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是十月妈咪?国内领先的孕妇装企业,目前在全国有400多家店。在北京,主要覆盖百货公司,上海则覆盖所有大型购物中心。1997年到2002年,是十月妈咪的初创期,当时锁定细分市场,做专业化管理及产品研发:2003年到2006年,在渠道上进行改变;2006年底,请小S做代言人;2007年开始品牌推广。
不同于传统女装企业在中央媒体投放广告,通过B2B的方式代理营销,十月妈咪做的是B2C的新方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地铁投放大量广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近年来,十月妈咪也尝试了很多创新,包括孕妇装的时尚化及卖场风格的时尚化。
问题1:要不要多品牌?(3票赞成,2票反对)
杜倩倩:我随机问过周边的朋友,都知道十月妈咪,评价也蛮高。进入孕妇装行业的门槛比较低,国内各种仿制低端产品很容易出现,你不做,别人也会做。既然你前期投了这么多钱宣传、教育消费者这个品牌的存在,与其让别人做还不如自己做。汪建国:赞成做。我原来是做零售的,零售做到一定程度就要规模效应,没有规模是做不下去的。当下,你的有机增长就需要利用现有店铺、渠道、研发人员,生产几款不同的品牌,边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从成长及赢利两个角度,我支持你做延伸。
徐沛欣:要做。中国一年将近有2300万孕期妇女,但一件衣服700元的话,高端消费人群不会非常多。想要销售额持续增长,压力一定在于销售量,而每位孕妇购买数量相对稳定。既然已经有400家店的销售网络,为什么不做最大的一块市场,切最大的块蛋糕?
王中一:不要做。同一个店里有不同的品牌会影响经营。而且你说的品牌,我个人认为是把价格分开。人一辈子可能就生一个孩子,重要的是品牌忠诚度,如果我相信这个品牌,为什么不多花200块钱?所以我认为这不叫多品牌,只是在现有基础上把价格进行了划分。
崔艳:看来有人踩油门,有人踩刹车。您的决定是什么?
赵浦:我肯定要做品牌衍生。这个行业是以前没有的,发展十几年才做到3亿多元的销售额,这两年开始快速发展,应该抓住机会。之前孕妇装是区域品牌,市场比较分散,十月妈咪是全国性的品牌,应该充分发挥品牌影响力。
朱海发:不要做。十月妈咪是一个品牌,但不是一个流行的、时尚的、高端的品牌。今天的十月妈咪应该继续坚持高端品牌,牢牢把握金字塔最高端。当你的品牌有流行、时尚等高端元素,这个市场是2000亿元的规模,2D00亿元里边占10%就是200亿元。在没有成为高端品牌的情况下就去做中低端品牌,是对过去14年的打击。
问题2:要不要国际化?(全票反对)赵浦:很多国外的代理商,包括新加坡、日本、香港的客人希望代理我们的品牌。目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和我国香港的市场有少量我们的品牌在销售,并且不是OEM模式。
徐沛欣:一年三个亿的销售额,去掉成本、广告后的毛利约为40%,也就意味着净利润不过2000万美元,我相信这个规模基本没法国际化。
朱海发:我也不赞成。要是还有困惑,可以给你做顾问。
赵浦:我们是“被国际化”的,谢谢老师们的建议,我会认真参考。台下听众:产品做到高端,价格又确实有优势,打入美国市场没有问题,应该走国际化道路。
崔艳:嘉宾们全票不同意,国际化的想法被否定。
问题3:是否构建平台,包括建立孕妇俱乐部?(3票赞成,2票反对)
赵浦:很多和孕妇相关的产品都会来找十月妈咪,希望在十月妈咪的店里营销。此外,十月妈咪也希望在孕期前六个月——孕妇处于比较感性的消费期时,提前把后三个月的产品、服务营销出去,俱乐部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徐沛欣:工料、订单、物流、结算每个环节都是大问题,我觉得现在的十月妈咪还不具备整合这几个产业的能力,一年3个亿的销售额甚至还养不起这样一群人。
赵浦:我不是整合他们,只是在十月妈咪的平台上进行销售,做利益分成,不是做成一个百货公司。
王中一:我赞成建平台,但我对这个平台的理解是做~些推广型、培训式、联谊式的活动,而不是真正的俱乐部。
汪建国眼里的“黑马争锋会”
我是新加入的“黑马成长营”的导师。一下午的“黑马争锋会”很精彩,虽然我也做了点评,但我的真实感受是向左走、向右走的决定其实并不这么简单,创业依然是很艰难的过程。
以我过去的例子来说,经营五星电器时,我和美国公司合作,对方问我消费者选择卖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当时我的答案一是价格、二是服务、三是质量。但市场调查显示真正重要的要素是对接待员工的信任度。做家电十年,我的导师不断地启发我,促使我不断地调整经营方式,提高员工素质,而不是打价格战。
一个初创企业,全靠自己摸索,要走很多弯路。《创业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很乐意花一些时间和大家来分享我过去的教训和体会。
