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的老师大都有相同的感受:高中地理的教学重点内容在高一。因为高一地理是高考的重点,毫无疑问也是高三地理备考的重点,高一地理教学效果无疑对高三备考乃至高考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知识和能力基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但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比较突出,地理学科的成绩也明显偏低,即使在我们使用了知识难度有所降低的新教材后也是如此。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学是双向的,提高教学效果也主要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和学习意义的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让学生在学习地理上有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地理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培养和浓厚师生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有时候,学生愿意花更多时间、精力在某一课程上,并不是因为该课程很重要或很有趣等原因,而是因为他(她)喜欢该科任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你,首先要让学生佩服你。因此,地理教师要勤于“修炼”“内功外功”。如教学语言丰富幽默;板书赏心悦目;板图形象逼真等。其次地理教师以高尚的师德形象,严谨的治学态度去感染学生。再次是要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前途。教师不能仅关心学生的成绩,而应用心灵去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兴趣爱好、身体情况、课余生活、经历体验等,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怀。学生自然就会感激你、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而喜欢地理课程。教学中也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要紧密联系实际,教“活”地理,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在课前下足功夫精心备课,经常性地收集各种资料、时事、信息,在课堂上结合素材讲解分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教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紧密联系乡土实际,教“身边的地理”。乡土地理是最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学生耳闻目睹的。在这感性材料基础上,经教师的点拨,很容易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在学习农业区位选择时,结合本地的农业生产结构、类型,分析本地的气候、土壤、劳动力状况,交通、市场等因素,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和分析方法。
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有用的地理”。如天气预报、气候特征,地表形态的变化、环境保护、工农业生产状况、城市交通运输等,都是地理所涉及的内容。可适当加以联系,用地理原理加以讲解,这样可使地理变得较为生动多变。如冬季寒潮、夏秋的台风过境时,可让学生注意观察过境时的天气变化,让学生来归纳,然后老师作解释,这样讲效果会比单纯的“纸上谈兵”要好得多。学生不仅易懂,知识也不容易遗忘,而且会觉得这些知识对自己有用,听起来很亲切,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
联系国内外时事或热点问题,赋予地理教学时代气息。我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教材不可能跟得上变化,因此可以及时关心和搜集最新的地理信息,以此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如讲到人类对宇宙的探测时,可插入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和“神州六号”;讲到 “地震、火山时,可插入近年世界上发生的火山地震,并可适当加以描述,如印度洋海啸、新疆和台湾地震。通过对最新地理信息的补充,使教学更有说服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时代气息,学生学习也显得兴趣盎然,课堂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
三、用现代教学观念指导教学, 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的主阵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因而课堂要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转变。首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达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其次是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一定要把课堂更多地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己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组织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再次是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逐步让学生提高兴趣、培养强烈的学习愿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四、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因而,教师的一切教的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学。
由于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在地理学习中常常简单搬用初中社会课的学习方式,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为此,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到教学任务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特别要指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积累地理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理解地理知识;指导学生广泛联系实际,注重知识应用;指导学生读图方法,提高识图能力。
难点犹如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也影响着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大致可以分为理解性难点、记忆性难点和运用性难点等三类。
理解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教师在突破理解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教学中多运用图示解答、演示实验、联系生活、形象记忆等方法。例如,在学习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时,学生往往对“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因受挤压而岩石坚硬”不理解。如果教师用一根小竹竿或小木棍当教具,让学生想象成地层,用两手挤压竹竿两侧,分别使竹竿向上拱起和向下凹陷直至一侧裂开,请学生观察是上还是下发生断裂现象,学生即能很快理解。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性难点,主要是一些地理事实过于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强化记忆效果,加强知识积累,教学中可采用:加强横向联系、赋予记忆材料以一定的意义、编歌诀、构建知识结构等方法。理清各个知识点间的从属关系,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可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
运用性难点多存在于读用地图和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具体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我们要力求巧设问题情境,增加问题层次,减缓问题坡度,必要时可提供相关图表甚至实物或模型,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逐步求得结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飞机上的昼夜更替问题,常常令很多同学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在教学时就可以先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两部分:一是飞机相对于地球的运动;二是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后再分析这两个运动的叠加运动,即飞机相对于太阳的运动情况。经过这样一分解,学生就觉得这种问题并不难了,地理思维也得到了培养,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单位:331600江西省井冈山经贸学校)
