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
教育的主要方法要靠沟通,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影响回应的因素有说话者的内容、声音、肢体等,这些要素又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在感受、情绪状态、价值观以及个人修养。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在细节中提升自己,要掌握一些沟通艺术与技巧,让传道授业的过程呈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关心都融入生活细节中,这就是沟通的魅力。
目前,党的教育方针是立德树人,强调的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作为德育的主力军的班主任,该如何在日常的沟通中给学生播撒正能量,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呢?《班主任有效沟通的艺术与技巧》一书结合心理学和传统文化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本书主要从班主任的个人修养和沟通技巧两个板块来谈班主任的职业素养,前者是内功,后者是方法,二者兼备,才能事半功倍。
信念决定选择,思想决定态度,所以要做一个思想丰富的班主任。人与人沟通,有太多的主观因素,人们往往习惯于凭借自己的理解来看待他人的言行。对于教育体系下的沟通,班主任一般是占有主导地位的。所以,班主任看待问题的角度、高度、准度往往左右着沟通的走向。于是,我在第一章里重点论述了作为一个班主任该如何了解自己,以及应从哪几个方面了解自己:尽量清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能让它左右了对事情的判读;然后,根据大脑接收信息的渠道,来分析一个人对外界信息做出判读的影响因素,打破主观判断,力争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客观、理智地来分析问题;最后,根据投射理论,关照内在状态,透过行为表现看本质。要打破自我限制,丰富自己的信念系统,让自己更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
人格魅力影响教育效果,所以要做一个有亲和力、懂尊重的班主任。亲和力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我国传统文化里也特别强调亲和力的重要。如《大学》里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周易》里有“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尊重是有效沟通的基础,所以在第三章我论述了如何做一个懂得尊重的班主任。本章不是谈尊重的重要性,而是分析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尊重,从尊重学生信念系统、内心的感受、认知规律、学生的需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而帮助班主任从理论高度的认知到具体行为的执行,一步步地成长。
有效觉察,合理归因,沟通时才能说到学生心坎上,所以要做一个有覺察力的班主任。首先要从自我觉察开始,排除情绪的干扰,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准确;然后借用微动作、微表情的有关理论,帮助老师观察一些行为细节,在细节中读懂学生。问题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其他的问题,一个人行为的发生往往和之前的行为背景有关,所以要学会关注行为前事。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正面的动机,有时候,行为本身可能是错误的,但行为背后的动机可能是值得肯定的。所以,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就要从接受他的行为动机开始,然后再引导对方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实现动机。
情绪能量大于理性思考,所以要做一个善于掌控情绪的班主任。有目标的人生才更有意义,教师的职业定位往往会影响他的职业幸福感和教育情怀。爱来爱往,富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往往拥有一个博爱的胸怀,能够包容学生成长中的错误,会用同理心和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来审视教育。
有人说,人是有情绪的动物,这话很有道理。可是任由情绪泛滥或过度压抑情绪,都可能会对他人、对自己造成伤害。如何掌握情绪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所以第六章从情绪的来源到处理情绪的EMBA法则、ABC法则、抽离与结合的技巧、情绪三明治沟通技巧来帮助大家面对情绪:克服职业倦怠,提升职业认同感;增加幽默风趣的特质,提升教育自信;善于激励学生,注重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用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和工作热情来感染学生,用淡定从容的处事态度协调好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对方的回应,所以要做一个善于回应的班主任。一个善于沟通的班主任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呢?