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贯穿于环境管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贯穿于环境监测全过程。基层环境监测站应着眼于实际工作特点,重点做好现场监测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加强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力度,重视仪器设备管理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精细化实施质量控制计划,切实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水平,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分析
一、现场监测质量控制是根本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应该从加强现场监测质量控制入手。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重点在于对现场质量控制工作的完善,这是目前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采样工作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效果。现场采集的样品如果不具备代表性和完整性,实验室分析质控措施再好,也不能获得真正有代表性的数据,更不能反映实际环境状况。实际工作中,应在监测任务下达后,制定具体的现场监测工作流程,强化样品采集、保存、运输等环节监控,加大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力度。
(一)样品采集。如某造纸厂的排放污水 BOD5和 CODcr的测定结果分别为 110mg/L 和 113mg/L,这组数据是错误的。据统计,没有哪家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对CODcr有贡献的污染物 100% 可生物降解。造成错误的原因就是采样,即测定 BOD5时包括悬浮物,而测定 CODcr的样品中相对悬浮物较少。因此,不充分注意采样的问题,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水质现场采样时,采样人员必须通过上岗前培训,切实掌握采样技术,提高工作效能。在同一采样点上分层采样时,避免不同层次水体混扰。污染源监测容器和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容器应分类存放,不得混用。
(二)样品保存。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采集后水样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采样时加强样品的保存至关重要。采取一定的保存措施,不同类型的水样,产生的保存效果不同;分析项目的不同,决定了样品的保存时间不同。通常情况下,样品保存过程中,一是防止容器及瓶塞污染样品,尽可能使用专用容器,根据洗涤剂类型和容器材质进行容器清洗。二是根据水质类别,添加保存剂保存样品。为了抑制生物作用,可在样品中加入抑制剂;防止重金属水解沉淀,应将水样用硝酸酸化至pH1~2;测定六价铬时水样应加氢氧化钠调至pH8,而保存总铬的水样,应加硝酸或硫酸至 pH为1~2。
二、实验室质量控制是关键
(一)平行样分析。平行样分析指同一样品的两份或多份子样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同步分析,它反映测试的精密度,一般抽取样品数的 10% ~20%。平行样分析可以对单次分析结果的离散程度进行判断,减小随机误差。
(二)加标回收率测定。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可以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在测定样品的同时,于同一样品的子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扣除样品的测定值,以计算回收率,一般应为样品数量的10%~20%。测定结果不得超出该项目监测分析方法中规定的加标回收率的范围。加标回收率测定时,加标物的形态应该和待测物的形态相同,加标量应和样品中所含待测物的测量精密度控制在相同的范围内。
(三)全程序空白实验。空白实验主要是对试剂进行检验,检验其环境因素和实验条件对样品测定的影响。空白值的大小和它的分散程度,影响着方法的检测限和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实际工作中,每批次监测应做全程序空白,一些特殊项目如溶解氧、pH 值等除外。根据分析方法的需要,在分析结果中扣除全程序空白值对监测结果进行修正。
三、重视几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一)仪器设备管理。为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加强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仪器设备的放置应满足标准、技术规范及使用说明书要求的环境条件。使用前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检查是否合格或在准用有效期内,并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根据设备性能和要求,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二)可疑数据的处理。数据是监测工作最终的产品,而可疑数据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最终数据的报出。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时,有时会出现可疑数据。由实验技术失误、实验条件改变、系统误差引起的可疑数据,应将该异常数据舍去;无法判定由上述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时,应使用 Q 检验法或 Grubbs 检验法进行统计检验,确定数据是否保留。
四、精细化实施质量控制计划
为保证环境监测质量和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各级监测站都会制定相关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计划,内容通常包括日常质量管理、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能力验证及全程序质量控制等。
精细化实施质控计划是指在现有机构人员配备条件下,明确质量控制目标、任务、分工、职责和进度等,将质控计划的每个层次每条任务详细分解,落实到具体质控工作人员,按期召开质量控制工作例会和工作布置会,掌握工作动态,听取工作部署,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按程序改进,便于监督执行和履行监督职责。同时要求质控人员严格履行相关职责,特别是部分质量监督员,对于质量控制工作和监测分析工作,应合理安排,高效开展。
五、结语
新常态需要新状态。环境监测应该科学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应对环境保护的新常态,进一步筑牢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红线意识,扎实做好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控制计划的精细化实施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有所突破,有所作为,更好地为环境保护服务,为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侯建强.解析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J].能源环境,2014 (03):137.
