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明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因而有些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将传统的一读、二讲、三说、四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造,以“自主、探究、合作”等形式取而带之,但效果又不佳。
其实我们都知道,古诗教学有着鲜明的个性,忽视了古诗教学的特点,就没有了古诗的味道。再者忽视了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学生的兴趣也无从激起。针对这些,笔者不断探索,终于探出如何使小学古诗教学活起来的浅微方法,效果较好。
一、以猜谜作画导诗,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对于直观抽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而我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有时在教学古诗导入新课时边猜谜边用简单的、直观形象的简笔画,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在教学《咏鹅》一诗时,我一边用谜语讲述,一边画出一只鹅的轮廓。再用白色粉笔淡淡地点出雪白的鹅毛,红色粉笔勾出浓浓的冠子、红掌,绿色的粉笔点染一池清水。从而使得画生动逼真。最后我在画旁提上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拨。”这样的诗画相配,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一下子将学生投入诗境之中,更是一下子对整首诗有了大概的了解。
二、两诗比较学,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任何事都想极力尝试。我抓住这一特点,并结合其他老师留下的经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中大胆整合,创造出两诗比较学的方法,设想到效果颇佳。记得教学《忆江南》和《江南春》这两首古诗时,我无意发现这两首古诗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以写景为主,写的季节都是春季,又都是唐朝诗人所作,而且都是围绕“江南”一带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不同点是:作者不同,所取景点也不同。因而我随即改变了原有的教案,同时出示了这两首古诗,让学生注意结合注释反复读,然后再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将相似点找出来,并说理由。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相互合作,自主探究找出了两首古诗的相似点。即: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的,写的都是江南一带,都写到了江花,如“日出江花红胜火”“千里莺啼绿映江”。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再读这两首古诗,讨论它们的不同之处。结果笔者发现学生的发现力也是惊人的。他们不光发现了作者不同,还发现所写景的地点不同,范围不同等。
三、融合情感演诗,再现古诗中的情境
大人常言道:小孩没胆。是啊,不管在什么场所,小学生都有一颗好表现自己的心。再说,“表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表演”可以化抽象语言符号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因而我抓住这些特点,在教学易表演的古诗时,等学生在了解诗意后,激励他们上台表演。他们的表演形式多样:有的会边演边把诗唱出来;有的会配画、配解说词演出来;有的更会相互合作,把诗演出来。记得在教学《凉州词》时,许多男同学联手扮演边塞将士,手举酒杯,以水代酒,开怀畅饮,少顷,便醉卧不醒。一位会弹琴的女生以古筝代替琵琶奏出那急促的曲调,好象催促将士赶快起来出征。看到此景,班上朗读特棒的同学随即吟诵出《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这样的再现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了边塞生活的疾苦以及将士的毫爽之气。再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一个学生饰贾岛,一个学生饰童子。他们在松树下相遇,便拱手相拜。当贾岛询问童子的师傅时,童子做出动作,指向远方正要回答时,同学也不约而同地大声读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语言使全班的同学产生了共鸣,一下子融进了诗境之中。
四、引导想象,配乐读诗,感受诗中的文景美
想象是开启智慧的大门、是创新的翅膀。学生学会想象又是促进学习思考的一条有效途径。再加上学生本来想象力又是极其丰富的。抓住此特点,我指导学生将诗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再置身其中,想所人诗人所想,感诗人所感。例如教学《惠崇春江晚景》时,我播放江南春天的美好风光,并配上苏轼为何写此诗的解说词的课件,,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我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如果是你作画,这幅画还有哪些美景要添?你要是此时站在那样美的地方,心理有何感受。想象之后,我再引导学生一起在配乐《春江花月夜》的曲调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从而深入地品味出诗中的语言文字美和景的独特美。
五、注重古诗积累,以便古诗改作
最近几年,在注重课外阅读的情况下,我们的小学生都沐浴在古典诗歌的雨露中,倘徉在名篇佳作的小径上,对于古诗的朗读,鉴赏能力也有了提高。因而教学一首古诗后,我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类似的古诗,并背诵。由于古诗积淀在学生的脑海中,他们随时都可激情四溢,诗兴大发。讲《春晓》一课的那一幕一直让我记忆犹新:那次正当我讲得正入神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将此诗改作了。”我听后没有生气,而是微笑地点头暗示他读出来。只见那同学摇头吟诵起:“夏夜太热了,处处蚊子咬。夜来敌敌畏,蚊子死光了。”也就那一刹那,我发现了同学们有创作的天赋。从那以后,我多次举行“古诗创作”活动。此后学校里便传出了像:“又是一年母亲节,又可为母献殷勤。”“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此次一相别,何时再相见”之类的诗句。
