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人问你:“活力”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充满活力的?你将如何作答呢?灿烂的笑脸、积极的心态、健康的身体、活泼的个性,学校师生幸福满满、成长成才快乐均衡……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坐落于中山市逢源商业街的石岐西厂小学,其校门一侧的花圃里立着一个炫彩风车,在每一个有风的日子里轻舞飞扬,与周边的喧闹店铺形成了鲜明对比。原来,这是一所坚持开展“活力教育”已达十年之久的知名学校,那一个炫彩风车似乎也在向外界诠释何为“活力”,何为“活力教育”。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西厂小学,为大家揭开“活力教育”品牌的成功秘诀。
某种类型的教育,形而上,包含逻辑、哲学与文化的多层内涵。“活力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玩出活力”,用“玩”来解放学生,激活儿童天性;活力教育也重点思索“玩”的哲学,强调“玩”的本义,即创意与创新;活力教育更是宗尚“玩”的文化,将“会玩”融入学生的生活与生命当中。
“玩”出来的课程文化——“活力教育”的生命、生机
采访当天,理着一头伶俐短发的校长李园萍身着一袭黑色连衣裙,显得简单、沉着、干练。她一边微笑着带领我们参观校园,一边自豪地介绍起学校的“活力教育”成果。作为一名从教几十年的资深校长,她的身上绽放出一股特别的活力。
李园萍告诉我们,西厂小学是一所由四校合并而成的平民学校,搬进新校舍以前,由于长期受活动场地限制,学生的体育锻炼质量得不到保证,课间活动也单调枯燥,过于注重常规教学而忽视素质教育,使得整个校园了无生气。2005年下旬,刚调任西厂小学校长的她陷入了沉思:如何让乏味无趣的课间休息时段变得活跃起来?如何让沉闷呆板的课堂变得丰富起来?如何让校园充满生命力,成为焕发师生成长活力的最佳场所?
1.传统游戏,改编玩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玩有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按照他的理论,孩子是通过玩来理解世界的。日本著名教育家井深大在一项调研中发现,儿童时代“玩得少”会对孩子的情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经过多番思考,李园萍认为还是应该先让学生从玩开始,在玩中学,学中玩,并以此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新突破口。
西厂小学的活力大课间,我们也有幸参与。只见师生们排列在操场上,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根彩色海绵棒。他们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并齐声呼喊着:“试剑、敬礼、亮剑。”李园萍告诉我们,这是学校老师自行创编的活力击劍操,最大的亮点在于融合了舞蹈和击剑精髓,显得既好看,又好玩。令人意外的是,在整齐划一的击剑操中,学校给予每个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他们可以自创一些动作,与身边的同学比划、较量,让击剑操更具魅力。之后,各班进入自由活动时间。每个班玩的游戏都不一样,有的滚铁环,有的丢沙包,有的跳绳,有的掷纸飞机……真是让人应接不暇,操场上充满了蓬勃生机。李园萍说:“为了增强学生对不同游戏的兴趣,保持运动的活力,除了自主创新外,还会进行轮转,如隔一段时间就换一种新的玩法。”
据了解,西厂小学于2006年正式提出了“活力教育”的发展理念,多年来一直引导全体师生坚持每天开展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每周都会抽出时间一起讨论怎样把各种传统游戏玩出新花样,也邀请了家长代表一起参与。例如,在橡皮筋花样玩法专场会上,学校师生与家长一道创新出15种玩法。这充分体现了西厂小学“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创意思维、主动探索和自主发展精神为核心”的育人内涵。
2.现代游戏,创新玩法。对孩子来说,玩游戏的过程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他们从游戏中学习如何解决争端,尊重他人的权利等。为此,西厂小学开展了“课间游戏大家创”——以师生、家长共同参与为主;“发明新玩法”——以小组形式合作的拓展游戏为主;“个人游戏我最棒”——以学生独立创编的个人玩法为主,开发、创新了一系列新游戏、新玩法,如圈圈紧扣共前进、万众一心、拾棍子等。