第八章就是从掌握沟通的五种技能入手,帮助班主任从“观、听、问、说、配”五个方面做到有效沟通:会观,帮助班主任见微知著,从行为、表情等细节来读懂学生;会听,在倾听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和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会问,帮助班主任用强有力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打开学生的心门,引导学生内在思考、自我觉察;会说,用具体的语言模式来帮助老师准确地表词达意,让对方愿意接受;会配,在沟通中灵活利用肢体的变化,无意中和对方发生心理共振,达到一见如故的沟通效果。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所以要做一个关注效果的班主任。很多人往往强调道理,但可能会赢了道理而失去了情感;可如果在道理上也输掉了,那么失去的就更多。所以,在第十章我重点讲解了如何做一个关注效果的班主任。从沟通的三个层次,引领班主任对沟通进行深层思考,从影响沟通的潜在因素到沟通的三赢原则,帮助老师真正实现从关注道理到关注效果。
懂我的心我才愿意接受,所以要做一个懂得深度沟通的班主任。万事都有规律性,和学生的沟通也自然有规律可循。违背了沟通的先后顺序,往往会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故而,本书第十二章讲解了沟通的步骤和技巧。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分四个步骤,老师做自我形象定位和心理彩排,让沟通提前预演,保证沟通效果。满足需要是产生沟通效果的基本条件,如何在沟通过程中满足学生的需要是老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沟通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不一定和老师的预期完全一致,当学生出现抗拒的时候,如何化解则是对老师胸怀和智慧的考验。为此我在思维层面上给出了语言归类模式,帮助老师在沟通中做到轻松自如。
如何与对方的潜意识沟通,如何通过发问引导来引发对方的内在思考,如何借助不同的认知位置来感知不同人的心理世界,如何借用米尔顿语言模式和隐喻、故事等,让沟通产生“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从而达到没有言传但已意会的最佳效果。
本书是我20多年来和学生、家长、同事沟通的思想结晶,更是我深入学习西方心理学、结合传统文化、应用教育实践的成果。每一个成果都难免印上主观色彩,我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多融入一些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教育体验,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如果你认为有启发,我备感荣幸;如果你认为不足,敬请批评指正,你的批评就是我进一步思考和成长的动力,是无价之宝。
再次感谢在本书创作过程中给予我无限支持的朋友们,还有一些案例的提供者。欢迎大家以书交友,让我们一起在教育的探索之路上携手前行。
教育的主要方法要靠沟通,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影响回应的因素有说话者的内容、声音、肢体等,这些要素又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在感受、情绪状态、价值观以及个人修养。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在细节中提升自己,要掌握一些沟通艺术与技巧,让传道授业的过程呈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关心都融入生活细节中,这就是沟通的魅力。
目前,党的教育方针是立德树人,强调的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作为德育的主力军的班主任,该如何在日常的沟通中给学生播撒正能量,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呢?《班主任有效沟通的艺术与技巧》一书结合心理学和传统文化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本书主要从班主任的个人修养和沟通技巧两个板块来谈班主任的职业素养,前者是内功,后者是方法,二者兼备,才能事半功倍。
信念决定选择,思想决定态度,所以要做一个思想丰富的班主任。人与人沟通,有太多的主观因素,人们往往习惯于凭借自己的理解来看待他人的言行。对于教育体系下的沟通,班主任一般是占有主导地位的。所以,班主任看待问题的角度、高度、准度往往左右着沟通的走向。于是,我在第一章里重点论述了作为一个班主任该如何了解自己,以及应从哪几个方面了解自己:尽量清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能让它左右了对事情的判读;然后,根据大脑接收信息的渠道,来分析一个人对外界信息做出判读的影响因素,打破主观判断,力争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客观、理智地来分析问题;最后,根据投射理论,关照内在状态,透过行为表现看本质。要打破自我限制,丰富自己的信念系统,让自己更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
人格魅力影响教育效果,所以要做一个有亲和力、懂尊重的班主任。亲和力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我国传统文化里也特别强调亲和力的重要。如《大学》里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周易》里有“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尊重是有效沟通的基础,所以在第三章我论述了如何做一个懂得尊重的班主任。本章不是谈尊重的重要性,而是分析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尊重,从尊重学生信念系统、内心的感受、认知规律、学生的需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而帮助班主任从理论高度的认知到具体行为的执行,一步步地成长。
