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l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上师。也许因为商业帝国的庞大,特别容易吞噬一个人的身心,阿里巴巴集团的成功,反而让马云的心灵更加空荡。这位商业奇才,两次跟所谓的道家大师李一和气功大师王林结识,都差一点酿成伪大师的帮凶。为什么?当今的中国古文化断层多年,没有扎实的文化根基,没有大智慧文化的种子,哪里会生长出大师的栋梁。钱学森生前呼唤大师的出现,正缘于此。人终归属于心灵的。越是权力、地位、财富、事业、名气大的人,越需要心灵的慰藉。所以网络充斥的关于马云尤其是一些明星的讨伐,甚至认为他们很愚昧的说法,都是牵强和武断的。但,因为两个伪大师的出现,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增添了更多的阴影,而一些无节制的气功、养生批判,对文化的复兴和正视,有百害而无一利。
  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上师。真正的上师在内心深处。尤其在当今浮躁物化的社会,真正有修为的上师凤毛麟角。最佳的方式,就是和五百年前、一千年前的古圣先贤结缘,循着他们的足迹,问道、参禅、寻根。如果跟孔子联结、跟老子联结肯定比跟王林、李一之流联结更智慧,所以上师永远都有,关键是要耐得住寂寞,认真挖掘古圣人生大智慧。很多人心灵的成就都企图外求或者拿来主义,其实正如古人所说:命由我造,福自己求。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一切的因果都来自内心,修心必须自我印证,就像别人进食无法解本人饥饿一样,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师。
其他文献
◎敬天法祖首郊祀  《左传》里面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军事,一直与国运息息相关。  康熙六十一年冬天,年届七旬的玄烨在南苑行围打猎期间,感受风寒,便返回畅春园斋戒静养,一切看起来都很平常。  此时,康熙皇帝仰重的皇十四子胤祯还在抚远大将军任上,在取得对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的一系列军事胜利后,重新确立了大清在西藏的统治。另一位重要角色,胤祯同母兄长皇四子胤禛,则受病中的康熙委派,代皇帝赴天坛郊
期刊
杜牧在《阿房宫赋》里形容秦宫殿,『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何其巍峨何其大气!柳永以《望海潮》赞杭州盛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何其华美,何其繁荣!王勃弱冠之年才华横溢,挥笔写就《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
期刊
中国古典建筑一般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建筑,从原始的木结构开始,到奴隶社会的宫殿、民居、祠堂、庙宇等砖木混合结构,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封建社会中期逐渐成熟,发展成为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建筑是凝固的生命,流动的历史;作为人类的文明创造物,建筑物也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建筑的形制和设计,无处不是人类文化理念和观念心理的投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以调和共生的和谐为核心命题,体现在建筑中
期刊
在传为宋人赵伯骕的《风檐展卷图》中,一位士人于一敞厅内半卧半坐于凉床上。厅正面完全敞开,床后置一山水屏风。士人左侧的枕屏,暗示了这可能是其夏梦方醒的午后。枕屏与画题中的“风檐”,以及扇面右下角的水上曲桥共鸣了夏日里些许的清凉,并提示了此时此刻展卷赏画可能遇到的困难:檐下既有风,画卷便不免被来回吹动而不便观赏。顺着士人的视线方向看去,可在挂于屋侧枋下的两幅立轴的以下,隐约看到位于立轴后的落地格子门。
期刊
中国古塔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长河里遗留下来的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自佛教东渐,经过不断吸收发扬。直至今日,佛塔述说历史,点缀山河,印证时代,是数十代人共同经历的实物。  一座塔本身就蕴含着诸多科学,聚合了历史学、佛学、道学、建筑学、材料学、美学、风水学、物理学、抗震学,是我们研究古代多学科的实证。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大地上的百年古塔17000座。在陕西省境内的就有200余座,西安的大小雁塔已经成
期刊
◎客家人  作为一个客家人,在介绍自己时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疑问:“你是汉族吗?”  许多人都以为客家人也是一个民族,其实不然,客家人只是一个汉族民系。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中国基本上没有纯汉人了,中原地区的一支纯种汉人迁徙到了南方,他们自称为客家人,他们保留着中原汉民留下来的传统,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纯汉人。  客家人的祖先是黄河流域的汉人,东晋时因避乱而迁徙至赣水流域,又于唐末至北宋年间南移到
期刊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梁思成  唐韦应物有诗云:“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此首伤怀之作在我漫步北京新城时屡屡浮上心头。犹记梁思成公当年力主在北京老城外建造新城的方案遭否决后,北京古建筑如何在历次风风雨雨蹉跎反复之中沧海桑田。老人们大概不会忘记老城门,新人们却也无法从大量拷贝西方的写字楼上看到一
期刊
中国文明体系中,建筑文明似是最贫乏的一环。除了万里长城纯军事工程外,古中国缺少雄伟的城市,雄伟的宫殿,更缺少雄伟的民间房舍。宗教的寺院庙宇固然具有规模,但阴暗窒塞,只适合鬼神挤在一起,不适合人类正常生活。所谓飞檐琉瓦,雕梁画栋以及亭台楼榭巧妙的庭院布置,跟中国这么一个庞大帝国应有的磅礴心胸和气吞山河的气魄相较,好像巨人戴着其小如豆的礼帽,非常的不相称。事实上,一直到20世纪初叶,我们还可以看到,几
期刊
鲁迅、周作人、郁达夫、郭沫若、茅盾、巴金、沈从文、闻一多、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等,他们对待“魏晋文学”的态度,是不知“魏晋风度”可以是通向世界艺术的途径。  有人是纯乎创造艺术的,要他做事,他做了,照样把那件事做成艺术。委命者以为受命者完工了使命,其实是完全了艺术。魏拉士开支那幅《宫娥》,伟大的艺术!超越他的时代不知要多远,现在还远在时代前面呢。  艺术才能自是天赋,创造美,又是天赋中的天赋。富
期刊
阳明先生曰:“良知者,心之本体。”“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  从现代哲学意义上讲,笔者认为孔、孟、朱、王等儒门圣贤所研究的“人”是社会人,而非动物人或自然人。在他们看来,一个“人”与动物区别的不同之处,不在于人类比动物有更高的创造力和情感思维,而是人类天生具有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道德基因,也就是孟子所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他们认为良知良能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理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