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剂在反渗透膜制备中的应用及膜性能研究

来源 :水处理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qiuqiu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苯磺酸钠、四乙基氯化铵,β环糊精三种不同模板剂作为水相添加剂对反渗透复合膜性能及膜表面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添加一定量的模板剂有利于提高复合膜性能,在提高复合膜截留率的同时,水通量能提升近2倍.模板剂的结构影响膜性能,模板剂结构越对称,复合膜的性能越好.扫面电镜(SEM)显示随着模板剂含量的增加,膜表面形态从叶片状过渡到颗粒状.由添加模板剂所制备的复合膜具有优异的抗污染性能和耐氯性能,复合膜以100mg/L牛血清蛋白+500mg/LNaCl为进料液,1.05 MPa连续运行100 h后,复合膜仍然保持较高水通量;复合膜以100mg/L有效活性氯+500mg/LNaCl为进料液,在1.05MPa连续运行40h,仍然保持较高的水通量和截留率.模板剂的使用为今后高性能反渗透膜的制备指明了方向.
其他文献
PVDF膜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稳定的成膜性能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目前PVDF膜主要应用于污染物处理、气体回收与剥离、离子交换与生物乙醇回收等领域,并表现出良好的分离性能.然而,PVDF膜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膜污染和润湿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近年来PVDF膜的应用现状,随后分析了出现膜污染和润湿的原因,并针对上述两种问题介绍了改善方法,包括亲水改性和疏水改性.最后,讨论总结了PVDF膜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未来膜改性和实际应用前景作展望.
光控自驱动微纳马达是一种能将光能转化为自身动能以产生驱动的微纳粒子,其驱动无需额外提供动力,在节能的大背景下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探究光控自驱动微纳马达在去除水体污染物中的效果,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简述了光控微纳马达常见的四种驱动机理,并以不同光控微纳马达的基底材料分类,介绍了 目前光控自驱动微纳马达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研究现状,梳理现阶段其存在的问题,指出光控微纳马达在水体污染物去除能力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对其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提出展望.
为了降低制备成本,合成环境友好型的纳米零价铁(nZVI),并解决其易团聚和易氧化的难题,以贝壳粉(SP)为负载基、苦丁茶提取液为还原剂,合成了SP负载nZVI型复合材料(SP@nZVI),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SP@nZVI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对Cr(Ⅵ)的去除性能.结果 表明,苦丁茶提取液能够成功制备SP@nZVI,nZVI可以均匀分散于SP表面,有效解决了nZVI易团聚的现象.相比未负载SP+nZVI的混合物,SP@nZVI对Cr(Ⅵ)的去除率提高53.47%.SP@nZVI
为了实现气田水的零排放,传统的金属结晶器存在易腐蚀、设备造价成本高等问题,采用一种膜曝气的手段对气田浓水进行处理,利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疏水膜的微孔产生气泡,以及气泡的气液夹带作用将水蒸发达到浓缩结晶的目的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在温度90℃、分离距离20 cm、膜面积3.8 dm2、曝气强度0.90 m3/(m2·h)下,产水的电导率284.7 μS/cm、蒸发量为2.05 kg/h、膜产水量为30.26 kg/(m2·h)、膜曝气提升率为127.8%.膜曝气结晶工艺,具备处理
针对现有电化学法的阴极电极性能的研究中缺乏不同种类电极的横向比较的问题,比较了Ti、Ni、Co、Cu 4种金属为阴极进行电化学反硝化反应的效率.选取Ti片作为基底,通过电沉积法,负载了CuO、Fe2O3、Co3O4和NiO作为阴极,对这些电极的性能在进行了横向比较;探究了当Cl-对硝酸盐还原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金属Cu及其氧化物的催化性能最佳,Ni及其氧化物的催化性能最差.随着Cl-的质量浓度从0分别增加至0.5、1.0、1.5 g/L,CuO/Ti阴极TN去除率从36%分别上升至47%、68%、
为提高高原地区污水生物处理曝气过程的效率,对比研究了气压分别为96kPa和72kPa时,不同曝气量下,曝气方式和污泥含量对曝气池氧传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曝气量从150 mL/min提高至600 mL/min,不同气压下2种曝气方式的氧总传质系数(KLa)和气压降低的负面影响均增大,相同条件时微孔曝气盘的KLa总是大于微孔曝气软管;气压降低使2种曝气方式最高动力效率和氧转移效率对应的适宜曝气量均呈下降趋势;对KLa 的影响程度为曝气量>大气压力>MLSS含量,KLa与大气压力和曝气量呈正相关,与MLSS
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从不同工艺耦合形式的角度,对强化自养脱氮型人工湿地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工艺耦合方式及电子供体对脱氮路径的影响,阐明了工艺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强化人工湿地中的自养脱氮作用,可提高人工湿地对低碳氮比污、废水的处理能力.认为通过工艺耦合与优化调控的方式,在传统人工湿地中强化自养脱氮作用,可有效提升人工湿地对不同碳氮比进水的抗冲击负荷及处理能力.虽然强化自养脱氮型人工湿地有诸多的问题尚待解决,仍是一种具有广泛研究价值的生态处理技术.
以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路线的浓缩单元为技术核心展开论述,指出脱硫废水水质和水量为工艺选择的先决条件,同时对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单元的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汇总说明.明确阐述了一套完整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路线确定的原则:首先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等主观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然后从燃煤企业机组的系统配置、改造场地和政策导向等客观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可为燃煤企业具体工艺路线的选择提供思路.
利用高温法制备g-C3N4,通过水热法分别制备g-C3N4-Bi2WO6光催化剂及沸石分子筛,以沸石分子筛为载体,利用简单研磨共混煅烧法制备g-C3N4-Bi2WO6/沸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SEM、XRD、BET对复合光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及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同时以40 mg/L氨氮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复合催化剂吸附、光催化及循环稳定等性能并确定了使用的最佳投料比,最后对作用的活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对Bi2WO6进行掺杂及负载化改性后,比表面积及总孔容分别提高了217.1 m2/g、0.497 cm2
针对煤化工废水处理难点和技术发展需求,从典型反应器和新型生物强化技术2个方面探讨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关键问题.分析认为,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可强化难降解有机物、氮素污染物和硫酸盐的去除,提高煤化工废水可生化性;常规厌氧反应器仍存在启动时间长、生物量有限等问题,需要通过生物固定化、生物强化、反应器模型优化、流体数值模拟等手段加以优化;厌氧生物强化技术开发还应充分考虑有机物、氨氮、硫酸盐等多种污染物的协同去除,妥善处理好不同种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