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优化课堂教学。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优化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一项双边活动,教师只有“会教”,学生方能“会学”。“会教”主要指的是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而确定选用,同时还要考虑到在教学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师的“教”应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探究式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是一种“过程式”的教学策略。在“探究式教学”中,知识不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归纳总结出知识。如在进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讨论如何选择处理实验材料,归纳出几个要点。一是注意材料的易得性。从植物中比较容易获得还原性糖和脂肪的实验材料,而在动物植物中都比较容易获得蛋白质的材料。二是注意材料的可取性。富含还原糖、脂肪或蛋白质的植物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材料都是可取的。如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双子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定物是淀粉,而淀粉又不具备还原性,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对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也同样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掌握与问题相关的知识。这与过去那种只注重教师的教,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学生理解得就越好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更能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了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学内容的优化,不仅是知识学习的要求,也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体现教学规律的要求。所谓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指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适当地增删和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材的讲授顺序,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剖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可以这样组织教学内容:先从噬菌体侵染细菌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两个实验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教师的讲解,得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这时,学生可能产生疑问:是不是只有DNA才能作为遗传物质呢?接着教师引出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并作简单的解释后,说明RNA也可作为遗传物质,但强调只有在少数生物,如烟草花叶病毒这样只含有RNA的生物体内,RNA才是遗传物质,其余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由此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最后根据DNA在细胞中存在的位置,说明染色体与遗传物质的关系及生物遗传是核遗传和质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课本内容经过重新组织,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易于接受。
此外,优化教学内容还要注意练习题的精选,做到既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助于促进学生概括总结、推理分析及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改革习题的题型,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以扩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学会运用知识。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生物环境等内容时,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子女与父母的长相、性格的异同)以及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习题的数量要适当,不要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使学生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并学会用触类旁通的方法解决同一类型的其它问题。
三、优化教学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证
教学手段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可以起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例如,适当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能。
在运用这些手段时,要注意不要为了使用而使用,不要追求形式而忽视效果。运用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得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激励学生创新。对脱离目标以外的一切形式都应弃用,以免不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还产生干扰正常教学的负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在何时何处采用何种手段,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保证课堂教学真正得到优化。
优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要实现这些优化,首先要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因为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和手段的选择,都是由观念来决定的。
责编 王学军
一、优化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一项双边活动,教师只有“会教”,学生方能“会学”。“会教”主要指的是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而确定选用,同时还要考虑到在教学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师的“教”应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探究式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是一种“过程式”的教学策略。在“探究式教学”中,知识不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归纳总结出知识。如在进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讨论如何选择处理实验材料,归纳出几个要点。一是注意材料的易得性。从植物中比较容易获得还原性糖和脂肪的实验材料,而在动物植物中都比较容易获得蛋白质的材料。二是注意材料的可取性。富含还原糖、脂肪或蛋白质的植物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材料都是可取的。如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双子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定物是淀粉,而淀粉又不具备还原性,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对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也同样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掌握与问题相关的知识。这与过去那种只注重教师的教,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学生理解得就越好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更能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了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学内容的优化,不仅是知识学习的要求,也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体现教学规律的要求。所谓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指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适当地增删和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材的讲授顺序,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剖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可以这样组织教学内容:先从噬菌体侵染细菌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两个实验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教师的讲解,得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这时,学生可能产生疑问:是不是只有DNA才能作为遗传物质呢?接着教师引出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并作简单的解释后,说明RNA也可作为遗传物质,但强调只有在少数生物,如烟草花叶病毒这样只含有RNA的生物体内,RNA才是遗传物质,其余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由此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最后根据DNA在细胞中存在的位置,说明染色体与遗传物质的关系及生物遗传是核遗传和质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课本内容经过重新组织,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易于接受。
此外,优化教学内容还要注意练习题的精选,做到既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助于促进学生概括总结、推理分析及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改革习题的题型,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以扩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学会运用知识。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生物环境等内容时,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子女与父母的长相、性格的异同)以及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习题的数量要适当,不要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使学生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并学会用触类旁通的方法解决同一类型的其它问题。
三、优化教学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证
教学手段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可以起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例如,适当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能。
在运用这些手段时,要注意不要为了使用而使用,不要追求形式而忽视效果。运用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得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激励学生创新。对脱离目标以外的一切形式都应弃用,以免不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还产生干扰正常教学的负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在何时何处采用何种手段,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保证课堂教学真正得到优化。
优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要实现这些优化,首先要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因为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和手段的选择,都是由观念来决定的。
责编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