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深入,各种商会在市场上逐步风起云涌,商会在社会市场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首先简要的概述了商会组织治理和治理结构的含义、商会组织的功能分析以及商会组织治理的新分析框架,同时分析了当期我国商会组织治理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商会组织治理的新分析框架提出了有效治理我国商会组织的政策性建议,使得我国的商会组织走上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商会组织治理 新分析框架 外部退出机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深入,各种商会在我国的市场上逐步风起云涌,商会在市场活动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商会是一种重要的非营利性的组织,当前中国的商会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随着各类民间商会组织的兴起以及商会内部会员的多样化,中国的商会组织逐步暴露出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商会组织治理急需跟紧时代的步伐,推陈出新,不断更新治理方式。文章首先概述了商会组织治理和治理结构的含义、商会组织的功能分析以及商会组织治理的新分析框架,同时对我国当前的商会组织治理结构存在的现状问题做了简单的分析,并结合商会组织治理的新分析框架,对我国的商会组织的健康运行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从而使我国的商会组织治理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商会组织治理和治理结构的含义
1.商会组织治理和治理结构
商会会员组织即是“Business Membership Organization”(BMO),中文简称为商会或者商会组织,商会组织主要作用是促进商会成员与相关的相关市场商业的不断健康成长繁荣。商会的组织结构是指商会成员之间为了实现整体的组织目标,而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形成的一种商会管理工作中各成员之间在职责和权力方面分工协作的结构体系。商会的组织结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商会的所有权、控制权以及各种职责职能的所属关系,而在实践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制约,需要形成一个有效的商会治理结构。一个理想的商会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是一个具有规范性和代表性的民主化治理机构,按照商会中的规章制度举行各类相关的选举和会议等,同时各类职位实行任期制度,保证商会的民主化;其次是摆脱政府的严格管制,能够有一个自主的社会政治治理环境;最后是在定位好商会本身位置的前提下,实行开放式的会员管理制度,形成一个有效的会员进退把握适当的机制。
2.商会的性质
商会是指有独立的经营单位、事业单位或者是有一些用相似产业或者有相关商业目的的自由企业家、商人等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以满足商会成员的公共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会是一种社会团体组织法人。商会主要有以下共同点:首先他是通过采取集体民主的行动满足会员之间的共同利益的非营利性组织,其次会员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民主公开选举形成的,最后商会的运营资金是来自会员、社会支助以及政府的一些政策性补贴等等。
3.商会组织治理的影响因素
影响商会组织治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来自商会组织规模的影响,不言而喻,商业的治理结构与其组织规模成正相关的关系,因此一个商会的成立以及综合治理,需要有足够的人力及财力资源的支持,而商会的组织规模是这些资源的支撑者,一个商会组织治理结构需要有一个有效的鼓励机制使商会的成员投入资源,同时要防止一些“搭便车”行为的出现,从而使每个成员都能从商会中获利。
第二是社会资本,充足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商会中形成一个有效的“选择性激励”机制,从而有效地协调好商会成员、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第三是商会中运营资金的结构,商会中的运营资金来源各异,会员的捐赠以及政府的补助等等这些资金的结构分类以及规模运用均对商会的健康运营起着不同忽略的作用,同时对于整个商会的组织性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商会的产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商会的组织治理。
4.商会组织的功能分析
商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游离在市场和政府之间的“一只手”,有着中观调节的作用,它的主要功能如下:首先商会在政府政策失灵的时候对社会经济的管理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在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下,由于政府过度的介入,使得市场各个主体之间以及企业、政府矛盾日益激烈,而商会可以通过适当的利益协调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其次能够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如经济信息的及时传递、缓解商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协调商会成员之间的经营业务活动以及协调市场价格等等,商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平衡器”作用;同时商会还可有效地调节劳动关系,在我国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社会的情况下,劳动关系的和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政府引导监督下的商会在处理劳动关系上有一定的公平性,从而使得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权利义务的对等得到充分的保障,有利于和谐社会劳动关系的构建和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维权和自律意识的形成。
