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南:提高食品行业集中度看未来三年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87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大“烦恼”
  食品产业快速平稳增长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未来几年,中国食品产业将面临“成长的烦恼”。
  “烦恼”一:生产成本制约盈利能力
  首先,劳动力无限供给成为历史,中国的劳动力红利基本结束。
  曾有机构对所有在中国拥有实业业务的跨国集团董事长做过问卷调查,今天在中国做生意,最大的担忧是什么?39%的CEO说,最大的担心是员工工资的飙升。金融危机后,在全国范围内对最低工资实施了新一轮调整。
  以我们的经验,一般食品企业的年人均工资增幅都在10%~20%之间,估计今后3~5年,每年食品企业工资上调至少也在10%左右,成为企业经营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课题。
  其次,食品原料价格快速上升。从2007年爆发全球性粮食危机至今,全球的小麦、玉米、稻谷等粮食价格都已经翻番。未来一段时期,农业资源紧张、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和生产能力过剩三者共同作用,将继续推动食品原料价格的上涨。
  还有一点,就是城镇化提升地租和环保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从2003年以来,国内房租价格指数上涨明显快于CPI,2008年以后两者差距进一步扩大并维持在15个点左右,2011年以来两者差距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10个点以上,我们预计在未来几年,食品企业仍将持续面临高地租的成本压力和环保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
  “烦恼”二:大众对国内食品安全缺乏信心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多种多样。有源头没管好的,有加工过程没控制好的,也有的是仓储物流环节出了问题。一部分问题是食品生产者的责任,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上下游配套跟不上。
  从根本上看,是中国食品行业没有形成上下游高效协同的产业链条,没有形成在食品产业管理上的长效机制。
  现在,一些大食品企业为提升食品安全质量和提振消费者信心,正在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推行全产业链战略,比如在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中探索应用GS1国际标准。
  但我们认为,要全面提高中国食品的安全质量,需要系统地转变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环境,需要采取政府监管、生产者自律和第三方独立监管等多种手段相配合,这就意味着中国食品产业进步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烦恼”三:国内外多种通胀因素交织冲击
  从外部看,今年9月欧洲央行、美联储、日本央行相继宣布推出或加强量化宽松政策,这可能使全球经济体再一次滑向流动性过剩。
  分析主要经济体的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持续近一年的资本流出转为新一轮短期资本流入,使中国央行跟随释放流动性;二是中国经济再次面临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从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实施来看,流动性的注入与美元贬值会导致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从而使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剧。
  再从国内看,明年中期国内猪肉市场供求关系可能发生反转,猪肉价格可能进入上升通道,成为推动通胀的内生力量。由此判断,未来三年国内经济发生通胀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根据以往经验,当经济处于通胀上升期时,食品企业不管是收入、利润指标,还是经济运行质量指标,比如存货周转等,都不及通胀回落时表现得好。
  加快“创新”
  唯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化解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创新”也是食品产业能否保持较快增长的关键。
  目前,中国快消品市场大致呈现这样一种格局:少数跨国品牌占据利润率最高的高端市场,一些国内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共同把控利润最高的中端市场,而大量的中小企业充斥在低利润的中低端市场。
  因为创新能力不足,国内大量企业只能去跟风模仿和打价格战;而价格战导致毛利空间越来越小,生产企业只好不断压缩生产成本,在使用原料上以次充好,甚至是添加违规用品。可以说,创新能力不足也是造成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我估计,未来三至五年,是中国食品行业规范秩序和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关键时期,一些没有创新能力的食品企业,很可能在成本上升和规范整治的双重压力下被淘汰出局。生存下来的企业将是那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创新”对企业而言是极具挑战的课题。企业根据所处阶段和自身能力不同,可能考虑三种途径。
  产品或品类创新
  这可作为大多数食品企业首选的方案。比如寻找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开发具有不同功能、不同效用的产品,规避一般领域内的市场竞争,开辟新的市场蓝海。运动饮料领域的“脉动”、消暑凉茶“王老吉”,都是比较成功的案例。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产品创新”领先时间较短,通常在二至三年左右,很快就有模仿者进行跟随。
  商业模式创新
