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扬档案
1997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学及工业管理双学士学位;同年,进入FESCO(外企服务集团公司);1999年,加入华信惠悦北京办事处;2002年,重回FESCO,创立北京外企太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现为北京外企太和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
在丰联广场B座8层外企太和公司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三十而立的宋扬。我们谈了很多,除了他自己,还有他对本土咨询行业的看法。他是个毫不掩饰激情的人,但平和的声调却又让人觉得他很谦逊。我想,这种谦逊更多地源于宋扬对咨询行业的了解。因为了解,所以谦逊。
A·H(华信惠悦北京办事处总监)挑中了我,是我的幸运,也是她的幸运。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毕业后第一个公司是FESCO,后来去了华信惠悦公司,现在又回到了FESCO。当初为什么要加入华信惠悦呢?
宋扬(以下简称宋):好奇,被咨询顾问的神秘感所吸引。当初我在FESCO做的是人事服务,它不算HR;我就想,既然就干HR,是不是要去学习这方面的技能,惠悦做人力资源咨询,那我去吧。
其实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在(圈子)外面的时候,学到的东西不正宗,非要进到圈内,进去才发现其实早已经学会了。
记:当初和您一起应聘华信惠悦的有清华和北大的竞争者,为什么华信惠悦偏偏留下了您?
宋:问题看起来似乎挺有意思,其实没有什么,与我们现在常看到的“海归搁浅”道理一样,名校出来的人,不见得能力强。所以他们没有竞争过我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名校背景只让你容易获得竞争这个职业的机会,之后,还要根据职位的需要,看你是否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另外,华信惠悦的考验好像总是突如其来的。记得我第二轮面试结束之后,他们晚上有一个关于薪酬调研结果的研讨会,当时华信惠悦的总监A·H对我说,你过来一块听吧。于是我就去了。
参加研讨会的都是外资公司的人,他们谈论了很多关于薪酬、福利的东西,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政策,当时他们提了很多问题。A·H突然把我叫了过去,说:“问他,他就是FESCO的,你们有什么问题问他就行。”当时会场的语言是英语,我在FESCO的工作语言是中文,一下子被叫起来,A·H根本不让我有任何准备,开口就得说。我当时就用流利的英语给他们解释了中国住房公积金的政策等相关问题。这给A·H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觉得我还不错,应变能力比较强。
A·H挑中了我是我的幸运,也是她的幸运。因为,如果她不用我,华信惠悦可能不会在北京做得这么大;而我也可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现在回过头想想,觉得这是双方的幸运。
记:正如您所说,名校背景和海归背景都不是成为咨询顾问的优势,而当初您被A·H选中,源于您的综合素质。那咨询顾问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宋:首先,必须热爱这份工作,有热情,甚至是激情。咨询顾问不是外面看起来那样风光,因为咨询顾问可能需要千百次地对不同的客户重复自己掌握的理论和技巧,这要求你敬业,每一次都要充满热情。第一次讲解、第一次接项目、第一次出差,可能都是令人兴奋的事情,但是,如果每一次讲解、每一个项目、每一次出差,都让你保持同样高涨的激情,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不能保持这种长久的激情,对客户而言,就是不负责任。
其次,要有推动变革的能力和责任心。因为咨询顾问常常是一个帮助客户实行改革的角色,尤其是现在正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时期,很多企业希望借助咨询顾问来推动企业内部的变革。
第三,要有快速学习能力。不管是做咨询的哪个分支,你所在的领域都在不停发展变化,你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始终保持在专家的高度和状态,才能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最后,我觉得身体素质要好。咨询顾问得适应空中飞人的生活,你可能得不停出差、连续地为客户做专题讲座、不停地以巨大的热情打动他们。
只要一个人肯吃苦、努力,给他一个机会就可以做得很好
记:刚才您提到,在华信惠悦的几年,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那里,您真正的收获是什么?
宋:我最大的收获是消除了对咨询行业和跨国公司的神秘感。其实,很多时候,在你没有接触那些所谓的大人物之前,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很难达到他的高度。其实那是因为你在圈外,当你走进去,你会发现,他们做的很多事情你也可以做好。
在惠悦的几年,最大的好处是挖掘出了我内在的潜力。初入惠悦时,抱着崇敬的心情,我也可以和那里的员工一样,甚至做得更好,尤其是面对那些所谓“海归”。当你发现这一点时,你就会想要证明自己比他们都强,就会有很多动力。
我觉得只要一个人肯吃苦、努力,给他一个机会就可以做得很好。人和人的智力、能力差不了多少,只要你认真,懂得谦虚,进步就会很快。
记:当华信惠悦的高级顾问和当外企太和的总经理,除了称谓不同,两者还有什么区别?
