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与诗意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gjl01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文化符号,陶渊明以及他的诗文、事迹代表着清高、自然、萧散、隐逸、脱俗,最符合士大夫的生活习气。历代文人、画家不断地描绘他、歌咏他。古代绘画中的陶渊明更是士大夫们的精神家园,是他们借以表示其理想人格的一种象征。


陶渊明诗意图册之一   纸本设色  清  石涛  27×21.3cm  故宫博物院藏
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节选自陶渊明《饮酒·其十三》)


陶渊明像   纸本设色  明  陈洪绶

  就题材而言,唐代的陶渊明绘事主要集中在桃源图和陶渊明肖像图,桃源图注意表现其富有神仙气息的“异境”特性,肖像图则注意突出其隐士的“高逸”。到了宋代,除了这两类题材之外,李公麟开拓出两类影响深远的绘画题材,即《归去来辞图》和《莲社图》,表现陶渊明高尚的节操和独特的出世情怀,他的杖藜前行肖像图也成为后世画家取法的经典。明代以文徵明、仇远等为代表的桃源图则由“非世间”(王蒙《题桃源春晓图》)的异境和幽远奇境转变为以江南水乡景色和劳动场景为典型特点的“别境”和令人亲近的清丽之境。


陶渊明故事图之“解印” 
纸本墨笔 
明  陈洪绶 
美国檀香山艺术学院藏

  清代陶渊明绘事较前代更为繁荣,数量和质量皆有超越前代之处,产生了足以冠称整个中国绘画史的陶渊明绘画。清代的陶渊明绘画以陈洪绶和石涛为代表,呈现不同于前代的特点:一是产生了许多人物肖像图与故事图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以傲然的风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观了传统的陶渊明画像,这以陈洪绶为代表;第二,发扬光大了陶渊明诗意图,将陶诗境界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艺术再创造,这以石涛等人为代表。
  陈洪绶:风骨凛然的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故事图之“种秫”“归去” 
纸本墨笔 
明  陈洪绶 
美国檀香山艺术学院藏

  陈洪绶(1588-1652年),字章侯,号老莲、莲子,晚号悔迟,更号弗迟、老迟等。诸暨枫桥(今属浙江)人,明末清初著名人物画画家,后人辑有《宝纶堂集》传世。有学者认为陈洪绶是“代表17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他笔下的陶渊明在中国绘画史上个性鲜明,前无古人,后乏来者。


渊明醉归图 
纸本设色  明  张鹏 
120×60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该图绘一醉眼蒙胧、微带笑意的老人,在侍童搀扶下,缓步前行。为表明老者身份,依照传统的表现手法,让侍者手执一株黄菊,以示其为“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人物神情飘逸,略带感伤意味,甚是传神。衣纹用笔痛快流畅,树木枝叶粗犷而有质感。自题“酩然尽兴酬佳节,只恐梅花催鬓霜”,深化了图的意境。

  其所画陶渊明画至少有15种,代表作是《陶渊明故事图》(又称《归去来图》),此图所绘故事基于史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全卷分为11段,自右往左依次是:采菊、寄力、种秫、归去、无酒、解印、贳酒、赞扇、却馈、行乞、漉酒。这11段仿佛是11个特写镜头,描绘陶渊明弃官归田生活中富有个性特色的瞬间,每幅图都以陶渊明为中心,有的配以衬托人物的道具,各有题名和简要的题跋。画工精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神情仪态变化万方。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说:“洪绶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兼有公麟、子昂之妙。设色学吴生法,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仇英)、唐(唐寅)之上,盖三百年无此笔墨也。”


陶渊明诗意图册之十一 
纸本设色  清  石涛 
27×21.3cm  故宫博物院藏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节选自陶渊明《拟古·其五》)

  陈洪绶画中的陶渊明大多一反清癯之态,壮硕高大,高古奇骇,勃勃有生气;构图简括,造型夸张,衣袖飘荡而有质感,蕴含劲拔之力,节奏感很强,有效地传达出画主狂放不羁、风骨凛然的精神气度。构图善用主宾对比之法,以陶渊明为主,其他人物和物品只是起陪衬作用,多形体矮小。如其中《解印》一段,画中渊明形象伟岸,傲然远视,气宇轩昂,洒脱交印,而其后小吏形体短小,躬身捧接,一副拘束猥琐之态,有力地衬托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傲然品格,显示出奇骇拔俗的画风。