三、商会组织治理的新分析框架
1.商会的组织治理
商会的组织治理是指商会成员之间、企业以及政府之间在长期的良性互动中形成的一种民主自治管理关系框架,并在这个框架的健康运营下不断地完善整个商会的功能,并使成员得到应得的激励利益,一个良性的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组织治理模式急需构建。
商会组织治理的具体框架模式总体上表现为:行业企业——会员企业——商会——政府,在这个总体框架模式中,首先是行业企业是商会成员以及政府共同追求的整体集体性目标,商会从会员企业那里获得了会员、企业捐赠以及企业的项目资金会员同时为商会提高了人力以及财物资源,通过各类社会关系资本的集合提供一系列的俱乐部式产品,从而使行业企业的正当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和服务增值。
同时由于商会组织是在政府的政策以及财政拨款、补贴、政府的项目资金的扶持下成立的,政府和商会之间由于其在商会资金结构上的关系而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样当然少不了政府的监督和为政府提高相应的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从而使商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性的性质。随着商会组织结构的复杂化以及组织规模的逐步扩大,商会的治理方式也日益跟紧时代的潮流走向制度化,甚至呈现出走向市场化的趋势。
2.商会的治理结构
商会的治理结构是在商会的组织结构的前提下进一步形成的,商会应该在其本身属于一种非营利性组织性质的前提下,公平民主地利用好商会的会费以及企业政府捐赠的项目资金,其商会的治理结构主要模式表现为:行业企业(会费和企业捐赠的企业项目资金)——会员企业(保留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保留委托权)——会员大会——政府(部分权利的移交以及政府的监督管理)。具体的治理模式大致为会员在所有权中的剩余控制权下,可以监督商会的理事会,同时也把这以权力委托给监事会,会员成为这些资金的受益人,可以享受商会通过各类活动形式提高的具有排他性的各类服务,商会按照一定的原则使用政府提高的拨款、政府项目资金以及政策性的补贴,政府将这些资金的管理权委托给了商会,并把其他的一些权利如剩余索取权给了社会公众或者其他的一些群体,但保留了一些委托权以及对商会的财政和行政监督权。
四、我国商会的现状分析及商会组织治理新分析框架在我国的应用
1.我国商会组织治理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的商会组织协会面临着政会不分以及转型艰难的困境。我国有许多的商会组织均是在政府的资金以及优惠政策的扶持之下建立起来的,资金来源上依靠政府,许多商会名义上是民主式、公平化的,但实际上有许多重要的领导位置依旧是由政府部门把关的,这使得商会的目的性严重偏向于政府的喜好,无法使广大的商会成员的正当利益最大化,商会组织不能从企业的需求全全考虑出发,从而使商会的存在意义失去了最重要最根本性的支柱,最后,商会将在政府的体制性思维意识的控制下,功能逐渐退化,治理机制日渐运营不灵。同时由于我国的一些商会并不是在企业的自愿原则下成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官方意识,因此形成了官方式的商会与民间商会组织的两极分化,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两败俱伤。
其次是我国商会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使得商会不能在一个健康的法律体系支持下健康运行。迄今为止,我国在商会方面的法律并没有一个全面到位的定位,除了我国在1998年发布的《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外,我国没有其他的一些明确的法律对商会的性质、职能以及功能等方面有个确切的规定,在此情况下,我国商会在具体运营情况下步履艰难,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商会职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损害了诸多商会会员应得的利益。
再次是我国商会的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任何组织的发展均少不了财力以及人力资源的支持,我国商会组织的资金来源大致有商会会员、企业以及政府的政策性补贴,由于商会中会员之间的财力的不均衡,导致出现了为增强商会的基础设备建设而会费方面的提升限制,有些会员会因为会员设备的公共性的特征而出现“搭便车”的现象,甚至有些会员由于对商会失去了服务功能的信心,从而长时间地拖欠会费,这类不良情况的屡次出现均不利于商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商会的正常运作受到了恶性循环的严重影响,阻碍了商会潜在功能的充分挖掘发挥。
最后是我国商会协调机制、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手段的缺失。在我国大多数商会中,由于商会资金的限制以及商会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动我国的商会活动方式缺乏多样性,同时由于一些商会经济性的活动过于表面化以及娱乐性过强,使商会严重地缺乏一些全方位的经济联系以及会员之间经济合作的服务,使我国的商会不能再在自力更生中生生不息。
