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广西茧丝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需要,指出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始终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视作核心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导创新意识,在集中实践、科研、校企合作及毕业设计环节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自行设计课题的具体内容、设计方案、技术路线并解决相关问题,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纺织工程;创新能力;培养
自从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以来,广西紧抓机遇,将桑蚕茧丝业列入《全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给予重点扶持。目前,广西蚕茧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连续十年稳居全国第一,生丝产量连续七年全国第一,茧丝绸产业已成为继蔗糖业后又一个优势支柱产业之一,广西各级政府也对这一符合广西区情的支柱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由于广西纺织基础薄弱,与茧丝绸有关的专业人才几乎是空白,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广西茧丝绸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全广西能够密切结合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2006年自治区指定广西科技大学开办纺织工程专业,以蓄积和培养出更多能掌握茧丝绸产业工艺等方面的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依托和保证,从而为广西茧丝绸产业的发展服务。2007年广西科技大学招收了第一批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到目前为止,已有五届毕业生服务于广西的纺织行业。纺织工程专业承担着培养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具有经营管理初步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广西茧丝绸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我们培养的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衡量高等工科院校纺织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办学过程中,应当有效的利用自治区、学校及地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能适应广西茧丝绸产业发展需要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更好的为广西茧丝绸产业的发展服务。
一、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
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保证培养学生质量的关键因素。注重实践,以引导为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时,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实行前期按大类培养,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模式,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向,为学生学科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在短期的实践中,选定自己喜欢的方向,为后期毕业论文的开展以及就业奠定基础;后期安排学生进入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学士学位论文工作,与企业专家联合指导培养,为将来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习兴趣,开导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的“激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在教学时,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加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及相关技术信息,拓宽学习的空间和知识面,扩大其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学时视野,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及相关纺织品等,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实验课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原本抽象、枯燥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其浓厚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
另外,巧妙的设计问题,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创设发问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多思善问,而且要对学生的发问及时强化。老师应对学生的各类为题,给予充分的关注,认真倾听,肯定其大胆的行为,找出其闪光点,然后,让学生探讨、辩论,集思广益,最后,归纳提炼出令人诚服的结论,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多思善问的积极性,也撞出了学生的智慧之火。
通过种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推崇创新、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冲破传统观念和科学权威的理论体系、以创新为荣的思想观念。
三、提高创新能力
(一)在集中实践课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集中实践课程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际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主动体验,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这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的意识、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价值。
广西科技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践课中纺织品课程设计、纹织物课程设计、制丝(织丝)厂课程设计、纺织工程专业实验以及各类实习等,都是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集中实践课程。在纺织品课程设计、纹织物课程设计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利用纺织品CAD的相关软件,开发、设计出自己想要的各类织物。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充分的交流,明确每一个学生的创作意图,并给予学生适度指导,肯定学生的优点,指正学生设计及工艺中的不足。指导过程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灵活指导,讲求指导的适度和适时。
(二)在科研创新活动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治区、学校等各级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学生创新的政策,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其中,有《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一个项目每年资助3000-13000元不等,近三年我专业学生已参加了广西产生丝为原料织造的绸炼染后起毛的问题、超声波辅助缫丝副产品的脱油保胶工艺研究、丝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等九个项目。另外,学生还参加了《广西科技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每年的毕业论文,更有60%以上的课题都出自教师的科研项目。
在学生负责、参加这些科研项目的时候,就能够充分的展开其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认真抓好大学生的科研工作,对于在学生中培养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大量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符合21世纪要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2008年,自治区教育厅拨出100万元专款用于广西科技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该实验室于2009年已建设完毕。2011年,我校纺织工程专业获得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资助。同年,我校纺织工程专业获得广西高校重点学科(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基地)(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资助,建立茧丝绸技术重点实验室,2014年,纺织工程专业又被评为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目前这些项目都在进行中,已购买了大量的纺织工程专业相关的设备,正在安装调试。另外,与纺织工程专业相关的实验室设置还有:基础化学实验室(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和专业基础实验室(包括化工原理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工业分析实验室、系计算机室等)。这些实验设备对学生全部开放,都可以支持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这些实验基础为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按照广西纺织行业发展需要,与和纺织工程相关领域的大型企业进行合作。按照“化整为零、由少到多、分时分段”的原则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按培养要求,学生可以分不同阶段到不同企业进行1周至3个月的中短期课程学习或工程实践,也可按双向选择原则,在企业进行3个月至1年的专业实习或工程实践。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累计为1 年。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真刀真枪”做课题,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同时,更加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四)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是实施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工作能力的重要过程,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大小,决定了毕业设计工作质量、效果,并最终决定着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创新程度。因此,必须加强毕业设计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毕业设计环节,科学的选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基础,好的毕业设计课题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专业特长,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因此,在选题过程中,应实行开放式的选题方式,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课题的具体内容、设计方案、技术路线并解决相关问题。
四、小结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该得到很好的贯彻。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只有始终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视作核心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导创新意识,在集中实践、科研、校企合作及毕业设计环节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自行设计课题的具体内容、设计方案、技术路线并解决相关问题,都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罗恒成,广西桑蚕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蚕业,2006,27(4):55-56.
[2]肖丽萍,广西蚕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蚕业,2005,26(2):78-80.
[3]磨美华.广西蚕丝业发展优势及问题探讨[J].广西蚕业,2008,45(4):53-57.
[4]唐立敏,白忠喜,楼利琴,等.当前纺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J].试验技术与管理,2009(3):152—154.
