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 键 词] 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11-01
健美操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综合了体操、舞蹈和音乐三者优点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它起源于传统的有氧健身操。健美操运动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目前,高校已成为健美操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因此,本文试图从高校健美操的师资力量、健美操运动员以及培养模式三个方面,对高校健美操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具体探讨和分析,并找出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一步优化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机制,这对于提高我国高校健美操专项的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健美操人才,推动我国健美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一、在教学中怎样培养人才
(一)教育教学方法培养
目前,高校健美操人才教學能力培养主要是采用社会实习的方式,通过实习,可以帮助高校健美操人才对健美操教学的基本步骤、基本流程、基本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了解,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健美操课的设计、内容选择、教学计划制定等,通过具体的社会实习,可以帮助高校健美操人才逐渐形成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这对于高校健美操人才在以后从事健美操教学或训练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专项技术培养
专项技术培养内容是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的重点,健美操运动员只有熟练掌握健美操专项技术,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专项技能,对于以后的教学和训练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在人才专项技术培养内容上应该既要有所侧重,又要兼顾到专项技术培养内容设置的全面性。
(三)健美操人才身体素质培养
身体素质是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中速度素质、力量素质以及柔韧素质等都是培养健美操人才身体素质的重点,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健美操难度动作,熟练掌握健美操专项技能。
(四)健美操人才的健美操创编能力培养
对健美操人才创编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点。健美操创编能力培养是健美操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健美操专项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实践。但根据调查了解,高校对在健美操人才创编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高校健美操人才在成套动作的布局、结构和内容编排上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对高校健美操人才进行创编能力培养,首先,要加强对健美操人才进行理论知识培养,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化知识体系,对健美操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理论知识培养,帮助健美操人才掌握健美操创编原则和创编步骤以及创编方法,能够掌握创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创编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不断的实践,帮助健美操人才逐步形成基本的健美操创编能力,创编出具有艺术价值的健美操动作,使健美操人才的创造性得以发挥。
二、健美操人才的多媒体使用能力培养
多媒体使用能力是高校健美操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多媒体技术的熟练使用,可以提高高校健美操人才的综合素质。多媒体课件可以解决健美操传统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目前设计多媒体课件常用的软件有PPT、Word、Flash等,可以将这些软件结合使用,做出一个集动画、文字、声音、图片于一体的健美操立体教学课件,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将裁判法知识系统、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准确地将健美操专项技术讲解出来,更易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真人或动画演示的新颖讲解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学生对健美操技术的学习兴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健美操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健美操教学突破传统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健美操专项技术教学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健美操技术的教学更加形象,按照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即使在课本教材中附上了一些简单的演示图片,但这种平面图画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很难达到立体化的学习效果,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健美操专项技术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提高高校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教学教育能力,必须加强对高校健美操人才的多媒体技术使用能力的培养。
三、结论与建议
高校健美操人才专项技术培养内容主要包括弹动能力、肢体动作控制能力、平衡点控制能力等多个方面,但高校健美操人才专项技术培养内容设置中,对于与同伴动作的协调配合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健美操教师在健美操人才心理培养上较为注重情绪培养、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培养、感知觉培养,但在性格培养和人格培养上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还包括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创编能力、教学能力以及多媒体技术使用能力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程其练,周美芳,郭娟,等.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3).
[2]陈贵芳.强化健美操专修学生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途径与手段[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11-01
健美操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综合了体操、舞蹈和音乐三者优点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它起源于传统的有氧健身操。健美操运动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目前,高校已成为健美操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因此,本文试图从高校健美操的师资力量、健美操运动员以及培养模式三个方面,对高校健美操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具体探讨和分析,并找出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一步优化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机制,这对于提高我国高校健美操专项的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健美操人才,推动我国健美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一、在教学中怎样培养人才
(一)教育教学方法培养
目前,高校健美操人才教學能力培养主要是采用社会实习的方式,通过实习,可以帮助高校健美操人才对健美操教学的基本步骤、基本流程、基本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了解,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健美操课的设计、内容选择、教学计划制定等,通过具体的社会实习,可以帮助高校健美操人才逐渐形成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这对于高校健美操人才在以后从事健美操教学或训练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专项技术培养
专项技术培养内容是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的重点,健美操运动员只有熟练掌握健美操专项技术,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专项技能,对于以后的教学和训练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在人才专项技术培养内容上应该既要有所侧重,又要兼顾到专项技术培养内容设置的全面性。
(三)健美操人才身体素质培养
身体素质是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中速度素质、力量素质以及柔韧素质等都是培养健美操人才身体素质的重点,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健美操难度动作,熟练掌握健美操专项技能。
(四)健美操人才的健美操创编能力培养
对健美操人才创编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点。健美操创编能力培养是健美操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健美操专项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实践。但根据调查了解,高校对在健美操人才创编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高校健美操人才在成套动作的布局、结构和内容编排上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对高校健美操人才进行创编能力培养,首先,要加强对健美操人才进行理论知识培养,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化知识体系,对健美操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理论知识培养,帮助健美操人才掌握健美操创编原则和创编步骤以及创编方法,能够掌握创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创编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不断的实践,帮助健美操人才逐步形成基本的健美操创编能力,创编出具有艺术价值的健美操动作,使健美操人才的创造性得以发挥。
二、健美操人才的多媒体使用能力培养
多媒体使用能力是高校健美操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多媒体技术的熟练使用,可以提高高校健美操人才的综合素质。多媒体课件可以解决健美操传统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目前设计多媒体课件常用的软件有PPT、Word、Flash等,可以将这些软件结合使用,做出一个集动画、文字、声音、图片于一体的健美操立体教学课件,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将裁判法知识系统、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准确地将健美操专项技术讲解出来,更易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真人或动画演示的新颖讲解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学生对健美操技术的学习兴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健美操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健美操教学突破传统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健美操专项技术教学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健美操技术的教学更加形象,按照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即使在课本教材中附上了一些简单的演示图片,但这种平面图画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很难达到立体化的学习效果,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健美操专项技术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提高高校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教学教育能力,必须加强对高校健美操人才的多媒体技术使用能力的培养。
三、结论与建议
高校健美操人才专项技术培养内容主要包括弹动能力、肢体动作控制能力、平衡点控制能力等多个方面,但高校健美操人才专项技术培养内容设置中,对于与同伴动作的协调配合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健美操教师在健美操人才心理培养上较为注重情绪培养、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培养、感知觉培养,但在性格培养和人格培养上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还包括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创编能力、教学能力以及多媒体技术使用能力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程其练,周美芳,郭娟,等.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3).
[2]陈贵芳.强化健美操专修学生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途径与手段[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