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帮助下,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校活动中,通过查资料、做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问题的答案的过程。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转变观念;培养在当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环境下,我们教师应该彻底的转变观念,将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
1. 树立自信,诱发兴趣课堂是沟通师生心灵的一座桥,它不仅需要教者精心设计、演说,而且还需要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积极去参与,才能达到教者预期的目的。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要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自信不可少,自信是诱发兴趣的前提,拥有自信,学生就能产生学习兴趣。如《厄运打不跨的信念》这篇课文,它是一篇语言平实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的文章,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细细地去阅读体味,领悟语言文字中的道理。这对于语文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毫无自信,何来兴趣。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笔者在课前进行组织教学:“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外企要招聘员工,有两个人来应聘,一个是中国的硕士,一个是外国的大学生。”招聘负责人问:“你们能不能出色的完成公司分配给你们的任务?”硕士说:“我将尽我所能。”大学生说:“我一定能出色完成。”同学们,你们认为谁会被录取?“很多同学都认为是硕士生,因为谦虚是中华人民的美德,最终结果是外国的大学生,同学们都匪夷所思。这时笔者开始诱导,要想干好一件事,自信是必不可少的,自信是激励前进、取得成功的动力,拥有自信相当于获得成功的一半,同学们,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一定能学好语文。今天我们来学习《厄运打不跨的信念》这篇课文,你们有信心学好吗?”有信心!“学生的声音异常的洪亮。经过这番交流,学生的自信心有了,学习的兴趣也有了,课堂的气氛浓烈,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就连平时胆小从不发言的也举起了手。 通过文本语言的多次阅读,师生间的讨论交流,学生们都能够明白谈迁之所以能够再次将《国榷》撰写成功,是因为他有厄运打不跨的信念,在漫漫生活的旅途中,只要有厄运打不跨的信念,希望之光总能驱散绝望之云。整节课的教育目标完全实现,可见,学习兴趣的养成离不开自信心的树立。
2.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超越教材。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想”,为他们提供“想”的机会。但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合理的想象,而不是让学生胡思乱想。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播放了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段。学生看得非常投入,其表情和行为中充满愤慨。影片放完以后,我让学生谈谈观后感想,有的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并说道:“我们中国是发明火药最早的国家,怎么不用大炮、火枪等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来攻打英法侵略军呢?”这样以来,就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3. 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发行的前提,也是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之一。课堂上,教师要给足学生观察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观察去发现,去获取知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是为学生提高观察平台的得力助手。例如:进行“圆明园的风光”教学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的风景图片,让学生精心的观察、耐心的欣赏,并根據自己的观察发现,为图片命名,然后与原名对照,比较优劣。这样通过学生充分的观察、思维,能够使学生创造性的获取知识。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操作实际上是手脑并动的一种综合性行为。它能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他们开发手脑并动的学习平台。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她机密围绕''画''字进行教学。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表达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教材中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投其所好,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通过这个手脑并动的过程,学生自然就明白了,风是无形的,只能借助其他事物把它画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要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5. 为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是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场所,学生随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课前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想说什么,喜欢在什么时候说,虽说是“畅所欲言”,但要保证发言合理。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说”的活动,如:“开展辩论、小组讨论、围绕问题各抒己见、上台演讲、指名回答、补充、更正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6. 让学生敢于“怀疑”怀疑加上实践就能够发现事物的真谛。我们学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25岁的伽利略,由于怀疑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推翻了被人们信封了2000多年的真理。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开辟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敢于怀疑,并能够通过实验得到合理的结果。例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①、这个铁路只能设计成人字形吗?②、除了詹天佑的“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还有其他方法吗?又如:教学《蛇与庄稼》时,我同样提出了两个问题,①、除了课文中所说的,还有没有别的影响收成的因素?②、后来庄稼丰收只是因为有了蛇吗?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去怀疑书本上的说法,产生了怀疑,他们就有了探索的动力,也就催开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题曲不断唱响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学生创建宽松愉悦的学习空间,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维和活动的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的想、大胆地说、大的去做,培养学生敢于大胆猜疑的学习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服务。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转变观念;培养在当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环境下,我们教师应该彻底的转变观念,将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
