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宿松县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y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实现宿松县水稻种植品种结构的优化、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力度,于2020年选择24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展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水稻品种在展示期间表现出不同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抗逆性;吨两优900、诺两优6号、Y两优372、荃两优2118、科两优9号、卓两优141、B两优141、徽两优丝苗、圳两优银丝等9个品种适宜在宿松县推广种植,但徽两优丝苗、圳两优银丝2个品种在种植中要注意防止倒伏和防治纹枯病,吨两优900等大穗型品种在栽培中要避开高温抽穗和灌浆。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宿松县;2020年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9-0084-03
  为加快水稻新品种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推进水稻育种成果的转化,调整和优化水稻品种的种植结构,促进粮食生产、农民增收,2020年度宿松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遴选了近几年通过皖审或国审(适宜区域含皖)以及安徽省引种备案的水稻新品种进行集中展示,为种子企业生产品种、管理部门推介品种、农户选择品种提供了很好的现场,对于加快水稻优良品种推广和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展示试验安排在宿松县承包大户张增宝承包田内进行,展示试验区坐落于素有“宿松粮仓”的破凉镇梅墩畈区,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冬闲田。每个品种设置1个小区,小区面积320m2(长20m、宽16m),小区间留有0.5m的操作行,四周设有保护行,不设重复[1]。
  1.2 试验品种 此次展示的水稻品种共计24个,分别为:吨两优900、隆两优1377、隆两优1307、深两优332、深两优600、深两优1177、科两优407、科两优9号、B两优141、卓两优141、徽两优丝苗、徽两优1133、徽两优106、Y两优2098、Y两优372、Y两优1577、荃香优89、圳两优银丝、和两优1177、乾两优8号、绿两优9871、玮两优1273、诺两优6号和荃两优2118。
  1.3 田间管理 除了试验品种有所差异外,其余管理保持一致[2-3]。各品种于2020年5月21日统一播种(播种前用600g/L吡虫啉(高巧)悬浮种衣剂+新美洲星有机水溶肥料拌种),秧龄均为32d,6月22日统一移栽,移栽密度20cm×27cm,折合栽植密度18.52万穴/hm2,穴栽单株带蘖壮秧,栽基本苗72万/hm2左右。秧田期、大田期加强肥水管理,各品种保持一致,并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4-5]。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试验期间,对各品种的株高、穗长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生育进程进行记载统计,调查各参试品种抗性能力,包括抗倒伏、抗病、抗旱等[2],并统计各展示品种的有效穗数等主要经济性状。成熟分小区单独收割、脱粒、晾晒、除杂、称重、测水分,再按标准水分(13.5%)折算产量,对每个品种小区的产量水平进行分析。
  1.5 天气情况 2020年,宿松县自6月2日至8月1日一直持续多雨寡照天气,雨水过多,温度较历年同期偏低,温光资源严重不足,对水稻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利。9月9—22日连续的阴雨对水稻灌浆结实有较大的影响,导致2020年水稻千粒重降低,部分品种出现穗发芽。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 由表1可知,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在130~137d。其中,隆两优1377的生育期最长,为137d;隆两优1307、深两优600、徽两优丝苗、徽两优106、乾两优8号的生育期最短,为130d。各水稻品种的株高在103.8~125.8cm,其中以圳两优银丝为最高,B两优141为最矮。各水稻品种的穗长在23.2~30.2cm,其中以Y两优1577为最长,徽两优丝苗为最短。
  2.2 不同水稻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 由表2可知,各水稻品种的平均有效穗数在168.30万~236.10万穗/hm2。其中,绿两优9871的有效穗最高,为236.10万穗/hm2;较低的是徽两优1133和隆两优1307,分别为168.30万穗/hm2、174.45万穗/hm2;其余品种的平均有效穗数均超过180万穗/hm2。各水稻品种的穗实粒数在160.7~225.2粒,其中卓两优141的平均穗实粒数最多,为225.2粒;绿两优9871最少,为160.7粒。各水稻品种的结实率在87.0%~95.7%,其中以深两优1177的结实率最高,达95.7%;Y两优2098最低,仅为87.0%。各水稻品种的千粒重在21.1~27.3g,其中千粒重最高的品种为徽两优1133,达27.3g;最低的为徽两优106,仅21.2g。
  由表2还可知,各展示水稻品种的平均理论产量在8719.5~10060.5kg/hm2,实收产量在7965.3~91980.0kg/hm2,其中最高理论产量和最高实收产量分别为10060.44kg/hm2(Y两优372)和9198.0kg/hm2(吨两优900);理论产量最低的为8719.52kg/hm2(深两优1177),实收产量最低的为7965.3kg/hm2(乾两优8号)。实际产量按照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吨两优900>诺两优6号>Y两优372>荃两优2118=科两优9号=卓两优141>B两优141>徽两优丝苗>圳两优银丝>深两优332>和两优1177>荃香优89>徽两优106>玮两优1273>徽两优1133>Y两优2098>隆两优1307=绿两优9871>深两优600>深两优1177>科两优407>Y两优1577>隆两优1377>乾两优8号。
