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作家眼里的北京胡同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uch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前门大栅栏,美国人迈克尔·麦尔2005年搬进这里的一条胡同,一住就是两年。
  在没有淋浴、卫生间、空调和网络的四合院,吃隔壁大娘包的饺子,喝燕京啤酒,读《北京晚报》,和光着膀子的男人、随地吐痰的女人们聊天,在炭儿胡同小学教孩子们英语,看到“无形巨手”在四合院的围墙外侧画下的一个个“拆”字……自称“胡同串子”的迈克尔体味了老北京的市井生活。
  作为美国非虚构写作的代表人物,他将自己在北京胡同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转型中的北京的思考写进自己的第一本书中。近日,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再会,老北京:一座转型的城,一段正在消逝的老街生活》在国内出版。
  迈克尔·麦尔曾为《纽约时报》、《时代周刊》、《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知名媒体撰文,并曾获得包括古根海姆奖、纽约市公共图书馆奖、怀廷奖等在内的多个写作奖项。
  《江城》和《寻路中国》的作者彼得·海斯勒当年曾和迈克尔·麦尔一起作为“和平队”的志愿者来到中国。在他眼中,“两年来,迈克尔·麦尔在北京的胡同里生活、教书;在当今的英语写作圈,没有人比他更懂这个世界。”
  在迈克尔眼里,“变化”是北京惟一不变的主题。他曾在北京看到一个充满乐观意味的横幅,挂在一栋老楼的拆迁现场,上书:再现古都。某天晚上,不知是谁将第二个字的左半部分去掉,口号变成了:再见古都。
  “对于路人而言,这两个口号都可以是正确的,北京又处在八百年一次的再建与重生的循环之中。被改掉的横幅在几小时内就被扯了下来,但这无关紧要,因为北京人不需要读它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他们每天都身处其中。”迈克尔在书中写道。
  理解的同时,这样的变化让他难掩惆怅,“老房子消失了,胡同也不见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随之悄然逝去。”
  为此,他采访了许多学者、胡同保护者、开发商,搜寻北京旧区改造的历史,并考察了河内、丽江、老挝、巴黎等地的旧城改造,试图为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找到可行的办法。
  住进胡同
  1997年,在中国四川小城内江教了两年英语后,迈克尔第一次来到北京。
  “我喜欢当时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和步伐。你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闲逛,也可以在冰天雪地的时候随处溜冰,晚上还可以坐在露天品尝独特的北京小吃。”迈克尔对记者说。
  但他很快发现,这座城市的美化和翻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条条胡同逐渐被大型购物超市、高层公寓楼和宽阔的道路所取代,那些代表城市历史,留在老北京们心目中的地标正在逐渐地消失。”
  “我想写一写这个城市正在消失的历史文化遗产。”迈克尔为此采访了倡议保护天津老街的冯骥才和台湾眷村的保护者——台湾大学建筑系教授夏铸九。这两次采访让他开始思考,北京的胡同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蕴藏。它究竟该拆还是该保留?