宋:区别太大了。华信惠悦的高级顾问说到底是个打工仔,你不可能决定这个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对中国咨询业市场的任何看法都显得毫无意义。
在太和就不一样,太和是一份事业。FESCO完全地信任你,它把这个公司交给你去管理,就相信你能够做好,它不会限制你,要你这样要你那样。
我最感激FESCO的就是它给我一个舞台,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如果你感觉这是个市场机会,你就可以去抓住它。FESCO非常开明,它会支持你的任何决策。
我是人力资源行业的初学者,但是一个脑子不算太笨、富有野心的初学者
记:您有没有觉得自己这一路走来特别顺畅?似乎每一个决定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
宋:是,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很顺。
但回头去想想,其实每一个机会都是自己费劲争来的,对每一个机会都要紧紧咬住不松口。从FESCO到华信,再到太和,都是自己主动争来的。你不主动,没有人会主动找你,必须是你自己主动说,我想到你这里工作、我想上这个项目、我想出去谈单子,到最后说,我想去开一个公司。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和运气各占一半。我的运气很好,好就好在我努力了,然后得到了(这些机会)。因为努力但得不到也是很正常的事。
另外,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就像下棋一样,走一步看三步。我的很多同龄人喜欢尝试各个领域,但我从大学毕业一开始就进入人力资源领域,从来没有离开过,所以,就算我比别人笨,可是我花的时间长。有人可能很聪明,但是这儿两年那儿两年,再回过头来做HR,肯定比不过我。
记:但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或者喜欢哪个领域的工作呢?
宋:仔细想想,我觉得自己毕业后进入任何行业都可以有所成就,任何人都是,关键在于坚持。先不要去问喜不喜欢,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任何行业都在不断变化,行行出状元。比如人力资源,美国有很多很大的人力资源咨询的上市公司,中国一个都没有,我现在30岁,再干30年,肯定能够做成一个特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只要坚持。
记:您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宋:我是人力资源行业一个初学者,但是一个脑子不算太笨、富有野心的初学者。我和太和都是。
这离我期望的目标还很远很远,至于我的目标,给你一个比较官方的说法——我想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企业家,这大概要用十年的时间,在我40岁时达到这个目标。
国内的咨询业很乱,我一直想做一个比较规范的咨询公司,把太和做成国内咨询行业的标竿企业。一个人的很多乐趣,来自于自己的成就感,来自于被人认可,我希望能被客户认可、被社会认可。
记:您说的这个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企业家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宋:企业家必须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他做的事情必须是社会需要和认可的、能够推动社会就业、给国家纳税、能够帮助企业激发人的潜力。我觉得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希望自己变成企业家而不是职业经理人,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当职业经理人。
我希望自己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尽点责任,哪怕轻轻推一下。中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全球最差的,很多优秀人才的激情并没有被激发出来,对于我来说,如果能够将中国企业的生产力、人力资源效率提高千分之一,我就很有成就感了。
中国企业和外国咨询公司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记:说起人力资源咨询业,国内企业对外国咨询公司的批评和质疑越来越多,他们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宋:很多外国咨询公司在自己的国家真的很厉害、很了不起,因为他们本国的客户公司都由接受过MBA教育的一批职业经理人管理,文化背景、决策方式、思维习惯、价值取向大致相同,他们很容易沟通,执行得很好。但在中国,即使有很好的战略,也很难实施。
他们把中国企业的执行过程估计得过于简单了,很多时候高估了中国企业的执行力。比如有些事情他们以为推行下去只需要一周时间,事实上花了一年。
另外,还存在不负责任的问题,他们没有结合中国企业的情况开出药方,仅仅是将国外的理论、框架翻译过来,拼凑一下。外资咨询公司的高级顾问并非他们所标榜的那么好,通常派到中国来的只是三流的顾问。为那些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做了十几年咨询服务的优秀顾问大有人在,但这些人不会到中国来,更不可能常驻中国。
记:中国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哪些?
宋:国内企业亟需解决的最大问题不是别的,就是人的问题,如何使人发挥出最大潜力,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不能说国内企业缺少资金,我觉得还是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做好,没有建立完整、系统的薪酬、培训、激励和晋升等人力资源体系,没有把人的潜力真正激发出来,并且缺乏人力资源方面新的政策、理论、制度。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才能考虑建立企业文化。这些都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解决。
记:您觉得什么方法能够帮助中国企业?
