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已经步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随着新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方位发展,增强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大学生借助许许多多应运而生的自媒体平台,获取政治新闻与咨询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并逐渐成为社会上政治参与的一支重要力量,日益受到党中央及国家的重视。此外,高校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及道德素养,对于国际国内新闻时事的获取途径广泛、信息及时,拥有较为自由的时间进行政治参与。因此,在这种自身优势的影响下,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上也凸显出个性化的特征。本课题将聚焦新时代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特点,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政治参与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以此为导向,提出新时代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完善路径,从而在确保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权力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这支青春力量,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源泉,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特点分析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
1.新时代
本课题所涉及的“新时代”这一概念来源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作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名词,即使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历史贡献的集中总结概括,同时也是继往开来,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同时也要经受住来自国际国内的种种挑战。新时代,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民参与政治的意识也越来越浓厚,同时在社会矛盾发生变化的历史时期,人民渴望通过发挥《宪法》所赋予的政治参与的权力,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在诸多力量当中,本课题所涉及的高校大学生作为一直都不曾被忽视的重要部分,也受到了全国的关注。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大学生凭借其较高的文化知识与道德素养,通过各种手段来了解世界,他们血液中所流淌的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都将成为未来祖国建设的中流砥柱。因此,新时代需要社会的每一个力量的积极参与,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同时,积极地建言献策,为把中国早日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力量,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中华民族共同提升政治参与的素养,正确行使政治参与的权力。
2.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同“参与政治”的含义相同,一般是指自下而上影响政府重大决策的政治参与行为活动,影响国家政策制定和执行,以及对政治事件的看法及行动,包括通过媒体、论坛等表达个人的意愿和言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是在我国《宪法》的诸多条例中,都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公民政治参与权力的重视与保护,从各个方面有序地拓展公民参与政治的机会,同时也有效地保障了公民在政治生活当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现代国际政治理论研究中普遍认为,一个国家的自由和民主程度,受到国家允许公民政治参与的权限和范围。如果一个国家不允许公民依法享有有序的政治生活,几乎可以判断此国家的强权与专制,不仅不利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同时也极易引起社会的动荡与不安。由此可见,国家公民政治参与不仅影响了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3.大学生政治参与
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这一课题的研究,近年来虽然广受关注,但是却缺少较为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主要集中在针对某一大学生特定人群或者某一区域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但是根据相关课题的研究,可以得出:大学生由于群体广泛、个性化较强,所以在政治参与当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且随着目前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大学生都对于政治参与感兴趣,由于当前社会高校学生的压力也不断增大,无论是考研、就业、人生规划等诸多问题接踵而至,都使得大学生很少有精力进行政治参与。这些资源上的矛盾与日俱增的社会压力,也成为高校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阻力,加之高校思政课开设质量的良莠不齐,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或者由于缺少对正确形式政治权利的了解,走上极端和错误的道路,这些都是值得社会及学术界深思的现实问题之一。
(二)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性
1.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新时代,作为高校除了要不断提升在校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之外,也应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未来无论这些莘莘学子毕业后走上社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都会有机会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当中。通过在校思政课的教育以及政治参与的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一方面,让他们了解如果在适当的范围内履行自己政治参与的权力,扩展这一范畴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高校大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从而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的发展创造贡献,让自己在社会上发光发热。
2.真正丰富高校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当前高校大学的校园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除了专业知识的學习之外,还有许多课余时间能够用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类学生会组织和社团。如今高校中的一些社团一般局限于兴趣特长、文艺艺术等项目,对于如何有效指导大学生合理地参与政治并不涉及。因此,通过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够合理地利用在校的时间与空间,从而丰富自身的生活。政治生活需要参与者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和理性,如果想要在政治生活中提出权威意见,还应具备较为丰厚的理论知识,这样才不至于说“外行话”,做“外行事”。在这些诸多优势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也可以不断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具有正能量。