总之,我们改变传说的教学古诗模式,尝试新的方法,是必然的出路。因为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到更多的古诗,也能潜移默化地找到一条学习古诗的捷径,以便更好地铺开古典文学之路。
其实我们都知道,古诗教学有着鲜明的个性,忽视了古诗教学的特点,就没有了古诗的味道。再者忽视了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学生的兴趣也无从激起。针对这些,笔者不断探索,终于探出如何使小学古诗教学活起来的浅微方法,效果较好。
一、以猜谜作画导诗,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对于直观抽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而我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有时在教学古诗导入新课时边猜谜边用简单的、直观形象的简笔画,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在教学《咏鹅》一诗时,我一边用谜语讲述,一边画出一只鹅的轮廓。再用白色粉笔淡淡地点出雪白的鹅毛,红色粉笔勾出浓浓的冠子、红掌,绿色的粉笔点染一池清水。从而使得画生动逼真。最后我在画旁提上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拨。”这样的诗画相配,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一下子将学生投入诗境之中,更是一下子对整首诗有了大概的了解。
二、两诗比较学,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任何事都想极力尝试。我抓住这一特点,并结合其他老师留下的经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中大胆整合,创造出两诗比较学的方法,设想到效果颇佳。记得教学《忆江南》和《江南春》这两首古诗时,我无意发现这两首古诗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以写景为主,写的季节都是春季,又都是唐朝诗人所作,而且都是围绕“江南”一带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不同点是:作者不同,所取景点也不同。因而我随即改变了原有的教案,同时出示了这两首古诗,让学生注意结合注释反复读,然后再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将相似点找出来,并说理由。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相互合作,自主探究找出了两首古诗的相似点。即: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的,写的都是江南一带,都写到了江花,如“日出江花红胜火”“千里莺啼绿映江”。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再读这两首古诗,讨论它们的不同之处。结果笔者发现学生的发现力也是惊人的。他们不光发现了作者不同,还发现所写景的地点不同,范围不同等。
三、融合情感演诗,再现古诗中的情境
大人常言道:小孩没胆。是啊,不管在什么场所,小学生都有一颗好表现自己的心。再说,“表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表演”可以化抽象语言符号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因而我抓住这些特点,在教学易表演的古诗时,等学生在了解诗意后,激励他们上台表演。他们的表演形式多样:有的会边演边把诗唱出来;有的会配画、配解说词演出来;有的更会相互合作,把诗演出来。记得在教学《凉州词》时,许多男同学联手扮演边塞将士,手举酒杯,以水代酒,开怀畅饮,少顷,便醉卧不醒。一位会弹琴的女生以古筝代替琵琶奏出那急促的曲调,好象催促将士赶快起来出征。看到此景,班上朗读特棒的同学随即吟诵出《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这样的再现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了边塞生活的疾苦以及将士的毫爽之气。再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一个学生饰贾岛,一个学生饰童子。他们在松树下相遇,便拱手相拜。当贾岛询问童子的师傅时,童子做出动作,指向远方正要回答时,同学也不约而同地大声读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语言使全班的同学产生了共鸣,一下子融进了诗境之中。
四、引导想象,配乐读诗,感受诗中的文景美
想象是开启智慧的大门、是创新的翅膀。学生学会想象又是促进学习思考的一条有效途径。再加上学生本来想象力又是极其丰富的。抓住此特点,我指导学生将诗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再置身其中,想所人诗人所想,感诗人所感。例如教学《惠崇春江晚景》时,我播放江南春天的美好风光,并配上苏轼为何写此诗的解说词的课件,,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我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如果是你作画,这幅画还有哪些美景要添?你要是此时站在那样美的地方,心理有何感受。想象之后,我再引导学生一起在配乐《春江花月夜》的曲调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从而深入地品味出诗中的语言文字美和景的独特美。
五、注重古诗积累,以便古诗改作
最近几年,在注重课外阅读的情况下,我们的小学生都沐浴在古典诗歌的雨露中,倘徉在名篇佳作的小径上,对于古诗的朗读,鉴赏能力也有了提高。因而教学一首古诗后,我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类似的古诗,并背诵。由于古诗积淀在学生的脑海中,他们随时都可激情四溢,诗兴大发。讲《春晓》一课的那一幕一直让我记忆犹新:那次正当我讲得正入神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将此诗改作了。”我听后没有生气,而是微笑地点头暗示他读出来。只见那同学摇头吟诵起:“夏夜太热了,处处蚊子咬。夜来敌敌畏,蚊子死光了。”也就那一刹那,我发现了同学们有创作的天赋。从那以后,我多次举行“古诗创作”活动。此后学校里便传出了像:“又是一年母亲节,又可为母献殷勤。”“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此次一相别,何时再相见”之类的诗句。
总之,我们改变传说的教学古诗模式,尝试新的方法,是必然的出路。因为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到更多的古诗,也能潜移默化地找到一条学习古诗的捷径,以便更好地铺开古典文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