[2] 陈方忠.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环境保护, 2014(05):7-8.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分析
一、现场监测质量控制是根本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应该从加强现场监测质量控制入手。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重点在于对现场质量控制工作的完善,这是目前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采样工作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效果。现场采集的样品如果不具备代表性和完整性,实验室分析质控措施再好,也不能获得真正有代表性的数据,更不能反映实际环境状况。实际工作中,应在监测任务下达后,制定具体的现场监测工作流程,强化样品采集、保存、运输等环节监控,加大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力度。
(一)样品采集。如某造纸厂的排放污水 BOD5和 CODcr的测定结果分别为 110mg/L 和 113mg/L,这组数据是错误的。据统计,没有哪家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对CODcr有贡献的污染物 100% 可生物降解。造成错误的原因就是采样,即测定 BOD5时包括悬浮物,而测定 CODcr的样品中相对悬浮物较少。因此,不充分注意采样的问题,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水质现场采样时,采样人员必须通过上岗前培训,切实掌握采样技术,提高工作效能。在同一采样点上分层采样时,避免不同层次水体混扰。污染源监测容器和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容器应分类存放,不得混用。
(二)样品保存。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采集后水样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采样时加强样品的保存至关重要。采取一定的保存措施,不同类型的水样,产生的保存效果不同;分析项目的不同,决定了样品的保存时间不同。通常情况下,样品保存过程中,一是防止容器及瓶塞污染样品,尽可能使用专用容器,根据洗涤剂类型和容器材质进行容器清洗。二是根据水质类别,添加保存剂保存样品。为了抑制生物作用,可在样品中加入抑制剂;防止重金属水解沉淀,应将水样用硝酸酸化至pH1~2;测定六价铬时水样应加氢氧化钠调至pH8,而保存总铬的水样,应加硝酸或硫酸至 pH为1~2。
二、实验室质量控制是关键
(一)平行样分析。平行样分析指同一样品的两份或多份子样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同步分析,它反映测试的精密度,一般抽取样品数的 10% ~20%。平行样分析可以对单次分析结果的离散程度进行判断,减小随机误差。
(二)加标回收率测定。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可以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在测定样品的同时,于同一样品的子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扣除样品的测定值,以计算回收率,一般应为样品数量的10%~20%。测定结果不得超出该项目监测分析方法中规定的加标回收率的范围。加标回收率测定时,加标物的形态应该和待测物的形态相同,加标量应和样品中所含待测物的测量精密度控制在相同的范围内。
(三)全程序空白实验。空白实验主要是对试剂进行检验,检验其环境因素和实验条件对样品测定的影响。空白值的大小和它的分散程度,影响着方法的检测限和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实际工作中,每批次监测应做全程序空白,一些特殊项目如溶解氧、pH 值等除外。根据分析方法的需要,在分析结果中扣除全程序空白值对监测结果进行修正。
三、重视几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一)仪器设备管理。为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加强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仪器设备的放置应满足标准、技术规范及使用说明书要求的环境条件。使用前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检查是否合格或在准用有效期内,并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根据设备性能和要求,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二)可疑数据的处理。数据是监测工作最终的产品,而可疑数据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最终数据的报出。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时,有时会出现可疑数据。由实验技术失误、实验条件改变、系统误差引起的可疑数据,应将该异常数据舍去;无法判定由上述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时,应使用 Q 检验法或 Grubbs 检验法进行统计检验,确定数据是否保留。
四、精细化实施质量控制计划
为保证环境监测质量和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各级监测站都会制定相关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计划,内容通常包括日常质量管理、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能力验证及全程序质量控制等。
精细化实施质控计划是指在现有机构人员配备条件下,明确质量控制目标、任务、分工、职责和进度等,将质控计划的每个层次每条任务详细分解,落实到具体质控工作人员,按期召开质量控制工作例会和工作布置会,掌握工作动态,听取工作部署,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按程序改进,便于监督执行和履行监督职责。同时要求质控人员严格履行相关职责,特别是部分质量监督员,对于质量控制工作和监测分析工作,应合理安排,高效开展。
五、结语
新常态需要新状态。环境监测应该科学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应对环境保护的新常态,进一步筑牢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红线意识,扎实做好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控制计划的精细化实施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有所突破,有所作为,更好地为环境保护服务,为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侯建强.解析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J].能源环境,2014 (03):137.
[2] 陈方忠.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环境保护, 2014(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