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历史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流失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历史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的,能够推动教学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学生的各种状态和表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知识经验、实践能力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对课程内容提出各种看法,可以是有现实价值或潜在价值的课程资源,因而有开发和利用的必要。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流失现象极为普遍。
  
  二、现状扫描  
  (一)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案例1]在“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公开课上,老师在讲完人们的衣食住行变化后,让学生讨论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原因,有的同学说是党领导的好,有的说是政策的英明与伟大……其中有一个细小的声音传出“人们就是想吃好住好”(这是教学辅导书上很少提到的)。老师对这一学生的话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而是按照其教学设计列出了一二三点。
  [评析]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说出教材中没有提到的想法,本应是很好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却视而不见,任其白白流失。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生成性资源,进行因势利导,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将教科书中的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但是教师忽略了这一契机,仍按照教案引导学生展开课程活动,生成性资源转瞬即逝。
  
  (二)课上问题,课后解答。
  [案例2]课上,老师讲夏朝历史时说:“你们发现没有,年代开始于约公元前2070年,我上学的时候还没有确切纪年,一般称公元前2l世纪,后来国家大量投资,进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建设,才有了现在的年代。”这时一个同学举手说:“我认为,国家投资搞那么遥远朝代的断代工程没有意义。”主讲教师看似有些“尴尬”,但很果断地说:“这个问题很复杂,咱们下课再讨论吧。”
  [评析]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师对课程实施中的生成性事件和问题完全视而不见的情况已大大减少。但是,许多教师采用了课下延伸的办法来应对。例如,当学生提出一个与教师备课思路不一样的看法时,一些教师通常会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是留在课后再讨论吧。”教师课后再与该学生讨论也可以利用生成性资源发挥教学功效,可是很多教师一下课就忘了这回事儿,甚至当时说出那句话就是为了搪塞。如果教师常常这样不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会失去发现问题和表达不同想法的兴趣和热情。
  
  (三)一味欣赏,不作辨析。
  [案例3]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在讲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让同学分析力量壮大的原因时,一位同学说:“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壮大应该归因于日本,原因很简单,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担起正面战场的御敌重任,错过了集全力镇压共产党的大好时机,共产党才有喘息的空间,逐步壮大起来。”老师说:“这位同学提出了新的观点,值得表扬,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看法吗?”
  [评析]学生把“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壮大归为日本的侵略”明显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一种错误的生成资源,如果教师对此错误观点进行有效地开发,并给予细致地剖析:“日本的全面侵华,客观上有国民党政府停止围剿中共中央根据地,让共产党喘息的后果。但面对日本的侵略共产党也担起御敌的重责,开辟敌后战场积极抗日。共产党的壮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也损伤很多。日本的侵华对整个中国是一场灾难,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前因后果,还要对学生做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意识到了学生的观点很独特,给予了鼓励和表扬,但没有进行辨析与利用,从某种角度上说,不考虑观点的科学与否,只为“新”“异”“离奇”,这不仅背离了历史教育的本质,而且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原因剖析  
  (一)刚性的预设,导致了教学的封闭。
  从案例1和2来看,都与教师怕不能完成教学进度有关。在一些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积极性高,课堂展开的充分,以致教学预定任务完不成,预定的目标也不能实现。传统的观点认为这是失败的,但以新课标的眼光去衡量,这样的课把握得好会很成功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想法,往往与教师的教授内容有关。教师对学生的回应也是对所教内容的解释与发挥,二者是一致的,并非不可协调。
  
  (二)教师回应无效。
  从案例2来看,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想知道教师的答案,教师本应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意义与影响告诉学生,却把此问题留在了课下。我们并不是要坚持学生在课上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要当堂解决,但是教师在面对学生的质疑时,如果每次都以“课后解决”作为借口,课下又置若罔闻,会使学生认为“提出问题,老师也不给回答,大家干脆以后就不要提问题了”。长此下去,课堂上就没有所谓的“生成性资源”了。
  
  (三)对学生这一课程资源缺乏足够的认识。
  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把课堂中各种有意义的素材充分挖掘出来,用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生成性资源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灵机一动、节外生枝、别出心裁等,都可能催生出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思维,为课堂教学生成带来新的可能。学生的思考中包含着他们的见解与创造,由这些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更显珍贵。如案例1那位同学的话,虽然感觉平常简单,若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也是非常珍贵难得的生成性资源,但教师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四)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缺乏指导性。
  对于课堂中生成的课程事件和课程问题,教师要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其性质和价值:该事件与课堂教学内容是否有联系?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否具有课程与教学价值?引发该事件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教师的原因还是由学生导致?等等。但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突出了学生主体,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以至使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常流失。如案例3,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权,但对学生的错误观点,没有给予必要的指导、开发与利用,使教学目标失去了方向。
  我们教师要充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随时作出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唯有如此,历史课堂才能涌动出生命的灵性。
  
  [作者简介]郑金霞(1972—),女,天津人,中学一级教师,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材与教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内镜诊治食道异物价值和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6月~1999年10月在内镜下诊治食道异物效果。结果:122例病人,内镜下成功地取出异物120例共130件。结论:该方法安
意象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更嬗积淀而形成的,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美学内涵."意象"一方面具有无限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幅度,审美意义具右多层次性;另一方面其理论
阑尾粘液囊肿临床上虽属少见病,但仍须引起临床医生注意。因为,对其能否正确诊治,还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本文收集该病1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
针对金属型铸造铝合金铸件时砂芯溃散性差的问题,研究了用水溶性热芯盒水玻璃砂芯代替脂砂芯和油砂芯,改善砂芯溃散性的工艺和水溶溃散工艺,降低了铸件生产成本,改善了劳动条件和
提出切换式脉管制冷机在利用天然带压气源获取冷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结构优势,因而开展了对切的切脉管制冷机的实验研究。探讨了主要操作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基本的实验研究为进一步
通过失效叶轮的断口分析及叶轮流道内堆积物的介质的化学分析,分析了中轮失效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止失效建议。
介绍了镍铬钼无限冷硬墨铸铁轧辊成分选择,铸造工艺及轧辊工装设计,生产出的轧辊抗拉强度σb=325-556MPa,辊身表面硬度为50-70HSD。金相组织为球状石墨3级,石墨含量大于80%,基体为珠光体加少量铁素体。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面瘫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面瘫的诊治经验及手术时机选择.结果:非手术治疗18例,14例于2个月内恢复,手术治疗2例.结论:
当事人虚假陈述即当事人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故意就案件事实作虚假陈述,影响案件审理过程或裁判结果的行为。当前在我国民事司法活动中当事人虚假陈述的现象较为普遍,存在于各类民事案件且有日益泛滥之势。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当事人虚假陈述的行为鲜有受到应有的制裁。一方当事人的虚假陈述行为不仅会增加其他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证明难度,致使审理期限延长;还会导致法院作出错误的裁判结果,严重破坏当前的司法环境,影响司法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非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粉末法,喷射沉积法,铸造法和原位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