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内侧岛状皮瓣多向转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k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对30侧成尸和15侧童尸的足内侧皮瓣进行了解剖观测。该皮瓣的供血动脉有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和

趾底内侧动脉浅支,外径分别为1.5±0.2mm、1.2±0.3mm、1.1±0.3mm和0.8±0.3mm。上述四条动脉在内侧楔骨处吻合形成

展肌上缘动脉弓。每条动脉都有两条静脉伴行。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施行了9例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足背和足前部皮肤缺损,皮瓣全部成活。足内侧皮瓣切取之后,对足的血供和负重行走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期刊
以32只鸡的双足为模型,做成相同的屈趾肌腱和腱鞘损伤。一侧鞘管用大隐静脉修复为实验趾,一侧直接缝合切口为对照。随机分组,分别在术后1、2、4、6和12周进行屈趾功能,大体解剖及光镜观察。结果证明:(1)实验趾的屈曲功能明显优于对照趾。(2)大体解剖见大隐静脉修复的鞘管近似正常的解剖结构,能防止肌腱粘连,不影响肌腱愈合。对照趾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重,影响肌腱滑动。(3)光镜下见移植的静脉外壁与周围组织
期刊
期刊
采用7具新鲜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T8~L5),损伤T12~L1的后部结构造成脊柱失稳。在失稳的脊柱标本上轮流安装5种常用后路内固定器械,分别进行脊柱稳定性测试,得出5种内固定器械对损伤节段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5种内固定器械对失稳脊柱节段的屈/伸及右/左侧弯运动均有良好的固定作用,但对轴向旋转运动均不能控制到完整脊柱的稳定水平。相对而言,Dick钉的作用较优。
期刊
期刊
作者观察了用头环背心治疗多种原因所致颈椎不稳定的应用效果。用头环背心治疗了107例颈椎不稳定的病人,病种包括结核、损伤、肿瘤和畸形。病人分为非手术治疗组和融合术组。融合术包括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枕颈融合术和下颈椎融合术。各种融合术都在头环背心的固定下施行,不用任何内固定。测量了23例病人用头环背心固定前后的肺功能。107例病人中有89例获得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非手术组的病人在头环背心固定下
本文报道了对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合并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髋关节严重破坏患者施行的3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经10个月以上的随访,疗效满意,未发生SLE复发及任何并发症。作者认为对于SLE患者尤其是处于非活动期的患者,可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且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平稳度过手术期的关键是内外科密切配合
目的:阐明带血管蒂岛状筋膜瓣移植治疗晚期类风湿性髋关节炎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对42例48髋晚期类风湿性髋关节炎病人采用以旋股外侧血管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筋膜瓣移植行患髋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4~10.5年,平均4.5年,髋关节活动范围术前平均16.5°,术后228.6°,按照Chamley和吴之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评定标准,优良29髋、很好13髋、好6髋,尚可、差、很差无。结论:患者年龄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