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度的宽容,就成了一种纵容,面对我们身边不时爆料的“问题外企”,或许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随着“多家客户举报富士施乐涉嫌严重走私”的消息曝光,富士施乐再次成为走私丑闻的主角。本年度遭遇信任危机的跨国企业,富士施乐并不是第一家,却是非常受关注的一家。
“富士施乐提供的合同,霸王条款太多,产品缺少商检认证。”为了证实“富士施乐的产品的确存在问题”,上海电脑打印公司、北京康文伟义印刷公司、深圳正方实业公司等富士施乐的几大客户在10月末都向工商管理部门和海关提交举报信,指责富士施乐“涉嫌走私”、假冒“企业自用”之名进口销售产品。
在中国,海关对走私的打击力度一直很大,富士施乐此举无疑是当了“出头鸟”。针对富士施乐涉嫌走私的传闻,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数码印刷专业委员会已召开会员会议,提醒会员单位注意其各自设备买卖合同的合法性,以免遭受损失。可以说,富士施乐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而这一切源于9月5日,富士施乐实业分别就7项合同向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上海电脑打印有限公司归还欠款总额300多万元。之后,上海电脑打印总经理杨伟光马上做出反应,“只要提供证明文件,证明这些设备卖给我是合法的,这些钱我马上还给他。”
富士施乐这次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多年来,富士施乐一直在中国的数码打印和数码印刷设备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市场份额占到75%左右。富士施乐是日本富士胶卷株式会社和美国施乐公司各占75%和25%股份的合资企业,成立于1962年,总部设在东京。在打印行业,富士施乐一直是激光打印技术的先行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这下,“大佬”的面子似乎有点过不去了。
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后,富士施乐出人意料的选择了沉默。仅以一句“根据公司政策,在双方诉讼期间,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将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而婉拒了记者,这使得原本扑朔迷离的案情又蒙上了一层灰色。
遗憾的是,并不仅是富士施乐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伤害了忠实的消费者。前段时间,家乐福涉嫌虚假宣传,雀巢等外资食品巨头出现的品质危机,以及最近索尼等公司出现的显示屏问题,同样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些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都是响当当的,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如今却纷纷走进“灰色地带”。
令人吃惊的事当然还有,——这是富士施乐二度被指控走私。在2003年2月25日,因富士施乐公司涉嫌走私,北京市工商局曾对富士施乐公司在市场上已售出的部分产品进行扣留封存。“但后来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我也不清楚最后的仲裁结果如何。”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短短两年时间,富士施乐何以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两次?难道是前车之鉴太轻没有触动到富士施乐强健的神经?还是中国的法律制度对他们太宽容?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对中国的本土企业是个绝好的学习样本,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来说,“学习外企好榜样”是曾经的热潮。与此同时,国家政策也给予了他们相当的优惠,毕竟人家是“身兼重任”,会带来国外的新鲜空气。但过度的宽容,就成了一种纵容,面对我们身边不时爆料的“问题外企”,或许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也有人说,国内很多同行企业在某些方面弄虚作假,给跨国企业提供了模版,而这样的不公平竞争同样给他们造成一种不平衡心理,所以有人就会“人云亦云”了。不过,如果真是这样,倒想问跨国巨头一句:“出淤泥而不染”难道真的不可能?
随着“多家客户举报富士施乐涉嫌严重走私”的消息曝光,富士施乐再次成为走私丑闻的主角。本年度遭遇信任危机的跨国企业,富士施乐并不是第一家,却是非常受关注的一家。
“富士施乐提供的合同,霸王条款太多,产品缺少商检认证。”为了证实“富士施乐的产品的确存在问题”,上海电脑打印公司、北京康文伟义印刷公司、深圳正方实业公司等富士施乐的几大客户在10月末都向工商管理部门和海关提交举报信,指责富士施乐“涉嫌走私”、假冒“企业自用”之名进口销售产品。
在中国,海关对走私的打击力度一直很大,富士施乐此举无疑是当了“出头鸟”。针对富士施乐涉嫌走私的传闻,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数码印刷专业委员会已召开会员会议,提醒会员单位注意其各自设备买卖合同的合法性,以免遭受损失。可以说,富士施乐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而这一切源于9月5日,富士施乐实业分别就7项合同向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上海电脑打印有限公司归还欠款总额300多万元。之后,上海电脑打印总经理杨伟光马上做出反应,“只要提供证明文件,证明这些设备卖给我是合法的,这些钱我马上还给他。”
富士施乐这次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多年来,富士施乐一直在中国的数码打印和数码印刷设备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市场份额占到75%左右。富士施乐是日本富士胶卷株式会社和美国施乐公司各占75%和25%股份的合资企业,成立于1962年,总部设在东京。在打印行业,富士施乐一直是激光打印技术的先行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这下,“大佬”的面子似乎有点过不去了。
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后,富士施乐出人意料的选择了沉默。仅以一句“根据公司政策,在双方诉讼期间,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将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而婉拒了记者,这使得原本扑朔迷离的案情又蒙上了一层灰色。
遗憾的是,并不仅是富士施乐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伤害了忠实的消费者。前段时间,家乐福涉嫌虚假宣传,雀巢等外资食品巨头出现的品质危机,以及最近索尼等公司出现的显示屏问题,同样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些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都是响当当的,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如今却纷纷走进“灰色地带”。
令人吃惊的事当然还有,——这是富士施乐二度被指控走私。在2003年2月25日,因富士施乐公司涉嫌走私,北京市工商局曾对富士施乐公司在市场上已售出的部分产品进行扣留封存。“但后来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我也不清楚最后的仲裁结果如何。”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短短两年时间,富士施乐何以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两次?难道是前车之鉴太轻没有触动到富士施乐强健的神经?还是中国的法律制度对他们太宽容?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对中国的本土企业是个绝好的学习样本,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来说,“学习外企好榜样”是曾经的热潮。与此同时,国家政策也给予了他们相当的优惠,毕竟人家是“身兼重任”,会带来国外的新鲜空气。但过度的宽容,就成了一种纵容,面对我们身边不时爆料的“问题外企”,或许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也有人说,国内很多同行企业在某些方面弄虚作假,给跨国企业提供了模版,而这样的不公平竞争同样给他们造成一种不平衡心理,所以有人就会“人云亦云”了。不过,如果真是这样,倒想问跨国巨头一句:“出淤泥而不染”难道真的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