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大祥的褪色灰布
1927年10月3日,鲁迅偕夫人许广平从广州来到上海,住虹口横浜路景云里23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鲁迅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先后收到了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邀请。江南的阳历十月,已经进入深秋,不像广州那样还可穿衬衫,像鲁迅那样的体质,得在衬衫外面加上外套,早晚还得加一件羊毛背心。于是,鲁迅就决定做两件被江南人称为“长衫”的单层布袍子。有来访的朋友知道后,向先生推荐“协大祥”的布料,说那是“沪上第一,全国首创”。于是,鲁迅就决定去“协大祥”剪布。
“协大祥”于民国初年在沪上开张,由宁波人柴宝怀、丁丕山投资,孙琢章出面经营,三人创始时约定同心合力发展事业,故取店名为“协大祥”。开业之初,就挂出“真不二价”的金字招牌,每样商品均实行明码标价,同时开架供应,实行商家对顾客的零距离售货;同时,推出了“足尺加一,薄利多销”的举措,从而名声大振。
当时的“协大祥”,在“货真”上下了很大工夫。比如,其销售的洋布向厂家订货后,指派专人长驻厂方,从棉花原料采购、纺纱、织布环节一一严格监督。待到白色龙头细布出厂后,就另派内行店员前往合作的印染厂监督染色。染色工艺也是采用只有“协大祥”才做得到的特殊手段:其他布店的洋布都是只染一次,“协大祥”的布却要以同样的染料、同样的工艺染两次。而且在第一次染好后,得用热水浸泡,使布料充分褪色,曝晒后再投入染缸染第二次,这才上浆晾干后进店上架销售。这样的工艺,使颜色渗透到布料的“骨子”里去了。因此,民间传言称用“协大祥”的布料做的衣服,即使穿到破也不会褪色。
鲁迅就是冲着“协大祥”的这份名气去剪布的,他选购了灰色布料,拿回家后请住所附近的一个裁缝缝制了两件长衫。然后,他就穿着新长衫去复旦大学讲演。讲演结束后,校方按例留饭。席间,一个年轻教师给先生斟酒时一不留心弄污了他的衣服。这样,鲁迅回家后就脱下长衫交由女佣去洗。先生还不无幽默地对许广平说:“那个年轻人此举给了我提前验证‘协大祥’布料是否合格的机会。”
女佣用水浸泡长衫,发现有褪色现象,于是就告诉鲁迅。鲁迅亲自验看后,说看来“协大祥”这块金字招牌有问题呢。
过了两天,鲁迅前往大夏大学讲演。那天下雨,但学生很热情,打着雨伞在礼堂门口迎接先生。鲁迅发现其中有个男生举着的油纸伞上印着“协大祥”字样,就问这位同学你是“协大祥”的?那学生说其父系“协大祥”店员,雨伞是店方发的。鲁迅就指着身上的长衫说,那有请令尊给孙经理捎个信:贵号的布料只洗得一次就褪色了。
“协大祥”获悉后,当即对此事进行追查,最后发现系印染厂加工时弄错了染料批号,在这批布料第二次染色时使用了不同等级的染料,从而出了次品。“协大祥”查明问题后,连夜把这批货清理出来,回厂返工;次日在店门口张贴“致歉启事”,言明凡购买这批次布品的顾客可凭原货前往换取十倍的正品布,或者领取相当于十倍价格的货款。
鲁迅口头投诉后,没再关注此事,甚至也不知道“协大祥”的补救措施。直到“协大祥”不见鲁迅去换货,这才通过那个店员的儿子向校方打听到鲁迅的住址后,指派那个店员和账房先生携了十倍的布料和钱钞,前往景云里23号拜访,请鲁迅在布料和货款之间作一个选择。鲁迅选择了布料,不久寄往绍兴老家分赠给亲友了。
