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水资源浪费、污染情况极为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生产的正常发展。本文对建筑给排水中的环保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为建筑给排水施工工作参考。
关键词:给水排水、环保、水污染
中图分类号:TE45文献标识码: A
水资源对于社会生产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污染状况不容忽视。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给排水中的环保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目前我国给排水中所存在的情况,对环保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1.节水
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为低下,排在世界后列。作为联合国所列入的十三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600 m3,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水污染、水资源浪费越发严重,直接制约了经济的良好可持续发展。为此,节水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任务。
1.1推广优良的节水设备
节水设备的良好利用是节水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质量较差的节水设备在节水工作中不能起到良好的节水作用。为此,采用高质量的节水设备,在节水工作中不可忽视。当下已有质量较好的节水设备,均在节水工作中有着良好的表现。我们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选用质量较高的节水设备,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与节水设备相互对应的是公民的节水意识,有了高质量的节水设备,公民还需有较高的节水意识,这样才能将节水设备充分利用,较好的节约水资源。
1.2排水压力的控制
根据建筑物给排水的相关规定,对于高度较高的建筑,其给水分区应为竖向。对于节水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有着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宜大于 0.4MPa,如果情况较为特殊,也不应大于 0.5MPa。通常情况下,我们规定的使用水压最好为 0.2~0.3MPa,其状态大多数为超压出流。经过相关的实际试验,我们得出如下结果,水龙头出水量会在静水压力大于 0.17MPa 时有着明显的提高。为此,从节水的角度考虑,尤其对于高层建筑物中的节水设备,当配水点处静水压大于 0.17MPa 时,应适当的采取减压手段。
1.3热水供应循环系统的优化
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往往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中会普遍存在。当我们启动水加热装置后,热水往往不能及时供应,而是需要排放掉一些温度不达要求的冷水,才能够使得热水流出。对于此现象,追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施工前后管理、设计不当所造成的。例如,循环系统的设计应遵循相关理论,如多环阻力平衡理论等,如果未考虑到,那么短流现象在加热处便会频繁出现,从而使得冷热分配不均匀,距离加热器越远,环路中的水温越低。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若网路布置或者相关计算不符合有关规定或者要求,也会经常导致水温变换设备的进出口处压力差距过大,通常情况下,冷水的压力会比热水大得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在排放出很多冷水后,水温才会逐渐上升至所需温度。这样便浪费了相当巨大的水资源。因此,对热水供应循环系统进行优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对热水循环系统进行设计时,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设计理论;其次,注重施工过程中水循环网络的布置;另外,建立热水供应循环系统的管道及设备应符合相关要求与标准,以确保系统工作时的稳定性。
1.4建筑中水
建筑中水在水资源节约及污水治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良好的中水利用会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进来,国家预颁布相关中水的规范标准,对中水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水源状况等都做了极为明确的规定。在目前情况下,可以乐观的预计此规定正式通过后,将会大大推动中水利用状况,起到良好的节水、防污的目的。在北京、青岛等城市,一些中水系统已开始运行,并受到了较好的效益。我们可以以这些城市为先例,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城市中有关工厂、居民区等所排水进行集中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使之达到相关标准后再用于绿、润湿道路、冲洗厕所等,以达到中水目的。
2.节能
我国要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节能在环保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被国家和社会大为重视。节能和环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节能在很大程度上等于环保。节能即减少能源的消耗,能源在消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为此,大力提倡节约能源,可以很好的促进环保工作的实施。在建筑物给排水中,节能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太阳能利用、热水供应、二次供水设施选择等都是给排水中节能的重要项目。
2.1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无污染。综其优点,太阳能应在建筑物给排水中有着良好的利用。传统做法如太阳能热水器,可以直接对温度较低的水进行加热,从而达到预定的温度,以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目前太阳能加热已经在全国普及,我国太阳能的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也具有一批高质量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此外,还可以对太阳能进行处理加工,使之变为电能储存起来,再对低温水进行加热,这样使用方便可调节。同时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即太阳能加热管道連接方式、太阳能热水器材质、寒冷地区辅助加热工作等,这些都是给排水中值得细细研究的问题。
