕疙瘩完整切除术,年龄43~56岁。于切口两侧浅筋膜层广泛剥离,用4-0 PDSⅡ缝线,在远离切缘约1.5 cm处皮下组织行数针埋没缝合,间隔约1 cm,待所有埋没线缝好后,依次从切口纵轴两端向中间打
【机 构】
: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272100,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272100,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272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距切缘远位皮下组织埋没缝合切口减张技术联合电子线照射,手术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对9例躯干部瘢痕疙瘩术后复发的女性患者行瘢痕疙瘩完整切除术,年龄43~56岁。于切口两侧浅筋膜层广泛剥离,用4-0 PDSⅡ缝线,在远离切缘约1.5 cm处皮下组织行数针埋没缝合,间隔约1 cm,待所有埋没线缝好后,依次从切口纵轴两端向中间打结,将切口两侧正常皮肤向中央牵拉推进,使切口皮肤呈完全松弛的无张力状态。4-0薇乔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5-0薇乔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封闭切口。术后10~22 h接受电子线照射治疗,采用多次分割模式,总剂量控制在16~20 Gy,分4~5次完成,每天1次。
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参照蔡景龙制定的疗效评价3级分类方法,即临床症状消失,瘢痕扁平、质软,随访12个月以上未见复发者为治愈(优良),本组病例全部达到治愈标准。
结论距切缘远位皮下组织埋没缝合技术,通过PDSⅡ缝合材料,将切缘两侧正常皮肤向中央牵拉推进,不仅能使切口皮肤全层完全松弛,并可较长时间维持切口这种无张力状态,联合电子线照射治疗,使切口在愈合、恢复过程中炎性反应轻微,减少瘢痕疙瘩的术后复发。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AcrAB-TolC外排泵参与季铵盐化合物(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 QAC)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 FQ)交叉耐药的机制。方法78株大肠埃希菌分离自患者的临床标本,琼脂稀释法检测季胺盐化合物苯扎溴铵的敏感性,随机挑选6株菌,用苯扎溴铵进行诱导,观察菌株诱导前后对苯扎溴铵及环丙沙星敏感性的变化,荧光定量RT-PCR
目的建立酶联凝集素测定法(enzyme-linked lectin assay,ELLA)检测接种流感疫苗志愿者血清中神经氨酸酶抑制(neuraminidase inhibition,NI)抗体。方法对神经氨酸酶切底物、酶标抗体孵育浓度和时间、最适病毒量以及病毒稀释液pH值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合适的反应体系,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对接种H7N9大流行流感疫苗34名志愿者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胎球蛋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醋酸氯己定消毒剂的耐药性、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共332株,琼脂稀释法筛选醋酸氯己定耐药菌株并检测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对醋酸氯己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别检测与醋酸氯己定抗性相关的外排泵基因cepA、qacE、qa
目的探讨CD24分子对肝内Ly6Chi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对胆管结扎(BDL)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型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胆管结扎诱导肝纤维化模型,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天狼星红(Sirius Red)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血清学方法检测转氨酶改变,real-time PCR检测肝纤维化相关指标以及TGF-β1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观察肝组织中α-SM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肝内巨
目的了解变栖克雷伯菌在临床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性,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进行耐药机制研究。方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临床分离变栖克雷伯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变栖克雷伯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药敏情况,采用特异性PCR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变栖克雷伯菌常见耐药基因,并对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1株分离自脑脊液的泛耐药变栖克雷伯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26株
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是表面活性物质家族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肺脏和其他多个器官中均有表达。SP-D是一种固有免疫蛋白,其在肺脏免疫防御和炎症反应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其他脏器的免疫炎症反应。本文对SP-D在免疫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功能及其在常见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总结SP-D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目的探讨母牛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和卡介苗的交叉免疫应答状况,为以母牛分枝杆菌研制新型疫苗提供基础免疫学参考。方法固体培养法培养母牛分枝杆菌(ATCC95051)、结核分枝杆菌(H37Rv)和卡介苗(BCG,中国株),收集菌体,采用超声破碎菌体制备全菌菌体抗原,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体液免疫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体IgG水平;细胞免疫用细胞因子释放试验(cytoki
目的多项研究已观察到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具有Th17细胞可塑性,但其病理与生理意义并未阐明。本研究拟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外周血Foxp3+Treg IL-17的分泌水平,并探讨其在SLE病理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共纳入32例SLE患者(包括14例活动性患者和18例非活动性
目的了解2015—2016年从北京市朝阳区早孕宫颈拭子和外环境中分离的99株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以及SCCmec型别。方法对99株表皮葡萄球菌,采用K-B法对头孢西丁、微量肉汤稀释法对万古霉素、达托霉素、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法对ermA、ermB、ermC、msrA、norA1、norA2、sul1、su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及体检人群肠道中携带mcr-1基因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定植情况,阐明mcr-1基因流行的分子特性。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粪便标本1 263份和广州金域体检中心粪便标本750份,在含黏菌素的麦康凯培养基上分离耐药菌株;PCR法检测耐药菌株中的mcr-1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及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