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既是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挑战,又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学校工作应以德育为首,打造出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并凸显区域德育特色。激活本土文化资源,可以优化德育工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学校文化;德育教育;本土文化;德育特色
本土文化资源,就是指我们生活、生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激活本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学校教育中,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课题。笔者以何澄溪学校激活本土文化,发挥校外社会的教育作用,拓宽学校教育的范围,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教育的实施,让师生追求澄明而有特色的教育品牌。
一、盘点本土文化资源
(一)学校文化背景
何澄溪学校的学生来源于岳溪、大岭、官桥三个自然村,学校所处地域物质资源、人文资源非常丰富,乃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先生的家乡——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岳溪村,具有浓厚的侨乡文化。大岭村生态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记忆、价值、态度、信仰、感动、欲望、情调等内心的成长,这些感受的获得正是情意教学的目标,也正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行追求的成果。再者,大岭村生态旅游资源所提供自然实习是大众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好教材与教学环境,也是对书本教材的有益补充,使课程更加丰富,有利于确立与学习化社会相适应的课程观念,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保障,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证。
(二)本土文化资源
1. 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重点探讨玉带河、菩山第一泉、三眼泉以及大岭古树。
2. 人文景观:大岭历史名人传奇故事,名言对联等。
3. 民间文化:它又可称为下层文化,其范围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俗事物。主要探讨龙舟文化以及庙宇文化、民风礼俗文化。
4. 建筑文化:主要探讨祠堂建筑特色、蚝壳古建筑和桥梁建筑。
5. 僑乡文化:岳溪村、大岭村、官桥村三条村华侨比较多,他们都热衷捐资出力,为家乡作贡献。
二、将“澄明而有为”的内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1.“澄明而有为”成为何澄溪学子的人格理想。即,何澄溪小学要以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去引领学生“追求心灵澄明,崇尚人生有为”。这也意味着:何澄溪小学有了办学的理想与方向,全体师生就能为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奋进,打造办学品牌。
2.“澄明而有为”成为何澄溪小学师生的文化样态。即,何澄溪小学在践行校本化办学理念的进程中,“追求心灵澄明,崇尚人生有为”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全体师生的生活方式。这也意味着:何澄溪小学全体师生乐于共同描绘校本化的优质教育蓝图。
3.“澄明而有为”成为何澄溪小学的办学特色。即,何澄溪小学要以“追求心灵澄明,崇尚人生有为”的办学理念为引领,探索学校“以文化树立形象、以研修培育教师、以课程化养学生”三方面的特色化做法,彰显特色化办学的价值。这也意味着:何澄溪小学全体师生要让“澄明”与“有为”的价值日显。
三、激活本土文化资源,追求澄明而有为的教育策略
(一)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包括自然生态文化、建筑文化、制度文化、课堂文化等等。大岭村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广州市的美丽乡村。学校的办学史,即岳溪村、官桥村、大岭村乡民重视教育、集资励学,及其以中国澳门前特首何厚铧家族为代表的港澳侨民服务桑梓、爱满教育、敞现有为的演绎史。
1. 以“理念文化”彰显“澄溪人”的价值追求
从办学理念出发,进一步凝练何澄溪小学的理念文化,形成相应的体系,彰显全体“澄溪人”的“心灵澄明人更优,幸福生活在有为”的价值追求,并以其作为每届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了解“澄明有为文化”,享受六年“追求心灵澄明,崇尚人生有为”的教育生活,进而敞现“澄明而有为”的发展姿态。
2. 以“环境文化”呈现“澄溪人”的生活样态
培植“澄明日常,润化有为”的“澄明有为文化”,展现出“澄明而有为”的办学形象。校门正中央的花岗岩上镌刻着学校的校训“思进有为”;校园中央设计“群星璀璨大舞台”,是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一楼文化长廊打造“书香长廊”,设计流动书柜,国学经典赏读;教学楼走廊设计为“本土文化长廊”,展示大岭村、岳溪村的文化;楼梯边上创建“闪闪明星墙”,展示学生活动风采……让“澄明环境文化”化为师生教育生活的一部分,呈现出“澄溪人”的生活样态。
