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青海祁连山地区1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年~2020年的日平均水汽压资料,计算了祁连山地区逐日大气可降水量.利用气候变化倾向率、累计距平、反距离权重法等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地区60a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大气可降水量为100.8mm,表现出由西部向东部递增的趋势,且东部远大于西部.祁连山地区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89mm,其中夏季是大气可降水量最高的季节,平均大气可降水量为48.6mm;秋季和春季次之,大气可降水量分别为24.9mm和19.0mm
【机 构】
:
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01;海北藏族自治州气象局,西海镇 812200;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01;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宁 810001;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青海祁连山地区1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年~2020年的日平均水汽压资料,计算了祁连山地区逐日大气可降水量.利用气候变化倾向率、累计距平、反距离权重法等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地区60a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大气可降水量为100.8mm,表现出由西部向东部递增的趋势,且东部远大于西部.祁连山地区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89mm,其中夏季是大气可降水量最高的季节,平均大气可降水量为48.6mm;秋季和春季次之,大气可降水量分别为24.9mm和19.0mm;冬季最少,大气可降水量为8.2mm.空间分布上,西部区域增加趋势较大、东部较小.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整体呈明显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10年代整体呈增加趋势.
其他文献
利用CM1数值模式,以2017年8月7日发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次夜间飑线过程为例,开展弱切变背景下中层相对湿度、低层风切变和对流有效位能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中层相对湿度升高,有利于夜间飑线雷达回波面积、回波强度和地面降温幅度增大.湿度降低,虽导致夜间飑线的雷达回波宽度变窄,但有利于夜间飑线结构和强度的维持.中层相对湿度的改变对夜间飑线成熟阶段的地面最大风速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但是中层相对湿度的降低会增大地面最大风速的波动;低层风切变的增大使夜间飑线雷达回波强度增强、面积增大、移速变慢,也使飑线冷池强
冬季降水相态及其转变时间的精细化客观预报对提高气象预报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京津冀地区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及网格化快速更新精细集成产品,统计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复杂地形下各类降水相态温度和湿球温度平均气候概率的分布差异及不同降水相态时网格化快速更新精细集成产品中可能影响降水相态判断的特征信息.然后将地面观测天气现象资料、复杂地形下降水相态气候特征及高分辨率模式输出产品作为特征向量,分别基于梯度提升(XGBoost)、支持向量机(SVM)、深度神经网络(DNN)3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降水相态的高
利用1961—2019年江苏省67个站降水量和气候指数数据集等资料,选取大气环流、海温和积雪等先兆信号的不同组合作为预测因子方案,通过对比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对江苏省夏季降水开展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较传统统计方法和其他机器学习方法有一定优势,深度神经网络结合动态权重集合因子方案对江苏省夏季降水的预测技巧最高,其独立样本检验结果稳定,2015—2019年的平均PS评分为76.0,距平符号一致率为0.62,距平相关系数达0.35,尤其对江苏省中南部的预
为了提高CMA-MESO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esoscale model)(原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中2 m相对湿度资料的应用效果,改善模式中相对湿度的分析和降水预报效果,分析了2015年6—8月T639(T639L60全球中期数值预报系统,0.28125°×0.28125°)分析场低层相对湿度和2 m相对湿度之差与表征稳定度的理查森数(Ri)的关系,发现二者有很好的相关,Ri<0时,模式低层相对湿度与2 m相对湿度的差异较小,基本在同化观
得益于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以来约束预估研究的迅速发展,观测约束成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I)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提升对未来预估约束的证据链中的重要一环.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首次利用包括根据历史模拟温度升高幅度得到的观测约束、多模式预估以及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更新的气候敏感度在内的多条证据链来约束全球地表温度未来变化的预估,减小了多模式预估的不确定性.文中回顾并介绍了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涉及的几种主要观测约束方法(多模式加权方法、基于归因结论的约束
本研究采用广西钦州康熙岭风电场的测风塔相关数据,分析测风塔近地层的风速特征,过程如下:首先,分析测风塔80m高度不同等级风速区间的阵风系数,构建外推函数,使其适用于各个风速等级;其次,利用激光雷达数据得到不同高度的风切变指数;最后,重塑“威马逊”过境期间的测风塔80m高度风速,展示台风期间测风塔近地层不同高度的风速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2017年的测风塔数据,得到阵风系数,从而建立的阵风系数与风速的拟合方程为:Y=1+0.919*X-1.通过拟合方程计算出期间的测风塔80m高度的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蒸发波导是影响海上雷达系统探测性能的主导机制,海表温度(SST)锋带来的蒸发波导非均匀性和突变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18年春季航次“海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曾两次穿越黑潮海域获取了珍贵的观测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和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ies)气块轨迹溯源,分离出两个重要的走航观测时段.S1段(持续约21 h)气流从暖海水区吹向冷海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在经历严重创伤性事件后一种迟发出现和持续存在的心理障碍,创伤相关恐惧记忆的长期持续存在是PTSD形成的重要机制.既往研究发现PTSD恐惧记忆的形成和消退与脑内神经环路的可塑性变化密切相关,大麻素受体因其在调节神经元突触可塑性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大麻素受体参与条件恐惧记忆与工作记忆调节的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PTS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类广泛性神经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核心症状是社会交往缺陷和重复刻板行为.中脑边缘奖赏通路是介导奖赏效应的重要通路,与社交行为有关.催产素是对社交行为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神经肽,可以通过作用于奖赏通路,改善孤独症患者的社交行为.催产素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一方面与其在伏隔核内与5-羟色胺协同作用引起突触前的长时程抑制,调节社交奖赏有关;另一方面与室旁核投射至中脑腹侧被盖区的催产素神经元在社交过程中被激活,引发多巴胺系统介导的社交奖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