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商业银行中,大部分经济效益的获得都是从信贷业务中获取的,但是,信贷业务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不良资产产生的重要原因。作为信贷业务的附加产物,不良资产需要银行管理者加强管理,使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处置。商业银行需要不断的改进管理方式,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从而消除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而此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衡量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关键。本文主要是分析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讨论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管理问题。
【关键词】信贷业务;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
1.不良贷款的发展形势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出现之后,全球经济形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而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也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在信贷业务中,不良信贷业务已经成为了困扰商业银行已久的问题,银行管理者一直在不断的寻找有效的管理方法,减少不良贷款所占的业务比重。信贷业务伴随着不良贷款的产生,不良贷款的问题是不会消失的,商业银行管理者只能够从管理方式的不断改革中,来探索减少不良贷款比重,削弱不良贷款问题对商业银行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于不良贷款的分析,可以从不良贷款所占比重、不良贷款形成机理两个方面来概括。首先,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业务所占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改革,不良贷款业务在贷款业务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了国际良好银行的标准。从发展趋勢来看,2014年,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所占比例同时下降的情况,表现出商业银行的改革出现了很好的效果;2015年,根据数据统计,不良贷款的比率已经下降到了8.9%,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首次下降到个位数,所以,对商业银行来说,2005年,也成为了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降到了惊人的地步,据数据统计,已经达到1.6%,而这个比率,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良好银行的管理标准。由此可见,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的银行信贷业务带来了很好的发展环境。
从不良贷款的形成机理来看,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逐渐增大。为了减少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货币政策也越来越宽松,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例如,银行贷款的数目在成倍增长,2010年的新增的银行贷款已经达到了9.6亿元,而2013年的银行贷款,仅有3亿多元,3倍的差距,足以看出商业银行贷款金额的高速增长;对于信贷业务门槛的降低,这也是造成银行贷款金额增加的直接原因;为适应全球性经济发展而做出的代管结构性的调整等。商业银行的改革虽然很好的应对了金融危机,但是也加大了银行贷款的潜在风险。
2.商业银行管理对于不良贷款的处理能力增强
商业银行的风险处理能力主要是从贷款损失减值准备金余额来体现,从2010年到2015年,余额逐年增加,并且,2015年的余额已经达到2004年的2.7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已经上升到了另一个发展阶段,但是也形成了动态拨备与不良贷款之间的矛盾,动态拨备代表着银行处理风险的能力,而不良贷款则代表着商业银行的短期效益。所以,对商业银行来说,采取有效措施,来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不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防控风险的能力,还要促进银行效益的提高。在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上,由于传统的处理手段已经不能够适应银行发展的要求,商业银行管理者已经逐渐摒弃了传统的集中剥离的处理手段,采取自身核销、依法保全、清收现金等处理手段来解决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风险处理能力已经逐渐成为了衡量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能力的重要标准,所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可以从管理不良资产方面来处理,加强对于不良资产的转化为优质资产的能力,也是提高风险处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不良资产处理的问题
1.社会综合信用度不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信用度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部分企业法人并没有树立起很好的信用道德观念,法律意识淡薄,例如,非法骗取银行贷款;为了个人利益,非法挪用银行资金;使用非法手段逃避银行债务等,这种不良行为直接造成了银行的利益损失。在金融危机期间,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了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大大减少,并且国外销售受到阻碍,资金链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破产的情况大大发生,出现了银行贷款的偿还问题。而有很多的企业法人为了逃避银行贷款的偿还,逃亡国外,而银行索债无人,从而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另外,有很多政府官员法律观念不正确,选择地方和部门的利益,而忽视银行的利益,给银行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从而造成不良贷款的产生。由此可见,社会的整体信用度还需要作出很大的改善,只有社会整体能够树立起较强的法律意识,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而增强社会信用度,不仅需要商业银行做好法律的宣传工作,还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群众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政府本身也要建立较为完善的银行贷款管理体系,才能够不断的改善不良贷款的问题。
2.企业缺乏偿还贷款的能力
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社会保障制度还很落后,对于企业保障的能力不足。国内有很多企业并不具备自我发展的的能力,缺乏企业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产品生产的技术能力也有所缺乏,市场一旦出现变化,企业便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大量产品积压的情况,加上我国的社会保障能力不足,企业对于银行的贷款自然也就无力偿还。另外,国内大部分企业普遍具有技术能力上的问题,我国很多制造产业,尤其是电子制造产业,由于电子类产品本身更新换代比较快,而国内电子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研发能力差,导致电子产品在未上市之前就已经被社会所淘汰,从而产生大量的产品积压,而银行贷款的偿还能力也随之降低。以上是由于我国的企业特点而产生的不良贷款处置问题。另外,企业发展的自身特点也会导致不良贷款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具有较强资金和技术优势的优质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盲目效仿国外企业,改变原有的经营和生产方式,造成经营战略上的失误,或者是在没有认真考虑企业发展的情况下,盲目进行企业扩张,而由于自身缺乏管理能力,造成企业原有的发展优势被削弱,而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从而产生不良贷款的问题。由此可见,仅仅是靠企业本身是不能够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的,需要政府和银行联合起来,建立起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而更好的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 3.提高银行不良资产处理能力
