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对于气象信息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模式的气象服务渠道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青岛气象努力探索“互联网+气象服务”,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主要简述目前互联网、青岛气象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从青岛气象手机客户端、微博网红、微信公众号等方面浅谈青岛气象服务与互联网经济环境(“互联网+”)结合的新探与未来展望,在一定程度上为气象服务的发展与优化提供参考意义。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微博气象网红;微信公众号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 10(c)-0000-00
近年来,气象服务无论是对政府部门、企业还是个人的作用日益增长。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的出现,互联网搭建的信息网络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反馈度更高。有许多专家在新的服务渠道及“互联网+气象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侧重点各有区别。本文试图浅谈互联网经济环境(“互联网+”)与青岛气象服务的结合并探讨发展思路,建立多元化的服务通道,为公众用户提供便利,从而与时俱进,得以实现气象服务稳固而长期的发展。
1青岛市气象信息服务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气象服务作为气象部门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窗口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自由市场的冲击。青岛市气象信息服务主要业务为日常天气预报、预警信号等信息的发送和12121声讯服务热线内容的制作,主要服务方式为定制和点播两种。据统计,2008年,青岛市气象短信定制用户多达68万,创造了历史最高。但是,传统气象服务结构不平衡,对短信服务依赖过大,加之近年来免费提供天气信息的供应商和多样化的服务不断涌现,气象部门的短信用户增长率迅速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由于气象服务产品结构单一,当短信业务受到冲击时,整个行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因此,为实现气象服务的更好的发展,顺应互联网之势,寻求一条科学的“互联网+气象服务”发展道路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互联网+”的概念与发展
2.1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即结合现代通信科技、互联网平台、其他传统行业而产生的概念,传统行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实现信息、服务的更优化,可以对本行业产生的数据进行云分析、云计算,发展壮大新兴业态,给予大众新的创业平台,为生产服务业提供智能化的技术支撑,助推经济发展。
2.2气象服务与互联网融合的走向
服务立足民众。天气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互联网+气象服务”融合提供的服务不会再局限于告知人们关于天气的最基础的信息,如:今天是否刮风、下雨等情况,而是更好的与实际生活进行融合,在告知气象信息的情况下,也会根据后台强大的数据库给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建议,如出行沿途站点天气实时查询、海洋气象、交通气象、旅游气象等。
服务可定制性。气象服务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业务,关于在其细化的过程中,不同行业、领域关于气象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即关于气象服务,人们的侧重关注点不同。气象部门也应对服务进行重新科学的布局,让服务更加的灵活,适应人们对于服务的需求。另外,进一步强化和优化目前的数据库,提升信息服务的效率。同时,也应该时刻關注用户关于信息的需求和反馈,根据需求反馈适时调节服务的类型,更好促进气象服务的发展。例如,针对青岛海洋服务来讲,可以通过集成气象业务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矢量地图数据、船舶交通数据、港口作业数据等多元海量数据,融合气象实况提供给用户定制型的信息。
服务可反馈性。服务的主体是顾客,在了解顾客的实际需求后,才能提供更好的针对性服务,而不是进行单方面的服务信息的输送,有效的形成信息反馈循环是保证服务能良性发展的基础。根据反馈适时调整服务布局,最终形成符合市场的服务类型。如通过互联网开展《满意度调查》,积累用户反馈意见和建议等。根据反馈调查,出具相关分析报告,对于短板项目有针对性的开展气象服务。另外,在设计产品的模块中,也可以设置回馈信息功能,更好的掌握用户的动态,更好提升产品的性能。
3 互联网+背景下青岛气象服务新探与优化
3.1“两微一端”气象服务
青岛市气象局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多元的特点,主动适应防灾减灾的新特点,与新媒体紧密结合。市局专门组织了热心科普的年轻业务员维护‘青岛气象’手机客户端、‘青岛天气’微信公众号、‘青岛气象’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
3.1.1青岛气象手机客户端
目前青岛市气象局正着力气象服务手段与新媒体的融合,开发我市首个气象手机客户端,用于提升气象服务水平。该手机客户端突出本地化、集成化和便携性等特点,将有关的服务整合在软件中,进行“一站式”客户服务,现有产品包括天气实况、预警信号、气候概况以及海洋气象、旅游气象、交通气象等更多服务。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用户通过下载APP,了解自身需求的信息,进行信息的分类,用户通过自身的需求出发,关注需求的版块,避免信息的冗余,给用户造成使用疲劳。