2.2热水供应
热水供应在建筑给排水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并且简单易行。我们通常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如:调节热水的温度,稍微降低使用温度;在保证工业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热水的流量;采用新式材料或者技术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率;在水管外加上保温性能强的高效保温材料,从而减少热量流失,达到节能目的。
3二次供水
在建筑给排水中,二次供水必不可少,以便保证供水水压。但是也正因如此,二次供水使得建筑给排水过程增加了许多设备、流程,同时水污染的可能性也增大。因此,对于二次供水,防止其水质污染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根据二次供水的性质特点,我们提出对策如下所述。
(1)供水系统
供水系统的中间环节越多,水质越易受到污染。当研究供水系统方案时,最好是多做出几套,进行相互比较,以确定出最优方案,减少供水中间环节从而达到减少水污染的目的。同时,供水系统的方案应该遵循相关规定,若规定允许,可以取消高度较大的水箱,减少储水池的数量,直接从供水源头处引水。
(2)水箱
在建筑给排水中通常需要设立水箱,但同时也增加了污染途径。水箱中水质常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究其原因如下所述。水箱通常由钢筋混凝土所铸,其粗糙的表面很容易使得细菌、真菌、微生物等附着,从而使水质改变,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污染。而钢板水箱则会因水质酸碱腐蚀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从而也易造成水污染。对于各种材质的钢板水箱,我们尽量改用其材质,如搪瓷钢板就能起到很好的防腐蚀效果;而对于钢筋混凝土所铸水箱,我们可以采取加内衬的办法减少微生物、细菌等附着,从而减少了水质的污染。在水箱建造过程中,应加强其密闭性,防止外来物质侵入,从而减少因密封不严而造成水质的污染。此外,水的停留时间对于水质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当水箱中的水储存时间超过一天后,其中的氯含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几乎为零。这样,水箱中的水质变化加速恶化。因此,我们应加大水箱中水的循环力度,减少其停留时间,并且适当的向其中补充氯气,或者采用一些适当可行的消毒方案来减少水质的下降。
结语: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改善,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着手。不仅要做好节水节能措施,而且对二次供水中的环境污染也不容小觑。只要我们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各种环保措施落实到位,未来一定可以使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陈大栋.浅谈建筑给排水环保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5).
[2]王伟.我国民用建筑节水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6).
[3]苏凯兵.浅谈建筑给水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措施[J].给水排水,2010(S2).
[4]韩晖,郭枫.关于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的一些思考[J].给水排水,2012(02).
关键词:给水排水、环保、水污染
中图分类号:TE45文献标识码: A
水资源对于社会生产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污染状况不容忽视。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给排水中的环保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目前我国给排水中所存在的情况,对环保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1.节水
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为低下,排在世界后列。作为联合国所列入的十三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600 m3,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水污染、水资源浪费越发严重,直接制约了经济的良好可持续发展。为此,节水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任务。
1.1推广优良的节水设备
节水设备的良好利用是节水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质量较差的节水设备在节水工作中不能起到良好的节水作用。为此,采用高质量的节水设备,在节水工作中不可忽视。当下已有质量较好的节水设备,均在节水工作中有着良好的表现。我们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选用质量较高的节水设备,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与节水设备相互对应的是公民的节水意识,有了高质量的节水设备,公民还需有较高的节水意识,这样才能将节水设备充分利用,较好的节约水资源。
1.2排水压力的控制
根据建筑物给排水的相关规定,对于高度较高的建筑,其给水分区应为竖向。对于节水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有着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宜大于 0.4MPa,如果情况较为特殊,也不应大于 0.5MPa。通常情况下,我们规定的使用水压最好为 0.2~0.3MPa,其状态大多数为超压出流。经过相关的实际试验,我们得出如下结果,水龙头出水量会在静水压力大于 0.17MPa 时有着明显的提高。为此,从节水的角度考虑,尤其对于高层建筑物中的节水设备,当配水点处静水压大于 0.17MPa 时,应适当的采取减压手段。
1.3热水供应循环系统的优化
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往往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中会普遍存在。当我们启动水加热装置后,热水往往不能及时供应,而是需要排放掉一些温度不达要求的冷水,才能够使得热水流出。对于此现象,追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施工前后管理、设计不当所造成的。例如,循环系统的设计应遵循相关理论,如多环阻力平衡理论等,如果未考虑到,那么短流现象在加热处便会频繁出现,从而使得冷热分配不均匀,距离加热器越远,环路中的水温越低。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若网路布置或者相关计算不符合有关规定或者要求,也会经常导致水温变换设备的进出口处压力差距过大,通常情况下,冷水的压力会比热水大得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在排放出很多冷水后,水温才会逐渐上升至所需温度。这样便浪费了相当巨大的水资源。因此,对热水供应循环系统进行优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对热水循环系统进行设计时,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设计理论;其次,注重施工过程中水循环网络的布置;另外,建立热水供应循环系统的管道及设备应符合相关要求与标准,以确保系统工作时的稳定性。