公司是创始人的还是股东的
主持人——华兴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包凡
公司是创始人的还是股东的?实际上核心谈的还是一个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原始股东跟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怎么相处,在公司跟资本结合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过问题,互相之间有没有矛盾。
富士照明控股再限公司董事长蒹首席执行官吴长江
据我了解,没有哪个投资者说只把钱投给你不要权力,绝对没有。我要清楚地告诉大家,风险投资进来一定是要优先股,哪怕是5%的股份,只要是优先股就可以否定你的决策。如果他不同意你,你就没有办法实施。特别是一些重大的项目,包括公司战略的决策。不要以为你是大股东、老股东、发起人,有80%、90%的股份,只要优先股进来就有这个权力,实际上这就是—个矛盾。
投资者跟原始股东的矛盾是因为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投资者求财,希望你们给他们很大的回报,你能让企业有赢利、赢利能有所增长,企业经营得好就不会有这样的矛盾。
蓝色光标传播集团董事长罪CEO赵文杈
投资人和管理团队的相处,我自己觉得有三个规则,第一是要讲情面,大家都在一个屋檐底下做事情,互相之间要有一些面子,规则可以讨论。第二是讲规矩。在没有同意修改规则之前,所有各方都应该按照规则行动,这是必须的。第三是讲道理,规则不能覆盖所有的层面,有些时候有些地方大家没有约定,或者在规则之外,这个时候怎么办7社会还是有一个主流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就像人在江湖,江湖道义就是最高的规则。否则无论你拥有什么资源或是团队,最终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
我们讨论的题目是企业归谁,这个题目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如果这个企业没上市,是 一个家族企业,你说这个企业归谁,我现在雇人,我借了一些款,这个时候这个企业是谁的,是我的还是贷款者、雇员的?企业大了要上市,引进股东,这个时候企业是股东的还是我们所有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很有争议的。传统的说法,只要企业上市以后,股东承担最后的风险,所以把企业视为股东的。但是也有人提出来,实际上这里边不单单是股东承担风险,是所有人都承担风险。企业应该是属于所有和企业有关的人。创业者有特殊的作用,是一个特殊的要素,所以他的权重会比较大。
北京伊力诺依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晓燕
记得我同学何伯权先生说过;企业像小孩成长一样会自己走,不是我一定要陪到60岁。我觉得找投资人就像找对象一样,一定要找对人,大家有化学反应。我最希望的状态是大家遵守游戏规则,大家说得清清楚楚,最终公司按照轨迹上市了。作为创始人,需要我的时候我上来,不需要就回家了。我的孩子28岁了,不需要我跟着他屁股后面走了,但需要我的时候我肯定站出来。
上纳斯达克还是上创业板
主持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袁岳
对于资本市场上市目的地的选择,我们邀请了若干位上市公司的代表和投资界人士一起进行现场讨论。
达晨创投合伙人刘昼
我个人看好创业板的前景。当然,高管离职、市盈率偏高,这些都是问题。但这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毕竟一岁的小孩要求什么都健全,有一些勉强,要从大方向对创业板肯定。新手上路,你最好离他远一些。
润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连春晕
以前大家担心上市以后中国的企业再融资比较难,金融工具使用也比较少。创业板开了一年的时间,很多公司已经做好再融资的准备。目前整个创业板融资的手段变得更加多元化,后期也是越来越方便。最近几年,我非常推祟创业板,它一定会是创业家的好舞台。
内蒙古永业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FO喻越
说一些纳斯达克上市的感受,首先非常羡慕国内上市的市盈率。任何公司上市,都希望有高收益给股东带来回报。纳斯达克上市有它好的地方,透明化非常强。大家不一定相信,我们在纳斯达克上市申请只花了3个月的时间,整个审批过程我们没跟他们见面,没请人吃饭,这让我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业务中。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冉