3. 以“诗意化校园”呈现“澄溪人”的书香情怀
漫步在校园,能看到每条柱子上那古朴的读书名言;走在文化长廊上,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可随手取流动书柜的书籍品读一番,也可驻足于国学经典廊内细品古人的智慧;走在教学楼的过道上,能看到过道的本土文化;走上学校的楼梯,能看到各具特色的阅读成果栏、诗书作品;进入学校的图书室,可享受现代化的阅读环境。低年级的学生可到“童心绘本小天地”感受阅读绘本的乐趣,中高年级的学生可到“主题阅览室”遨游书海;可欣赏丰富的岭南文化展馆,可在展板的“留言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言。
(二)本土文化资源——建立德育实践基地
德育教育以促进儿童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活动中突显发现、探究、研究、体验等认知和情感活动。大岭村环境自然优美,民风淳朴,文化古迹众多。学校不断对本土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建立学生德育实践基地,从活动中实践,从实践中体验,从体验中得到熏陶,从熏陶中树人立品。
1. 确立德育实践基地 我校本土资源比较丰富,德育处进行筛选,选择有意义、有代表性的资源作为基础。自然生态:玉带河、菩山泉、百年菩提树、樟树;建筑文化:显宗祠、文昌塔、两唐公祠、陈永思堂、大宗祠;爱国革命基地:炮楼、烈士纪念亭。
2. 主题性探究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队员们参观了“两堂公祠”,在参观中引导学生观察:两堂公兴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总体建筑布局为“三进三楹”,墙体全部用蚝壳砌成,两侧有着精美的木雕和石雕。石雕基本保存下来,形态各具特色,富有当时的文化特色,更反映出当时雕刻工艺的精湛。接着请来当地长辈为我们讲述了“两堂公祠”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在精美的建筑设计下感受古祠的美,使学生们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既增长了学生的见闻,也能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在思想上产生保护本村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实现知行合一。
(三)本土文化资源——整合德育校本课程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据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之一就是“研究制订核心素养体系”,并依据这一体系制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而本土化的德育校本课程,把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各科教学相结合,拓展和扩充了国家课程,有利于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本土文化资源整合到德育校本课程,无疑是使知识课程走向素养课程,推进课程的改革。根据本土文化资源开设的德育校本课程,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编写,让教师以官桥村、岳溪村、大岭村村史、村情及《大岭印象》为依托,重新编制《赤子之心 情系桑梓》和乡土教材《大岭古村文化》。这样使德育校本课程教育能得到落实,得到推进,从而更好地培養学生核心素养。
学会做人,是成就万事的前提和根本。通过激活本土文化资源,追求“澄明有为”,使学生体验家乡生活、学会做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家乡是营造良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氛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家乡教育的影响,家乡的一草一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更应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牢牢把握做人的最基本的内涵和要求,将做人的道理和行为习惯,渗透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中,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发展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校文化;德育教育;本土文化;德育特色
本土文化资源,就是指我们生活、生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激活本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学校教育中,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课题。笔者以何澄溪学校激活本土文化,发挥校外社会的教育作用,拓宽学校教育的范围,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教育的实施,让师生追求澄明而有特色的教育品牌。
一、盘点本土文化资源
(一)学校文化背景