  2020年宿松县各水稻品种展示期间,各水稻品种未见倒伏情况;纹枯病的发病程度较重,所有品种均不抗纹枯病;田间未见白叶枯病、稻瘟病的发生;部分品种的稻曲病发生程度较重,分别为隆两优1377、隆两优1307、卓两优141、徽两优丝苗和深两优332。所有水稻品种在田间均表现较强的抗(耐)高(低)温能力。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品种在不同的生态区域表现出来的生育、农艺、经济、产量等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目前很多学者在此方面开展了研究[5-7]。为了解不同水稻新品种在宿松县展示示范的表现,从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指标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适宜在宿松县推广的有吨两优900、诺两优6号、Y两优372、荃两优2118、科两优9号、卓两优141、B两优141、徽两优丝苗、圳两优银丝等9个品种,其产量高、产量结构合理,但徽两优丝苗、圳两优银丝2个品种在种植中要注意防止倒伏和防治纹枯病,吨两优900等大穗型品种在栽培中避开高温抽穗和灌浆。展示试验结果为宿松县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但各个展示品种之间的稳定性及稻米品质差异性等仍有待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蒋秋玮.南通市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90-92.
  [2]赵海成,李红宇,郑桂萍,等.寒地水稻新品种垦粳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1):165-168.
  [3]庞法松,沈建国,沈兴连,等.余杭区14个水稻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和口感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52-54.
  [4]李佳佳,陈施轶,沈足金,等.水稻新品种秀水14机插栽培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0,38(2):30-31.
  [5]王惠昭.2019年晚造國家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J].福建稻麦科技,2020,38(2):51-54.
  [6]陈小晖,朱从海,陈书华.如皋市2019年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20(3):38-39,45.
  [7]王凌志,潘宗东,龙凯珍,等.水稻新品种(组合)在黄平县引种筛选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20(7):65-68.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HP感染的检测方法,提高Hp感染检出率。方法:对一般基层医院能开展的烛缸法对胃活检标本中Hp的分离,鉴定并与尿素酶试验和涂片镜检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论:目前临床常用的
钢结构加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主要介绍了钢结构加固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该文介绍了凤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总结了经验与做法,分析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章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从分布式电源的位置、容量等因素考虑其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时速200 km的城际铁路轨道结构通常采用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当轨道铺设在桥梁段时,轨枕间距一般按650 mm控制。由于城际铁路线路曲线半径较小及施工误差等原因,部分梁端位置
目的:探讨分析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10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观察组切口疼
本文浅析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总结评价四个阶段如何实现投资最小、经济最佳的问题.
职业指导正在成为学校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手段,由于不同的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在开展职业指导时既要注意共同面临的困境,也应体现自己的个性,实现差异性发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对合理饮食重要性的认知。方法:随机抽取200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对合理饮食的认知度。结论:大部分患者对饮食重要
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潜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提出了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源头管控、加大农残检测力度、建设追溯体系及完善长效机制等对策建议,旨在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