陶渊明诗意图册之六   纸本设色  清  石涛  27×21.3cm  故宫博物院藏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节选自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一》)

  陈洪绶的陶渊明画意蕴丰富,与图上配有的题跋相得益彰。正如构图要注意对比一样,其题跋也善于在对比的张力中传达出微妙隽永的韵味、高傲的风骨。如《无酒》一段题词云:“佛法甚远,米计甚迩,吾不能去彼而就此。”《归去》云:“松景思余,余乃归欤!”题《解印》云:“糊口而来,折腰而去,乱世之出处。”写得陶渊明何等傲气,松菊关心,世俗仕途哪里看在眼里!陶渊明又是蔼然的仁者,所以题《寄力》云:“人子役我子,我子役人子,不作子人观,谆谆付此纸。”如果没这种宽博的仁爱心胸,陶渊明总是狂傲,又有多少值得称道之处?陈洪绶题跋与画一体,相得益彰,可谓深得陶心,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画外之意。
  陈洪绶其他陶渊明像也具有类似的特点,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玩菊图》中的陶渊明视线与瓶菊不对,目半敛若深思;躯干头颅、鼻目耳颔皆硕大,人物形象高古瑰奇,蕴含傲然拔俗之气。《古双册》之五中陶渊明像虽然传承了李公麟所绘持杖前行的构图,但风骨凛然,有雄杰之气,宽袍飘然而带质感,造型和精神与《陶渊明故事图》中的形象一气相通。


陶渊明诗意图册之十二   纸本设色  清  石涛  27×21.3cm  故宫博物院藏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节选自陶渊明《饮酒·其九》)

  陈洪绶画陶能够得陶之神,流露了他愤懑无聊的遗民苦衷。以往陶渊明画像,大多以高士的面貌出现,着重画他的萧然神远、高古淡泊。而陈洪绶的画却把渊明世俗生活化了,他不是把陶渊明放在高山流水、松荫深涧里,而是把他置于现实生活中,还原历史的生活情态。但陈洪绶又没有把陶渊明庸俗化,而是借助神情、体态、线条传达他身上高出世俗的精神风韵。如其题《陶渊明故事图》中的《种秫》云:“米桶中人,争食是力;狂药中人,何须得食!”写得陶渊明何等洒脱狂狷、坚韧不拔。忧愁愤懑,无处发抒,只好借助诗酒宣之。而画上的陶渊明也俨然如此神态。其画作所传达的陶渊明的精神风韵主要是狂放、高傲和愤懑,而这正反映了画家本人的遗民心态。
  


  陈洪绶有着非常浓郁的遗民心态。他的《陶渊明故事图》寄托深微,其中当有讽示老友放弃清朝仕途的微衷。陈氏遗民情绪与故宫博物院藏明遗民张风《渊明嗅菊图》意蕴有相通之处,这是一代士人的苦闷在陈洪绶个人身上的独特体现。画陶渊明是明遗民借陶自指,以陶抒愤明志的表现方式之一。遗民画家中画陶者不止洪绶一人。如顺治十八年(1661年),髡残画了轴纸设色《仙源图》,借画传达忘世的企求,其七言题画诗云:“绿荫覆屋绕清流,曾道仙源花片浮。径僻自然来岛屿,尘疏何必不瀛洲。碧鳞竞跃游鱼乐,青嶂翻翻野鹭幽。即此山中淹岁月,山光云影两悠悠。”画家弘仁也在他的题画诗中借陶言志,如其《画偈》云:“衣缁倏忽十余年,方外交游子独贤。为爱门前五株柳,风神犹是义熙前。”表达了对于明朝的眷恋之情。
  石涛:陶诗意境的绘画传达


陶渊明诗意图册之八   纸本设色  清  石涛  27×21.3cm  故宫博物院藏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节选自陶渊明《乞食》)

  如果说陈洪绶借助陶渊明绘事来表达作为遗民的愤懑是呼之欲出的,那么石涛的表达则深隐不露,他选择了与世俗生活保持距离的诗意图来表现陶渊明高逸、孤独和遁世的心态。在他的陶渊明诗意图中,直接描绘的已不是陶渊明的形象,而是陶诗中的田园山水和精神气韵。也就是说,丰满奇骇、棱角傲然的人物不再是画面的主角,或者工细或者简括的山水草木占据了画面主体,人物仅仅是山水中的一粒、万物中的灵心;传达的不再是扑面而来的人格形象和流溢的情绪,而是脱俗深远的意境和含蓄蕴藉的风韵。
  