3.课间游戏,自主玩法。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认为,孩子自发玩耍的方式与科学家做研究的思维非常相似——观察、假设、推理、实验、求证,由此形成对于周遭世界的因果脉络图,并对其可能性保持足够开放的态度——这是最有效的探索世界是怎么运行的方式。
西厂小学从尊重孩子生命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立场出发,充分利用课前、课间及课后时间,开发出一系列适合学生小课间自主玩的游戏,如金鸡独立、玩手绳、左右开弓、过独木桥、齐顶竹竿等。学校还确立了《课间游戏创造性玩法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要求每个年级均开设一节以“做游戏的主人,让课间创新游戏成为课余时间的主流”为口号的“课间创新游戏”校本体育课,并开发了《课间创新游戏》《快乐游戏我来创》整套校本教材。
慢慢地,西厂小学逐渐构建起以改编传统游戏、现代游戏和创造发明新玩法的课间创新游戏为主要内容,课间操、校园集体舞为辅助内容的大课间活动模式和以玩个人创新游戏为主的小课间活动模式,新的学校文化在此中凝聚、积淀,并绽放精彩。
4.课程游戏,整合玩法。除此之外,西厂小学还将这些创新理念和游戏与音乐课程、美术课程等整合起来,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例如,音乐教师将儿童剧的编排和创作整合到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开发了《西厂小学儿童剧》的校本教材;对于“六一创新变变变”活动,学校每年都落实8个课时,要求音乐教师与班主任在5月完成节目创作,并进行展示;美术教师在日常指导学生书法和儿童创意绘画,学校也安排了8个课时,要求在每年的12月与班主任共同完成元旦慈善拍卖的作品,并进行慈善拍卖活动,构建了特色鲜明的音乐、美术校本性必修课程。
《现代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山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山电视台……西厂小学“玩”出来的课程文化被多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这所原本不知名的学校就这样玩出了品牌。 某种类型的教育,总是有其放与束的规定,在一种冲突性的内力当中实现其生命生长与精神升华。活力教育,其外相,如课间,是自由开放的;但内在,如评价,却是收束严谨的,讲究规范性、多样性竞争。
“做”出来的活动文化——“活力教育”的生活、生长
李园萍告诉我们,学校教育仅靠常规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了保证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西厂小学开展了“1分钟创意游戏”“慈善拍卖”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体验式活动。
1.“1分钟创意游戏”活动。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普遍不佳的现实状况,西厂小学创建了“1分钟创意游戏”体验营,并建立了与之相配的数学体验营、开心室、开心角、开心园等心理健康教育室场。
为确保“1分钟创意游戏”体验营的有效性,西厂小学借鉴中央电视台“分秒必争”栏目的设计理念,以“坚强、专注、耐心、自信、超越、活力”为关注点,精心选取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1分钟游戏,共同开发了“黑白分明”“步步高升”“请‘筷’进去”“金币辉煌”等数十种创意游戏,并根据游戏特点、学生实情和体验主要指标,制定出相应的游戏规则,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体验项目。