2.商会组织治理新分析框架在我国的应用
根据商会组织治理的新分析框架,根据行业企业、会员以及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以及商会内部的各种因素,并结合我国商会组织目前所存在的各种突出的现状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使得我国的商会组织治理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一是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健全我国商会的法制法规,同时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我国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尽快出台对于商会性质、职能等相关活动的法律法规,完善商会内部治理机制,使我国商会的健康运用有一个安全可靠的政治法律环境,让商会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使得我国的商会在经济社会上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得到政府以及企业和商会会员的重视。理顺政府与商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政府应通过适当的工作支持商会的的发展和监督商会的合理管理,而商会应该充分做好本职的工作,为商会成员服务。同时应该放宽商会成立的条件,放低门槛,并建立一个有效的商会组织治理的监督机制,及时把握好商会的运行状况,引导商会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第二是通过改善商会内部的人事制度和财务制度使得商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可靠的资金来源。商会管理需要需要人才的支撑,因此应在不同的时段对商会内部的会员进行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积极参与商会各个方面的制度性建设,加强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合作联系,开展与高校人才对接的联合办理的活动来吸引培养更多的人才进入商会管理领域,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商会组织的综合素质。同时在组织结构上可以建设一些跨行业的商会联合会,实行统一分类的信息管理,从而集合资金,健全商会的财务制度,综合管理会费,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使商会的基础设施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并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第三加强我国商会组织的协调能力和服务功能,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商会发展机制。商会能否长久地发展下去,关键在于商会服务功能的优化,因此商会应该在明确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角色定位的前提下,平衡好商会提供的俱乐部产品以及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比例,强化对会员的服务功能,给会员一个有效的吸引以及激励机制,从而保证会员对商会的忠诚度,并用相应的制度手段把商会中一些“搭便车”的会员拒之于门外。其次还可以通过商会采取理事共同出资经营,然后把部分的利润捐赠商会的建设,从而使得商会有足够的资金支撑逐步完善商会的服务功能,进而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商会发展机制。
第四是外部退出机制的建立使我国的商会在不断的推陈出新的变革中生生不息。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在商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会员的要求会有所变化,同时商会会员随着时间的变化无论在资本上还是在能力上也开始出现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商会在不同的时段对商会会员进行一次有所针对的淘汰式的外部退出机制,把那些绩效狂跌的无发展潜力的会员淘汰。其次对于一些整体上处于瘫痪状态的商会也应该实行商会整体淘汰出局的规则,从而使商会得到有效的治理变革。
第五是逐步引入超越精英商会治理模式,加强对民间商会的引导和培育。商会精英治理模式在商会成立的初期表现的尤为明显,然而随着商会的逐步普及,如何超越精英治理模式成为当务之急。首先应该从制度上对商会管理者的行为进行重新定位定性,加强对商会管理参与人员的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还可引入一些专业的第三方监督机构,使商会管理摆脱精英控制的魔掌,同时加强对民间商会管理技巧的引导以及市场内生需求信息传递,并放松对民间商会成立在行政方面的管制,破除一些制度上的障碍,使得民间商会能在同等的政策优惠以及资金项目补贴良好公平的社会公共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立群,任一:我国商会组织的发展特点与转型路径[J]. 学术探索,2007,(5)
[2]吴巧瑜:转型期民间商会组织的角色与功能——从合作主义的理论视角分析[J]. 学术研究,2007,(8)
[3]张新文:广西商会组织的角色、功能与发展探讨[J]. 法制与经济,2006,(9). [4]刘敏. 以温州商会组织为例浅谈行业协会组织法律问题[J]. 经济与法,2010,(9)
