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需要在快乐体育教学需求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本文从快乐体育教学需求的内涵入手,指出高校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具体的改革路径。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全新的体育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满足快乐体育教学的需求,切实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快乐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新课程标准下,不光是技能的教学,更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而让学生产生兴趣,就要给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空间,进行快乐体育教学。通过快乐体育教学,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整个课堂是快乐的、活跃的,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自然也好。
1“愉快体育”教学思想的内涵及其特点
1.1思想内涵,日本学者认为:愉快教学是重视每―个人不同运动所具有的独特乐趣,并可以愉快地从事运动学习的这样一种体育,并强调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将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于学习的各种身体练习中,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快乐感,喜悦感, 以此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自觉学习体育,充分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多重目的。多年来,我國许多学校的体育专家和学者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注意吸收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我国,快乐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单调、呆板,教师单向控制教学的局面,对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主动学习动机的激发,更有效地发展个性和培养能力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1.2特点:“快乐体育”把体育学习建立在自身愿望需求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基础上,它的内在乐趣和丰富的情感被视为学习的内容与追求的目标。学生能以浓厚的兴趣,持久的意志力调整自己的学习与练身行为;且学生的个性受到尊重,并能及时充分的发展,在整个学活动中保持良好情绪,并能不断获得快乐的运动体验与快乐的成功体验。
2“快乐体育”的概念
所谓的“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的目标,强调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心,达成学生体育教育的主动学习。它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是“寓教于乐”,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而以苦为乐,乐此不疲则包括教育在内的一切事情能持之以恒,进而及以走向成功的必然性。
必须考虑的三个重要因素:一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思想,方法选择上应具有新颖性、趣味性;二是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培养,及一定的身体条件;三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器材和场地条件。若不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基本要求,随意的快乐式体育教学,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
3“快乐体育”在高校体育的改革路径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快乐体育思想将在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中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才能出现主动学习的趋势,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快乐体育教学理应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中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
3.1建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处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与鼓励他们,去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反之,教师如果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急躁、不满的情绪或严加指责,学生就会加重心理负担,降低兴奋性,就更难完成动作了。同时,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自尊心理,循循善诱,少批评,多表扬,这点特别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胆子小的学生尤为重要。如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进步(即使是失败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哪怕是点点头,学生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
3.2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乐有目的、趣有内容、幽默而不套俗
人类从事体育运动的最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如同乐曲中的“旋律”和舞蹈中的“节奏”,而教師的语言能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否有跃跃欲试的冲动,紧紧抓住体育的神韵是尤为重要的。如分腿腾越练习中的腾空的“身轻如燕”、落地的“稳如泰山”,足球过人及穿插跑动的“形如狡兔”,游戏规则讲述的《攻克堡垒》《火线救伤员》等,都充分展示了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美感及趣味,诱导学生投入极大兴趣,以一种蓬勃向上蔑视困难的勇气完成技术动作。这种快乐气氛不仅浮现于表面,而且是发自学生内心成功的快乐。言之有乐、有物、有趣,才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使学生乐于接受,便于记忆,这就为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供了方便。特别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它可发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一个快乐、美妙遐想境界,而这种快乐的境界对提高学生的兴奋及动力定型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
3.3场地、器材安排有序,有吸引力
上课铃响了,学生对场地、器材布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几个由小木箱堆积而成的堡垒,里面放了很多垒球,8~10米处有几块投掷靶树立着,而另一块是由体超棒、体操垫、跨栏架、跳绳组成的综合素质训练的场地。这样的场地、器材的设计从开始排队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已经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始想象课的内容,迫切想尝试练习了。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上来。快乐是愉快情绪的体验,而愉快情绪的建立是以学生产生需要和兴趣为前提的。场地、器材安排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
3.4选用有挑战性的新颖、实用教材合理搭配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他们不愿意每天的跑步练习,每节课的篮球运球,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那么如何选用和搭配教材呢?与动物动作相联系,例:青蛙跳远、武术鹰爪,与故事、童话结合,在低年级课堂中将技术动作穿插在故事、童话中,用边做边说完成,如滚轴车练习短跑技术动作;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这样便显得教材的新颖。体育尖子生一般在教材学习初期显得兴趣浓、投入大,但他们很快掌握技术动作后,便厌倦了,区别对待选用适合他们的有挑战性的教材尤为重要,如篮球基本技术练习安排“三人”半场篮球赛,使他们得到满足,而达到人人快乐的要求。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是乐曲中主音符。
结束语
快乐体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开开心心上体育课,同时亦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培养了他们自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从一切以学生的练习快乐为原则,认真钻研、努力挖掘,对现行教材加工和创编、融娱乐、趣味、教法、学法等为一体,使之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孩子们的生活充满笑声,让快乐融入体育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华君.快乐体育与体育教学改革[J].福建体育科技,2003(03).