  对类似的问题,法国著名建筑师柯布西耶在其1929年的著作《都市主义》中对高调提倡保护巴黎老建筑的人作了批评和讽刺,如“如果你问问这些整日忙于写论文和指导公共意见的恋旧人,他们住在哪里,答案肯定是某某小区,电梯公寓什么的,要么就是位于花园深处,舒服豪华的小别墅。”
  这本书深深影响了迈克尔。迈克尔意识到自己尽管也为北京历史古迹的消逝而忧心,但也是个一直住在公寓楼里的“假把式”。
  “对于胡同的拆或留,我应该要走进胡同,真正在其中生活,了解那里,才能够作出判断。”迈克尔对记者说。
  2003年春天,迈克尔偶然听到了胡同拆迁户杨先生的故事,并跟随他进入那片被拆得支离破碎的老胡同。“杨先生房间的窗户碎得七零八落。他小心地擦了擦碎木头,那本是他家的窗台。”迈克尔在书中这样描述他看到的那一幕。 他感到,对北京胡同,“再不去探究一番,就没时间了。”
  几经周折后,迈克尔终于在北京市中心大栅栏的胡同里租下了一栋四合院的两间房。“每月房租600元左右,这与北京一套带有暖气和完整管道的公寓房租金相比,毫不起眼。”
  8个世纪前就已存在的大栅栏地处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至今仍保存着明末清初“三纵九横”的胡同肌理,拥有100多条历史久远的老胡同、20余家百年老字号和多所钱庄、名人居所及衙门会馆,是北京城历史上最著名的商业中心区之一,今天,也是这个城市最为脆弱的老社区。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约57000居民,可以说是北京,乃至整个世界人口和房屋最为密集的城市区域之一。
  2005年8月8日,迈克尔搬进了“八大胡同”之一的杨梅竹斜街。
  归属感
  迈克尔搬到大栅栏的那天,同住四合院的邻居老太太,一字一句地对他宣布了四合院惟一的规矩:“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
  然而不久后迈克尔发现,这里几乎不存在什么隐私,他那两个小房间的一切都清清楚楚地让大家看在眼里。某天清晨,那位邻居老太太甚至门也没敲,就走进他的房间,给他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香葱猪肉饺子……
  对迈克尔来说,除了缺乏足够的个人空间,胡同里的生活也有其他不便:狭窄的空间挤满了住户,没有空调、暖气和网络,厕所和浴室都是公共的,得走上几分钟。寒冷的冬日,从澡堂步行回家的路上,迈克尔的头发和毛巾常常冻得硬梆梆的。
  方便之处却也显而易见:“胡同就像自给自足的一个小村庄,你的日常必需品基本上在离家100米的范围内都能买到。”迈克尔说。而邻居老太太告诉迈克尔,住胡同四合院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时时刻刻踩着坚实的土地,“接地气”。
  胡同让迈克尔想起了故乡—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镇。在那里,“每个人都互相熟悉、彼此照顾。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胡同之外的人们会将这里称为北京的“贫民窟”,迈克尔不以为然:“如果我没有在这里住过,如果我不知道人们在这里是如何生活的,我可能也会认为这里就是个‘贫民窟’。但是事實并非如此。‘贫民窟’是疾病与‘问题行为’的滋生地。但是胡同却是我住过的最安全的地方。这里的街道很整洁,人们也彼此互相关照。在这里,我的自行车不会被偷走,我也从没有看到过一次酗酒打架事件,这和北京别的地方都不一样。这里不是‘贫民窟’,这里是蓝领居民区,或者叫工薪阶层聚居区。”   当时大栅栏所属的宣武区是北京外来务工人员的集中地。大栅栏的胡同中也住着很多从五湖四海来到北京打拼的外地人。
  “我来到这后发现,胡同就像一个大熔炉。它让外地人能够在北京生存下来,并且在市中心有一处能够负担得起的居所,他们在这里各自为生活打拼,最终融入本地居民之中。他们的方言变成了京腔儿,他们很自豪地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北京的学校读书,也同样乐于为北京纳税。像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们都愿意移居大城市一样,他们来到北京是为了让自己和下一代生活得更好。”迈克尔对记者说。
  和许多外地人一样,迈克尔最终在胡同里找到了归属感。住进胡同一个月后,他毛遂自荐,成为炭儿胡同小学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外教。从此,胡同里的居民按照迈克尔中文名“梅英东”的姓,称呼他“梅老师”或“小梅”,而不再是“老外”。