[5]郁建兴,宋晓清:商会组织治理的新分析框架及其应用[J]. 中国行政管理,2009,(4)
[6]吴巧瑜,董尚朝:民间商会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透视——深圳“银商之争”的经验观察[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关键词] 商会组织治理 新分析框架 外部退出机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深入,各种商会在我国的市场上逐步风起云涌,商会在市场活动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商会是一种重要的非营利性的组织,当前中国的商会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随着各类民间商会组织的兴起以及商会内部会员的多样化,中国的商会组织逐步暴露出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商会组织治理急需跟紧时代的步伐,推陈出新,不断更新治理方式。文章首先概述了商会组织治理和治理结构的含义、商会组织的功能分析以及商会组织治理的新分析框架,同时对我国当前的商会组织治理结构存在的现状问题做了简单的分析,并结合商会组织治理的新分析框架,对我国的商会组织的健康运行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从而使我国的商会组织治理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商会组织治理和治理结构的含义
1.商会组织治理和治理结构
商会会员组织即是“Business Membership Organization”(BMO),中文简称为商会或者商会组织,商会组织主要作用是促进商会成员与相关的相关市场商业的不断健康成长繁荣。商会的组织结构是指商会成员之间为了实现整体的组织目标,而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形成的一种商会管理工作中各成员之间在职责和权力方面分工协作的结构体系。商会的组织结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商会的所有权、控制权以及各种职责职能的所属关系,而在实践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制约,需要形成一个有效的商会治理结构。一个理想的商会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是一个具有规范性和代表性的民主化治理机构,按照商会中的规章制度举行各类相关的选举和会议等,同时各类职位实行任期制度,保证商会的民主化;其次是摆脱政府的严格管制,能够有一个自主的社会政治治理环境;最后是在定位好商会本身位置的前提下,实行开放式的会员管理制度,形成一个有效的会员进退把握适当的机制。
2.商会的性质
商会是指有独立的经营单位、事业单位或者是有一些用相似产业或者有相关商业目的的自由企业家、商人等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以满足商会成员的公共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会是一种社会团体组织法人。商会主要有以下共同点:首先他是通过采取集体民主的行动满足会员之间的共同利益的非营利性组织,其次会员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民主公开选举形成的,最后商会的运营资金是来自会员、社会支助以及政府的一些政策性补贴等等。
3.商会组织治理的影响因素
影响商会组织治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来自商会组织规模的影响,不言而喻,商业的治理结构与其组织规模成正相关的关系,因此一个商会的成立以及综合治理,需要有足够的人力及财力资源的支持,而商会的组织规模是这些资源的支撑者,一个商会组织治理结构需要有一个有效的鼓励机制使商会的成员投入资源,同时要防止一些“搭便车”行为的出现,从而使每个成员都能从商会中获利。
第二是社会资本,充足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商会中形成一个有效的“选择性激励”机制,从而有效地协调好商会成员、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第三是商会中运营资金的结构,商会中的运营资金来源各异,会员的捐赠以及政府的补助等等这些资金的结构分类以及规模运用均对商会的健康运营起着不同忽略的作用,同时对于整个商会的组织性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商会的产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商会的组织治理。
4.商会组织的功能分析
商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游离在市场和政府之间的“一只手”,有着中观调节的作用,它的主要功能如下:首先商会在政府政策失灵的时候对社会经济的管理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在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下,由于政府过度的介入,使得市场各个主体之间以及企业、政府矛盾日益激烈,而商会可以通过适当的利益协调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其次能够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如经济信息的及时传递、缓解商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协调商会成员之间的经营业务活动以及协调市场价格等等,商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平衡器”作用;同时商会还可有效地调节劳动关系,在我国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社会的情况下,劳动关系的和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政府引导监督下的商会在处理劳动关系上有一定的公平性,从而使得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权利义务的对等得到充分的保障,有利于和谐社会劳动关系的构建和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维权和自律意识的形成。