3.切实增强高校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祖国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政治生活中的声音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因此,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够彰显出他们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通过参与政治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理论的观点,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建议,尤其在选举中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二是对自己成长的责任。作为即将走上社会的一股青春力量,需要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紧相连,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不再依赖于家长给自己出主意,而是自己可以更加周全的思考问题,决定自己的未来,并可以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公民。 二、调查研究
(一)调查准备
为进一步进行本课题的论证,较为科学客观的总结得出新时代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特点,特通过调查问卷及个案访谈的方法,调查统计珠海市金湾区5所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和呈现出的特点,从而为课题深入研究提供资料支持。
(二)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选取了珠海市金湾区5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学生群体包含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乡,采取以微信小程序、问卷星及随机访问等不同形式,共发布了问卷3000份,回收2741份,回收率为91.4%。问卷主要包括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模式、参与频率、参与途径等。本次问卷共设置9道单选题,其中第3、5、9题与本课题所研究的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特点具有较为紧密的关系。
(三)调查结果
针对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3、5、9题的调查结果可以得知,一是目前许多高校大学生对于政治参与并不感兴趣,也认为政治参与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关系。因此,对于政治参与表现出漠视和忽视的态度。二是许多大学生关注的时政新闻以及政治参与并不具有广泛性,而是对与自己切身利益,尤其是所在地域相关的元素更为关注。三是部分学生对于政治参与的实际作用并不清楚,认为参与政治并不能带来任何的实际效用,仅仅是社会实践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三、新时代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特点
(一)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矛盾性
通过调查研究,能够发现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激情与冷漠交融、理性与盲目同在、常态与非常态化并存、参政意识强与参政能力低”等矛盾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对于参与政治生活并不感兴趣,甚至认为国家政治与自己目前的学习阶段没有任何关系;此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中存在非理性的情绪和特征,这就造成了他们经常微博、贴吧等一些网络平台上,针对某些政治观念进行偏激的评论,或者在行使自己的政治参与权力时,没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仅对于自身的发展产生的错误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大学生群体政治参与良好生态的形成。因此,改进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必须面对和解决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这一矛盾性。
(二)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地域性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高校位于珠海市金湾区,随着港续澳大桥的建成通车,珠海与香港澳门的联系更加便捷和紧密。因此,由于这一位置的地域性,大学生们对于离自己距离较近的新闻时事十分感兴趣,其中就涉及到前段时间香港所经历“修例风波”,这些涉及政治引发的局部形式的动荡也为当地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风险与挑战。尤其在境外敌对势力的扶持下,许多错误的言论也在某些平台上进行了传播,大学生也有机会了解和接触到。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地域性给其政治参与空间所带来的影响。这就需要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是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改进大学生们政治参与创造条件,同时借助思政课深入帮助大学生们消除地域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对症下药的解决问题。
(三)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务性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所表现出来的较强实务性。目前高校传统的思政课教育以及涉及政治参与的部分课外活动,导致了部分学生对于部分政治参与常识缺乏理论性的掌握,对于思政课程体系不清楚;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对教学实务性并不重视,且推进互动性的方式较为单一,或者部分教师由于年龄和精力的影响,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来提升思政课堂的趣味性及获得感。因此,他们满足于上网下载部分课件和微课资源,或者在教学任务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仍旧采用传统的枯燥讲授,既不结合时政,同时也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归根结底,目前高校缺乏對学生政治参与的“实务”知识的传授以及平台的搭建,针对这两方面,高校应不断加强投入,促使学生由“讲政治”向“懂政治”进而向“参与政治”发展。
四、新时代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完善路径与建议
(一)积极发挥学生主体性,消除政治参与矛盾性
首先,无论是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还是大学生政治参与活动中,应始终积极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优势,正视矛盾性这一特征。世事万物正是在矛盾中得以发展,因此学生应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时代职责,通过安排学生自主政治参与,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参与体验,并积极地进行指导,在课堂或者活动中通过互动式的交流,鼓励学生讲出自己对于某些政策、政治生活元素的看法,有效地将时代特性与教育内容相结合;其次,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较多的空间,尊重学生的观念和想法,以一种博采众长的心态,形成一种思辨和矛盾交锋的积极状态,让理越辩越明。教师可以贴近青年群体,时刻保持时代敏感度,体验大学生们喜爱的政治参与方式,然后并寻找恰当的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消除某些不良因素的干扰,经常性地给学生“打预防针”,防微杜渐,从而消除这种矛盾性对于高校学生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