本质的问题是在市盈率和发审制度之间做选择。毫无疑问创业板现在的市盈率全球最高,而且比任何理性的市场都要高出很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你选择上创业板,你必须要接受目前中国的审批制度,上创业板在某种意义上是心理的虚荣和肉体上的折磨。虽然创业板的市盈率有50~80倍,甚至80~100倍都有,中小板是40倍左右,但企业宁愿要一个稳定性。开车的时候,如果前面有一个新手上路,你最好离他远一些。
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宁
首先,我不欣赏一上市高溢价然后就跑掉。我们的创始人肯定不会这样,那是我们的孩子,不会抛下自己的孩子跑掉。但换一个维度,我也替他们说两句话。都说在国外上市有一个优点,退出方便。为什么到了创业板这就成了罪过々这不是优点吗?一些高管、股东因为个人的原因享受了市场带来的回报,我个人觉得是情理之中,但我自己不会这么做,我们的企业也没有这么做。
创业板鼓励了创业文化的形成,创业是可以赚钱的,而且信号很鲜明,给得很强烈。我相信如果大家都疯狂地创业,这个国家就有戏了。
草根创业
主持人——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国书出版人 吴晓波
很多看过《激荡三十年》之后的年轻人给我讲一个感想,现在钱越来越多,高学历的人都想创业赚钱,作为草根好像越来越难了。他们讲的大概是事实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也存在,就是台上的这两位,他们的出身应该是非常草根的。
乡村基(中国)快餐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李红
我一直在想,我们要做中国最大的个体户。但是等遇上资本后,投资人告诉我们现在可以不做加法,可以做乘法。我说那创业者把企业做好了,怎么找风投?沈南鹏说,不用找风投,只要把企业做好,打扮得漂漂亮亮,总会有人欣赏你。2007年很短的时间,我们就和SIG、红杉牵手。
与资本的结合,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变化是财务的规范。我们做营运靠现场管理,但没有一个很好的财务管理模式,资本进来以后把这一套体系设计得比较清晰。一个公司要能够长久发展,必须要有一个保守的财务制度,这一点对我的触动很大。
聚成资讯集团董事长 刘松琳
2003年6月,22岁的我和伙伴们一起创办了以管理咨询培训为主的企业。在2003年的时候,国家遇到了非典,不允许举办大规模的会议。这时候我们几个创始人一起讨论,有没有一种让培训更便宜的商业模式。因为关于学习,很多创业者非常有意识,也非常主动。可是培训怪费,两三天的课就需要三四千块钱人民币,这是他们不能大量给企业员工培训的一个障碍。后来我们有了一个模式创新,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内容,同样的时间,一堂三四千块钱的课变成两三百块钱,让创业人群能大幅度参与进来。
这样,一些大师的课,成本很高会亏损,但一些非常实战的课程,请老师成本非常低,人数非常多,这样的课能赚钱,这样销售整张卡就会产生利润。
互联网谁与争锋
主持人——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经理胡延平
互联网到底有多热?前景如何广阔?这我们不用讨论了。来看一下,大家关注的是什么?把握什么样的机会?哪些是大企业的机会?哪些是中小企业的机会?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蒋宇飞
互联网是应用为王的时代,是客户端时代,这意味着个性化时代,归根结底是中小企业的时代。未来创新的空间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勉励所有互联网同行,要创新,不要气馁,不要惧怕,消费者在支持你。
维旺明信技术公司创始人兼CEO 韩颖
创新面前,人人平等。小企业没有创新,没有模式、产品、技术的创新,很难跟大公司拼搏。大公司如果守住原来的业务没有创新,也很危险。未来无限互联网带来的是草根创业、草根创新的时代,这里有很大机会。
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于 扬
我比较质疑今天的创新环境。我听过太多的故事,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面临风险。有个人会对你说你做得不错,卖给我吧。你要不卖,三个月之后就出来个一模一样的产品。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副总裁 苏峰