在商业银行的管理中,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了对银行影响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是造成银行巨大损失的源頭。虽然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风险,不良资产问题也是银行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通过银行改革,是可以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的。首先,商业银行要摒弃传统的处理观念,从思想上接受不良资产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而不是盲目的采取催收的方法。另外,在处理方法上,可以采取一种双赢的方法,在对不良资产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具有较强潜在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充分掌握企业的潜在的不良资产,然后对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全面分析企业的盈亏状况,然后采取专业手段来提高企业的潜在能力,把不良资产转换为优质资产。另外,银行要与司法机构和政府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体系,司法机构要给予恶意逃债的企业严厉打击,使用法律手段来保护银行的利益,而政府要积极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银行给予积极支持。银行也要与企业建立起共赢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同合作,准确掌握企业的资产情况和运营情况,从根本上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
三、小结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的贷款业务越来越多,但是银行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商业银行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增强不良资产转换为优质资产的能力,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资产情况,从而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理能力。但是,仅仅是依靠银行的不断改革来处理不良资产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并且银行与政府、司法机构、企业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互动体系,共同管理不良资产处理问题,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萍.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几点思考[J].浙江金融,2011,04:46-49.
[2]王红.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0,09:61-64.
[3]喻心怡.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创新研究[J].金融经济,2015,04:10-13.
[4]李永军,尹伟.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模式[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12:22-24.[5]姜为.基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测量理论下的不良资产处置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
[6]彭媛媛.巴塞尔协议与银行监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
[7]刁闻玲.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安徽财经大学,2015.
【关键词】信贷业务;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
1.不良贷款的发展形势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出现之后,全球经济形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而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也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在信贷业务中,不良信贷业务已经成为了困扰商业银行已久的问题,银行管理者一直在不断的寻找有效的管理方法,减少不良贷款所占的业务比重。信贷业务伴随着不良贷款的产生,不良贷款的问题是不会消失的,商业银行管理者只能够从管理方式的不断改革中,来探索减少不良贷款比重,削弱不良贷款问题对商业银行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于不良贷款的分析,可以从不良贷款所占比重、不良贷款形成机理两个方面来概括。首先,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业务所占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改革,不良贷款业务在贷款业务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了国际良好银行的标准。从发展趋勢来看,2014年,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所占比例同时下降的情况,表现出商业银行的改革出现了很好的效果;2015年,根据数据统计,不良贷款的比率已经下降到了8.9%,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首次下降到个位数,所以,对商业银行来说,2005年,也成为了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降到了惊人的地步,据数据统计,已经达到1.6%,而这个比率,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良好银行的管理标准。由此可见,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的银行信贷业务带来了很好的发展环境。
从不良贷款的形成机理来看,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逐渐增大。为了减少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货币政策也越来越宽松,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例如,银行贷款的数目在成倍增长,2010年的新增的银行贷款已经达到了9.6亿元,而2013年的银行贷款,仅有3亿多元,3倍的差距,足以看出商业银行贷款金额的高速增长;对于信贷业务门槛的降低,这也是造成银行贷款金额增加的直接原因;为适应全球性经济发展而做出的代管结构性的调整等。商业银行的改革虽然很好的应对了金融危机,但是也加大了银行贷款的潜在风险。
2.商业银行管理对于不良贷款的处理能力增强
商业银行的风险处理能力主要是从贷款损失减值准备金余额来体现,从2010年到2015年,余额逐年增加,并且,2015年的余额已经达到2004年的2.7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已经上升到了另一个发展阶段,但是也形成了动态拨备与不良贷款之间的矛盾,动态拨备代表着银行处理风险的能力,而不良贷款则代表着商业银行的短期效益。所以,对商业银行来说,采取有效措施,来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不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防控风险的能力,还要促进银行效益的提高。在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上,由于传统的处理手段已经不能够适应银行发展的要求,商业银行管理者已经逐渐摒弃了传统的集中剥离的处理手段,采取自身核销、依法保全、清收现金等处理手段来解决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风险处理能力已经逐渐成为了衡量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能力的重要标准,所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可以从管理不良资产方面来处理,加强对于不良资产的转化为优质资产的能力,也是提高风险处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不良资产处理的问题