三、商会组织治理的新分析框架
1.商会的组织治理
商会的组织治理是指商会成员之间、企业以及政府之间在长期的良性互动中形成的一种民主自治管理关系框架,并在这个框架的健康运营下不断地完善整个商会的功能,并使成员得到应得的激励利益,一个良性的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组织治理模式急需构建。
商会组织治理的具体框架模式总体上表现为:行业企业——会员企业——商会——政府,在这个总体框架模式中,首先是行业企业是商会成员以及政府共同追求的整体集体性目标,商会从会员企业那里获得了会员、企业捐赠以及企业的项目资金会员同时为商会提高了人力以及财物资源,通过各类社会关系资本的集合提供一系列的俱乐部式产品,从而使行业企业的正当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和服务增值。
同时由于商会组织是在政府的政策以及财政拨款、补贴、政府的项目资金的扶持下成立的,政府和商会之间由于其在商会资金结构上的关系而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样当然少不了政府的监督和为政府提高相应的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从而使商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性的性质。随着商会组织结构的复杂化以及组织规模的逐步扩大,商会的治理方式也日益跟紧时代的潮流走向制度化,甚至呈现出走向市场化的趋势。
2.商会的治理结构
商会的治理结构是在商会的组织结构的前提下进一步形成的,商会应该在其本身属于一种非营利性组织性质的前提下,公平民主地利用好商会的会费以及企业政府捐赠的项目资金,其商会的治理结构主要模式表现为:行业企业(会费和企业捐赠的企业项目资金)——会员企业(保留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保留委托权)——会员大会——政府(部分权利的移交以及政府的监督管理)。具体的治理模式大致为会员在所有权中的剩余控制权下,可以监督商会的理事会,同时也把这以权力委托给监事会,会员成为这些资金的受益人,可以享受商会通过各类活动形式提高的具有排他性的各类服务,商会按照一定的原则使用政府提高的拨款、政府项目资金以及政策性的补贴,政府将这些资金的管理权委托给了商会,并把其他的一些权利如剩余索取权给了社会公众或者其他的一些群体,但保留了一些委托权以及对商会的财政和行政监督权。
四、我国商会的现状分析及商会组织治理新分析框架在我国的应用
1.我国商会组织治理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的商会组织协会面临着政会不分以及转型艰难的困境。我国有许多的商会组织均是在政府的资金以及优惠政策的扶持之下建立起来的,资金来源上依靠政府,许多商会名义上是民主式、公平化的,但实际上有许多重要的领导位置依旧是由政府部门把关的,这使得商会的目的性严重偏向于政府的喜好,无法使广大的商会成员的正当利益最大化,商会组织不能从企业的需求全全考虑出发,从而使商会的存在意义失去了最重要最根本性的支柱,最后,商会将在政府的体制性思维意识的控制下,功能逐渐退化,治理机制日渐运营不灵。同时由于我国的一些商会并不是在企业的自愿原则下成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官方意识,因此形成了官方式的商会与民间商会组织的两极分化,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两败俱伤。
其次是我国商会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使得商会不能在一个健康的法律体系支持下健康运行。迄今为止,我国在商会方面的法律并没有一个全面到位的定位,除了我国在1998年发布的《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外,我国没有其他的一些明确的法律对商会的性质、职能以及功能等方面有个确切的规定,在此情况下,我国商会在具体运营情况下步履艰难,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商会职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损害了诸多商会会员应得的利益。
再次是我国商会的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任何组织的发展均少不了财力以及人力资源的支持,我国商会组织的资金来源大致有商会会员、企业以及政府的政策性补贴,由于商会中会员之间的财力的不均衡,导致出现了为增强商会的基础设备建设而会费方面的提升限制,有些会员会因为会员设备的公共性的特征而出现“搭便车”的现象,甚至有些会员由于对商会失去了服务功能的信心,从而长时间地拖欠会费,这类不良情况的屡次出现均不利于商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商会的正常运作受到了恶性循环的严重影响,阻碍了商会潜在功能的充分挖掘发挥。
最后是我国商会协调机制、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手段的缺失。在我国大多数商会中,由于商会资金的限制以及商会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动我国的商会活动方式缺乏多样性,同时由于一些商会经济性的活动过于表面化以及娱乐性过强,使商会严重地缺乏一些全方位的经济联系以及会员之间经济合作的服务,使我国的商会不能再在自力更生中生生不息。
2.商会组织治理新分析框架在我国的应用