(二)广泛融合社会多元化,平衡政治参与地域性
学生对于与自己所处地域政治新闻所关注的心理是可以被理解的,因此,首先教师应该对于这种地域性给予充分的理解,不能“一刀切”的进行评价和偏激处理。而是要广泛融合社会多元化的特征,积极正面地进行政治参与指导。当前网络信息处于技术爆炸阶段,经常某些政治新闻事件会在短时间内进行更新,而高校大学生所产生的地域性的信息筛选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缓政治参与的敏感度。此时,教师应积极发掘社会多元化的新闻热点,帮助学生进行政治参与的平衡,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例如近期网络上所实施的整治“饭圈”的“清朗行动”,看似是对文艺队伍的集中检阅,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政治信号。所以,教师可以将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相结合,联系当今时代一些失德艺人的堕落史,以案例分析为实践活动,总结出影响和导致某些艺人一步步走向黑暗深渊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于政治素养的提升,对于自己未来职业规划和政治参与意识提供深刻的教育意义。 (三)密切联系时政关注点,激活政治参与实务性
针对调研中表现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务性,作为高校尤其是思政教育队伍,需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一方面,要提升教师对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尤其在课程备课、课堂导入等阶段,匠心独运的创新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式,通过联系当前较为火热的时政关注点,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兴趣,在这种情绪和氛围的影响下,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产生较为清晰的课堂目标,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能够紧密地跟随教师的思路,根据教学设计的方案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目标更具灵活性,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教学内容更具灵活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广泛参与主体地位的凸显,适当的改变自己讲授过程的方式与内容,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另一方面,需要以政治参与实务性为最终目的,让学生切身体会政治参与国家和民族命运前途之间的联系,深刻领会自身如何理性地开展政治参与,让学生在反思中成为教学的主人,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关注,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五、结语
本课题聚焦新时代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特点,详细分析了大学生政治参与中所体现出的矛盾性、地域性与实务性这三种特征,并根据这三种特点提出了新时代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完善路径,从而在确保新时代大学生能够意识到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合理的渠道,在适当的范围内表达自己的政治话语权,真正履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汪晓寿,王冠华,刘为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8:78.8.
[2][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5.
[3]王邦佐,孙关宏,王沪宁等主编.新政治学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4]杨光斌.让民主归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陶东明,王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6]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共党史研究,2016(10):5-11.
[7]习近平.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12):7.
[8]孙晓春.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琐议[J].人民论坛.2018(8).
[9]娄淑华,杨勇.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核心要素、关键变量及培育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导刊,2016(12).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特点分析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
1.新时代
本课题所涉及的“新时代”这一概念来源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作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名词,即使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历史贡献的集中总结概括,同时也是继往开来,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同时也要经受住来自国际国内的种种挑战。新时代,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民参与政治的意识也越来越浓厚,同时在社会矛盾发生变化的历史时期,人民渴望通过发挥《宪法》所赋予的政治参与的权力,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在诸多力量当中,本课题所涉及的高校大学生作为一直都不曾被忽视的重要部分,也受到了全国的关注。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大学生凭借其较高的文化知识与道德素养,通过各种手段来了解世界,他们血液中所流淌的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都将成为未来祖国建设的中流砥柱。因此,新时代需要社会的每一个力量的积极参与,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同时,积极地建言献策,为把中国早日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力量,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中华民族共同提升政治参与的素养,正确行使政治参与的权力。
2.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同“参与政治”的含义相同,一般是指自下而上影响政府重大决策的政治参与行为活动,影响国家政策制定和执行,以及对政治事件的看法及行动,包括通过媒体、论坛等表达个人的意愿和言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是在我国《宪法》的诸多条例中,都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公民政治参与权力的重视与保护,从各个方面有序地拓展公民参与政治的机会,同时也有效地保障了公民在政治生活当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现代国际政治理论研究中普遍认为,一个国家的自由和民主程度,受到国家允许公民政治参与的权限和范围。如果一个国家不允许公民依法享有有序的政治生活,几乎可以判断此国家的强权与专制,不仅不利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同时也极易引起社会的动荡与不安。由此可见,国家公民政治参与不仅影响了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3.大学生政治参与