有效觉察,合理归因,沟通时才能说到学生心坎上,所以要做一个有覺察力的班主任。首先要从自我觉察开始,排除情绪的干扰,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准确;然后借用微动作、微表情的有关理论,帮助老师观察一些行为细节,在细节中读懂学生。问题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其他的问题,一个人行为的发生往往和之前的行为背景有关,所以要学会关注行为前事。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正面的动机,有时候,行为本身可能是错误的,但行为背后的动机可能是值得肯定的。所以,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就要从接受他的行为动机开始,然后再引导对方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实现动机。
情绪能量大于理性思考,所以要做一个善于掌控情绪的班主任。有目标的人生才更有意义,教师的职业定位往往会影响他的职业幸福感和教育情怀。爱来爱往,富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往往拥有一个博爱的胸怀,能够包容学生成长中的错误,会用同理心和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来审视教育。
有人说,人是有情绪的动物,这话很有道理。可是任由情绪泛滥或过度压抑情绪,都可能会对他人、对自己造成伤害。如何掌握情绪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所以第六章从情绪的来源到处理情绪的EMBA法则、ABC法则、抽离与结合的技巧、情绪三明治沟通技巧来帮助大家面对情绪:克服职业倦怠,提升职业认同感;增加幽默风趣的特质,提升教育自信;善于激励学生,注重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用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和工作热情来感染学生,用淡定从容的处事态度协调好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对方的回应,所以要做一个善于回应的班主任。一个善于沟通的班主任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呢?第八章就是从掌握沟通的五种技能入手,帮助班主任从“观、听、问、说、配”五个方面做到有效沟通:会观,帮助班主任见微知著,从行为、表情等细节来读懂学生;会听,在倾听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和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会问,帮助班主任用强有力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打开学生的心门,引导学生内在思考、自我觉察;会说,用具体的语言模式来帮助老师准确地表词达意,让对方愿意接受;会配,在沟通中灵活利用肢体的变化,无意中和对方发生心理共振,达到一见如故的沟通效果。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所以要做一个关注效果的班主任。很多人往往强调道理,但可能会赢了道理而失去了情感;可如果在道理上也输掉了,那么失去的就更多。所以,在第十章我重点讲解了如何做一个关注效果的班主任。从沟通的三个层次,引领班主任对沟通进行深层思考,从影响沟通的潜在因素到沟通的三赢原则,帮助老师真正实现从关注道理到关注效果。
懂我的心我才愿意接受,所以要做一个懂得深度沟通的班主任。万事都有规律性,和学生的沟通也自然有规律可循。违背了沟通的先后顺序,往往会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故而,本书第十二章讲解了沟通的步骤和技巧。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分四个步骤,老师做自我形象定位和心理彩排,让沟通提前预演,保证沟通效果。满足需要是产生沟通效果的基本条件,如何在沟通过程中满足学生的需要是老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沟通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不一定和老师的预期完全一致,当学生出现抗拒的时候,如何化解则是对老师胸怀和智慧的考验。为此我在思维层面上给出了语言归类模式,帮助老师在沟通中做到轻松自如。
如何与对方的潜意识沟通,如何通过发问引导来引发对方的内在思考,如何借助不同的认知位置来感知不同人的心理世界,如何借用米尔顿语言模式和隐喻、故事等,让沟通产生“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从而达到没有言传但已意会的最佳效果。
本书是我20多年来和学生、家长、同事沟通的思想结晶,更是我深入学习西方心理学、结合传统文化、应用教育实践的成果。每一个成果都难免印上主观色彩,我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多融入一些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教育体验,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如果你认为有启发,我备感荣幸;如果你认为不足,敬请批评指正,你的批评就是我进一步思考和成长的动力,是无价之宝。
再次感谢在本书创作过程中给予我无限支持的朋友们,还有一些案例的提供者。欢迎大家以书交友,让我们一起在教育的探索之路上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