宋:我们现在正在探索,我想目前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咨询。
中国企业的问题不是某个咨询公司或者企业家的“决心”可以解决的,所以太和不做战略,只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因为我能够做到的事情不足以改变整个企业的运行,非要去做就是很不负责任的,我只能做人力资源咨询,帮助企业逐步改进以前那些不合理的制度,带进新的理论、观念和工具。但我只能做到这一步,太和从来不去想救活多少企业,那不是我们能做的。历史遗留的问题只能一个一个解决,可能很多时候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但我们会考虑企业新旧员工的协调发展,这才是太和的使命。
做全国最大、最专业的HR咨询公司
记:太和的优势在哪儿?
宋:FESCO有钱,太和的运营资金不需要发愁。我选择回FESCO,就是希望起点不一样,我要做有把握的事情。足够的资金能让公司进行长远的规划,不必受限于眼前困境。
太和的优势大致可以这样概括:本土化、专业化、立足长远发展。
太和专注于HR领域,不做其他领域的咨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咨询顾问,其中2/3有过企业HR和国际知名管理顾问公司经验,富有实战经历;1/3是接受了严格培训的优秀毕业生。我们立足于FESCO权威的人事服务的基础,并有自己的一套调研方法、工具,是目前国内惟一具有数据调研工具开发能力的公司。
本土化确保太和能与客户进行长期有效的沟通,而充分沟通是做咨询的主要因素。只有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贴近客户的需求,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可行性方案。本土化使我们可以做得很灵活。
太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不仅仅提供解决方案,还会全力帮助客户实施下去,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记:谈了很多,最想知道的是,您渴望成就的中国最大、最专业的本土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会是什么样子的?
宋:我们现在已经是(全国最大、最专业的本土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了,因为国内很多咨询公司并不像太和只专注于人力资源,他们什么都做,咨询、培训、出版等等。
但这离我想的还差很远,我希望不仅比其他本土咨询公司大,还要将那些外资咨询公司也比下去。(它)应该是一个150~200人的规模的公司,实现5000万的营业额,这个收入指的是纯人力资源咨询业务的收入。这在国内应该是比较大的了。而且我希望在三年内达到,从现在开始算起的三年。
十年磨一剑,宋扬剑已出鞘,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1997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学及工业管理双学士学位;同年,进入FESCO(外企服务集团公司);1999年,加入华信惠悦北京办事处;2002年,重回FESCO,创立北京外企太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现为北京外企太和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
在丰联广场B座8层外企太和公司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三十而立的宋扬。我们谈了很多,除了他自己,还有他对本土咨询行业的看法。他是个毫不掩饰激情的人,但平和的声调却又让人觉得他很谦逊。我想,这种谦逊更多地源于宋扬对咨询行业的了解。因为了解,所以谦逊。
A·H(华信惠悦北京办事处总监)挑中了我,是我的幸运,也是她的幸运。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毕业后第一个公司是FESCO,后来去了华信惠悦公司,现在又回到了FESCO。当初为什么要加入华信惠悦呢?
宋扬(以下简称宋):好奇,被咨询顾问的神秘感所吸引。当初我在FESCO做的是人事服务,它不算HR;我就想,既然就干HR,是不是要去学习这方面的技能,惠悦做人力资源咨询,那我去吧。
其实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在(圈子)外面的时候,学到的东西不正宗,非要进到圈内,进去才发现其实早已经学会了。
记:当初和您一起应聘华信惠悦的有清华和北大的竞争者,为什么华信惠悦偏偏留下了您?
