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金融已“三农”为己任,三农中的“农民”是核心,支持农业现代化最终要解决农民效益问题,农民增收是一个永恒课题,也是一个难题。为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掉队,尤其要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现就金融业及涉农机构的努力方向阐述个人见解。
关键词:N市农业现状;对策建议
一、N市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乡村旅游事关四大收入,N市农家乐(民宿)还存在分散多连片少、低端多高端少、餐饮多住宿少、普通多精品少的“四多四少”现象,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还不充分,促农增收效益尚未完全显现。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农旅融合度不高。
(二)就业创业能力还比较弱。创业就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民则是就业创业的主体。从N市情况来看,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年龄超过50岁的占60%以上,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占80%以上,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借助电商营销农产品的能力还很弱。
(三)改革红利尚未充分释放。农村金融改革是打开“两山”通道、促进农民增收的“金钥匙”。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区,一些基础性、体制性因素对农金改工作造成的制约日益显现。
(四)农业产业抵御自然风险和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不广。
(五)社会保障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未完全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还不能适应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变化。
二、主要对策及建议
(一)突出产业发展促增收
1.培育增长点。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富农增收的重点,走一条以乡村旅游为引领,农文旅融合为突破,农家乐民宿为配套的乡村美丽经济之路。着力构建以景区为核心向四周村庄辐射的块状农家乐(民宿)集群体系。以省级精品路线和经典旅游线路为主轴,沿线发展培育一批农家乐(民宿)、培育一批美丽业态、建设一批休闲项目,并将各线上的农家乐民宿、休闲农业、采摘农业、体验项目、文化体验等内容串联起来,打造具有N市地方特色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让游客既能享受“吃、喝、玩、乐”,还能够留下来、住下来。
2.挖掘潜力点。走“接二连三、延伸两头”发展路径,重点发展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以农业观光、仓储物流为主的第三产业。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将原分散在科技、质监、食(药)监、林业、农业等多个部门的产品检测、科技研发机构予以整合,
3.筑牢支撑点。立足全省最优质的生态资源和13万亩高海拔山地资源,打好“空气特清、气候特优、水质特纯、土壤特净”等山水生态牌,做精做优“竹茶菌蔬”主导产业,培育提升畜牧、灵芝、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二)抓实就业创业促增收
1.全域推进异地搬迁。牢固树立“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的理念,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梯度转移,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中心城镇、特色小镇为主平台,深入推进省生态异地搬迁试点县建设,加快高山远山地区、库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群众异地搬迁步伐。
2.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以深入实施全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试点为契机,扶持产业资本投资主体规模经营,给予农村年轻人返乡、留乡、创业等更多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农民投身于家门口的“老三宝”“新三宝”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电商平台,持续接力打造“中国电商百佳县”。
3.提升自我增收能力。以提升农民自身造血功能为着眼点,进一步强化农民素质培训,完善农民学校的培训组织体系,建立健全覆盖高技能务工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村灵活就业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提高各类群体就业稳定性和就业层次。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能带动的“土专家、田博士”。
(三)释放改革红利促增收
1.纵深推进“三权”改革。以“还权赋能”为核心,以“权证到人(户),权跟人(户)走”为目标,以确权为基础,以流转为路径,继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切实发挥产权抵押担保的作用。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面积60%以上,“三权”抵押贷款累计达到15亿元。
2.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改革。对现有村集体资源和区域优势进行挖潜,使其为村集体产生经济效益。积极探索将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各項资金转化为集体股份的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3.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以扶贫资金互助会、“三权”抵押贷款和“丰收爱心卡”为重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在金融助农贷款额度、规模及绩效考评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完善扶贫小额贷款制度和扶贫小额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对农户开展特色农业、来料加工、农家乐、电子商务、商品流通等生产经营性项目的优良贷款给予贴息补助。
(四)用好扶持政策促增收
1.加大基础设施扶持力度。以加快美丽乡村串点连线成片、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降低农产品物流运输成本为目标,统筹推进县乡道路、农田水利、产业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
2.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实施农业政策保险扩面,以市场化经营为依托,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
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实施“先保后征”制度。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推进大病医疗保险工作,降低大病报销起报标准。
(五)强化机制保障促增收
1.强化责任落实。把农民增收各项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乡镇(街道)、各个部门,落到各行业、各领域,形成农民增收一张作战图。构建单位“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配合,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2.强化督促考核。把农民增收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评选优秀、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一季一点评、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一年一考核”的工作机制。发挥考核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作用,形成促农增收的强大合力。
3.强化科学统计。准确把握农民收入来源新变化、新特征,加强乡镇(街道)辅助调查员和记账户培训指导,确保农民各类收入应统尽统,客观真实反映农民增收状况。
参考文献:
[1].《N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金融观察》2017.12期.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
[3].《N市经济公报》. N市统计局.