赔偿券成了书签
鲁迅第二次商业投诉的对象是沪上另一家颇有名气的老字号——邵万生南货店。
那是1929年6月中旬,江南正是“梅子黄时家家雨”的时节。那天,鲁迅从市中心办事返回虹口时,因之前与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先生有约要去内山书店午餐并谈事,就在南京路“邵万生”购买了该店的招牌商品蟹糊、醉虾各一份,携往书店与内山夫妇同食。
“邵万生”由一个绰号“邵六钵头”的宁波人创办于1852年,原在虹口,于1870年迁往南京路。该店自设糟醉加工工场,主要经营腌、糟、醉食品,如鱼干、鳗鲞、醉蟹、蟹糊、糟鲞鱼、醉虾,对外宣传是讲究特色经营和誠信待客。鲁迅故乡绍兴与宁波相隔不远,宁绍两地饮食习俗大致相同,因此他很喜欢食邵万生的食品。而日本人也嗜食生鱼片之类的食品,所以内山先生也喜爱邵万生的产品。之前,鲁迅曾购买过邵万生食品作为礼品赠送给内山夫妇,也曾像这天那样买了邵万生食品携往书店主客同食,每次大家都称赞不已。
可是,这天醉虾跟以往的似乎有点儿不同。醉虾,沪上又名“呛虾”,是把在清水中养了三天的河虾捞起来,略略沥去生水后放入盛着烈酒的容器,让虾活活呛死后蘸上特制的调料食用。这道菜据称鲜美无比,制作关键是必须保证只只是活虾和调料精美。邵万生的调料是根据“邵六钵头”传下来的秘方统一配制的,应该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河虾上,鲁迅和内山都是老食客,具有美食家水准,当下一品尝就发现其中有的虾在投入烈酒时并非“活生生”的,这从形状上也看得出来。学医出身的鲁迅担心吃出毛病来,就把这道菜放到一边说这不能吃,回头煮熟了吃吧。
内山夫妇于是就议论邵万生的信誉,鲁迅没有参与。但是,饭后他用内山书店的电话给邵万生打电话说了此事,旨在提醒该店要注意质量,不要糊弄顾客。接听电话的账房先生即在电话中表示歉意,说这是他们当天接到的第四起投诉了,原因是因黄梅天制作这批醉虾时,河虾中有的已经“奄奄一息”,但伙计没有将其剔除,所以造成了质量事故。然后,对方就问鲁迅的地址,说马上派人过来解决此事。鲁迅说“那就不必了”,就挂断了电话。
没想到,邵万生竟是那么认真,他们通过英租界电话局查到主叫号码和电话地址后,次日就往内山书店寄了一封挂号函,内中有老板亲书的致歉信,以及一张价值伍圆的优惠券。当时每份醉虾的售价是四毛大洋。这张优惠券上注明可直接作为钞票向邵万生买商品,一次没用完的,直接找给钞票。
内山把优惠券寄给鲁迅。鲁迅收到后没使用,当做书签夹在书页间,一直到他逝世后人们帮着处理书籍时还在,后来就不知所终了。 月饼馅里的硬疙瘩
1915年,有个名叫冼炳成的广东人来到上海,从叫卖蜜饯、干果、瓜子等零食起家,在上海南市大境路开了一家名叫“冠生园”的小商店,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冼冠生。三年后,冼冠生和上海梨园界四位艺人共同投资将“冠生园”扩展为食品公司,自产自销蜜饯、糖果,并兼营粤式茶食。
又过了16年,“冠生园”收到了鲁迅亲书的一封投诉信。1934年的中秋节,是9月23日。节日前几天,鲁迅外出办事回家时买了两盒“冠生园”的广式月饼。当晚,鲁迅写作到深夜,腹饥,遂打开其中一盒,取了一个豆沙月饼,吃了两口,“格崩”一下,差点把牙给硌了!怎么呢?豆沙馅儿中夹杂着一个半颗蚕豆大小的深褐色硬疙瘩。鲁迅把这个小疙瘩放在一张白纸上仔细看着琢磨了一阵,始终弄不清楚这是什么东西,被硌着的牙齿却开始隐隐作痛。一怒之下,便决定写一封信函寄往“冠生园”,向他们请教这是怎么一回事。