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这一课题的研究,近年来虽然广受关注,但是却缺少较为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主要集中在针对某一大学生特定人群或者某一区域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但是根据相关课题的研究,可以得出:大学生由于群体广泛、个性化较强,所以在政治参与当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且随着目前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大学生都对于政治参与感兴趣,由于当前社会高校学生的压力也不断增大,无论是考研、就业、人生规划等诸多问题接踵而至,都使得大学生很少有精力进行政治参与。这些资源上的矛盾与日俱增的社会压力,也成为高校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阻力,加之高校思政课开设质量的良莠不齐,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或者由于缺少对正确形式政治权利的了解,走上极端和错误的道路,这些都是值得社会及学术界深思的现实问题之一。
(二)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性
1.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新时代,作为高校除了要不断提升在校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之外,也应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未来无论这些莘莘学子毕业后走上社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都会有机会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当中。通过在校思政课的教育以及政治参与的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一方面,让他们了解如果在适当的范围内履行自己政治参与的权力,扩展这一范畴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高校大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从而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的发展创造贡献,让自己在社会上发光发热。
2.真正丰富高校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当前高校大学的校园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除了专业知识的學习之外,还有许多课余时间能够用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类学生会组织和社团。如今高校中的一些社团一般局限于兴趣特长、文艺艺术等项目,对于如何有效指导大学生合理地参与政治并不涉及。因此,通过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够合理地利用在校的时间与空间,从而丰富自身的生活。政治生活需要参与者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和理性,如果想要在政治生活中提出权威意见,还应具备较为丰厚的理论知识,这样才不至于说“外行话”,做“外行事”。在这些诸多优势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也可以不断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具有正能量。
3.切实增强高校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祖国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政治生活中的声音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因此,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够彰显出他们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通过参与政治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理论的观点,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建议,尤其在选举中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二是对自己成长的责任。作为即将走上社会的一股青春力量,需要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紧相连,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不再依赖于家长给自己出主意,而是自己可以更加周全的思考问题,决定自己的未来,并可以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公民。 二、调查研究
(一)调查准备
为进一步进行本课题的论证,较为科学客观的总结得出新时代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特点,特通过调查问卷及个案访谈的方法,调查统计珠海市金湾区5所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和呈现出的特点,从而为课题深入研究提供资料支持。
(二)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选取了珠海市金湾区5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学生群体包含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乡,采取以微信小程序、问卷星及随机访问等不同形式,共发布了问卷3000份,回收2741份,回收率为91.4%。问卷主要包括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模式、参与频率、参与途径等。本次问卷共设置9道单选题,其中第3、5、9题与本课题所研究的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特点具有较为紧密的关系。
(三)调查结果
针对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3、5、9题的调查结果可以得知,一是目前许多高校大学生对于政治参与并不感兴趣,也认为政治参与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关系。因此,对于政治参与表现出漠视和忽视的态度。二是许多大学生关注的时政新闻以及政治参与并不具有广泛性,而是对与自己切身利益,尤其是所在地域相关的元素更为关注。三是部分学生对于政治参与的实际作用并不清楚,认为参与政治并不能带来任何的实际效用,仅仅是社会实践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三、新时代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特点
(一)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矛盾性
通过调查研究,能够发现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激情与冷漠交融、理性与盲目同在、常态与非常态化并存、参政意识强与参政能力低”等矛盾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对于参与政治生活并不感兴趣,甚至认为国家政治与自己目前的学习阶段没有任何关系;此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中存在非理性的情绪和特征,这就造成了他们经常微博、贴吧等一些网络平台上,针对某些政治观念进行偏激的评论,或者在行使自己的政治参与权力时,没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仅对于自身的发展产生的错误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大学生群体政治参与良好生态的形成。因此,改进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必须面对和解决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这一矛盾性。