根据商会组织治理的新分析框架,根据行业企业、会员以及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以及商会内部的各种因素,并结合我国商会组织目前所存在的各种突出的现状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使得我国的商会组织治理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一是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健全我国商会的法制法规,同时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我国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尽快出台对于商会性质、职能等相关活动的法律法规,完善商会内部治理机制,使我国商会的健康运用有一个安全可靠的政治法律环境,让商会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使得我国的商会在经济社会上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得到政府以及企业和商会会员的重视。理顺政府与商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政府应通过适当的工作支持商会的的发展和监督商会的合理管理,而商会应该充分做好本职的工作,为商会成员服务。同时应该放宽商会成立的条件,放低门槛,并建立一个有效的商会组织治理的监督机制,及时把握好商会的运行状况,引导商会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第二是通过改善商会内部的人事制度和财务制度使得商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可靠的资金来源。商会管理需要需要人才的支撑,因此应在不同的时段对商会内部的会员进行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积极参与商会各个方面的制度性建设,加强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合作联系,开展与高校人才对接的联合办理的活动来吸引培养更多的人才进入商会管理领域,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商会组织的综合素质。同时在组织结构上可以建设一些跨行业的商会联合会,实行统一分类的信息管理,从而集合资金,健全商会的财务制度,综合管理会费,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使商会的基础设施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并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第三加强我国商会组织的协调能力和服务功能,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商会发展机制。商会能否长久地发展下去,关键在于商会服务功能的优化,因此商会应该在明确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角色定位的前提下,平衡好商会提供的俱乐部产品以及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比例,强化对会员的服务功能,给会员一个有效的吸引以及激励机制,从而保证会员对商会的忠诚度,并用相应的制度手段把商会中一些“搭便车”的会员拒之于门外。其次还可以通过商会采取理事共同出资经营,然后把部分的利润捐赠商会的建设,从而使得商会有足够的资金支撑逐步完善商会的服务功能,进而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商会发展机制。
第四是外部退出机制的建立使我国的商会在不断的推陈出新的变革中生生不息。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在商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会员的要求会有所变化,同时商会会员随着时间的变化无论在资本上还是在能力上也开始出现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商会在不同的时段对商会会员进行一次有所针对的淘汰式的外部退出机制,把那些绩效狂跌的无发展潜力的会员淘汰。其次对于一些整体上处于瘫痪状态的商会也应该实行商会整体淘汰出局的规则,从而使商会得到有效的治理变革。
第五是逐步引入超越精英商会治理模式,加强对民间商会的引导和培育。商会精英治理模式在商会成立的初期表现的尤为明显,然而随着商会的逐步普及,如何超越精英治理模式成为当务之急。首先应该从制度上对商会管理者的行为进行重新定位定性,加强对商会管理参与人员的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还可引入一些专业的第三方监督机构,使商会管理摆脱精英控制的魔掌,同时加强对民间商会管理技巧的引导以及市场内生需求信息传递,并放松对民间商会成立在行政方面的管制,破除一些制度上的障碍,使得民间商会能在同等的政策优惠以及资金项目补贴良好公平的社会公共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立群,任一:我国商会组织的发展特点与转型路径[J]. 学术探索,2007,(5)
[2]吴巧瑜:转型期民间商会组织的角色与功能——从合作主义的理论视角分析[J]. 学术研究,2007,(8)
[3]张新文:广西商会组织的角色、功能与发展探讨[J]. 法制与经济,2006,(9). [4]刘敏. 以温州商会组织为例浅谈行业协会组织法律问题[J]. 经济与法,2010,(9)
[5]郁建兴,宋晓清:商会组织治理的新分析框架及其应用[J]. 中国行政管理,2009,(4)
[6]吴巧瑜,董尚朝:民间商会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透视——深圳“银商之争”的经验观察[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