(龙泉农商银行 浙江 丽水 323700)
关键词:N市农业现状;对策建议
一、N市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乡村旅游事关四大收入,N市农家乐(民宿)还存在分散多连片少、低端多高端少、餐饮多住宿少、普通多精品少的“四多四少”现象,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还不充分,促农增收效益尚未完全显现。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农旅融合度不高。
(二)就业创业能力还比较弱。创业就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民则是就业创业的主体。从N市情况来看,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年龄超过50岁的占60%以上,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占80%以上,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借助电商营销农产品的能力还很弱。
(三)改革红利尚未充分释放。农村金融改革是打开“两山”通道、促进农民增收的“金钥匙”。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区,一些基础性、体制性因素对农金改工作造成的制约日益显现。
(四)农业产业抵御自然风险和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不广。
(五)社会保障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未完全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还不能适应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变化。
二、主要对策及建议
(一)突出产业发展促增收
1.培育增长点。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富农增收的重点,走一条以乡村旅游为引领,农文旅融合为突破,农家乐民宿为配套的乡村美丽经济之路。着力构建以景区为核心向四周村庄辐射的块状农家乐(民宿)集群体系。以省级精品路线和经典旅游线路为主轴,沿线发展培育一批农家乐(民宿)、培育一批美丽业态、建设一批休闲项目,并将各线上的农家乐民宿、休闲农业、采摘农业、体验项目、文化体验等内容串联起来,打造具有N市地方特色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让游客既能享受“吃、喝、玩、乐”,还能够留下来、住下来。
2.挖掘潜力点。走“接二连三、延伸两头”发展路径,重点发展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以农业观光、仓储物流为主的第三产业。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将原分散在科技、质监、食(药)监、林业、农业等多个部门的产品检测、科技研发机构予以整合,
3.筑牢支撑点。立足全省最优质的生态资源和13万亩高海拔山地资源,打好“空气特清、气候特优、水质特纯、土壤特净”等山水生态牌,做精做优“竹茶菌蔬”主导产业,培育提升畜牧、灵芝、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二)抓实就业创业促增收
1.全域推进异地搬迁。牢固树立“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的理念,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梯度转移,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中心城镇、特色小镇为主平台,深入推进省生态异地搬迁试点县建设,加快高山远山地区、库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群众异地搬迁步伐。
2.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以深入实施全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试点为契机,扶持产业资本投资主体规模经营,给予农村年轻人返乡、留乡、创业等更多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农民投身于家门口的“老三宝”“新三宝”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电商平台,持续接力打造“中国电商百佳县”。
3.提升自我增收能力。以提升农民自身造血功能为着眼点,进一步强化农民素质培训,完善农民学校的培训组织体系,建立健全覆盖高技能务工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村灵活就业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提高各类群体就业稳定性和就业层次。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能带动的“土专家、田博士”。
(三)释放改革红利促增收
1.纵深推进“三权”改革。以“还权赋能”为核心,以“权证到人(户),权跟人(户)走”为目标,以确权为基础,以流转为路径,继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切实发挥产权抵押担保的作用。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面积60%以上,“三权”抵押贷款累计达到15亿元。
2.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改革。对现有村集体资源和区域优势进行挖潜,使其为村集体产生经济效益。积极探索将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各項资金转化为集体股份的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3.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以扶贫资金互助会、“三权”抵押贷款和“丰收爱心卡”为重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在金融助农贷款额度、规模及绩效考评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完善扶贫小额贷款制度和扶贫小额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对农户开展特色农业、来料加工、农家乐、电子商务、商品流通等生产经营性项目的优良贷款给予贴息补助。
(四)用好扶持政策促增收
1.加大基础设施扶持力度。以加快美丽乡村串点连线成片、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降低农产品物流运输成本为目标,统筹推进县乡道路、农田水利、产业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
2.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实施农业政策保险扩面,以市场化经营为依托,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
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实施“先保后征”制度。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推进大病医疗保险工作,降低大病报销起报标准。
(五)强化机制保障促增收
1.强化责任落实。把农民增收各项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乡镇(街道)、各个部门,落到各行业、各领域,形成农民增收一张作战图。构建单位“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配合,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2.强化督促考核。把农民增收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评选优秀、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一季一点评、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一年一考核”的工作机制。发挥考核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作用,形成促农增收的强大合力。
3.强化科学统计。准确把握农民收入来源新变化、新特征,加强乡镇(街道)辅助调查员和记账户培训指导,确保农民各类收入应统尽统,客观真实反映农民增收状况。
参考文献:
[1].《N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金融观察》2017.12期.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
[3].《N市经济公报》. N市统计局.
(龙泉农商银行 浙江 丽水 3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