[5]魏安方,侯大寅.纺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3):49-50.
【关键词】纺织工程;创新能力;培养
自从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以来,广西紧抓机遇,将桑蚕茧丝业列入《全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给予重点扶持。目前,广西蚕茧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连续十年稳居全国第一,生丝产量连续七年全国第一,茧丝绸产业已成为继蔗糖业后又一个优势支柱产业之一,广西各级政府也对这一符合广西区情的支柱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由于广西纺织基础薄弱,与茧丝绸有关的专业人才几乎是空白,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广西茧丝绸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全广西能够密切结合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2006年自治区指定广西科技大学开办纺织工程专业,以蓄积和培养出更多能掌握茧丝绸产业工艺等方面的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依托和保证,从而为广西茧丝绸产业的发展服务。2007年广西科技大学招收了第一批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到目前为止,已有五届毕业生服务于广西的纺织行业。纺织工程专业承担着培养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具有经营管理初步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广西茧丝绸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我们培养的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衡量高等工科院校纺织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办学过程中,应当有效的利用自治区、学校及地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能适应广西茧丝绸产业发展需要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更好的为广西茧丝绸产业的发展服务。
一、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
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保证培养学生质量的关键因素。注重实践,以引导为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时,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实行前期按大类培养,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模式,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向,为学生学科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在短期的实践中,选定自己喜欢的方向,为后期毕业论文的开展以及就业奠定基础;后期安排学生进入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学士学位论文工作,与企业专家联合指导培养,为将来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习兴趣,开导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的“激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在教学时,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加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及相关技术信息,拓宽学习的空间和知识面,扩大其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学时视野,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及相关纺织品等,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实验课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原本抽象、枯燥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其浓厚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
另外,巧妙的设计问题,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创设发问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多思善问,而且要对学生的发问及时强化。老师应对学生的各类为题,给予充分的关注,认真倾听,肯定其大胆的行为,找出其闪光点,然后,让学生探讨、辩论,集思广益,最后,归纳提炼出令人诚服的结论,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多思善问的积极性,也撞出了学生的智慧之火。
通过种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推崇创新、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冲破传统观念和科学权威的理论体系、以创新为荣的思想观念。
三、提高创新能力
(一)在集中实践课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集中实践课程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际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主动体验,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这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的意识、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价值。
广西科技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践课中纺织品课程设计、纹织物课程设计、制丝(织丝)厂课程设计、纺织工程专业实验以及各类实习等,都是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集中实践课程。在纺织品课程设计、纹织物课程设计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利用纺织品CAD的相关软件,开发、设计出自己想要的各类织物。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充分的交流,明确每一个学生的创作意图,并给予学生适度指导,肯定学生的优点,指正学生设计及工艺中的不足。指导过程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灵活指导,讲求指导的适度和适时。
(二)在科研创新活动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治区、学校等各级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学生创新的政策,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其中,有《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一个项目每年资助3000-13000元不等,近三年我专业学生已参加了广西产生丝为原料织造的绸炼染后起毛的问题、超声波辅助缫丝副产品的脱油保胶工艺研究、丝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等九个项目。另外,学生还参加了《广西科技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每年的毕业论文,更有60%以上的课题都出自教师的科研项目。
在学生负责、参加这些科研项目的时候,就能够充分的展开其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认真抓好大学生的科研工作,对于在学生中培养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大量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符合21世纪要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2008年,自治区教育厅拨出100万元专款用于广西科技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该实验室于2009年已建设完毕。2011年,我校纺织工程专业获得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资助。同年,我校纺织工程专业获得广西高校重点学科(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基地)(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资助,建立茧丝绸技术重点实验室,2014年,纺织工程专业又被评为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目前这些项目都在进行中,已购买了大量的纺织工程专业相关的设备,正在安装调试。另外,与纺织工程专业相关的实验室设置还有:基础化学实验室(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和专业基础实验室(包括化工原理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工业分析实验室、系计算机室等)。这些实验设备对学生全部开放,都可以支持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这些实验基础为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按照广西纺织行业发展需要,与和纺织工程相关领域的大型企业进行合作。按照“化整为零、由少到多、分时分段”的原则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按培养要求,学生可以分不同阶段到不同企业进行1周至3个月的中短期课程学习或工程实践,也可按双向选择原则,在企业进行3个月至1年的专业实习或工程实践。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累计为1 年。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真刀真枪”做课题,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同时,更加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四)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是实施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工作能力的重要过程,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大小,决定了毕业设计工作质量、效果,并最终决定着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创新程度。因此,必须加强毕业设计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毕业设计环节,科学的选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基础,好的毕业设计课题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专业特长,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因此,在选题过程中,应实行开放式的选题方式,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课题的具体内容、设计方案、技术路线并解决相关问题。
四、小结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该得到很好的贯彻。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只有始终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视作核心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导创新意识,在集中实践、科研、校企合作及毕业设计环节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自行设计课题的具体内容、设计方案、技术路线并解决相关问题,都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罗恒成,广西桑蚕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蚕业,2006,27(4):55-56.
[2]肖丽萍,广西蚕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蚕业,2005,26(2):78-80.
[3]磨美华.广西蚕丝业发展优势及问题探讨[J].广西蚕业,2008,45(4):53-57.
[4]唐立敏,白忠喜,楼利琴,等.当前纺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J].试验技术与管理,2009(3):152—154.
[5]魏安方,侯大寅.纺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