在组织师生共同体验游戏的基础上,西厂小学以学生为本,引领学生对现有游戏进行改编或自主开发新的项目。部分学生自主改编或创编了数十种新奇有趣的1分钟游戏,这既是个人才智的体现,也是小组合作的成果。同时,根据代币券原理,设计了富有特色的“活力印章、入营券、代币券”,构建了“活力印章、入营券、1分钟游戏、代币券”等评价激励机制,并分三步实施:积累活力印章,以印章换取游戏入场券,在游戏体验中赢取代币券,使用代币券到数学体验营换购礼物等,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具体做法为:以学生品德行为和文明习惯要求为出发点,在全校学生之中开展“争创活力印章”活动,向符合要求的学生发放“活力印章”,进行正面激励引导。当学生积累“活力印章”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到党员德育导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处换领“入营券”,即可以参加“1分钟创意游戏”体验活动,获取相应的代币券,持代币券又可以到数学体验营换取文具、食品等礼物。
“争创活力印章”的推出,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热烈推崇,西厂小学由此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局面。学校适时组织学生撰写游戏体验活动感悟,鼓励学生开发新游戏,促进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品德规范和要求內化、内生为自身道德认识和情感,形成自律、自觉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学生的积极心态、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2.慈善拍卖活动。李园萍介绍,中山市每年都会举行慈善万人行捐款活动,西厂小学也一直大力弘扬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因此,每年都会组织捐款活动,但有的家长意见较大,认为这对孩子的教育意义不大。为此,学校开发了“慈善拍卖,行中得善”活动,让学生先在班级展示自己的画画、写字、制作小发明等作品,然后在年级展示,最后把受欢迎的拿到学校层面拍卖。和真正的拍卖一样,每名作品拍卖师(大拍卖师由学校家委主席担任,小拍卖师由学生担任)都要介绍,介绍了以后再等待竞价,以一锤定音完成竞价,谁拍到作品就归谁。之后,还会开展班级拍卖会。拍卖所得会捐给中山市红十字会。学生们很喜欢这一活动,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所创作的东西能卖到200元、300元,甚至是1000元,2000元,或更高。记得第一期拍卖时,有一个学生的作品卖了200元,但那个学生不愿意将钱交出来。于是,学校抓住了这样的一个契机进行教育:“正是因为参与了慈善拍卖活动,你的作品才卖得200元,别人花200元买你的作品就是希望你把这些钱捐出来做善事。”
某种类型的教育,最终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场”,在有形与无形、具象与抽象中,形成自身的特色与标志。活力教育的“场”性,就体现在其个性化环境的营造与象征化符号的设计当中。
“造”出来的环境文化——“活力教育”的生态、生成
风车、齿轮、铁环,西厂小学多以这些元素来呈现“活力”与“活力教育”,操场地面上也是各种游戏玩法的路线图。李园萍笑着说:“做我的校园文化设计(工程承接方)是很难的,单是一个数学超市就做了三个月。这里的‘活力教育’不需要太多的色彩,不需要太多外在的东西强加进来。就拿操场上的‘活力石’来说,很多人建议将‘活力’二字涂上大红色,但我选择什么也不涂。绿化围栏也使用原木色,不涂其它颜色,保存原生态。我认为学校教育就应该从原生态开始,让它自然生长。”她指着校歌墙上的一个卡通形象说:“这是西厂小学的吉祥物,名叫‘西西’。你看,上面是西字的一横,代表着博士帽。中间是一张笑脸,代表可爱的儿童,实际又是一朵云,一棵树,象征着活力、生长,那一张笑脸就是阳光少年(活力少年)的一个标志。西厂小学的每个学生都是‘西西’,我鼓励他们都去设计自画像‘西西’。未来,我会把每个‘西西’都贴到操场围墙上,并注明创作者姓名……”在她的脸上,我们看到了西厂小学的光明未来。
在即将结束采访时,我们收集了一些关于“活力”与“活力教育”的看法。西厂小学家长代表说:“活力就是身心健康、积极阳光,孩子有活力,我们也更有活力”。学生代表说:“活力就是积极、乐观、好学,有活力会更开心。”老师代表说:“活力不仅是灿烂的笑脸,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活力。活力应该是敢于实践而不纸上谈兵,大胆创新而不墨守成规。它体现在教师的身上就是充满教育情怀,做每项工作都身心愉悦,用自己满腔的热情享受教育人生的每一个过程。”虽然大家有着不同的见解,但都指向了积极向上的一面。