宋:问题看起来似乎挺有意思,其实没有什么,与我们现在常看到的“海归搁浅”道理一样,名校出来的人,不见得能力强。所以他们没有竞争过我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名校背景只让你容易获得竞争这个职业的机会,之后,还要根据职位的需要,看你是否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另外,华信惠悦的考验好像总是突如其来的。记得我第二轮面试结束之后,他们晚上有一个关于薪酬调研结果的研讨会,当时华信惠悦的总监A·H对我说,你过来一块听吧。于是我就去了。
参加研讨会的都是外资公司的人,他们谈论了很多关于薪酬、福利的东西,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政策,当时他们提了很多问题。A·H突然把我叫了过去,说:“问他,他就是FESCO的,你们有什么问题问他就行。”当时会场的语言是英语,我在FESCO的工作语言是中文,一下子被叫起来,A·H根本不让我有任何准备,开口就得说。我当时就用流利的英语给他们解释了中国住房公积金的政策等相关问题。这给A·H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觉得我还不错,应变能力比较强。
A·H挑中了我是我的幸运,也是她的幸运。因为,如果她不用我,华信惠悦可能不会在北京做得这么大;而我也可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现在回过头想想,觉得这是双方的幸运。
记:正如您所说,名校背景和海归背景都不是成为咨询顾问的优势,而当初您被A·H选中,源于您的综合素质。那咨询顾问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宋:首先,必须热爱这份工作,有热情,甚至是激情。咨询顾问不是外面看起来那样风光,因为咨询顾问可能需要千百次地对不同的客户重复自己掌握的理论和技巧,这要求你敬业,每一次都要充满热情。第一次讲解、第一次接项目、第一次出差,可能都是令人兴奋的事情,但是,如果每一次讲解、每一个项目、每一次出差,都让你保持同样高涨的激情,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不能保持这种长久的激情,对客户而言,就是不负责任。
其次,要有推动变革的能力和责任心。因为咨询顾问常常是一个帮助客户实行改革的角色,尤其是现在正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时期,很多企业希望借助咨询顾问来推动企业内部的变革。
第三,要有快速学习能力。不管是做咨询的哪个分支,你所在的领域都在不停发展变化,你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始终保持在专家的高度和状态,才能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最后,我觉得身体素质要好。咨询顾问得适应空中飞人的生活,你可能得不停出差、连续地为客户做专题讲座、不停地以巨大的热情打动他们。
只要一个人肯吃苦、努力,给他一个机会就可以做得很好
记:刚才您提到,在华信惠悦的几年,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那里,您真正的收获是什么?
宋:我最大的收获是消除了对咨询行业和跨国公司的神秘感。其实,很多时候,在你没有接触那些所谓的大人物之前,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很难达到他的高度。其实那是因为你在圈外,当你走进去,你会发现,他们做的很多事情你也可以做好。
在惠悦的几年,最大的好处是挖掘出了我内在的潜力。初入惠悦时,抱着崇敬的心情,我也可以和那里的员工一样,甚至做得更好,尤其是面对那些所谓“海归”。当你发现这一点时,你就会想要证明自己比他们都强,就会有很多动力。
我觉得只要一个人肯吃苦、努力,给他一个机会就可以做得很好。人和人的智力、能力差不了多少,只要你认真,懂得谦虚,进步就会很快。
记:当华信惠悦的高级顾问和当外企太和的总经理,除了称谓不同,两者还有什么区别?
宋:区别太大了。华信惠悦的高级顾问说到底是个打工仔,你不可能决定这个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对中国咨询业市场的任何看法都显得毫无意义。
在太和就不一样,太和是一份事业。FESCO完全地信任你,它把这个公司交给你去管理,就相信你能够做好,它不会限制你,要你这样要你那样。
我最感激FESCO的就是它给我一个舞台,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如果你感觉这是个市场机会,你就可以去抓住它。FESCO非常开明,它会支持你的任何决策。
我是人力资源行业的初学者,但是一个脑子不算太笨、富有野心的初学者
记:您有没有觉得自己这一路走来特别顺畅?似乎每一个决定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
宋:是,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很顺。
但回头去想想,其实每一个机会都是自己费劲争来的,对每一个机会都要紧紧咬住不松口。从FESCO到华信,再到太和,都是自己主动争来的。你不主动,没有人会主动找你,必须是你自己主动说,我想到你这里工作、我想上这个项目、我想出去谈单子,到最后说,我想去开一个公司。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和运气各占一半。我的运气很好,好就好在我努力了,然后得到了(这些机会)。因为努力但得不到也是很正常的事。
另外,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就像下棋一样,走一步看三步。我的很多同龄人喜欢尝试各个领域,但我从大学毕业一开始就进入人力资源领域,从来没有离开过,所以,就算我比别人笨,可是我花的时间长。有人可能很聪明,但是这儿两年那儿两年,再回过头来做HR,肯定比不过我。
记:但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或者喜欢哪个领域的工作呢?
