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面临着这样的教学困境:学生对课程兴趣不浓厚,理解学习理论知识特别困难、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本文就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提高效益 课堂效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78
相对其他传统学科来说,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了每个学生必备的能力。因此,高中信息技术的教育和教学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通过各个途径,例如转变观念、更新方式等,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性和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益,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转变教师角色
转变教师角色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主导者”角色,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一点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特别突出,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师讲得多,学生就学得多,教师在在课堂上进行长时间的知识性讲解,上讲下听是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知识的传播,但是学生接受的效果却不一定好。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种感觉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会造成课堂氛围的沉闷和枯燥,学生对教师的照本宣科不感兴趣,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不理想,当然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教师主导课堂还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所有都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例如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内容等,学生只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教师角色迫切需要改变,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定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对待课堂知识讲解这个方面,我们不能否认知识讲解的重要作用,只是教师要注意量的把握,教师不要讲得过多,而是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或者采取别的方式,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和轻松地接受教材知识。最理想的状态是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讲一半,剩下一半由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在学生想要知道而不能得出答案的时候,教师要进行引导和启发,这体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
此外,教师角色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不要一个人决定教学的所有过程,而是让学生参与进教学来,集思广益,学生可以发表意见怎样才能愿意学、学得快。例如在进行文字处理这方面内容时,教师首先先让学生知道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然后让学生发表意见,希望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需要之后,再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可以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与传统学科不同,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有新鲜感,在初次接触这门课程时,学生肯定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的。但是这门课程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是比较枯燥的,再加上教学模式的陈旧性和固定性,学生的兴趣很快就会消失。因此,教师要通过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虽然在初中接触过计算机知识,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掌握的知识是不系统的,高中信息技术的难度又是初中知识的延伸,这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些难度。因此,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开设一到两节基础课,向学生系统介绍一下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桌面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等,由此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用学生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可以问学生,过节你们会送给亲人、朋友贺卡吗?有没有送过电子贺卡?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制作贺卡好不好?学生对这个话题肯定会有浓烈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去学习,然后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教材知识,最后留出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制作简单的贺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适当进行知识延伸,利用flash的引进,交学生制作出会动的贺卡。在这个过程,学生既体验到了乐趣,又学到了知识。
其次,教师要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一根教鞭、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不适合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一些word、excel等软件的操作时,单纯讲解、凭空想象肯定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把理论讲解和上机操作相结合,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上机时间,其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上机演示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进行教材知识讲解时,就可以边进行上机演示,边进行知识讲解,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软件操作有直观的认知和理解,掌握起来就会更加容易。此外,教师还要综合利用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上课效率。
三、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适当把教学权利放给学生,例如在学习一些简单的软件操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可以自己设计一套教案,在课堂上进行“讲课”。这种方式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准备过程中,学生肯定会认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各小组成员之间会相互配合,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教师通过这个方式,既让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又能实现资源共享,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高中生渴望得到肯定,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思考,信息技术是一门高速发展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不拘泥于固有的计算机知识,教师还要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发挥主动权。例如在布置一些任务时,教师不要做硬性规定,而是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
总之,面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益。同时,也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准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提高效益 课堂效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78
相对其他传统学科来说,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了每个学生必备的能力。因此,高中信息技术的教育和教学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通过各个途径,例如转变观念、更新方式等,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性和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益,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转变教师角色
转变教师角色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主导者”角色,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一点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特别突出,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师讲得多,学生就学得多,教师在在课堂上进行长时间的知识性讲解,上讲下听是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知识的传播,但是学生接受的效果却不一定好。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种感觉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会造成课堂氛围的沉闷和枯燥,学生对教师的照本宣科不感兴趣,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不理想,当然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教师主导课堂还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所有都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例如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内容等,学生只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教师角色迫切需要改变,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定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对待课堂知识讲解这个方面,我们不能否认知识讲解的重要作用,只是教师要注意量的把握,教师不要讲得过多,而是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或者采取别的方式,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和轻松地接受教材知识。最理想的状态是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讲一半,剩下一半由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在学生想要知道而不能得出答案的时候,教师要进行引导和启发,这体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
此外,教师角色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不要一个人决定教学的所有过程,而是让学生参与进教学来,集思广益,学生可以发表意见怎样才能愿意学、学得快。例如在进行文字处理这方面内容时,教师首先先让学生知道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然后让学生发表意见,希望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需要之后,再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可以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与传统学科不同,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有新鲜感,在初次接触这门课程时,学生肯定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的。但是这门课程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是比较枯燥的,再加上教学模式的陈旧性和固定性,学生的兴趣很快就会消失。因此,教师要通过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虽然在初中接触过计算机知识,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掌握的知识是不系统的,高中信息技术的难度又是初中知识的延伸,这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些难度。因此,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开设一到两节基础课,向学生系统介绍一下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桌面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等,由此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用学生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可以问学生,过节你们会送给亲人、朋友贺卡吗?有没有送过电子贺卡?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制作贺卡好不好?学生对这个话题肯定会有浓烈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去学习,然后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教材知识,最后留出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制作简单的贺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适当进行知识延伸,利用flash的引进,交学生制作出会动的贺卡。在这个过程,学生既体验到了乐趣,又学到了知识。
其次,教师要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一根教鞭、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不适合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一些word、excel等软件的操作时,单纯讲解、凭空想象肯定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把理论讲解和上机操作相结合,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上机时间,其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上机演示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进行教材知识讲解时,就可以边进行上机演示,边进行知识讲解,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软件操作有直观的认知和理解,掌握起来就会更加容易。此外,教师还要综合利用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上课效率。
三、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适当把教学权利放给学生,例如在学习一些简单的软件操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可以自己设计一套教案,在课堂上进行“讲课”。这种方式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准备过程中,学生肯定会认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各小组成员之间会相互配合,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教师通过这个方式,既让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又能实现资源共享,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高中生渴望得到肯定,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思考,信息技术是一门高速发展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不拘泥于固有的计算机知识,教师还要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发挥主动权。例如在布置一些任务时,教师不要做硬性规定,而是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
总之,面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益。同时,也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