通过对西厂小学基于教育原生态的“活力教育”品牌探秘,相信你与我们一样,对学校生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特色教育孕育特色文化,符合广大师生利益,获得家长、媒体等社会广泛支持的学校文化将促使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跨越式发展,使学校师生及其背后的万千家庭在此中获得新的生命、新的生机、新的生活、新的生长、新的生态与新的生成,循环往复地脱胎换骨,崭露新容!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策划部记者)
某种类型的教育,形而上,包含逻辑、哲学与文化的多层内涵。“活力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玩出活力”,用“玩”来解放学生,激活儿童天性;活力教育也重点思索“玩”的哲学,强调“玩”的本义,即创意与创新;活力教育更是宗尚“玩”的文化,将“会玩”融入学生的生活与生命当中。
“玩”出来的课程文化——“活力教育”的生命、生机
采访当天,理着一头伶俐短发的校长李园萍身着一袭黑色连衣裙,显得简单、沉着、干练。她一边微笑着带领我们参观校园,一边自豪地介绍起学校的“活力教育”成果。作为一名从教几十年的资深校长,她的身上绽放出一股特别的活力。
李园萍告诉我们,西厂小学是一所由四校合并而成的平民学校,搬进新校舍以前,由于长期受活动场地限制,学生的体育锻炼质量得不到保证,课间活动也单调枯燥,过于注重常规教学而忽视素质教育,使得整个校园了无生气。2005年下旬,刚调任西厂小学校长的她陷入了沉思:如何让乏味无趣的课间休息时段变得活跃起来?如何让沉闷呆板的课堂变得丰富起来?如何让校园充满生命力,成为焕发师生成长活力的最佳场所?
1.传统游戏,改编玩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玩有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按照他的理论,孩子是通过玩来理解世界的。日本著名教育家井深大在一项调研中发现,儿童时代“玩得少”会对孩子的情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经过多番思考,李园萍认为还是应该先让学生从玩开始,在玩中学,学中玩,并以此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新突破口。
西厂小学的活力大课间,我们也有幸参与。只见师生们排列在操场上,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根彩色海绵棒。他们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并齐声呼喊着:“试剑、敬礼、亮剑。”李园萍告诉我们,这是学校老师自行创编的活力击劍操,最大的亮点在于融合了舞蹈和击剑精髓,显得既好看,又好玩。令人意外的是,在整齐划一的击剑操中,学校给予每个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他们可以自创一些动作,与身边的同学比划、较量,让击剑操更具魅力。之后,各班进入自由活动时间。每个班玩的游戏都不一样,有的滚铁环,有的丢沙包,有的跳绳,有的掷纸飞机……真是让人应接不暇,操场上充满了蓬勃生机。李园萍说:“为了增强学生对不同游戏的兴趣,保持运动的活力,除了自主创新外,还会进行轮转,如隔一段时间就换一种新的玩法。”
据了解,西厂小学于2006年正式提出了“活力教育”的发展理念,多年来一直引导全体师生坚持每天开展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每周都会抽出时间一起讨论怎样把各种传统游戏玩出新花样,也邀请了家长代表一起参与。例如,在橡皮筋花样玩法专场会上,学校师生与家长一道创新出15种玩法。这充分体现了西厂小学“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创意思维、主动探索和自主发展精神为核心”的育人内涵。
2.现代游戏,创新玩法。对孩子来说,玩游戏的过程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他们从游戏中学习如何解决争端,尊重他人的权利等。为此,西厂小学开展了“课间游戏大家创”——以师生、家长共同参与为主;“发明新玩法”——以小组形式合作的拓展游戏为主;“个人游戏我最棒”——以学生独立创编的个人玩法为主,开发、创新了一系列新游戏、新玩法,如圈圈紧扣共前进、万众一心、拾棍子等。
3.课间游戏,自主玩法。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认为,孩子自发玩耍的方式与科学家做研究的思维非常相似——观察、假设、推理、实验、求证,由此形成对于周遭世界的因果脉络图,并对其可能性保持足够开放的态度——这是最有效的探索世界是怎么运行的方式。