宇龙酷派从成立到现在, 坚持创新和移动互联网方向。做硬件需要系统资源,包括供应链、设计、研发、制造,这需要很长的时间积累。移动互联网是对传统互联网的一次整体的升级,因为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硬件和操作系统是相对标准化的,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从移动终端的技术,到操作系统都会有非常多的选择。
北京市活力天汇科技有限公司CEO
王 江
移动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的廷伸,这是—个全新的行业,里面充满创新的机会。我们做的两个产品都是围绕新机会的创新。
消费服务业的机会和挑战
主持人——第一财经频道制片人、主持人崔艳
我们问问在座的各位,关于消费服务业,你们的视角在哪里?到底还有哪些挑战?哪些机会?
科宝·博洛尼家具装饰集剧创始人、CEO蔡明
两年前我是创业心态,一直艰苦朴素,拼命发展,这两年突然变了,物质和精神都追求奢侈消费。从前我曾看不起我的客户,想:怎么弄得这么复杂,奢华。后来发现每个人在辛苦之后都愿意犒劳自己,需要符号性的东西来消费,获得精神发泄。
环球教育科技集团总裁 张永琪
我们这个行业越来越多地面向低龄化,我们甚至做到零岁孩子的消费品,家长很愿意出钱。国外高龄群体是最富有的。现在一直在挖掘小孩的消费,未来几年,大家可以关注高龄群体的消费。
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林文昌
上世纪80年代是百货,90年代是家乐福,2000年代初是ShoppingMall,现在是网络,但未来不是电子商务的渠道,而是多融合时代:电子商务、传统门店、呼叫中心、直销。
凡客诚品副总裁 吴声
我们把互联网理解为一个市场,这个市场的消费载体和原来截然不同,营销模式也大不同,我们看到的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凡客诚品能不能成就自己的最关键所在,这也是中国消费服务的机会和挑战。
学而思教育集团总裁 曹允东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做小容易,进入容易,但是做大很难。我们是中小学教育市场最大的一家,市场份额1%。但全球资本市场特别看好中国消费市场,今年有4家教育领域公司上市,是历史最高值。
医疗健康,管制下的新江湖
主持人——《创业家》杂志执行主编 申音
中国的医药行业就像是一个黑洞,存在很多的问题。当然,也正因为有问题也许才存在商业机会。
NEA全球合伙人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蒋晓冬
从产业投资角度来看,医疗产业最核心的资源有两个:品牌和人才。它和房产、石油行业是两个概念。目前品牌和人才都集中在公立医院,未来十年、二十年,我相信只有更多的资本介入才会有所改观。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邦
在中国做医院的只有一家上市公司,就是爱尔眼科。目前,爱尔眼科每年收入在40亿~50亿元之间。虽然公立医院资源多,但我们把所有资源集中到一个点做专科,完全可以打败它。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金磊
我们企业做儿童长高的药物,这种药最早是国外企业在卖,一年要20万元。我们把成本降到国外产品的1/4,质量跟他一样,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
丁香园生物医药科技网CEO 张进
这个行业有管制,对于我们来说有好有坏。好处是:中国处方药不允许在任何普通媒体上做广告,只能在我们专业媒体上做学术营销。坏处是:我很想利用这些资源为大众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但个人品牌在国内不允许出售。
江苏弘和药物研发有限公司创始人 赖文
中国未来的十年是西药起飞的十年,有志于做西药研发的企业现在正是时候。九鼎投资合伙人、医药投资基金总裁禹勃
作为创业者,我的建议是不要进入医药行业。现在的医药产业已是企业家时代,不是创业家时代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再进入制药业,没有机会,还不如做点别的。
不同于传统女装企业在中央媒体投放广告,通过B2B的方式代理营销,十月妈咪做的是B2C的新方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地铁投放大量广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近年来,十月妈咪也尝试了很多创新,包括孕妇装的时尚化及卖场风格的时尚化。
问题1:要不要多品牌?(3票赞成,2票反对)
