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机电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展示机电教学的内容,使得机电教学的内容展示更为直观和生动。所谓的信息技术,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者是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机电教学,从而提高机电教学的教学质量。本文就信息技术在机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机电教学;应用
机电教学具有教学内容复杂,教学课程枯燥乏味的缺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使得学习的效果降低。而降信息技术引入到机电教学中,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情境,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机电教学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如何在机电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
机电教学内容繁杂难懂,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多处难点,简单的文字说明对于学生来说无法有效的掌握到机电课程的重点知识,从而在实际的生活中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失去了机电教学的意义。因此,在机电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想将信息技术充分的融合在机电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1 模拟生活场景,抽象知识变具体
机电教学内容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比较抽象,文字说明较为难懂,如果只看文字说明,学生很难在头脑中模拟出具体的形象实物。在机电教学的基础课程中,学生通常很难去理解其中的重点知识,对于基础的把握度不够,因此,就会影响到后续的机电学习。例如在基础课程中的原子运动理论课程,原子这一分子结构很难用语言去描述,而且即使存在于实际的生活中,学生们也很难用肉眼看到,教师只是用讲解的方式,很难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形象,无法感知具体的事物,这样就会使得学生无法理解原子运动的方式和原子运动的原理,从而无法掌握到重点知识,在实际的生活中,也无法做到融会贯通。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比较被动,在教师的机械式讲解中,学生很难对重点进行把握,尤其是像机电课程这样逻辑抽象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只是单纯的口头讲解,将很难将重点知识讲解清楚,而且在这种讲授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疲乏的现象,会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从而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机电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机电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打破了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将机电教学中的抽象化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形象,使得课程的讲授更为直观,学生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加之教师的从旁解说,能够使得学生迅速的掌握机电知识的要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还以原子运动的例子来说,将原子运动的过程做成Flash动画短片,通过将原子运动的文字说明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影像,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原子分子结构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在头脑中能够形成具体的形象,从而在理解原子的运动规律和原子的运动轨迹上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进行机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具体的信息技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元素来开展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很快的接受新的知识。在教学软件上配上文字、声音和图像,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在知识的理解上更为轻松,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成倍提升。
1.2 揭示实验规律,降低知识难度
在中职机电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虽然可以做实验来演示,但无法揭示出本质规律的物理过程。部分内容由于抽象难懂用语言难以解释清楚,尽管教师反复解释和说明,学生依然觉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这种情况是课堂教学中常有的现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解决这一问题要依靠多媒体这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以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来说,为了再现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电场与磁场的变换规律,可设置如下动画。
一是放电的过程。负电荷通过推进运动,在负极和正极之间运动,使得电荷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位于线圈里面的磁感线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电容器板上面的电荷数量却在不断减少。二是充电的过程。负电荷还是按照之前的方向在不断运动,当它抵达电容器的正极板上面时,该板的电荷数量逐渐增加,而磁感线的数量却减少了。三是反方向放电的过程。导线里面电荷的数量不断增加,线圈里面磁感线条的数量也在增加,然而两极板上面电荷的数量却在减少。演示以上内容,学生不但观察了电磁振荡的过程,而且了解到各种物理量在振荡时变化的规律,加深了他们对实验结论的理解。
1.3 打破教学常规,实现多元教学
多媒体技术不但能够展示动画、声音和文字,还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式对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让他们领略信息技术的真正魅力,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授课的固定模式。教师设置交互式页面,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回答问题,计算机按照设定的程序判定学生回答的正误并且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按照提示进行后面的操作。这样能够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强化其思维能力。
2 運用信息技术要注意的问题
将信息技术引人教育领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运用多媒体课件就是为了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教师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它的辅助作用,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来讲课。这样教师很容易被课件牵制思路,导致整堂课教师带着学生围着课件转,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难以发挥,致使学生进人一种“人灌加机灌”的新误区。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忽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缺少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教师应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和自身主导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性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电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使得教学的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机电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形象化,为学生展现具体的实物形象,从而使得学生对机电教学的内容有一个更深的印象,利于对机电知识的深化理解。这种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细民.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教学改革[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2]董玉琦.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若干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08).