西厂小学从尊重孩子生命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立场出发,充分利用课前、课间及课后时间,开发出一系列适合学生小课间自主玩的游戏,如金鸡独立、玩手绳、左右开弓、过独木桥、齐顶竹竿等。学校还确立了《课间游戏创造性玩法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要求每个年级均开设一节以“做游戏的主人,让课间创新游戏成为课余时间的主流”为口号的“课间创新游戏”校本体育课,并开发了《课间创新游戏》《快乐游戏我来创》整套校本教材。
慢慢地,西厂小学逐渐构建起以改编传统游戏、现代游戏和创造发明新玩法的课间创新游戏为主要内容,课间操、校园集体舞为辅助内容的大课间活动模式和以玩个人创新游戏为主的小课间活动模式,新的学校文化在此中凝聚、积淀,并绽放精彩。
4.课程游戏,整合玩法。除此之外,西厂小学还将这些创新理念和游戏与音乐课程、美术课程等整合起来,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例如,音乐教师将儿童剧的编排和创作整合到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开发了《西厂小学儿童剧》的校本教材;对于“六一创新变变变”活动,学校每年都落实8个课时,要求音乐教师与班主任在5月完成节目创作,并进行展示;美术教师在日常指导学生书法和儿童创意绘画,学校也安排了8个课时,要求在每年的12月与班主任共同完成元旦慈善拍卖的作品,并进行慈善拍卖活动,构建了特色鲜明的音乐、美术校本性必修课程。
《现代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山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山电视台……西厂小学“玩”出来的课程文化被多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这所原本不知名的学校就这样玩出了品牌。 某种类型的教育,总是有其放与束的规定,在一种冲突性的内力当中实现其生命生长与精神升华。活力教育,其外相,如课间,是自由开放的;但内在,如评价,却是收束严谨的,讲究规范性、多样性竞争。
“做”出来的活动文化——“活力教育”的生活、生长
李园萍告诉我们,学校教育仅靠常规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了保证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西厂小学开展了“1分钟创意游戏”“慈善拍卖”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体验式活动。
1.“1分钟创意游戏”活动。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普遍不佳的现实状况,西厂小学创建了“1分钟创意游戏”体验营,并建立了与之相配的数学体验营、开心室、开心角、开心园等心理健康教育室场。
为确保“1分钟创意游戏”体验营的有效性,西厂小学借鉴中央电视台“分秒必争”栏目的设计理念,以“坚强、专注、耐心、自信、超越、活力”为关注点,精心选取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1分钟游戏,共同开发了“黑白分明”“步步高升”“请‘筷’进去”“金币辉煌”等数十种创意游戏,并根据游戏特点、学生实情和体验主要指标,制定出相应的游戏规则,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体验项目。
在组织师生共同体验游戏的基础上,西厂小学以学生为本,引领学生对现有游戏进行改编或自主开发新的项目。部分学生自主改编或创编了数十种新奇有趣的1分钟游戏,这既是个人才智的体现,也是小组合作的成果。同时,根据代币券原理,设计了富有特色的“活力印章、入营券、代币券”,构建了“活力印章、入营券、1分钟游戏、代币券”等评价激励机制,并分三步实施:积累活力印章,以印章换取游戏入场券,在游戏体验中赢取代币券,使用代币券到数学体验营换购礼物等,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具体做法为:以学生品德行为和文明习惯要求为出发点,在全校学生之中开展“争创活力印章”活动,向符合要求的学生发放“活力印章”,进行正面激励引导。当学生积累“活力印章”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到党员德育导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处换领“入营券”,即可以参加“1分钟创意游戏”体验活动,获取相应的代币券,持代币券又可以到数学体验营换取文具、食品等礼物。