杜倩倩:我随机问过周边的朋友,都知道十月妈咪,评价也蛮高。进入孕妇装行业的门槛比较低,国内各种仿制低端产品很容易出现,你不做,别人也会做。既然你前期投了这么多钱宣传、教育消费者这个品牌的存在,与其让别人做还不如自己做。汪建国:赞成做。我原来是做零售的,零售做到一定程度就要规模效应,没有规模是做不下去的。当下,你的有机增长就需要利用现有店铺、渠道、研发人员,生产几款不同的品牌,边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从成长及赢利两个角度,我支持你做延伸。
徐沛欣:要做。中国一年将近有2300万孕期妇女,但一件衣服700元的话,高端消费人群不会非常多。想要销售额持续增长,压力一定在于销售量,而每位孕妇购买数量相对稳定。既然已经有400家店的销售网络,为什么不做最大的一块市场,切最大的块蛋糕?
王中一:不要做。同一个店里有不同的品牌会影响经营。而且你说的品牌,我个人认为是把价格分开。人一辈子可能就生一个孩子,重要的是品牌忠诚度,如果我相信这个品牌,为什么不多花200块钱?所以我认为这不叫多品牌,只是在现有基础上把价格进行了划分。
崔艳:看来有人踩油门,有人踩刹车。您的决定是什么?
赵浦:我肯定要做品牌衍生。这个行业是以前没有的,发展十几年才做到3亿多元的销售额,这两年开始快速发展,应该抓住机会。之前孕妇装是区域品牌,市场比较分散,十月妈咪是全国性的品牌,应该充分发挥品牌影响力。
朱海发:不要做。十月妈咪是一个品牌,但不是一个流行的、时尚的、高端的品牌。今天的十月妈咪应该继续坚持高端品牌,牢牢把握金字塔最高端。当你的品牌有流行、时尚等高端元素,这个市场是2000亿元的规模,2D00亿元里边占10%就是200亿元。在没有成为高端品牌的情况下就去做中低端品牌,是对过去14年的打击。
问题2:要不要国际化?(全票反对)赵浦:很多国外的代理商,包括新加坡、日本、香港的客人希望代理我们的品牌。目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和我国香港的市场有少量我们的品牌在销售,并且不是OEM模式。
徐沛欣:一年三个亿的销售额,去掉成本、广告后的毛利约为40%,也就意味着净利润不过2000万美元,我相信这个规模基本没法国际化。
朱海发:我也不赞成。要是还有困惑,可以给你做顾问。
赵浦:我们是“被国际化”的,谢谢老师们的建议,我会认真参考。台下听众:产品做到高端,价格又确实有优势,打入美国市场没有问题,应该走国际化道路。
崔艳:嘉宾们全票不同意,国际化的想法被否定。
问题3:是否构建平台,包括建立孕妇俱乐部?(3票赞成,2票反对)
赵浦:很多和孕妇相关的产品都会来找十月妈咪,希望在十月妈咪的店里营销。此外,十月妈咪也希望在孕期前六个月——孕妇处于比较感性的消费期时,提前把后三个月的产品、服务营销出去,俱乐部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徐沛欣:工料、订单、物流、结算每个环节都是大问题,我觉得现在的十月妈咪还不具备整合这几个产业的能力,一年3个亿的销售额甚至还养不起这样一群人。
赵浦:我不是整合他们,只是在十月妈咪的平台上进行销售,做利益分成,不是做成一个百货公司。
王中一:我赞成建平台,但我对这个平台的理解是做~些推广型、培训式、联谊式的活动,而不是真正的俱乐部。
汪建国眼里的“黑马争锋会”
我是新加入的“黑马成长营”的导师。一下午的“黑马争锋会”很精彩,虽然我也做了点评,但我的真实感受是向左走、向右走的决定其实并不这么简单,创业依然是很艰难的过程。
以我过去的例子来说,经营五星电器时,我和美国公司合作,对方问我消费者选择卖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当时我的答案一是价格、二是服务、三是质量。但市场调查显示真正重要的要素是对接待员工的信任度。做家电十年,我的导师不断地启发我,促使我不断地调整经营方式,提高员工素质,而不是打价格战。
一个初创企业,全靠自己摸索,要走很多弯路。《创业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很乐意花一些时间和大家来分享我过去的教训和体会。
公司是创始人的还是股东的
主持人——华兴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包凡
公司是创始人的还是股东的?实际上核心谈的还是一个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原始股东跟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怎么相处,在公司跟资本结合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过问题,互相之间有没有矛盾。
富士照明控股再限公司董事长蒹首席执行官吴长江