  石涛俗姓朱,本朱元璋从孙后裔,广西全州人,流寓宣城、南京等地,晚年定居扬州,是明末清初最富个性的画家之一,画风恣肆奔放,扫却仿古习气。《陶渊明诗意图册》也带有这个特点。其所画田园隐逸诗意题材虽然粗率不羁,但酣畅淋漓,妙趣横生,活泼多致,气韵流荡。其中的陶渊明形象虽然粗见其形,但不是平面化的高逸,而是或孤独,或悠然,或率意,或愤懑,或深慨,或自得,或失意,情感丰富多彩,极富生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王文治(1730-1802年)是乾隆间的书法家、诗人和画家,浙江省衡州市博物馆今藏其《行书归去来辞》卷,纸本,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作。他的题跋与石画相映成趣,既是对石画的诗意解读,又增其风神隽致,可谓珠联璧合。


陶渊明诗意图册之七   纸本设色  清  石涛  27×21.3cm  故宫博物院藏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节选自陶渊明《止酒》)

  臧克家曾评论说:“历代诗人,对陶诗无不崇拜,或和答,或手写。而画家石涛,却以12幅画,写陶诗意境,这可说别开生面。他把诗情化作画意,两者互相辉映,相得益彰。读了陶诗,可于画中得其具体形象与意趣;看了石画,从山水人物中体味到浓郁的诗的气氛……梦楼(王文治)的字,疏淡耐看,独具风格。写字,也表现一个人的性格。墨的浓淡,气势的韵味,字如其人。他的字,和陶诗、石画,气韵情趣,浑然三而为一。他的诗,发挥了陶诗的意趣,也写出了石画的精神。”老诗人的解读可谓确切,把石画、陶诗、王书三位一体的独特审美价值揭示了出来。只是王文治诗中已经少了陶诗、石画中那种深隐的苦涩和不平,更多清旷出尘之趣,仅可看作盛平年代的一种解读。
  




陶渊明诗意图册之四   纸本设色  清  石涛  27×21.3cm  故宫博物院藏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节选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近代篆刻家、考古学家褚德彝(1871-1942年)跋此画之尾云:“画家于摩诘、杜陵诗,多节取诗句写作画册。独陶诗图写者甚罕,泉明(渊明)诗意渊深,匪浅人所能窥测。此苦瓜僧(石涛)取彭泽诗画成十二叶,如二叶之‘悠然见南山’,四叶之‘一士长独醉’,六叶之‘遥遥望白云’,八叶之‘饥来驱我去’,皆于画中将陶公心事传出。实即写出自己心曲,所谓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块垒。寻常画士岂能梦见?梦楼太史写作俱精。”褚德彝就石涛画在题材上的开拓、画里蕴含的深意所发的评论十分精到,而王文治虽“写作俱精”,却有意无意忽视了陶诗和石画的深沉性。
  



陶渊明诗意图册之九   纸本设色  清  石涛  27×21.3cm  故宫博物院藏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节选自陶渊明《责子》)