“冠生园”收到这封投诉信后,经办人不知“周豫才”就是鲁迅先生,但还是非常重视,立刻派人携带豆沙、百果月饼各一盒以及一箱“冠生园”的其他食品按照信封落款地址登门道歉,顺便取回信中所说的“疙瘩”拿回去检验看究竟是什么东西。“冠生园”的工作人员到了大陆新村,方才知道这位投诉人就是鲁迅先生。而因为事先没有预约,鲁迅和许广平正好外出了。工作人员就把带来的东西交给女佣收下,并说明将于次日下午四时再来拜访并当面致歉。
次日下午,“冠生园”创始人冼冠生亲往大陆新村拜访鲁迅。他当场察看了鲁迅所说的那个豆沙馅儿里的小疙瘩,凭着多年实践的经验冼马上做出了解释:这是在炒豆沙时操作失误,发生轻微粘锅现象,工人没有发现,用铲子从锅底把粘锅物翻起来后自然地搅在豆沙中,形成了疙瘩。由此看来,这样的疙瘩应该还不止一块。冼冠生表示将登报向全社会道歉。
鲁迅接受了冼冠生的道歉,但拒绝了对方提出的请其“赏赐墨宝”的要求,并与冼约定不得将此事向新闻界透露,以防利用新闻报道达到广告效应。
一削就断芯的铅笔
1929年9月27日,鲁迅和许广平唯一的儿子出生了。鲁迅以其系“在上海出生的婴儿”为由,给儿子取名为周海婴。
周海婴在父亲的关爱下健康成长,1935年初秋开始上学。这年春天,中国第一家全能型铅笔制造企业——中国标准国货铅笔厂股份有限公司(1954年改名为中国铅笔一厂)在上海斜徐路116号租赁的厂房内安装设备,购进原料进行试生产。至七月,开始正式投产。八月上旬,该公司在沪上各大报纸连续刊登广告,“谨向全社会宣告,中铅公司已于上月正式投产,目前经‘中华民国’实业部批准之商标注册编号为28768、28787的‘鼎’牌、‘飞机’牌各式铅笔。经公司董事会决定,该两款产品将于本月十日隆重推出,凡于九月十日之前购买‘鼎’牌、‘飞机’牌各式铅笔者,一打以下享受九折优惠;一打以上两打以下享受八折优惠;两打以上享受七折优惠并免费送货上門;满整箱价格可面议洽谈。”
8月17日,鲁迅从报上读到这个广告后,对中铅公司以“标准国货”作为厂名颇有好感,决定给周海婴购买‘鼎’牌、‘飞机’牌铅笔各一打。当天下午,鲁迅在去内山书店会见内山完造时,用书店的电话机给中铅公司营业部打了个电话订了货。
次日,中铅公司营业部果然派人把两打铅笔送到鲁迅府上,另还赠送动物造型橡皮两块。鲁迅对中铅公司的服务态度和营销手段很是欣赏,跟友人聊起这事时“颇多赞语”。
8月31日,开学的前一天,下午,鲁迅午睡后把周海婴唤来,检查儿子的书包文具,亲自给儿子削铅笔。于是就有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他先把一支“鼎”牌铅笔削得光光整整,叫周海婴在一张白纸上写自己的姓名。哪知,第一个“周”字还没写完,笔尖就断了。鲁迅以为是下笔太重的原因,便告诉儿子用力应该轻一点,然后把削笔刀给儿子让他自己学着削。周海婴把铅笔削到笔芯露出半厘米样子时,笔芯竟自动脱落了。鲁迅看着觉得似乎不对头,从周海婴手里取过铅笔、小刀,小心翼翼地削了片刻,情况跟儿子削时一样,也是笔芯露头就断落了。再削,这回笔芯露头后没有断,可是用手指捻着轻轻往外一拔就扯出了一截断掉的笔芯。
鲁迅又取过一支“飞机”牌铅笔削了几次,情况跟“鼎”牌一样。于是,他就断定:这些铅笔有问题。便唤来保姆让去附近文具店铺给周海婴另买一打日本“虎”牌铅笔。