据我了解,没有哪个投资者说只把钱投给你不要权力,绝对没有。我要清楚地告诉大家,风险投资进来一定是要优先股,哪怕是5%的股份,只要是优先股就可以否定你的决策。如果他不同意你,你就没有办法实施。特别是一些重大的项目,包括公司战略的决策。不要以为你是大股东、老股东、发起人,有80%、90%的股份,只要优先股进来就有这个权力,实际上这就是—个矛盾。
投资者跟原始股东的矛盾是因为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投资者求财,希望你们给他们很大的回报,你能让企业有赢利、赢利能有所增长,企业经营得好就不会有这样的矛盾。
蓝色光标传播集团董事长罪CEO赵文杈
投资人和管理团队的相处,我自己觉得有三个规则,第一是要讲情面,大家都在一个屋檐底下做事情,互相之间要有一些面子,规则可以讨论。第二是讲规矩。在没有同意修改规则之前,所有各方都应该按照规则行动,这是必须的。第三是讲道理,规则不能覆盖所有的层面,有些时候有些地方大家没有约定,或者在规则之外,这个时候怎么办7社会还是有一个主流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就像人在江湖,江湖道义就是最高的规则。否则无论你拥有什么资源或是团队,最终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
我们讨论的题目是企业归谁,这个题目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如果这个企业没上市,是 一个家族企业,你说这个企业归谁,我现在雇人,我借了一些款,这个时候这个企业是谁的,是我的还是贷款者、雇员的?企业大了要上市,引进股东,这个时候企业是股东的还是我们所有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很有争议的。传统的说法,只要企业上市以后,股东承担最后的风险,所以把企业视为股东的。但是也有人提出来,实际上这里边不单单是股东承担风险,是所有人都承担风险。企业应该是属于所有和企业有关的人。创业者有特殊的作用,是一个特殊的要素,所以他的权重会比较大。
北京伊力诺依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晓燕
记得我同学何伯权先生说过;企业像小孩成长一样会自己走,不是我一定要陪到60岁。我觉得找投资人就像找对象一样,一定要找对人,大家有化学反应。我最希望的状态是大家遵守游戏规则,大家说得清清楚楚,最终公司按照轨迹上市了。作为创始人,需要我的时候我上来,不需要就回家了。我的孩子28岁了,不需要我跟着他屁股后面走了,但需要我的时候我肯定站出来。
上纳斯达克还是上创业板
主持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袁岳
对于资本市场上市目的地的选择,我们邀请了若干位上市公司的代表和投资界人士一起进行现场讨论。
达晨创投合伙人刘昼
我个人看好创业板的前景。当然,高管离职、市盈率偏高,这些都是问题。但这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毕竟一岁的小孩要求什么都健全,有一些勉强,要从大方向对创业板肯定。新手上路,你最好离他远一些。
润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连春晕
以前大家担心上市以后中国的企业再融资比较难,金融工具使用也比较少。创业板开了一年的时间,很多公司已经做好再融资的准备。目前整个创业板融资的手段变得更加多元化,后期也是越来越方便。最近几年,我非常推祟创业板,它一定会是创业家的好舞台。
内蒙古永业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FO喻越
说一些纳斯达克上市的感受,首先非常羡慕国内上市的市盈率。任何公司上市,都希望有高收益给股东带来回报。纳斯达克上市有它好的地方,透明化非常强。大家不一定相信,我们在纳斯达克上市申请只花了3个月的时间,整个审批过程我们没跟他们见面,没请人吃饭,这让我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业务中。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冉
本质的问题是在市盈率和发审制度之间做选择。毫无疑问创业板现在的市盈率全球最高,而且比任何理性的市场都要高出很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你选择上创业板,你必须要接受目前中国的审批制度,上创业板在某种意义上是心理的虚荣和肉体上的折磨。虽然创业板的市盈率有50~80倍,甚至80~100倍都有,中小板是40倍左右,但企业宁愿要一个稳定性。开车的时候,如果前面有一个新手上路,你最好离他远一些。
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宁