青岛气象手机客户端的发展,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尽快将“青岛气象”手机客户端推出上线,谨遵“百姓生活的参考、气象科普的园地、应急信息发布的平台、与公众沟通互动的桥梁”的服务定位。推出后引导传统气象短信用户、12121声讯服务热线听众免费试用,在试用过程中及时沟通,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2)着力开发如:一周天气、上下班天气、农业气象、海区天气、天气预警等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根据市场,开发定制性服务,通过快速、权威、多样化来吸引客户。3)增添时景天气的应用模块,可以便于用户进行信息的交流,内部上传实时天气图片和文字,便于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分享,也可以进行交流,增加了天气消息传播的广泛性和趣味性。 3.1.2青岛气象微博网红
青岛气象新浪微博注册于2014年11月,起初为日常更新维护,主要内容是早、晚发布24小时的天气预报以及预警信息等。2015年11月,正式更名为“青岛气象”并通过实名认证成为官方蓝V。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周天气预报、降雨量统计、气象科普小知识等,并有专家随时解答网友提问,与网友及时互动。
“网红事件”。受冷涡影响,2016年6月14日-15日,青岛市迎来了久旱后的一次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雷电、冰雹、大风的复杂天气。降雨过程中,青岛市气象局通过@青岛气象发声,先后发布官方微博36条,阅读量达62万次,被转发评论总数3500次,微博关注粉丝总数两天激增3000多,“网红事件”得到岛城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关注和宣传报道。
“青岛气象”微博小编在发布微博信息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和网络语言,相比于其他政务类官方微博,“青岛气象”对于专业问题的解释是采用口语的表述和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解释了降雨过程,在不失专业的同时,能够让网民在充分了解专业知识后,消除对青岛气象官方的误解,获得谅解,消除负面舆情。
青岛气象微博的优化,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内容的关注度,增加粉丝数量。微博粉丝的多少是衡量微博價值的有力指标,因此,此阶段应着重提高气象信息发布质量和吸引力。2)发布内容继续采取贴近民众的生活用语,多用轻松易接受的方式传达气象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增近彼此了解消除误解。3)“气象网红”培养计划。经过“网红事件”后,青岛气象小编走入了公众的视线,微博粉丝突增,回复量暴涨,市局可建立“气象网红团队”,培养多个“气象网红”、“气象网红专家”等。在培训气象知识的同时,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拒绝死板,积极引导舆论。4)在微博平台上开启“直播”,让公众与气象专家“面对面”,及时答复网友提问,建立一个畅快的沟通渠道,打造实时的与公众最直接开展互动的平台,对传播气象科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更为有利。
3.1.3青岛气象微信公众号
2014年12月,“青岛气象”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适时更新天气信息的预报,在遇到恶劣天气、节假日会提前发布短期预报、短时临近预报、预报预警、温馨提示,科普知识等公众号文章。除此之外,重要事件前也会提前制作公众号文章,如中考、高考前会通过“青岛天气”微信公众号推送“青岛高考天气预测”。文章内容生动活波,采取当下流行网络语言,获得大量转载和点赞。
青岛气象微信公众号的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微信公众号中可增加气温、降水、空气质量、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实况资料,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一周天气、近海预报、生活指数、预警标准、专家访谈、历史天气、气象科普知识和原创的微信推送。2)可以建立线下线上服务站,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气象信息服务。例如,可以利用自身线上的微信用户流量,发布相关的线下活动信息,线下组织一些活动,类似关于恶劣天气的预判以及在恶劣天气下的自我保护措施等,也可以组织一些安全演练。3)此外,随着人们对于网络自媒体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多,也可以根据气象信息的特点定期录制一些关于气象信息的视频,例如讲解一下气象科学的入门知识等,传到建立的自媒体上,供用户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影响力。4)可以制作气象小游戏或科普知识竞猜类的问卷,在微信(微博)上宣传转载,增强用户粘性。
4结论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行业来讲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可以给予传统行业巨大的活力,更好的迈入美好的明天。进行“互联网+气象服务”结合的模式对于气象部门是一次新的机遇,在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更好的促进本行业的发展,是一条良性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云满.现代通讯技术论文集[C].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2]贾子冰.气象科技服务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作用[J].气象软科学,2009(3):154-157.
[3]巨晓璇,屈直.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陕西气象手机客户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N].陕西气象,2015(4):45-48.
[4]杨武,陈恒明,屈凤秋等.聚焦手机天气客户端软件软件产品及应用[J].青海气象,2012(3):44-46.