(二)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地域性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高校位于珠海市金湾区,随着港续澳大桥的建成通车,珠海与香港澳门的联系更加便捷和紧密。因此,由于这一位置的地域性,大学生们对于离自己距离较近的新闻时事十分感兴趣,其中就涉及到前段时间香港所经历“修例风波”,这些涉及政治引发的局部形式的动荡也为当地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风险与挑战。尤其在境外敌对势力的扶持下,许多错误的言论也在某些平台上进行了传播,大学生也有机会了解和接触到。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地域性给其政治参与空间所带来的影响。这就需要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是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改进大学生们政治参与创造条件,同时借助思政课深入帮助大学生们消除地域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对症下药的解决问题。
(三)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务性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所表现出来的较强实务性。目前高校传统的思政课教育以及涉及政治参与的部分课外活动,导致了部分学生对于部分政治参与常识缺乏理论性的掌握,对于思政课程体系不清楚;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对教学实务性并不重视,且推进互动性的方式较为单一,或者部分教师由于年龄和精力的影响,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来提升思政课堂的趣味性及获得感。因此,他们满足于上网下载部分课件和微课资源,或者在教学任务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仍旧采用传统的枯燥讲授,既不结合时政,同时也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归根结底,目前高校缺乏對学生政治参与的“实务”知识的传授以及平台的搭建,针对这两方面,高校应不断加强投入,促使学生由“讲政治”向“懂政治”进而向“参与政治”发展。
四、新时代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完善路径与建议
(一)积极发挥学生主体性,消除政治参与矛盾性
首先,无论是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还是大学生政治参与活动中,应始终积极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优势,正视矛盾性这一特征。世事万物正是在矛盾中得以发展,因此学生应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时代职责,通过安排学生自主政治参与,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参与体验,并积极地进行指导,在课堂或者活动中通过互动式的交流,鼓励学生讲出自己对于某些政策、政治生活元素的看法,有效地将时代特性与教育内容相结合;其次,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较多的空间,尊重学生的观念和想法,以一种博采众长的心态,形成一种思辨和矛盾交锋的积极状态,让理越辩越明。教师可以贴近青年群体,时刻保持时代敏感度,体验大学生们喜爱的政治参与方式,然后并寻找恰当的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消除某些不良因素的干扰,经常性地给学生“打预防针”,防微杜渐,从而消除这种矛盾性对于高校学生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
(二)广泛融合社会多元化,平衡政治参与地域性
学生对于与自己所处地域政治新闻所关注的心理是可以被理解的,因此,首先教师应该对于这种地域性给予充分的理解,不能“一刀切”的进行评价和偏激处理。而是要广泛融合社会多元化的特征,积极正面地进行政治参与指导。当前网络信息处于技术爆炸阶段,经常某些政治新闻事件会在短时间内进行更新,而高校大学生所产生的地域性的信息筛选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缓政治参与的敏感度。此时,教师应积极发掘社会多元化的新闻热点,帮助学生进行政治参与的平衡,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例如近期网络上所实施的整治“饭圈”的“清朗行动”,看似是对文艺队伍的集中检阅,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政治信号。所以,教师可以将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相结合,联系当今时代一些失德艺人的堕落史,以案例分析为实践活动,总结出影响和导致某些艺人一步步走向黑暗深渊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于政治素养的提升,对于自己未来职业规划和政治参与意识提供深刻的教育意义。 (三)密切联系时政关注点,激活政治参与实务性
针对调研中表现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务性,作为高校尤其是思政教育队伍,需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一方面,要提升教师对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尤其在课程备课、课堂导入等阶段,匠心独运的创新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式,通过联系当前较为火热的时政关注点,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兴趣,在这种情绪和氛围的影响下,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产生较为清晰的课堂目标,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能够紧密地跟随教师的思路,根据教学设计的方案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目标更具灵活性,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教学内容更具灵活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广泛参与主体地位的凸显,适当的改变自己讲授过程的方式与内容,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另一方面,需要以政治参与实务性为最终目的,让学生切身体会政治参与国家和民族命运前途之间的联系,深刻领会自身如何理性地开展政治参与,让学生在反思中成为教学的主人,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关注,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五、结语
本课题聚焦新时代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特点,详细分析了大学生政治参与中所体现出的矛盾性、地域性与实务性这三种特征,并根据这三种特点提出了新时代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完善路径,从而在确保新时代大学生能够意识到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合理的渠道,在适当的范围内表达自己的政治话语权,真正履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汪晓寿,王冠华,刘为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8:78.8.
[2][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5.
[3]王邦佐,孙关宏,王沪宁等主编.新政治学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4]杨光斌.让民主归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陶东明,王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6]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共党史研究,2016(10):5-11.
[7]习近平.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12):7.
[8]孙晓春.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琐议[J].人民论坛.2018(8).
[9]娄淑华,杨勇.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核心要素、关键变量及培育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导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