首先,我不欣赏一上市高溢价然后就跑掉。我们的创始人肯定不会这样,那是我们的孩子,不会抛下自己的孩子跑掉。但换一个维度,我也替他们说两句话。都说在国外上市有一个优点,退出方便。为什么到了创业板这就成了罪过々这不是优点吗?一些高管、股东因为个人的原因享受了市场带来的回报,我个人觉得是情理之中,但我自己不会这么做,我们的企业也没有这么做。
创业板鼓励了创业文化的形成,创业是可以赚钱的,而且信号很鲜明,给得很强烈。我相信如果大家都疯狂地创业,这个国家就有戏了。
草根创业
主持人——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国书出版人 吴晓波
很多看过《激荡三十年》之后的年轻人给我讲一个感想,现在钱越来越多,高学历的人都想创业赚钱,作为草根好像越来越难了。他们讲的大概是事实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也存在,就是台上的这两位,他们的出身应该是非常草根的。
乡村基(中国)快餐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李红
我一直在想,我们要做中国最大的个体户。但是等遇上资本后,投资人告诉我们现在可以不做加法,可以做乘法。我说那创业者把企业做好了,怎么找风投?沈南鹏说,不用找风投,只要把企业做好,打扮得漂漂亮亮,总会有人欣赏你。2007年很短的时间,我们就和SIG、红杉牵手。
与资本的结合,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变化是财务的规范。我们做营运靠现场管理,但没有一个很好的财务管理模式,资本进来以后把这一套体系设计得比较清晰。一个公司要能够长久发展,必须要有一个保守的财务制度,这一点对我的触动很大。
聚成资讯集团董事长 刘松琳
2003年6月,22岁的我和伙伴们一起创办了以管理咨询培训为主的企业。在2003年的时候,国家遇到了非典,不允许举办大规模的会议。这时候我们几个创始人一起讨论,有没有一种让培训更便宜的商业模式。因为关于学习,很多创业者非常有意识,也非常主动。可是培训怪费,两三天的课就需要三四千块钱人民币,这是他们不能大量给企业员工培训的一个障碍。后来我们有了一个模式创新,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内容,同样的时间,一堂三四千块钱的课变成两三百块钱,让创业人群能大幅度参与进来。
这样,一些大师的课,成本很高会亏损,但一些非常实战的课程,请老师成本非常低,人数非常多,这样的课能赚钱,这样销售整张卡就会产生利润。
互联网谁与争锋
主持人——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经理胡延平
互联网到底有多热?前景如何广阔?这我们不用讨论了。来看一下,大家关注的是什么?把握什么样的机会?哪些是大企业的机会?哪些是中小企业的机会?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蒋宇飞
互联网是应用为王的时代,是客户端时代,这意味着个性化时代,归根结底是中小企业的时代。未来创新的空间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勉励所有互联网同行,要创新,不要气馁,不要惧怕,消费者在支持你。
维旺明信技术公司创始人兼CEO 韩颖
创新面前,人人平等。小企业没有创新,没有模式、产品、技术的创新,很难跟大公司拼搏。大公司如果守住原来的业务没有创新,也很危险。未来无限互联网带来的是草根创业、草根创新的时代,这里有很大机会。
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于 扬
我比较质疑今天的创新环境。我听过太多的故事,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面临风险。有个人会对你说你做得不错,卖给我吧。你要不卖,三个月之后就出来个一模一样的产品。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副总裁 苏峰
宇龙酷派从成立到现在, 坚持创新和移动互联网方向。做硬件需要系统资源,包括供应链、设计、研发、制造,这需要很长的时间积累。移动互联网是对传统互联网的一次整体的升级,因为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硬件和操作系统是相对标准化的,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从移动终端的技术,到操作系统都会有非常多的选择。
北京市活力天汇科技有限公司CEO
王 江
移动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的廷伸,这是—个全新的行业,里面充满创新的机会。我们做的两个产品都是围绕新机会的创新。
消费服务业的机会和挑战
主持人——第一财经频道制片人、主持人崔艳
我们问问在座的各位,关于消费服务业,你们的视角在哪里?到底还有哪些挑战?哪些机会?