[3]李细民.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教学改革[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关键词:信息技术;机电教学;应用
机电教学具有教学内容复杂,教学课程枯燥乏味的缺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使得学习的效果降低。而降信息技术引入到机电教学中,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情境,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机电教学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如何在机电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
机电教学内容繁杂难懂,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多处难点,简单的文字说明对于学生来说无法有效的掌握到机电课程的重点知识,从而在实际的生活中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失去了机电教学的意义。因此,在机电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想将信息技术充分的融合在机电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1 模拟生活场景,抽象知识变具体
机电教学内容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比较抽象,文字说明较为难懂,如果只看文字说明,学生很难在头脑中模拟出具体的形象实物。在机电教学的基础课程中,学生通常很难去理解其中的重点知识,对于基础的把握度不够,因此,就会影响到后续的机电学习。例如在基础课程中的原子运动理论课程,原子这一分子结构很难用语言去描述,而且即使存在于实际的生活中,学生们也很难用肉眼看到,教师只是用讲解的方式,很难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形象,无法感知具体的事物,这样就会使得学生无法理解原子运动的方式和原子运动的原理,从而无法掌握到重点知识,在实际的生活中,也无法做到融会贯通。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比较被动,在教师的机械式讲解中,学生很难对重点进行把握,尤其是像机电课程这样逻辑抽象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只是单纯的口头讲解,将很难将重点知识讲解清楚,而且在这种讲授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疲乏的现象,会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从而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机电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机电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打破了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将机电教学中的抽象化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形象,使得课程的讲授更为直观,学生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加之教师的从旁解说,能够使得学生迅速的掌握机电知识的要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还以原子运动的例子来说,将原子运动的过程做成Flash动画短片,通过将原子运动的文字说明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影像,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原子分子结构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在头脑中能够形成具体的形象,从而在理解原子的运动规律和原子的运动轨迹上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进行机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具体的信息技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元素来开展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很快的接受新的知识。在教学软件上配上文字、声音和图像,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在知识的理解上更为轻松,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成倍提升。
1.2 揭示实验规律,降低知识难度
在中职机电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虽然可以做实验来演示,但无法揭示出本质规律的物理过程。部分内容由于抽象难懂用语言难以解释清楚,尽管教师反复解释和说明,学生依然觉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这种情况是课堂教学中常有的现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解决这一问题要依靠多媒体这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以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来说,为了再现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电场与磁场的变换规律,可设置如下动画。
一是放电的过程。负电荷通过推进运动,在负极和正极之间运动,使得电荷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位于线圈里面的磁感线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电容器板上面的电荷数量却在不断减少。二是充电的过程。负电荷还是按照之前的方向在不断运动,当它抵达电容器的正极板上面时,该板的电荷数量逐渐增加,而磁感线的数量却减少了。三是反方向放电的过程。导线里面电荷的数量不断增加,线圈里面磁感线条的数量也在增加,然而两极板上面电荷的数量却在减少。演示以上内容,学生不但观察了电磁振荡的过程,而且了解到各种物理量在振荡时变化的规律,加深了他们对实验结论的理解。
1.3 打破教学常规,实现多元教学
多媒体技术不但能够展示动画、声音和文字,还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式对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让他们领略信息技术的真正魅力,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授课的固定模式。教师设置交互式页面,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回答问题,计算机按照设定的程序判定学生回答的正误并且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按照提示进行后面的操作。这样能够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强化其思维能力。
2 運用信息技术要注意的问题
将信息技术引人教育领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运用多媒体课件就是为了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教师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它的辅助作用,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来讲课。这样教师很容易被课件牵制思路,导致整堂课教师带着学生围着课件转,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难以发挥,致使学生进人一种“人灌加机灌”的新误区。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忽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缺少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教师应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和自身主导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性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电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使得教学的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机电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形象化,为学生展现具体的实物形象,从而使得学生对机电教学的内容有一个更深的印象,利于对机电知识的深化理解。这种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细民.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教学改革[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2]董玉琦.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若干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08).
[3]李细民.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教学改革[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