[2]李富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7(07):407-408.
[3]陈永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4).
关键词:快乐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新课程标准下,不光是技能的教学,更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而让学生产生兴趣,就要给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空间,进行快乐体育教学。通过快乐体育教学,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整个课堂是快乐的、活跃的,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自然也好。
1“愉快体育”教学思想的内涵及其特点
1.1思想内涵,日本学者认为:愉快教学是重视每―个人不同运动所具有的独特乐趣,并可以愉快地从事运动学习的这样一种体育,并强调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将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于学习的各种身体练习中,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快乐感,喜悦感, 以此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自觉学习体育,充分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多重目的。多年来,我國许多学校的体育专家和学者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注意吸收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我国,快乐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单调、呆板,教师单向控制教学的局面,对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主动学习动机的激发,更有效地发展个性和培养能力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1.2特点:“快乐体育”把体育学习建立在自身愿望需求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基础上,它的内在乐趣和丰富的情感被视为学习的内容与追求的目标。学生能以浓厚的兴趣,持久的意志力调整自己的学习与练身行为;且学生的个性受到尊重,并能及时充分的发展,在整个学活动中保持良好情绪,并能不断获得快乐的运动体验与快乐的成功体验。
2“快乐体育”的概念
所谓的“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的目标,强调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心,达成学生体育教育的主动学习。它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是“寓教于乐”,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而以苦为乐,乐此不疲则包括教育在内的一切事情能持之以恒,进而及以走向成功的必然性。
必须考虑的三个重要因素:一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思想,方法选择上应具有新颖性、趣味性;二是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培养,及一定的身体条件;三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器材和场地条件。若不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基本要求,随意的快乐式体育教学,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
3“快乐体育”在高校体育的改革路径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快乐体育思想将在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中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才能出现主动学习的趋势,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快乐体育教学理应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中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
3.1建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处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与鼓励他们,去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反之,教师如果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急躁、不满的情绪或严加指责,学生就会加重心理负担,降低兴奋性,就更难完成动作了。同时,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自尊心理,循循善诱,少批评,多表扬,这点特别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胆子小的学生尤为重要。如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进步(即使是失败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哪怕是点点头,学生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
3.2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乐有目的、趣有内容、幽默而不套俗
人类从事体育运动的最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如同乐曲中的“旋律”和舞蹈中的“节奏”,而教師的语言能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否有跃跃欲试的冲动,紧紧抓住体育的神韵是尤为重要的。如分腿腾越练习中的腾空的“身轻如燕”、落地的“稳如泰山”,足球过人及穿插跑动的“形如狡兔”,游戏规则讲述的《攻克堡垒》《火线救伤员》等,都充分展示了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美感及趣味,诱导学生投入极大兴趣,以一种蓬勃向上蔑视困难的勇气完成技术动作。这种快乐气氛不仅浮现于表面,而且是发自学生内心成功的快乐。言之有乐、有物、有趣,才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使学生乐于接受,便于记忆,这就为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供了方便。特别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它可发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一个快乐、美妙遐想境界,而这种快乐的境界对提高学生的兴奋及动力定型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
3.3场地、器材安排有序,有吸引力
上课铃响了,学生对场地、器材布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几个由小木箱堆积而成的堡垒,里面放了很多垒球,8~10米处有几块投掷靶树立着,而另一块是由体超棒、体操垫、跨栏架、跳绳组成的综合素质训练的场地。这样的场地、器材的设计从开始排队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已经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始想象课的内容,迫切想尝试练习了。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上来。快乐是愉快情绪的体验,而愉快情绪的建立是以学生产生需要和兴趣为前提的。场地、器材安排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
3.4选用有挑战性的新颖、实用教材合理搭配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他们不愿意每天的跑步练习,每节课的篮球运球,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那么如何选用和搭配教材呢?与动物动作相联系,例:青蛙跳远、武术鹰爪,与故事、童话结合,在低年级课堂中将技术动作穿插在故事、童话中,用边做边说完成,如滚轴车练习短跑技术动作;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这样便显得教材的新颖。体育尖子生一般在教材学习初期显得兴趣浓、投入大,但他们很快掌握技术动作后,便厌倦了,区别对待选用适合他们的有挑战性的教材尤为重要,如篮球基本技术练习安排“三人”半场篮球赛,使他们得到满足,而达到人人快乐的要求。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是乐曲中主音符。
结束语
快乐体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开开心心上体育课,同时亦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培养了他们自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从一切以学生的练习快乐为原则,认真钻研、努力挖掘,对现行教材加工和创编、融娱乐、趣味、教法、学法等为一体,使之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孩子们的生活充满笑声,让快乐融入体育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华君.快乐体育与体育教学改革[J].福建体育科技,2003(03).
[2]李富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7(07):407-408.
[3]陈永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