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卢曾以“快乐足球”的理念带领中国男足闯进了世界杯的大门。同样地,语文教学也应该在快乐的体验中叩开学生的心扉。吕叔湘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作“活”。“活”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创设愉快课堂氛围的灵魂。
一、让学习语文充满乐趣
《论语·雍也》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述而》云:“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由此可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乐趣的课堂,可以常常让学生乐在其中,如沐春风。那么如何培养学习乐趣呢?一是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兴奋点,唤起他们内心的学习动力。二是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断体会到学有所得的愉悦。教师既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务实求真。语文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感召力,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当众背诵;在学生写作文时,自己亦可写“下水作文”。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从而易于形成能力,开发智力。
二、体验语文学科中的丰富情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讲课不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是一种教学双方的心理交流和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其学习效率。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特色:对人生的感悟,对情感的关注,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等。要让学生很好地感受生活、体验生命,“情”字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从某种角度讲,语文课堂就是情感场,教师要像磁石般吸引学生投入学习热情,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们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意蕴深厚、情感饱满,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引导,让学生找准合适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作品,必能事半功倍。如我国著名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梁宗岱教授,他上课的时候一度讲到忘我处,捋起衣袖,得意地展示手臂上的肌肉,反复对学生强调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学生被他的随和自然所感染,也总是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师生讨论得非常热烈。
三、用美的思想和语言给学生以熏陶
长期以来,一部分学生总是不爱学语文,觉得没什么好学的。尽管教师费力颇多,但收效甚微。个中原因很多,其中忽视美的教育、不注重教学过程的审美性是重要原因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皆文质兼美,有“长太息以掩涕兮”的屈原,有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有向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还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语文教师要思考如何深入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并使它们得以完整地呈现,如何依靠作品的魅力去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必须灵活多变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把尽可能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开采美的矿藏,充分地解放、发展、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同时教师自身的基本功也很重要,如教态大方自然,板书简明美观,语言幽默诙谐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感受的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教师要注意自己语言的简练自然、幽默机智,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讲课时要把握好语言的节奏感。教师讲课的语言要显示出讲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深度和广度。如此可以使学生从原来相对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
我们应该重视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快乐气氛,并根据教学实际,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责 编 莫 荻)
一、让学习语文充满乐趣
《论语·雍也》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述而》云:“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由此可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乐趣的课堂,可以常常让学生乐在其中,如沐春风。那么如何培养学习乐趣呢?一是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兴奋点,唤起他们内心的学习动力。二是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断体会到学有所得的愉悦。教师既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务实求真。语文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感召力,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当众背诵;在学生写作文时,自己亦可写“下水作文”。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从而易于形成能力,开发智力。
二、体验语文学科中的丰富情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讲课不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是一种教学双方的心理交流和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其学习效率。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特色:对人生的感悟,对情感的关注,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等。要让学生很好地感受生活、体验生命,“情”字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从某种角度讲,语文课堂就是情感场,教师要像磁石般吸引学生投入学习热情,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们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意蕴深厚、情感饱满,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引导,让学生找准合适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作品,必能事半功倍。如我国著名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梁宗岱教授,他上课的时候一度讲到忘我处,捋起衣袖,得意地展示手臂上的肌肉,反复对学生强调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学生被他的随和自然所感染,也总是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师生讨论得非常热烈。
三、用美的思想和语言给学生以熏陶
长期以来,一部分学生总是不爱学语文,觉得没什么好学的。尽管教师费力颇多,但收效甚微。个中原因很多,其中忽视美的教育、不注重教学过程的审美性是重要原因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皆文质兼美,有“长太息以掩涕兮”的屈原,有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有向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还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语文教师要思考如何深入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并使它们得以完整地呈现,如何依靠作品的魅力去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必须灵活多变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把尽可能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开采美的矿藏,充分地解放、发展、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同时教师自身的基本功也很重要,如教态大方自然,板书简明美观,语言幽默诙谐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感受的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教师要注意自己语言的简练自然、幽默机智,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讲课时要把握好语言的节奏感。教师讲课的语言要显示出讲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深度和广度。如此可以使学生从原来相对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
我们应该重视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快乐气氛,并根据教学实际,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