保姆买回铅笔时,鲁迅已经写好了一封投诉信,正把削落下来的铅笔芯用一小方废纸包好后,连同信笺一同折拢后装入信封,贴上邮票后递给保姆让她出去投进附近马路边的邮筒。
中铅公司收到这封投诉信后,非常重视。第三天下午便有两个穿长衫的男子叩门拜访,奇怪的是,生产文具用品的中铅公司处理鲁迅投诉信的职员以及登门的这二位,竟然不知道投诉者周树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鲁迅也不作自我介绍,只是听对方对此事作何解释。
应该说,中铅公司对此事的处置是很认真而又细致的。来人先察看了鲁迅买的那两打铅笔,也用小刀削了两支,也是削到笔芯露头就断,于是互相看了一眼,点了点头。鲁迅不知是什么意思,静静地看着。来人把他们带来的“鼎”牌、“飞机”牌铅笔各两打拿出来,放在桌上,请鲁迅随意取几支试削。鲁迅削了两支,笔芯完好,试写也合格。来人又请鲁迅选了两支,接过去拦腰拗断,再请鲁迅削。鲁迅说我看你们削,来人削出笔芯后,用带来的镊子夹着笔芯往外扯,也没把笔芯扯出来。
然后,来人又进行了第二轮试验:他们又拿出日本“虎”牌、英国“骆驼”牌铅笔各一打,和包装完整的“鼎”牌、“飞机”牌整打铅笔一起推离桌面让其自由落地,然后请鲁迅从这四种牌子的铅笔中各抽选一支削削看。削下来的结果,跟昨天鲁迅给儿子削时是一样的笔芯露头就断。
至此,不用对方开口解释鲁迅也已经明白了那两打铅笔断芯的原因了:送货途中铅笔掉落过地上,笔芯是摔断的。
来人说此事是中铅公司方面的责任,向鲁迅表示歉意,公司保证今后永远不会再出现这种遗憾。他们要把带来做试验的那些铅笔留下作为补偿,鲁迅说你们只需留下两打中铅公司的产品就可以了。
1927年10月3日,鲁迅偕夫人许广平从广州来到上海,住虹口横浜路景云里23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鲁迅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先后收到了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邀请。江南的阳历十月,已经进入深秋,不像广州那样还可穿衬衫,像鲁迅那样的体质,得在衬衫外面加上外套,早晚还得加一件羊毛背心。于是,鲁迅就决定做两件被江南人称为“长衫”的单层布袍子。有来访的朋友知道后,向先生推荐“协大祥”的布料,说那是“沪上第一,全国首创”。于是,鲁迅就决定去“协大祥”剪布。
“协大祥”于民国初年在沪上开张,由宁波人柴宝怀、丁丕山投资,孙琢章出面经营,三人创始时约定同心合力发展事业,故取店名为“协大祥”。开业之初,就挂出“真不二价”的金字招牌,每样商品均实行明码标价,同时开架供应,实行商家对顾客的零距离售货;同时,推出了“足尺加一,薄利多销”的举措,从而名声大振。
当时的“协大祥”,在“货真”上下了很大工夫。比如,其销售的洋布向厂家订货后,指派专人长驻厂方,从棉花原料采购、纺纱、织布环节一一严格监督。待到白色龙头细布出厂后,就另派内行店员前往合作的印染厂监督染色。染色工艺也是采用只有“协大祥”才做得到的特殊手段:其他布店的洋布都是只染一次,“协大祥”的布却要以同样的染料、同样的工艺染两次。而且在第一次染好后,得用热水浸泡,使布料充分褪色,曝晒后再投入染缸染第二次,这才上浆晾干后进店上架销售。这样的工艺,使颜色渗透到布料的“骨子”里去了。因此,民间传言称用“协大祥”的布料做的衣服,即使穿到破也不会褪色。