  “我从一个陌生人变成了那里的一员。比起远远地在胡同外观察记录,我觉得成为胡同居民的一分子,为那里做出贡献感觉更好。”迈克尔说。
  无形巨手
  穿行于大栅栏的大小胡同间,常常会有沉闷的大锤敲击声从不远处传来,让迈克尔心中一震——又有哪座老旧的四合院被拆了。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迈克尔发现,越来越多的老房子上,出现了“拆”字符号,同时出现的还会有一张告示,宣布将在几天内开始一个社区的“再开发”。
  “在胡同里,對于生活,你很难作出长期规划,因为不知道哪一天,那只‘无形巨手’就会伸向你,然后你就不得不搬家。”迈克尔说。
  2005年,一个权威的政府智囊机构发布了一份《北京城区角落调查报告》,其中提到,“为了‘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全面实施,我们不能忽视‘城区角落’,必须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报告中的“城区角落”,特指那些住房密度高、道路狭窄,绿化少,并且“环境混乱”的地区。其中列出的343个城区角落中,大栅栏等胡同集中地区赫然在列。
  造成胡同“环境混乱”这一困境的原因,在迈克尔看来,主要是胡同里所谓的房东没有房屋的所有权,仅有使用权,因此不愿自掏腰包为院子的修缮和维护埋单。
  迈克尔发现,被拆迁胡同的居民抱怨最多的,是开发过程往往缺乏透明性,拆迁和改造计划没有公之于众。
  “‘无形巨手’从不会耐心坐下来,接受采访或与大家讨论磋商。北京没有奥斯曼男爵(十九世纪法国城市规划师,因主持了1853年至1870年的巴黎重建而闻名)。”
  “是谁在拆这些街道?是谁从中获利?我发觉,很多北京人越发感觉在自己的城市里反而像个客人。普通民众感觉他们在‘拆或建’的问题上没有发言权,他们没有任何机会去询问这样不可再生的空间为何要被拆除,而去建设那些看起来没有任何特色的商业设施。”迈克尔说。
  真正融入胡同生活后,迈克尔逐渐理解了这里的居民们对胡同矛盾而复杂的感情——尽管大多数居民都热切期盼能搬出拥挤不堪的大杂院,搬进现代公寓,但还是有数量可观的人们不愿去在城郊的新居。在胡同的街头巷尾流传着一句话,“盼拆,怕拆”。
  “老房子拥有的不仅是砖瓦,它们也承载了人们的记忆,一座城市的记忆,一座城市的精气神儿。眼睁睁看着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被夷为平地,很多北京人都感到很伤心。他们不知道自己属于哪儿,因为那些留下他们儿时或全家记忆的地方都消失不见了,就像他们自己的记忆也消失了一样。”迈克尔说。
  “每当我来到胡同之外,就会深深想念这种人情味。”迈克尔说。在他看来,最让胡同居民们不舍的,是他们长期以来在此形成的精密的社会关系网络——街坊邻居彼此相识,基本不会有人不由分说指着陌生人的鼻子破口大骂;不会有汽车响着刺耳的喇叭,让你停下让道,再绝尘而去。邻里街坊之间,没有剑拔弩张的“交战”,而是倡导彼此原谅和宽容。
  “胡同当然应该被保留,特别是在眼下,剩下的已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但是我也觉得,不管它是多么独特的存在,也没有人必须在其中艰难地生活。我们还是应该区分那里的居民生活和历史建筑本身的价值。”迈克尔对本刊记者说,“最理想的状况是,让想留在那里的居民留下,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给他们安全感。”
  对于大栅栏地区胡同的保护,迈克尔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我认为解决的办法可能是要将使用权彻底转为产权。同时在有效监督下促成四合院建筑的复原……大栅栏地区原有1万居民,现在已经增加到6万,所以必须通过补偿的方式鼓励一部分人搬迁,以达到瘦身的目的。”
  不过,他也承认,“这说起来比做起来容易得多”。
其他文献
佳佳戴着浴帽在厨房,这该是她惟一还算对得起自己的地方。不管平时多么的蓬头垢面,她坚决不让油烟味沾上她乌黑的秀发。  今天她做的是台式的卤肉饭。虽然外头20块钱就能买上一碗现成的,但她总是坚持自己做。在婚姻的课题里,她还是很传统地坚信“能抓住一个男人的胃,才能抓住他的心”。  儿子一身臭汗地跑进厨房,“啪”的一声打开储物柜,拿起泡面自顾自地加了热水就端了出去。佳佳还来不及出声,就听见儿子说:“妈!我
期刊
别人都以为我是研究情感的,其实不是,我是专门做心理学分析的。在我长期的标本收集中,会遇到各种离谱的事情,仿佛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情都是有问题的。  难道就没有最好的爱情吗?或者说,能够带给人幸福的爱情,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我可以告诉你,最平淡,最默默无闻,最没有问题的爱情,才会有最好的未来。  有个女孩曾经来找我,说自己的男朋友不爱她。她的男朋友是个普通的IT男,通过人介绍和她认识后,两个人开始交