1.社会综合信用度不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信用度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部分企业法人并没有树立起很好的信用道德观念,法律意识淡薄,例如,非法骗取银行贷款;为了个人利益,非法挪用银行资金;使用非法手段逃避银行债务等,这种不良行为直接造成了银行的利益损失。在金融危机期间,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了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大大减少,并且国外销售受到阻碍,资金链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破产的情况大大发生,出现了银行贷款的偿还问题。而有很多的企业法人为了逃避银行贷款的偿还,逃亡国外,而银行索债无人,从而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另外,有很多政府官员法律观念不正确,选择地方和部门的利益,而忽视银行的利益,给银行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从而造成不良贷款的产生。由此可见,社会的整体信用度还需要作出很大的改善,只有社会整体能够树立起较强的法律意识,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而增强社会信用度,不仅需要商业银行做好法律的宣传工作,还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群众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政府本身也要建立较为完善的银行贷款管理体系,才能够不断的改善不良贷款的问题。
2.企业缺乏偿还贷款的能力
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社会保障制度还很落后,对于企业保障的能力不足。国内有很多企业并不具备自我发展的的能力,缺乏企业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产品生产的技术能力也有所缺乏,市场一旦出现变化,企业便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大量产品积压的情况,加上我国的社会保障能力不足,企业对于银行的贷款自然也就无力偿还。另外,国内大部分企业普遍具有技术能力上的问题,我国很多制造产业,尤其是电子制造产业,由于电子类产品本身更新换代比较快,而国内电子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研发能力差,导致电子产品在未上市之前就已经被社会所淘汰,从而产生大量的产品积压,而银行贷款的偿还能力也随之降低。以上是由于我国的企业特点而产生的不良贷款处置问题。另外,企业发展的自身特点也会导致不良贷款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具有较强资金和技术优势的优质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盲目效仿国外企业,改变原有的经营和生产方式,造成经营战略上的失误,或者是在没有认真考虑企业发展的情况下,盲目进行企业扩张,而由于自身缺乏管理能力,造成企业原有的发展优势被削弱,而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从而产生不良贷款的问题。由此可见,仅仅是靠企业本身是不能够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的,需要政府和银行联合起来,建立起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而更好的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 3.提高银行不良资产处理能力
在商业银行的管理中,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了对银行影响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是造成银行巨大损失的源頭。虽然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风险,不良资产问题也是银行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通过银行改革,是可以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的。首先,商业银行要摒弃传统的处理观念,从思想上接受不良资产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而不是盲目的采取催收的方法。另外,在处理方法上,可以采取一种双赢的方法,在对不良资产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具有较强潜在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充分掌握企业的潜在的不良资产,然后对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全面分析企业的盈亏状况,然后采取专业手段来提高企业的潜在能力,把不良资产转换为优质资产。另外,银行要与司法机构和政府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体系,司法机构要给予恶意逃债的企业严厉打击,使用法律手段来保护银行的利益,而政府要积极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银行给予积极支持。银行也要与企业建立起共赢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同合作,准确掌握企业的资产情况和运营情况,从根本上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
三、小结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的贷款业务越来越多,但是银行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商业银行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增强不良资产转换为优质资产的能力,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资产情况,从而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理能力。但是,仅仅是依靠银行的不断改革来处理不良资产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并且银行与政府、司法机构、企业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互动体系,共同管理不良资产处理问题,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萍.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几点思考[J].浙江金融,2011,04:46-49.
[2]王红.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0,09:61-64.
[3]喻心怡.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创新研究[J].金融经济,2015,04:10-13.
[4]李永军,尹伟.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模式[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12:22-24.[5]姜为.基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测量理论下的不良资产处置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
[6]彭媛媛.巴塞尔协议与银行监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
[7]刁闻玲.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安徽财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