教学是双向的,提高教学效果也主要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和学习意义的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让学生在学习地理上有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地理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培养和浓厚师生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有时候,学生愿意花更多时间、精力在某一课程上,并不是因为该课程很重要或很有趣等原因,而是因为他(她)喜欢该科任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你,首先要让学生佩服你。因此,地理教师要勤于“修炼”“内功外功”。如教学语言丰富幽默;板书赏心悦目;板图形象逼真等。其次地理教师以高尚的师德形象,严谨的治学态度去感染学生。再次是要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前途。教师不能仅关心学生的成绩,而应用心灵去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兴趣爱好、身体情况、课余生活、经历体验等,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怀。学生自然就会感激你、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而喜欢地理课程。教学中也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要紧密联系实际,教“活”地理,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在课前下足功夫精心备课,经常性地收集各种资料、时事、信息,在课堂上结合素材讲解分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教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紧密联系乡土实际,教“身边的地理”。乡土地理是最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学生耳闻目睹的。在这感性材料基础上,经教师的点拨,很容易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在学习农业区位选择时,结合本地的农业生产结构、类型,分析本地的气候、土壤、劳动力状况,交通、市场等因素,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和分析方法。
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有用的地理”。如天气预报、气候特征,地表形态的变化、环境保护、工农业生产状况、城市交通运输等,都是地理所涉及的内容。可适当加以联系,用地理原理加以讲解,这样可使地理变得较为生动多变。如冬季寒潮、夏秋的台风过境时,可让学生注意观察过境时的天气变化,让学生来归纳,然后老师作解释,这样讲效果会比单纯的“纸上谈兵”要好得多。学生不仅易懂,知识也不容易遗忘,而且会觉得这些知识对自己有用,听起来很亲切,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
联系国内外时事或热点问题,赋予地理教学时代气息。我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教材不可能跟得上变化,因此可以及时关心和搜集最新的地理信息,以此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如讲到人类对宇宙的探测时,可插入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和“神州六号”;讲到 “地震、火山时,可插入近年世界上发生的火山地震,并可适当加以描述,如印度洋海啸、新疆和台湾地震。通过对最新地理信息的补充,使教学更有说服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时代气息,学生学习也显得兴趣盎然,课堂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
三、用现代教学观念指导教学, 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的主阵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因而课堂要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转变。首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达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其次是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一定要把课堂更多地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己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组织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再次是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逐步让学生提高兴趣、培养强烈的学习愿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四、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因而,教师的一切教的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学。
由于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在地理学习中常常简单搬用初中社会课的学习方式,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为此,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到教学任务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特别要指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积累地理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理解地理知识;指导学生广泛联系实际,注重知识应用;指导学生读图方法,提高识图能力。
难点犹如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也影响着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大致可以分为理解性难点、记忆性难点和运用性难点等三类。
理解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教师在突破理解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教学中多运用图示解答、演示实验、联系生活、形象记忆等方法。例如,在学习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时,学生往往对“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因受挤压而岩石坚硬”不理解。如果教师用一根小竹竿或小木棍当教具,让学生想象成地层,用两手挤压竹竿两侧,分别使竹竿向上拱起和向下凹陷直至一侧裂开,请学生观察是上还是下发生断裂现象,学生即能很快理解。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性难点,主要是一些地理事实过于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强化记忆效果,加强知识积累,教学中可采用:加强横向联系、赋予记忆材料以一定的意义、编歌诀、构建知识结构等方法。理清各个知识点间的从属关系,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可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
运用性难点多存在于读用地图和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具体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我们要力求巧设问题情境,增加问题层次,减缓问题坡度,必要时可提供相关图表甚至实物或模型,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逐步求得结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飞机上的昼夜更替问题,常常令很多同学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在教学时就可以先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两部分:一是飞机相对于地球的运动;二是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后再分析这两个运动的叠加运动,即飞机相对于太阳的运动情况。经过这样一分解,学生就觉得这种问题并不难了,地理思维也得到了培养,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单位:331600江西省井冈山经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