鲁迅就是冲着“协大祥”的这份名气去剪布的,他选购了灰色布料,拿回家后请住所附近的一个裁缝缝制了两件长衫。然后,他就穿着新长衫去复旦大学讲演。讲演结束后,校方按例留饭。席间,一个年轻教师给先生斟酒时一不留心弄污了他的衣服。这样,鲁迅回家后就脱下长衫交由女佣去洗。先生还不无幽默地对许广平说:“那个年轻人此举给了我提前验证‘协大祥’布料是否合格的机会。”
女佣用水浸泡长衫,发现有褪色现象,于是就告诉鲁迅。鲁迅亲自验看后,说看来“协大祥”这块金字招牌有问题呢。
过了两天,鲁迅前往大夏大学讲演。那天下雨,但学生很热情,打着雨伞在礼堂门口迎接先生。鲁迅发现其中有个男生举着的油纸伞上印着“协大祥”字样,就问这位同学你是“协大祥”的?那学生说其父系“协大祥”店员,雨伞是店方发的。鲁迅就指着身上的长衫说,那有请令尊给孙经理捎个信:贵号的布料只洗得一次就褪色了。
“协大祥”获悉后,当即对此事进行追查,最后发现系印染厂加工时弄错了染料批号,在这批布料第二次染色时使用了不同等级的染料,从而出了次品。“协大祥”查明问题后,连夜把这批货清理出来,回厂返工;次日在店门口张贴“致歉启事”,言明凡购买这批次布品的顾客可凭原货前往换取十倍的正品布,或者领取相当于十倍价格的货款。
鲁迅口头投诉后,没再关注此事,甚至也不知道“协大祥”的补救措施。直到“协大祥”不见鲁迅去换货,这才通过那个店员的儿子向校方打听到鲁迅的住址后,指派那个店员和账房先生携了十倍的布料和钱钞,前往景云里23号拜访,请鲁迅在布料和货款之间作一个选择。鲁迅选择了布料,不久寄往绍兴老家分赠给亲友了。
赔偿券成了书签
鲁迅第二次商业投诉的对象是沪上另一家颇有名气的老字号——邵万生南货店。
那是1929年6月中旬,江南正是“梅子黄时家家雨”的时节。那天,鲁迅从市中心办事返回虹口时,因之前与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先生有约要去内山书店午餐并谈事,就在南京路“邵万生”购买了该店的招牌商品蟹糊、醉虾各一份,携往书店与内山夫妇同食。
“邵万生”由一个绰号“邵六钵头”的宁波人创办于1852年,原在虹口,于1870年迁往南京路。该店自设糟醉加工工场,主要经营腌、糟、醉食品,如鱼干、鳗鲞、醉蟹、蟹糊、糟鲞鱼、醉虾,对外宣传是讲究特色经营和誠信待客。鲁迅故乡绍兴与宁波相隔不远,宁绍两地饮食习俗大致相同,因此他很喜欢食邵万生的食品。而日本人也嗜食生鱼片之类的食品,所以内山先生也喜爱邵万生的产品。之前,鲁迅曾购买过邵万生食品作为礼品赠送给内山夫妇,也曾像这天那样买了邵万生食品携往书店主客同食,每次大家都称赞不已。
可是,这天醉虾跟以往的似乎有点儿不同。醉虾,沪上又名“呛虾”,是把在清水中养了三天的河虾捞起来,略略沥去生水后放入盛着烈酒的容器,让虾活活呛死后蘸上特制的调料食用。这道菜据称鲜美无比,制作关键是必须保证只只是活虾和调料精美。邵万生的调料是根据“邵六钵头”传下来的秘方统一配制的,应该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河虾上,鲁迅和内山都是老食客,具有美食家水准,当下一品尝就发现其中有的虾在投入烈酒时并非“活生生”的,这从形状上也看得出来。学医出身的鲁迅担心吃出毛病来,就把这道菜放到一边说这不能吃,回头煮熟了吃吧。