科宝·博洛尼家具装饰集剧创始人、CEO蔡明
两年前我是创业心态,一直艰苦朴素,拼命发展,这两年突然变了,物质和精神都追求奢侈消费。从前我曾看不起我的客户,想:怎么弄得这么复杂,奢华。后来发现每个人在辛苦之后都愿意犒劳自己,需要符号性的东西来消费,获得精神发泄。
环球教育科技集团总裁 张永琪
我们这个行业越来越多地面向低龄化,我们甚至做到零岁孩子的消费品,家长很愿意出钱。国外高龄群体是最富有的。现在一直在挖掘小孩的消费,未来几年,大家可以关注高龄群体的消费。
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林文昌
上世纪80年代是百货,90年代是家乐福,2000年代初是ShoppingMall,现在是网络,但未来不是电子商务的渠道,而是多融合时代:电子商务、传统门店、呼叫中心、直销。
凡客诚品副总裁 吴声
我们把互联网理解为一个市场,这个市场的消费载体和原来截然不同,营销模式也大不同,我们看到的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凡客诚品能不能成就自己的最关键所在,这也是中国消费服务的机会和挑战。
学而思教育集团总裁 曹允东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做小容易,进入容易,但是做大很难。我们是中小学教育市场最大的一家,市场份额1%。但全球资本市场特别看好中国消费市场,今年有4家教育领域公司上市,是历史最高值。
医疗健康,管制下的新江湖
主持人——《创业家》杂志执行主编 申音
中国的医药行业就像是一个黑洞,存在很多的问题。当然,也正因为有问题也许才存在商业机会。
NEA全球合伙人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蒋晓冬
从产业投资角度来看,医疗产业最核心的资源有两个:品牌和人才。它和房产、石油行业是两个概念。目前品牌和人才都集中在公立医院,未来十年、二十年,我相信只有更多的资本介入才会有所改观。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邦
在中国做医院的只有一家上市公司,就是爱尔眼科。目前,爱尔眼科每年收入在40亿~50亿元之间。虽然公立医院资源多,但我们把所有资源集中到一个点做专科,完全可以打败它。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金磊
我们企业做儿童长高的药物,这种药最早是国外企业在卖,一年要20万元。我们把成本降到国外产品的1/4,质量跟他一样,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
丁香园生物医药科技网CEO 张进
这个行业有管制,对于我们来说有好有坏。好处是:中国处方药不允许在任何普通媒体上做广告,只能在我们专业媒体上做学术营销。坏处是:我很想利用这些资源为大众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但个人品牌在国内不允许出售。
江苏弘和药物研发有限公司创始人 赖文
中国未来的十年是西药起飞的十年,有志于做西药研发的企业现在正是时候。九鼎投资合伙人、医药投资基金总裁禹勃
作为创业者,我的建议是不要进入医药行业。现在的医药产业已是企业家时代,不是创业家时代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再进入制药业,没有机会,还不如做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