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质量是确保预期教学目的能够实现的关键措施。本文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打破体育教学的传统旧模式,适时激励和正确引导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措施
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得到体育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锻炼来增进体质的不断健康发展,了解体育的基本内涵,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这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观念,认清两者的本质区别,剖析自己,根据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备好课。在充分了解了学生基本情况和体育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教学任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整个教学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安排,然后予以实施。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轻过程,重结果,评价不科学
正确的、科学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检查教师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更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自我,并不断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标冲击。然而,轻过程、重结果,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主观努力,缺乏综合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进步得不到肯定和回报,使教学评价失去应有的激励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乏生机
传统的体育教学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固提高”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呆板,这根本无法满足正处于高度信息化的学生的新鲜感。同时,也由于场地有限,教学设施相对简陋,在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教学氛围中,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喜欢上体育课,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重智育,轻体育”,教学思想老化
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校与体育教师仍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普遍存在,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且片面强调传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学生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之中,这不但无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加强体育锻炼,更无法促进学生的个性、人格等的全面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
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 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 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 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打破体育教学的传统旧模式
每位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都能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然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都是如此。上课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束缚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这种固定的模式时间一长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没有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同时,也有碍于新时代体育教育的发展。
(三)适时激励,正确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 倍關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四)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创造激情、想象能力和科学精神3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体育的发展来自创新,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具有其特殊作用的。首先,搞好教学设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在课前备课中深入研究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好创新教材及教学方法、手段。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面向学生的现在,更是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未来。只有当小学育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而这也是教育改革的宗旨所在。
参考文献:
[1]李红军.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才智,2010,(02).
[2]郑守镇.素质教育环境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思路[j].中小学电教,2010,(02).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措施
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得到体育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锻炼来增进体质的不断健康发展,了解体育的基本内涵,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这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观念,认清两者的本质区别,剖析自己,根据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备好课。在充分了解了学生基本情况和体育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教学任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整个教学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安排,然后予以实施。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轻过程,重结果,评价不科学
正确的、科学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检查教师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更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自我,并不断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标冲击。然而,轻过程、重结果,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主观努力,缺乏综合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进步得不到肯定和回报,使教学评价失去应有的激励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乏生机
传统的体育教学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固提高”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呆板,这根本无法满足正处于高度信息化的学生的新鲜感。同时,也由于场地有限,教学设施相对简陋,在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教学氛围中,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喜欢上体育课,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重智育,轻体育”,教学思想老化
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校与体育教师仍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普遍存在,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且片面强调传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学生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之中,这不但无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加强体育锻炼,更无法促进学生的个性、人格等的全面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
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 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 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 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打破体育教学的传统旧模式
每位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都能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然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都是如此。上课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束缚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这种固定的模式时间一长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没有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同时,也有碍于新时代体育教育的发展。
(三)适时激励,正确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 倍關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四)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创造激情、想象能力和科学精神3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体育的发展来自创新,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具有其特殊作用的。首先,搞好教学设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在课前备课中深入研究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好创新教材及教学方法、手段。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面向学生的现在,更是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未来。只有当小学育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而这也是教育改革的宗旨所在。
参考文献:
[1]李红军.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才智,2010,(02).
[2]郑守镇.素质教育环境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思路[j].中小学电教,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