内山夫妇于是就议论邵万生的信誉,鲁迅没有参与。但是,饭后他用内山书店的电话给邵万生打电话说了此事,旨在提醒该店要注意质量,不要糊弄顾客。接听电话的账房先生即在电话中表示歉意,说这是他们当天接到的第四起投诉了,原因是因黄梅天制作这批醉虾时,河虾中有的已经“奄奄一息”,但伙计没有将其剔除,所以造成了质量事故。然后,对方就问鲁迅的地址,说马上派人过来解决此事。鲁迅说“那就不必了”,就挂断了电话。
没想到,邵万生竟是那么认真,他们通过英租界电话局查到主叫号码和电话地址后,次日就往内山书店寄了一封挂号函,内中有老板亲书的致歉信,以及一张价值伍圆的优惠券。当时每份醉虾的售价是四毛大洋。这张优惠券上注明可直接作为钞票向邵万生买商品,一次没用完的,直接找给钞票。
内山把优惠券寄给鲁迅。鲁迅收到后没使用,当做书签夹在书页间,一直到他逝世后人们帮着处理书籍时还在,后来就不知所终了。 月饼馅里的硬疙瘩
1915年,有个名叫冼炳成的广东人来到上海,从叫卖蜜饯、干果、瓜子等零食起家,在上海南市大境路开了一家名叫“冠生园”的小商店,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冼冠生。三年后,冼冠生和上海梨园界四位艺人共同投资将“冠生园”扩展为食品公司,自产自销蜜饯、糖果,并兼营粤式茶食。
又过了16年,“冠生园”收到了鲁迅亲书的一封投诉信。1934年的中秋节,是9月23日。节日前几天,鲁迅外出办事回家时买了两盒“冠生园”的广式月饼。当晚,鲁迅写作到深夜,腹饥,遂打开其中一盒,取了一个豆沙月饼,吃了两口,“格崩”一下,差点把牙给硌了!怎么呢?豆沙馅儿中夹杂着一个半颗蚕豆大小的深褐色硬疙瘩。鲁迅把这个小疙瘩放在一张白纸上仔细看着琢磨了一阵,始终弄不清楚这是什么东西,被硌着的牙齿却开始隐隐作痛。一怒之下,便决定写一封信函寄往“冠生园”,向他们请教这是怎么一回事。
“冠生园”收到这封投诉信后,经办人不知“周豫才”就是鲁迅先生,但还是非常重视,立刻派人携带豆沙、百果月饼各一盒以及一箱“冠生园”的其他食品按照信封落款地址登门道歉,顺便取回信中所说的“疙瘩”拿回去检验看究竟是什么东西。“冠生园”的工作人员到了大陆新村,方才知道这位投诉人就是鲁迅先生。而因为事先没有预约,鲁迅和许广平正好外出了。工作人员就把带来的东西交给女佣收下,并说明将于次日下午四时再来拜访并当面致歉。
次日下午,“冠生园”创始人冼冠生亲往大陆新村拜访鲁迅。他当场察看了鲁迅所说的那个豆沙馅儿里的小疙瘩,凭着多年实践的经验冼马上做出了解释:这是在炒豆沙时操作失误,发生轻微粘锅现象,工人没有发现,用铲子从锅底把粘锅物翻起来后自然地搅在豆沙中,形成了疙瘩。由此看来,这样的疙瘩应该还不止一块。冼冠生表示将登报向全社会道歉。
鲁迅接受了冼冠生的道歉,但拒绝了对方提出的请其“赏赐墨宝”的要求,并与冼约定不得将此事向新闻界透露,以防利用新闻报道达到广告效应。
一削就断芯的铅笔
1929年9月27日,鲁迅和许广平唯一的儿子出生了。鲁迅以其系“在上海出生的婴儿”为由,给儿子取名为周海婴。
周海婴在父亲的关爱下健康成长,1935年初秋开始上学。这年春天,中国第一家全能型铅笔制造企业——中国标准国货铅笔厂股份有限公司(1954年改名为中国铅笔一厂)在上海斜徐路116号租赁的厂房内安装设备,购进原料进行试生产。至七月,开始正式投产。八月上旬,该公司在沪上各大报纸连续刊登广告,“谨向全社会宣告,中铅公司已于上月正式投产,目前经‘中华民国’实业部批准之商标注册编号为28768、28787的‘鼎’牌、‘飞机’牌各式铅笔。经公司董事会决定,该两款产品将于本月十日隆重推出,凡于九月十日之前购买‘鼎’牌、‘飞机’牌各式铅笔者,一打以下享受九折优惠;一打以上两打以下享受八折优惠;两打以上享受七折优惠并免费送货上門;满整箱价格可面议洽谈。”