  这种创新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品牌、资源、技术或网络等要素基础,企业作为资源的组织者,通过掌控食品产业链上的关键要素,选择和组织对自己最有利的业务模式,以获取更高的商业价值。
  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使企业在经营上形成一种系统能力,能够使企业保持更长时间的领先优势。
  管理模式创新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于组织内部的综合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包括打造形成强有力的组织架构、决策权、信息和激励机制等。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大多数食品企业还将处在“产品或品类创新”阶段,而一些行业领先的食品企业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商业模式创新”。
其他文献
厂家往往会利用返利政策,把经销商逼到墙角进退两难。经销商如何规避这些不利的条款,顺利赚取这部分利润呢?    [案例]  两天时间,接连三个“催命款”让浙江某市的刘老板脑袋发涨,脊背阵阵发冷。每到年终岁尾,企业“招魂掌”,掌掌“要魂”、招招致命,让他难以招架。  某饮料厂家一纸传真到公司:春节前必须回款60万,否则取消年终返利。刘老板连忙翻出年初签订的合同,这才发觉合同中竟然有这么一条:  “乙方
期刊
前言    经销商大多有两点烦恼:一是现行的经营模式似乎遭遇瓶颈,难以突破。每年忙进忙出,就做这些产品,完成这么多销售额,也就赚这么点钱。二是公司后继无人。儿女对公司没什么兴趣,转给别人,愿意接手的不多,况且贸易型的公司没什么固定资产,手中拥有的只是一些代理的产品和经营渠道,进行转让也没什么实际价值。经销商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  谈到经销商的未来之路,就必然涉及经营模式如何转变?现在的经销商基本上
期刊
当初使统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人和万事兴”的保守文化,恰恰是导致其在大陆市场坠入困境的根源。    仅仅晚到了2年,但在20年后却落下了一大截。这是台湾统一和康师傅这对冤家前世今生最形象的写照。1992年,当康师傅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包方便面下线,统一刚刚进入内地市场。  20年后,巨大的差距就出来了:统一企业2009年报显示,虽然毛利率由34.1%上升至39.7%,整体利润较2008年增长105%
期刊
《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是在《管理工作的本质》基础上与时俱进、完全新生的作品。用明茨伯格自己的话来说:“30年后,我决定重温那个课题。这次我要弄清楚我那位在电信行业做经理的妻子,她在办公室里都在做些什么。这么做并非是我相信管理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我自己变了,至少是我希望自己已经变了。”明茨伯格所讲的并非泛泛之谈,而是有客观、翔实的数据支持。  因为有了新的调研,明茨伯格更进一步认清了管理者在日常
期刊
市场在变,需求在变,老糖酒商只有与时俱进,与“市”俱进,不断学习、创新,顺应市场的变化,才能实现“咸鱼翻身”。    老糖酒商是指由计划经济体制演变成市场经济体制时诞生的经销商。他们的诞生是时代发展造就的,来源于传统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如:糖酒公司、供销系统等,经过自身的转型和改制,曾经为中国食品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食品行业竞争的加剧,这批曾经辉煌一时的经销
期刊
如果把一个企业的生命历程拉长一百年看,我们会发现,企业每往前走一步都必须做个选择,这个选择就像是分水岭把企业分开了。这些分水岭,如果走对了三个就是及格,走对了五个就是成功,走对了七个就是伟大。  第一道分水岭:行业选择。老话说男怕入错行很有道理,虽然有人说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但十年前同样的资本、同样的勤劳,做了服装的和做了地产的今天会是天壤之别。  第二道分水岭:做多大,做多快,风险多
期刊
书名:《完美营销——中小企业品牌营销3步骤》  作者:【美】詹姆斯-康纳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带你来到一流的品牌营销专家詹姆斯·康纳的身边,聆听他对200多名中小企业主传授品牌缔造、提升营销ROI的心得。这本书把财富1000强企业缔造品牌的高招运用到中小型企业,康纳提出了一套所有企业均可实施的行之有效的流程,就是凭借所谓的卖点达到卓越的营销效果。  中小企业主多是白手起家
期刊
转型  一开始大家都搞多元化,当时一大部分企业盲目多元化把主业拖垮了,甚至倒闭,后来又认为不能搞多元化,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不正确。是否搞多元化要看这个企业是否需要,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机会。  娃哈哈现在有这个需要,资金还比较充足,也不缺人才,也有机会。我们现在的多元化转型包括本身的升级换代,比如通过生物工程将饮料从解渴转向保健定位,研发节能电机零部件,并将零售点拓展到吃喝玩乐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期刊
营销是满足正常需求,引导理性需求,而非操弄消费。从某种意义上说,营销与反营销是企业与社会的一场战争,营销赢了,这个社会就会走向疯狂——这个观点已经在我脑子中徘徊了许多年。  一个营销人产生这么一个观点,如果不是颓废了,那一定是受到什么刺激了。这大概和一个大活人厌世,区别不大。  去年在日本人“购岛”之前,曾经随团到日本转了一圈。整团的人进了商场,好像商品不要钱。我实在看不出那些大包小包(保健品和所
期刊
人们始终在以“裁判”的心态思考着如何判断什么是创新,而没有想过怎样才能达成创新结果——而我们最需要的恰恰是源源不断地产生创新结果。    央视《商界名家》曾经举办过一个以“创新前沿”为主题的栏目,主持人提出了与创新有关的30个词汇,分别是背叛、摒弃、尝试、超越、改良、冲突、颠覆、发现、怀疑、毁灭、冒险、模仿、碰撞、忍耐、实践、死亡、速度、继续、妥协、学习、诱惑、折磨、争执、整合、执行、不破不立、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