“争创活力印章”的推出,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热烈推崇,西厂小学由此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局面。学校适时组织学生撰写游戏体验活动感悟,鼓励学生开发新游戏,促进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品德规范和要求內化、内生为自身道德认识和情感,形成自律、自觉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学生的积极心态、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2.慈善拍卖活动。李园萍介绍,中山市每年都会举行慈善万人行捐款活动,西厂小学也一直大力弘扬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因此,每年都会组织捐款活动,但有的家长意见较大,认为这对孩子的教育意义不大。为此,学校开发了“慈善拍卖,行中得善”活动,让学生先在班级展示自己的画画、写字、制作小发明等作品,然后在年级展示,最后把受欢迎的拿到学校层面拍卖。和真正的拍卖一样,每名作品拍卖师(大拍卖师由学校家委主席担任,小拍卖师由学生担任)都要介绍,介绍了以后再等待竞价,以一锤定音完成竞价,谁拍到作品就归谁。之后,还会开展班级拍卖会。拍卖所得会捐给中山市红十字会。学生们很喜欢这一活动,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所创作的东西能卖到200元、300元,甚至是1000元,2000元,或更高。记得第一期拍卖时,有一个学生的作品卖了200元,但那个学生不愿意将钱交出来。于是,学校抓住了这样的一个契机进行教育:“正是因为参与了慈善拍卖活动,你的作品才卖得200元,别人花200元买你的作品就是希望你把这些钱捐出来做善事。”
某种类型的教育,最终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场”,在有形与无形、具象与抽象中,形成自身的特色与标志。活力教育的“场”性,就体现在其个性化环境的营造与象征化符号的设计当中。
“造”出来的环境文化——“活力教育”的生态、生成
风车、齿轮、铁环,西厂小学多以这些元素来呈现“活力”与“活力教育”,操场地面上也是各种游戏玩法的路线图。李园萍笑着说:“做我的校园文化设计(工程承接方)是很难的,单是一个数学超市就做了三个月。这里的‘活力教育’不需要太多的色彩,不需要太多外在的东西强加进来。就拿操场上的‘活力石’来说,很多人建议将‘活力’二字涂上大红色,但我选择什么也不涂。绿化围栏也使用原木色,不涂其它颜色,保存原生态。我认为学校教育就应该从原生态开始,让它自然生长。”她指着校歌墙上的一个卡通形象说:“这是西厂小学的吉祥物,名叫‘西西’。你看,上面是西字的一横,代表着博士帽。中间是一张笑脸,代表可爱的儿童,实际又是一朵云,一棵树,象征着活力、生长,那一张笑脸就是阳光少年(活力少年)的一个标志。西厂小学的每个学生都是‘西西’,我鼓励他们都去设计自画像‘西西’。未来,我会把每个‘西西’都贴到操场围墙上,并注明创作者姓名……”在她的脸上,我们看到了西厂小学的光明未来。
在即将结束采访时,我们收集了一些关于“活力”与“活力教育”的看法。西厂小学家长代表说:“活力就是身心健康、积极阳光,孩子有活力,我们也更有活力”。学生代表说:“活力就是积极、乐观、好学,有活力会更开心。”老师代表说:“活力不仅是灿烂的笑脸,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活力。活力应该是敢于实践而不纸上谈兵,大胆创新而不墨守成规。它体现在教师的身上就是充满教育情怀,做每项工作都身心愉悦,用自己满腔的热情享受教育人生的每一个过程。”虽然大家有着不同的见解,但都指向了积极向上的一面。
通过对西厂小学基于教育原生态的“活力教育”品牌探秘,相信你与我们一样,对学校生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特色教育孕育特色文化,符合广大师生利益,获得家长、媒体等社会广泛支持的学校文化将促使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跨越式发展,使学校师生及其背后的万千家庭在此中获得新的生命、新的生机、新的生活、新的生长、新的生态与新的生成,循环往复地脱胎换骨,崭露新容!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策划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