期刊
每一个人都曾有过那样的年龄,以为眼睛看到的,亲身经历的,就一定是事情的真相。  第一次听到父亲绯闻那年,他15岁。  放学回家,路过巷子口,一群小伙伴在玩耍,他扔掉书包,加入到他们中间。很快,他就被他驱逐出来,没有人和他玩儿。  有一个长得很壮的男孩过来推他说,你爸被狐狸精勾走了魂,你爸是个臭流氓,摸人家女人的手,你还好意思跟我们一起玩儿?  他被男孩推了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听着那群少年说着似懂非
期刊
北京又开了一家豪华高端商场,卖的全是国外奢侈品牌,号称所有品牌上货均和全球同步。一时间,逛该商场成了一种时尚,拎一个该商场的手袋也是一件挺有面子的事。  自己做过一个比较:中国的商场里买的国际奢侈品牌普遍比美国贵50%以上。同样一个名牌的水晶花瓶,在北京买1400元人民币,而在芝加哥只卖90美元,同样一条名牌领带,在北京买1300块钱,而在纽约,已经被打折出售——50美元等等等等。汽车就更是这样,
期刊
不久前,美国白宫网站晒出了白宫职员们2012年度工资单。这一做法普遍被认为是奥巴马推进透明化的努力。他不仅公布自己的财产,公布年度体检表(领导人健康状况至今在一些国家里是高度机密),还公布阅读书单。奥巴马因此博得“公示达人”的雅号。  制度下的薪酬约束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卸任前,签署了总统新薪酬法案,真是应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谚语。在现任总统无权为自己加薪的制度下,克林顿的继任者小布什和奥巴
期刊
下午4时,应一个朋友之约在迪欧咖啡,倚窗而坐商谈一些他生意上的事情。刚坐下,一堆意见连珠炮的轰向我,他说:“刚刚你不应该让我在建行门前等你,也不应该接到我电话的时候说你剛下楼走出小区大门,应该告诉我你的具体位置,我直接去接到你,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因为你步行永远也没有我的车轮转得快”。他一连串的炮轰惊得我张口结舌,目瞪口呆,我还没来得及为自己做出一句辩解,他接着又说:“难道你们女人都是这样吗?都
期刊
继前一阵子有官员把微博当QQ以后,昨天又有疑似公务员将微博当记事本,写了不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又司空见惯的官场百态。究竟这是文艺作品还是乌龙日记,且不去妄断。我在全国各地比赛,也不可避免和一些地方官员有所接触,观感有好有坏。今天我吐槽一下这些年间和一些官员打交道之中的奇闻怪谈。关键时间地点都隐去,大家全当小说看也无妨。  1.2008年,上海某区的领导通过曲折的朋友关系找到我,问我能否帮助他们,区里
期刊
我的一个朋友,从外地调来北京工作,他的老婆也跟了过来,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工作,孩子去上学,自己一个人在家里没有事干。因为无聊,就办了张月票,买了张北京地图,转战大小商场。那个时期我和她见过面,她容光焕发,完全是一个老北京加新白领,对整个北京了如指掌,不光是商场里的货物,北京所有的标志性和非标志性建筑她都烂熟于心。她说,也就两三个月,她就了解了北京所有的物价,大部分的公交车。她说,我可以当导游,如果有
期刊
今岁奇冷,数十年不遇,无人愿披星戴月出门,无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泉城济南早已泉静冰封,路途半远不近,高铁比飞机便捷,空間又敞亮,于是弃飞机择火车,睡眼惺忪地怕晚因而早到,候车大厅空空荡荡,连问带寻,穿梭迂回找到贵宾室,推门不料反锁,敲门久未开,欲走之时门启,一美男告知,此贵宾室迟开,早开者右行便是。  三步并做两步,贵宾室坐定心美,要热水一杯,水未至,一美女袅袅娜娜前来领至登车口,挥手告别。登车
期刊
新近出现了一派,可以叫做“厕所学派”,他们说恋爱进入实质阶段之前最好要到对方家去借用厕所方便一下,如果排泄的自然顺畅,既不拉稀也不便秘,就是段好姻缘。他们认为排泄的好实际上代表人潜意识里很放松,有安全感。如果这家连最私密的厕所都不让人紧张了,还有什么会令人不安呢?  李碧华说考察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要去看厕所很有道理。记得《鳄鱼邓迪》里有一场戏,说邓迪被带到纽约住进最高档的酒店,进了豪华卫生间看到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