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跑台训练对中重度颅脑外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997i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早期跑台训练对中重度颅脑外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2只成年SD大鼠制成中重度脑外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A组、训练B组、训练C组及对照组.训练A组、训练B组及训练C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 h、3d和7d时进行为期2周的电动跑台训练.于制模后第6、12、18、24及28天时分别采用足误试验(foot-fault)和圆筒试验(cylinder test)评定各组大鼠肢体运动协调能力及前肢运动功能;于制模后第28天时通过焦油紫(CV)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体积缺失情况.结果 训练A组足误评分在制模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C组足误评分在制模后第12、18、24及28天时分别为(4.70±0.17)分、(4.66 ±0.09)分、(4.81 ±0.14)分和(4.84 ±0.14)分,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B组足误评分在制模后第18、24和28天时分别为(4.62±0.17)分、(4.81 ±0.12)分和(4.81±0.09)分,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C组圆筒试验前肢不对称分值在制模后第12天时开始升高,在制模后第28天时为(0.31±0.04)分,与对照组前肢不对称分值[(0.17±0.04)分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A组、训练B组前肢不对称分值在制模后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制模后第28天时发现各跑台训练组大鼠脑体积缺失情况均较对照组有减少趋势,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于颅脑损伤后3 d或7d时进行为期2周的跑台训练,能改善模型大鼠肢体运动协调能力及前肢运动功能,其治疗过程与脑组织缺失体积无明显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手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以Brunnstrom及Bobath疗法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手部强化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6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
目的 观察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热疗及化疗联合干预,对照组患者则单纯给予化疗.化疗选用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第1天给予奥沙利铂(130 mg/m2)静滴,第1 ~14天给予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2次/d),治疗21d为1个周期.研究组于上述化疗第1天即进行热疗,使肿瘤部位温度
目的 观察重复功能性磁刺激(rFMS)联合腹直肌电刺激对中、低位颈髓损伤(CSCI)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25例中、低位CS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上肢主动运动、站立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rFMS及腹直肌中频电刺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肺功能[包括最大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峰
目的 观察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PRP)联合直流电碘离子导入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的疗效.方法 选取PPDR患者58例(102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单一治疗组29例(50眼),联合治疗组29例(52眼).单一治疗组采用氩激光进行PRP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直流电碘离子导入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利用视力表、间接检眼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保证学生充分掌握该专业知识.为了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探索并完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我校从2009年开始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有益的尝试,并开发了一套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新实训课程体系.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合班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46例.2009级康复治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咽期吞咽相关肌群肌电活动的平均肌电值(AEMG)与年龄及吞咽模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名正常成人受试者,按年龄不同将其分为A组(18 ~ 30岁)、B组(30~50岁)、C组(50 ~ 70岁)、D组(≥70岁组),4组人数分别为59例、50例、49例、42例.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技术测量受试者静息状态、空吞咽、吞咽5 ml水、吞咽20 ml水时相关肌群肌电活动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训练对视觉代偿依赖的影响及其在立位平衡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对20例无前庭功能病变且具有10 m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4周康复训练,并于人院时和训练4周对所有患者进行静态站立平衡测试.对重心左右偏移体重百分比(左右偏移)、重心前后偏移时间百分比(前后偏移)、重心分布(A%时间)进行训练前、后对比和睁、闭眼对比,采用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目的 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手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增加患侧上肢任务导向训练,即训练时结合日常实物并完成明确指令动作,如手背伸抓握及够物等训练.由不知分组的同一治疗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评定2组患者的患侧腕关节背伸
期刊
痉挛型脑瘫是小儿脑瘫常见类型之一,患儿肢体特征以腓肠肌张力增高、踝关节背屈困难、站立及步行时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相关研究发现,康复训练对治疗脑瘫患儿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缓解患儿肢体功能障碍、改善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功能[1];但同时也有学者指出,传统康复训练主要偏重于脑瘫患儿肌力恢复,而忽视了针对患儿关节活动度及关节运动协调性的强化训练,如部分脑瘫患儿即使肌力恢复正常,但仍可能遗留异常运动模式[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