1.4建筑中水
建筑中水在水资源节约及污水治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良好的中水利用会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进来,国家预颁布相关中水的规范标准,对中水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水源状况等都做了极为明确的规定。在目前情况下,可以乐观的预计此规定正式通过后,将会大大推动中水利用状况,起到良好的节水、防污的目的。在北京、青岛等城市,一些中水系统已开始运行,并受到了较好的效益。我们可以以这些城市为先例,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城市中有关工厂、居民区等所排水进行集中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使之达到相关标准后再用于绿、润湿道路、冲洗厕所等,以达到中水目的。
2.节能
我国要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节能在环保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被国家和社会大为重视。节能和环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节能在很大程度上等于环保。节能即减少能源的消耗,能源在消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为此,大力提倡节约能源,可以很好的促进环保工作的实施。在建筑物给排水中,节能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太阳能利用、热水供应、二次供水设施选择等都是给排水中节能的重要项目。
2.1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无污染。综其优点,太阳能应在建筑物给排水中有着良好的利用。传统做法如太阳能热水器,可以直接对温度较低的水进行加热,从而达到预定的温度,以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目前太阳能加热已经在全国普及,我国太阳能的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也具有一批高质量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此外,还可以对太阳能进行处理加工,使之变为电能储存起来,再对低温水进行加热,这样使用方便可调节。同时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即太阳能加热管道連接方式、太阳能热水器材质、寒冷地区辅助加热工作等,这些都是给排水中值得细细研究的问题。
2.2热水供应
热水供应在建筑给排水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并且简单易行。我们通常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如:调节热水的温度,稍微降低使用温度;在保证工业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热水的流量;采用新式材料或者技术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率;在水管外加上保温性能强的高效保温材料,从而减少热量流失,达到节能目的。
3二次供水
在建筑给排水中,二次供水必不可少,以便保证供水水压。但是也正因如此,二次供水使得建筑给排水过程增加了许多设备、流程,同时水污染的可能性也增大。因此,对于二次供水,防止其水质污染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根据二次供水的性质特点,我们提出对策如下所述。
(1)供水系统
供水系统的中间环节越多,水质越易受到污染。当研究供水系统方案时,最好是多做出几套,进行相互比较,以确定出最优方案,减少供水中间环节从而达到减少水污染的目的。同时,供水系统的方案应该遵循相关规定,若规定允许,可以取消高度较大的水箱,减少储水池的数量,直接从供水源头处引水。
(2)水箱
在建筑给排水中通常需要设立水箱,但同时也增加了污染途径。水箱中水质常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究其原因如下所述。水箱通常由钢筋混凝土所铸,其粗糙的表面很容易使得细菌、真菌、微生物等附着,从而使水质改变,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污染。而钢板水箱则会因水质酸碱腐蚀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从而也易造成水污染。对于各种材质的钢板水箱,我们尽量改用其材质,如搪瓷钢板就能起到很好的防腐蚀效果;而对于钢筋混凝土所铸水箱,我们可以采取加内衬的办法减少微生物、细菌等附着,从而减少了水质的污染。在水箱建造过程中,应加强其密闭性,防止外来物质侵入,从而减少因密封不严而造成水质的污染。此外,水的停留时间对于水质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当水箱中的水储存时间超过一天后,其中的氯含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几乎为零。这样,水箱中的水质变化加速恶化。因此,我们应加大水箱中水的循环力度,减少其停留时间,并且适当的向其中补充氯气,或者采用一些适当可行的消毒方案来减少水质的下降。
结语: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改善,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着手。不仅要做好节水节能措施,而且对二次供水中的环境污染也不容小觑。只要我们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各种环保措施落实到位,未来一定可以使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陈大栋.浅谈建筑给排水环保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5).
[2]王伟.我国民用建筑节水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6).
[3]苏凯兵.浅谈建筑给水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措施[J].给水排水,2010(S2).
[4]韩晖,郭枫.关于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的一些思考[J].给水排水,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