[5]程李,彭浩等.3G时代手机气象信息服务发展思路[J].气象软科学,2009(3):40-45.
[6]周治平.微博与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1(12):24-25.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微博气象网红;微信公众号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 10(c)-0000-00
近年来,气象服务无论是对政府部门、企业还是个人的作用日益增长。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的出现,互联网搭建的信息网络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反馈度更高。有许多专家在新的服务渠道及“互联网+气象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侧重点各有区别。本文试图浅谈互联网经济环境(“互联网+”)与青岛气象服务的结合并探讨发展思路,建立多元化的服务通道,为公众用户提供便利,从而与时俱进,得以实现气象服务稳固而长期的发展。
1青岛市气象信息服务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气象服务作为气象部门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窗口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自由市场的冲击。青岛市气象信息服务主要业务为日常天气预报、预警信号等信息的发送和12121声讯服务热线内容的制作,主要服务方式为定制和点播两种。据统计,2008年,青岛市气象短信定制用户多达68万,创造了历史最高。但是,传统气象服务结构不平衡,对短信服务依赖过大,加之近年来免费提供天气信息的供应商和多样化的服务不断涌现,气象部门的短信用户增长率迅速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由于气象服务产品结构单一,当短信业务受到冲击时,整个行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因此,为实现气象服务的更好的发展,顺应互联网之势,寻求一条科学的“互联网+气象服务”发展道路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互联网+”的概念与发展
2.1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即结合现代通信科技、互联网平台、其他传统行业而产生的概念,传统行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实现信息、服务的更优化,可以对本行业产生的数据进行云分析、云计算,发展壮大新兴业态,给予大众新的创业平台,为生产服务业提供智能化的技术支撑,助推经济发展。
2.2气象服务与互联网融合的走向
服务立足民众。天气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互联网+气象服务”融合提供的服务不会再局限于告知人们关于天气的最基础的信息,如:今天是否刮风、下雨等情况,而是更好的与实际生活进行融合,在告知气象信息的情况下,也会根据后台强大的数据库给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建议,如出行沿途站点天气实时查询、海洋气象、交通气象、旅游气象等。
服务可定制性。气象服务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业务,关于在其细化的过程中,不同行业、领域关于气象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即关于气象服务,人们的侧重关注点不同。气象部门也应对服务进行重新科学的布局,让服务更加的灵活,适应人们对于服务的需求。另外,进一步强化和优化目前的数据库,提升信息服务的效率。同时,也应该时刻關注用户关于信息的需求和反馈,根据需求反馈适时调节服务的类型,更好促进气象服务的发展。例如,针对青岛海洋服务来讲,可以通过集成气象业务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矢量地图数据、船舶交通数据、港口作业数据等多元海量数据,融合气象实况提供给用户定制型的信息。
服务可反馈性。服务的主体是顾客,在了解顾客的实际需求后,才能提供更好的针对性服务,而不是进行单方面的服务信息的输送,有效的形成信息反馈循环是保证服务能良性发展的基础。根据反馈适时调整服务布局,最终形成符合市场的服务类型。如通过互联网开展《满意度调查》,积累用户反馈意见和建议等。根据反馈调查,出具相关分析报告,对于短板项目有针对性的开展气象服务。另外,在设计产品的模块中,也可以设置回馈信息功能,更好的掌握用户的动态,更好提升产品的性能。
3 互联网+背景下青岛气象服务新探与优化
3.1“两微一端”气象服务
青岛市气象局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多元的特点,主动适应防灾减灾的新特点,与新媒体紧密结合。市局专门组织了热心科普的年轻业务员维护‘青岛气象’手机客户端、‘青岛天气’微信公众号、‘青岛气象’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
3.1.1青岛气象手机客户端
目前青岛市气象局正着力气象服务手段与新媒体的融合,开发我市首个气象手机客户端,用于提升气象服务水平。该手机客户端突出本地化、集成化和便携性等特点,将有关的服务整合在软件中,进行“一站式”客户服务,现有产品包括天气实况、预警信号、气候概况以及海洋气象、旅游气象、交通气象等更多服务。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用户通过下载APP,了解自身需求的信息,进行信息的分类,用户通过自身的需求出发,关注需求的版块,避免信息的冗余,给用户造成使用疲劳。
青岛气象手机客户端的发展,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尽快将“青岛气象”手机客户端推出上线,谨遵“百姓生活的参考、气象科普的园地、应急信息发布的平台、与公众沟通互动的桥梁”的服务定位。推出后引导传统气象短信用户、12121声讯服务热线听众免费试用,在试用过程中及时沟通,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2)着力开发如:一周天气、上下班天气、农业气象、海区天气、天气预警等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根据市场,开发定制性服务,通过快速、权威、多样化来吸引客户。3)增添时景天气的应用模块,可以便于用户进行信息的交流,内部上传实时天气图片和文字,便于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分享,也可以进行交流,增加了天气消息传播的广泛性和趣味性。 3.1.2青岛气象微博网红