8月17日,鲁迅从报上读到这个广告后,对中铅公司以“标准国货”作为厂名颇有好感,决定给周海婴购买‘鼎’牌、‘飞机’牌铅笔各一打。当天下午,鲁迅在去内山书店会见内山完造时,用书店的电话机给中铅公司营业部打了个电话订了货。
次日,中铅公司营业部果然派人把两打铅笔送到鲁迅府上,另还赠送动物造型橡皮两块。鲁迅对中铅公司的服务态度和营销手段很是欣赏,跟友人聊起这事时“颇多赞语”。
8月31日,开学的前一天,下午,鲁迅午睡后把周海婴唤来,检查儿子的书包文具,亲自给儿子削铅笔。于是就有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他先把一支“鼎”牌铅笔削得光光整整,叫周海婴在一张白纸上写自己的姓名。哪知,第一个“周”字还没写完,笔尖就断了。鲁迅以为是下笔太重的原因,便告诉儿子用力应该轻一点,然后把削笔刀给儿子让他自己学着削。周海婴把铅笔削到笔芯露出半厘米样子时,笔芯竟自动脱落了。鲁迅看着觉得似乎不对头,从周海婴手里取过铅笔、小刀,小心翼翼地削了片刻,情况跟儿子削时一样,也是笔芯露头就断落了。再削,这回笔芯露头后没有断,可是用手指捻着轻轻往外一拔就扯出了一截断掉的笔芯。
鲁迅又取过一支“飞机”牌铅笔削了几次,情况跟“鼎”牌一样。于是,他就断定:这些铅笔有问题。便唤来保姆让去附近文具店铺给周海婴另买一打日本“虎”牌铅笔。
保姆买回铅笔时,鲁迅已经写好了一封投诉信,正把削落下来的铅笔芯用一小方废纸包好后,连同信笺一同折拢后装入信封,贴上邮票后递给保姆让她出去投进附近马路边的邮筒。
中铅公司收到这封投诉信后,非常重视。第三天下午便有两个穿长衫的男子叩门拜访,奇怪的是,生产文具用品的中铅公司处理鲁迅投诉信的职员以及登门的这二位,竟然不知道投诉者周树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鲁迅也不作自我介绍,只是听对方对此事作何解释。
应该说,中铅公司对此事的处置是很认真而又细致的。来人先察看了鲁迅买的那两打铅笔,也用小刀削了两支,也是削到笔芯露头就断,于是互相看了一眼,点了点头。鲁迅不知是什么意思,静静地看着。来人把他们带来的“鼎”牌、“飞机”牌铅笔各两打拿出来,放在桌上,请鲁迅随意取几支试削。鲁迅削了两支,笔芯完好,试写也合格。来人又请鲁迅选了两支,接过去拦腰拗断,再请鲁迅削。鲁迅说我看你们削,来人削出笔芯后,用带来的镊子夹着笔芯往外扯,也没把笔芯扯出来。
然后,来人又进行了第二轮试验:他们又拿出日本“虎”牌、英国“骆驼”牌铅笔各一打,和包装完整的“鼎”牌、“飞机”牌整打铅笔一起推离桌面让其自由落地,然后请鲁迅从这四种牌子的铅笔中各抽选一支削削看。削下来的结果,跟昨天鲁迅给儿子削时是一样的笔芯露头就断。
至此,不用对方开口解释鲁迅也已经明白了那两打铅笔断芯的原因了:送货途中铅笔掉落过地上,笔芯是摔断的。
来人说此事是中铅公司方面的责任,向鲁迅表示歉意,公司保证今后永远不会再出现这种遗憾。他们要把带来做试验的那些铅笔留下作为补偿,鲁迅说你们只需留下两打中铅公司的产品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