  从陈洪绶到石涛和王文治,可以清晰地看出遗民精神的变化和消散,这与时代的变迁密切联系在一起。“文变染乎世情”,书画亦然。
其他文献
鹤,属鸟之涉禽类,形似鹭,嘴长而坚直,全身纯白,形貌潇洒,夏季北归,冬季南去,以小鱼、昆虫及谷类等为食。中国古代便注意对鹤的研究,特别是它的叫声,《诗经》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描绘。由于鹤形貌出众,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又因鹤舞姿态美妙,所以古时王公贵胄和文人雅士很爱养鹤以供玩赏。最早记载养鹤的事要属《左传》:“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晋代羊祜镇守荆州时,尝取泽中野鹤,教之以
期刊
听说我已经康复出院,母亲风尘仆仆地从老家赶来了。  说是来看我,可母亲只是匆匆地瞥了我几眼,说我的脸色比在医院时好多了,随后便径直走过去抱起了我的儿子。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对待我们几个儿女好像从来就没有过太多的热情,从,没像抱起他的孙子那样爱不释手地抱过我们。我也曾经多次地嗔怪于母亲不喜欢我们,嗔怪于她给予孙子的热情远远多于她亲生的儿子。对于这些,母亲总是淡淡地一笑,说她就是喜欢孙子,还指望着孙子养
期刊
在这个世界上,父亲是我最敬重的人。  他是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一生平平淡淡,可是,在我的心里,他却是伟大的,想起他,我就会感到一种踏实和自信。那时的我是个谁都不喜欢的“刺头”,没有什么理想,没想过要做个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惯于自由散漫,喜欢交不三不四的朋友,也常常惹点事,只是靠着自己多少还有一点儿小聪明勉强维持着学业。  对于我的玩世不恭,父亲曾无数次地教训过我,有时甚至是拳脚加棍棒。
期刊
村里要修一条马路,家里的老房子在规划之列,母亲要我帮着腾空房子。其实家中都是一些不值钱的家什。有母亲五十年前的嫁妆桃木柜,有跟随父亲多年的柚木箱,还有一些零零碎碎,母亲一件也舍不得扔。我知道,这不仅因为母亲过日子精细,更多的是日久生情,里面包含着她对往事的回忆呢。  我随手翻检着一堆旧物,一个灰色塑料皮本引起我的注意。打开一看,纸页已经发黄,字迹倒还清楚,上边密密麻麻地罗列着一些数字。原来是父亲记
期刊
春,本义是“草木逐日生长”。春天是万物初生的季节。虽然对自然界来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只是不同的状态,没有好坏之分,但作为最活跃的生命体,人类天然喜欢获得、抗拒失去。草木破土而出就和婴儿呱呱坠地一样,往往能激发我们心底的愉悦情绪,然后将这种情绪理直气壮地赋予视野所及的一切。所谓“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正是如此。    每当“江汉春风起”,不只“池塘生春草”,还有“啼莺舞燕”,“
期刊
柿子红了  母亲执意在院里栽一株柿子树。  柿树苗是从集市上购回的,拇指般粗细。母亲挖坑、施肥、浇水、培土,独自做完了全部工序。  是在我们上班上学之后。虽然我们嫌柿树煞了风景,但也无济于事。  柿树立于花圃之中,枝干光秃秃的,修长且柔弱。  “靠它吃柿子,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我们都这么认为。 母亲却自信地说:“柿树挂果,只需三年。” 我们并不理会,自顾欣赏花草的艳丽。各色花卉,五彩缤纷。
期刊
如果你想在法国印象派的绘画中找到一种甜美的画风,想在画中找到漂亮的儿童、花朵以及洋溢着欢乐与青春活力的可爱的女人,那么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绘画则可以让你从中找到这一切。雷诺阿的作品充满了这种夺目的光彩。提着水罐的小女孩 布面油画 100×73cm 1876年  雷诺阿一生所画,都是美丽的景色、花朵、孩子、以及可爱的女人。他说:“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了。”雷诺阿的好
期刊
大明隆庆元年(1567年)是一个明朝人记忆中境况极度残酷的年头。这年的困难程度,据这时的五品学士,几年后的铁腕强人张居正晚年回忆讲:“曾有异于汉唐末世乎?”  从辽东到甘肃,鞑靼土蛮骑兵动辄十几万人,组团打砸抢烧,从江西到广东,不是民乱就是海匪。还有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组团闹,中央的钱粮储备,最窘时只够用3个月。里里外外,山穷水尽。  这类事情,每一件单拿出来,都可以和60年后的明朝崇祯末世比惨。但
期刊
威尼斯—一座建立在水上的城市,她沉浸在大海明亮的色彩里,因此,威尼斯画派有一种引人入胜的色调。正是这一特点,使其在世界各国博物馆里备受青睐,即使是普通观众也能够以自己的“第六感”辨别出那种独有的精神气质。  由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威尼斯总督宫、威尼斯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六家博物馆提供的72件“威尼斯与威尼斯画派”展览于2016年3月2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这是我国第一次较大规模展示从15世纪到18
期刊
现代女性,不论你在单位是什么职别,结了婚就会得到升迁——做丈夫的领导。它的卓越成效是产生了许许多多像我这样妻管严的男人。 新婚初期,两人一个集体,妻子做领导,我也理所当然的成了她的干部。因事务不多,在妻子英明的领导下和我的忠于职守,家庭生活还算和平团结。婚后不久,我们辛勤劳动而来的爱情结晶面世了,顿时举家欢腾。可是喜得贵子的红晕还没消退,我惊觉,家里又多了一个发号施令的人物,儿子成了我们的工作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