青岛气象新浪微博注册于2014年11月,起初为日常更新维护,主要内容是早、晚发布24小时的天气预报以及预警信息等。2015年11月,正式更名为“青岛气象”并通过实名认证成为官方蓝V。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周天气预报、降雨量统计、气象科普小知识等,并有专家随时解答网友提问,与网友及时互动。
“网红事件”。受冷涡影响,2016年6月14日-15日,青岛市迎来了久旱后的一次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雷电、冰雹、大风的复杂天气。降雨过程中,青岛市气象局通过@青岛气象发声,先后发布官方微博36条,阅读量达62万次,被转发评论总数3500次,微博关注粉丝总数两天激增3000多,“网红事件”得到岛城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关注和宣传报道。
“青岛气象”微博小编在发布微博信息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和网络语言,相比于其他政务类官方微博,“青岛气象”对于专业问题的解释是采用口语的表述和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解释了降雨过程,在不失专业的同时,能够让网民在充分了解专业知识后,消除对青岛气象官方的误解,获得谅解,消除负面舆情。
青岛气象微博的优化,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内容的关注度,增加粉丝数量。微博粉丝的多少是衡量微博價值的有力指标,因此,此阶段应着重提高气象信息发布质量和吸引力。2)发布内容继续采取贴近民众的生活用语,多用轻松易接受的方式传达气象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增近彼此了解消除误解。3)“气象网红”培养计划。经过“网红事件”后,青岛气象小编走入了公众的视线,微博粉丝突增,回复量暴涨,市局可建立“气象网红团队”,培养多个“气象网红”、“气象网红专家”等。在培训气象知识的同时,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拒绝死板,积极引导舆论。4)在微博平台上开启“直播”,让公众与气象专家“面对面”,及时答复网友提问,建立一个畅快的沟通渠道,打造实时的与公众最直接开展互动的平台,对传播气象科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更为有利。
3.1.3青岛气象微信公众号
2014年12月,“青岛气象”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适时更新天气信息的预报,在遇到恶劣天气、节假日会提前发布短期预报、短时临近预报、预报预警、温馨提示,科普知识等公众号文章。除此之外,重要事件前也会提前制作公众号文章,如中考、高考前会通过“青岛天气”微信公众号推送“青岛高考天气预测”。文章内容生动活波,采取当下流行网络语言,获得大量转载和点赞。
青岛气象微信公众号的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微信公众号中可增加气温、降水、空气质量、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实况资料,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一周天气、近海预报、生活指数、预警标准、专家访谈、历史天气、气象科普知识和原创的微信推送。2)可以建立线下线上服务站,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气象信息服务。例如,可以利用自身线上的微信用户流量,发布相关的线下活动信息,线下组织一些活动,类似关于恶劣天气的预判以及在恶劣天气下的自我保护措施等,也可以组织一些安全演练。3)此外,随着人们对于网络自媒体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多,也可以根据气象信息的特点定期录制一些关于气象信息的视频,例如讲解一下气象科学的入门知识等,传到建立的自媒体上,供用户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影响力。4)可以制作气象小游戏或科普知识竞猜类的问卷,在微信(微博)上宣传转载,增强用户粘性。
4结论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行业来讲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可以给予传统行业巨大的活力,更好的迈入美好的明天。进行“互联网+气象服务”结合的模式对于气象部门是一次新的机遇,在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更好的促进本行业的发展,是一条良性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云满.现代通讯技术论文集[C].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2]贾子冰.气象科技服务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作用[J].气象软科学,2009(3):154-157.
[3]巨晓璇,屈直.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陕西气象手机客户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N].陕西气象,2015(4):45-48.
[4]杨武,陈恒明,屈凤秋等.聚焦手机天气客户端软件软件产品及应用[J].青海气象,2012(3):44-46.
[5]程李,彭浩等.3G时代手机气象信息服务发展思路[J].气象软科学,2009(3):40-45.
[6]周治平.微博与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1(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