宋:仔细想想,我觉得自己毕业后进入任何行业都可以有所成就,任何人都是,关键在于坚持。先不要去问喜不喜欢,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任何行业都在不断变化,行行出状元。比如人力资源,美国有很多很大的人力资源咨询的上市公司,中国一个都没有,我现在30岁,再干30年,肯定能够做成一个特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只要坚持。
记:您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宋:我是人力资源行业一个初学者,但是一个脑子不算太笨、富有野心的初学者。我和太和都是。
这离我期望的目标还很远很远,至于我的目标,给你一个比较官方的说法——我想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企业家,这大概要用十年的时间,在我40岁时达到这个目标。
国内的咨询业很乱,我一直想做一个比较规范的咨询公司,把太和做成国内咨询行业的标竿企业。一个人的很多乐趣,来自于自己的成就感,来自于被人认可,我希望能被客户认可、被社会认可。
记:您说的这个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企业家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宋:企业家必须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他做的事情必须是社会需要和认可的、能够推动社会就业、给国家纳税、能够帮助企业激发人的潜力。我觉得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希望自己变成企业家而不是职业经理人,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当职业经理人。
我希望自己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尽点责任,哪怕轻轻推一下。中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全球最差的,很多优秀人才的激情并没有被激发出来,对于我来说,如果能够将中国企业的生产力、人力资源效率提高千分之一,我就很有成就感了。
中国企业和外国咨询公司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记:说起人力资源咨询业,国内企业对外国咨询公司的批评和质疑越来越多,他们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宋:很多外国咨询公司在自己的国家真的很厉害、很了不起,因为他们本国的客户公司都由接受过MBA教育的一批职业经理人管理,文化背景、决策方式、思维习惯、价值取向大致相同,他们很容易沟通,执行得很好。但在中国,即使有很好的战略,也很难实施。
他们把中国企业的执行过程估计得过于简单了,很多时候高估了中国企业的执行力。比如有些事情他们以为推行下去只需要一周时间,事实上花了一年。
另外,还存在不负责任的问题,他们没有结合中国企业的情况开出药方,仅仅是将国外的理论、框架翻译过来,拼凑一下。外资咨询公司的高级顾问并非他们所标榜的那么好,通常派到中国来的只是三流的顾问。为那些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做了十几年咨询服务的优秀顾问大有人在,但这些人不会到中国来,更不可能常驻中国。
记:中国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哪些?
宋:国内企业亟需解决的最大问题不是别的,就是人的问题,如何使人发挥出最大潜力,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不能说国内企业缺少资金,我觉得还是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做好,没有建立完整、系统的薪酬、培训、激励和晋升等人力资源体系,没有把人的潜力真正激发出来,并且缺乏人力资源方面新的政策、理论、制度。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才能考虑建立企业文化。这些都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解决。
记:您觉得什么方法能够帮助中国企业?
宋:我们现在正在探索,我想目前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咨询。
中国企业的问题不是某个咨询公司或者企业家的“决心”可以解决的,所以太和不做战略,只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因为我能够做到的事情不足以改变整个企业的运行,非要去做就是很不负责任的,我只能做人力资源咨询,帮助企业逐步改进以前那些不合理的制度,带进新的理论、观念和工具。但我只能做到这一步,太和从来不去想救活多少企业,那不是我们能做的。历史遗留的问题只能一个一个解决,可能很多时候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但我们会考虑企业新旧员工的协调发展,这才是太和的使命。
做全国最大、最专业的HR咨询公司
记:太和的优势在哪儿?
宋:FESCO有钱,太和的运营资金不需要发愁。我选择回FESCO,就是希望起点不一样,我要做有把握的事情。足够的资金能让公司进行长远的规划,不必受限于眼前困境。
太和的优势大致可以这样概括:本土化、专业化、立足长远发展。
太和专注于HR领域,不做其他领域的咨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咨询顾问,其中2/3有过企业HR和国际知名管理顾问公司经验,富有实战经历;1/3是接受了严格培训的优秀毕业生。我们立足于FESCO权威的人事服务的基础,并有自己的一套调研方法、工具,是目前国内惟一具有数据调研工具开发能力的公司。
本土化确保太和能与客户进行长期有效的沟通,而充分沟通是做咨询的主要因素。只有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贴近客户的需求,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可行性方案。本土化使我们可以做得很灵活。
太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不仅仅提供解决方案,还会全力帮助客户实施下去,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记:谈了很多,最想知道的是,您渴望成就的中国最大、最专业的本土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会是什么样子的?
宋:我们现在已经是(全国最大、最专业的本土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了,因为国内很多咨询公司并不像太和只专注于人力资源,他们什么都做,咨询、培训、出版等等。
但这离我想的还差很远,我希望不仅比其他本土咨询公司大,还要将那些外资咨询公司也比下去。(它)应该是一个150~200人的规模的公司,实现5000万的营业额,这个收入指的是纯人力资源咨询业务的收入。这在国内应该是比较大的了。而且我希望在三年内达到,从现在开始算起的三年。
十年磨一剑,宋扬剑已出鞘,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