1. 树立自信,诱发兴趣课堂是沟通师生心灵的一座桥,它不仅需要教者精心设计、演说,而且还需要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积极去参与,才能达到教者预期的目的。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要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自信不可少,自信是诱发兴趣的前提,拥有自信,学生就能产生学习兴趣。如《厄运打不跨的信念》这篇课文,它是一篇语言平实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的文章,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细细地去阅读体味,领悟语言文字中的道理。这对于语文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毫无自信,何来兴趣。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笔者在课前进行组织教学:“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外企要招聘员工,有两个人来应聘,一个是中国的硕士,一个是外国的大学生。”招聘负责人问:“你们能不能出色的完成公司分配给你们的任务?”硕士说:“我将尽我所能。”大学生说:“我一定能出色完成。”同学们,你们认为谁会被录取?“很多同学都认为是硕士生,因为谦虚是中华人民的美德,最终结果是外国的大学生,同学们都匪夷所思。这时笔者开始诱导,要想干好一件事,自信是必不可少的,自信是激励前进、取得成功的动力,拥有自信相当于获得成功的一半,同学们,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一定能学好语文。今天我们来学习《厄运打不跨的信念》这篇课文,你们有信心学好吗?”有信心!“学生的声音异常的洪亮。经过这番交流,学生的自信心有了,学习的兴趣也有了,课堂的气氛浓烈,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就连平时胆小从不发言的也举起了手。 通过文本语言的多次阅读,师生间的讨论交流,学生们都能够明白谈迁之所以能够再次将《国榷》撰写成功,是因为他有厄运打不跨的信念,在漫漫生活的旅途中,只要有厄运打不跨的信念,希望之光总能驱散绝望之云。整节课的教育目标完全实现,可见,学习兴趣的养成离不开自信心的树立。
2.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超越教材。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想”,为他们提供“想”的机会。但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合理的想象,而不是让学生胡思乱想。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播放了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段。学生看得非常投入,其表情和行为中充满愤慨。影片放完以后,我让学生谈谈观后感想,有的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并说道:“我们中国是发明火药最早的国家,怎么不用大炮、火枪等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来攻打英法侵略军呢?”这样以来,就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3. 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发行的前提,也是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之一。课堂上,教师要给足学生观察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观察去发现,去获取知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是为学生提高观察平台的得力助手。例如:进行“圆明园的风光”教学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的风景图片,让学生精心的观察、耐心的欣赏,并根據自己的观察发现,为图片命名,然后与原名对照,比较优劣。这样通过学生充分的观察、思维,能够使学生创造性的获取知识。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操作实际上是手脑并动的一种综合性行为。它能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他们开发手脑并动的学习平台。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她机密围绕''画''字进行教学。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表达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教材中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投其所好,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通过这个手脑并动的过程,学生自然就明白了,风是无形的,只能借助其他事物把它画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要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5. 为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是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场所,学生随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课前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想说什么,喜欢在什么时候说,虽说是“畅所欲言”,但要保证发言合理。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说”的活动,如:“开展辩论、小组讨论、围绕问题各抒己见、上台演讲、指名回答、补充、更正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6. 让学生敢于“怀疑”怀疑加上实践就能够发现事物的真谛。我们学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25岁的伽利略,由于怀疑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推翻了被人们信封了2000多年的真理。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开辟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敢于怀疑,并能够通过实验得到合理的结果。例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①、这个铁路只能设计成人字形吗?②、除了詹天佑的“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还有其他方法吗?又如:教学《蛇与庄稼》时,我同样提出了两个问题,①、除了课文中所说的,还有没有别的影响收成的因素?②、后来庄稼丰收只是因为有了蛇吗?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去怀疑书本上的说法,产生了怀疑,他们就有了探索的动力,也就催开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题曲不断唱响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学生创建宽松愉悦的学习空间,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维和活动的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的想、大胆地说、大的去做,培养学生敢于大胆猜疑的学习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