何澄溪学校的学生来源于岳溪、大岭、官桥三个自然村,学校所处地域物质资源、人文资源非常丰富,乃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先生的家乡——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岳溪村,具有浓厚的侨乡文化。大岭村生态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记忆、价值、态度、信仰、感动、欲望、情调等内心的成长,这些感受的获得正是情意教学的目标,也正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行追求的成果。再者,大岭村生态旅游资源所提供自然实习是大众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好教材与教学环境,也是对书本教材的有益补充,使课程更加丰富,有利于确立与学习化社会相适应的课程观念,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保障,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证。
(二)本土文化资源
1. 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重点探讨玉带河、菩山第一泉、三眼泉以及大岭古树。
2. 人文景观:大岭历史名人传奇故事,名言对联等。
3. 民间文化:它又可称为下层文化,其范围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俗事物。主要探讨龙舟文化以及庙宇文化、民风礼俗文化。
4. 建筑文化:主要探讨祠堂建筑特色、蚝壳古建筑和桥梁建筑。
5. 僑乡文化:岳溪村、大岭村、官桥村三条村华侨比较多,他们都热衷捐资出力,为家乡作贡献。
二、将“澄明而有为”的内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1.“澄明而有为”成为何澄溪学子的人格理想。即,何澄溪小学要以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去引领学生“追求心灵澄明,崇尚人生有为”。这也意味着:何澄溪小学有了办学的理想与方向,全体师生就能为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奋进,打造办学品牌。
2.“澄明而有为”成为何澄溪小学师生的文化样态。即,何澄溪小学在践行校本化办学理念的进程中,“追求心灵澄明,崇尚人生有为”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全体师生的生活方式。这也意味着:何澄溪小学全体师生乐于共同描绘校本化的优质教育蓝图。
3.“澄明而有为”成为何澄溪小学的办学特色。即,何澄溪小学要以“追求心灵澄明,崇尚人生有为”的办学理念为引领,探索学校“以文化树立形象、以研修培育教师、以课程化养学生”三方面的特色化做法,彰显特色化办学的价值。这也意味着:何澄溪小学全体师生要让“澄明”与“有为”的价值日显。
三、激活本土文化资源,追求澄明而有为的教育策略
(一)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包括自然生态文化、建筑文化、制度文化、课堂文化等等。大岭村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广州市的美丽乡村。学校的办学史,即岳溪村、官桥村、大岭村乡民重视教育、集资励学,及其以中国澳门前特首何厚铧家族为代表的港澳侨民服务桑梓、爱满教育、敞现有为的演绎史。
1. 以“理念文化”彰显“澄溪人”的价值追求
从办学理念出发,进一步凝练何澄溪小学的理念文化,形成相应的体系,彰显全体“澄溪人”的“心灵澄明人更优,幸福生活在有为”的价值追求,并以其作为每届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了解“澄明有为文化”,享受六年“追求心灵澄明,崇尚人生有为”的教育生活,进而敞现“澄明而有为”的发展姿态。
2. 以“环境文化”呈现“澄溪人”的生活样态
培植“澄明日常,润化有为”的“澄明有为文化”,展现出“澄明而有为”的办学形象。校门正中央的花岗岩上镌刻着学校的校训“思进有为”;校园中央设计“群星璀璨大舞台”,是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一楼文化长廊打造“书香长廊”,设计流动书柜,国学经典赏读;教学楼走廊设计为“本土文化长廊”,展示大岭村、岳溪村的文化;楼梯边上创建“闪闪明星墙”,展示学生活动风采……让“澄明环境文化”化为师生教育生活的一部分,呈现出“澄溪人”的生活样态。
3. 以“诗意化校园”呈现“澄溪人”的书香情怀
漫步在校园,能看到每条柱子上那古朴的读书名言;走在文化长廊上,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可随手取流动书柜的书籍品读一番,也可驻足于国学经典廊内细品古人的智慧;走在教学楼的过道上,能看到过道的本土文化;走上学校的楼梯,能看到各具特色的阅读成果栏、诗书作品;进入学校的图书室,可享受现代化的阅读环境。低年级的学生可到“童心绘本小天地”感受阅读绘本的乐趣,中高年级的学生可到“主题阅览室”遨游书海;可欣赏丰富的岭南文化展馆,可在展板的“留言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言。
(二)本土文化资源——建立德育实践基地
德育教育以促进儿童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活动中突显发现、探究、研究、体验等认知和情感活动。大岭村环境自然优美,民风淳朴,文化古迹众多。学校不断对本土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建立学生德育实践基地,从活动中实践,从实践中体验,从体验中得到熏陶,从熏陶中树人立品。
1. 确立德育实践基地 我校本土资源比较丰富,德育处进行筛选,选择有意义、有代表性的资源作为基础。自然生态:玉带河、菩山泉、百年菩提树、樟树;建筑文化:显宗祠、文昌塔、两唐公祠、陈永思堂、大宗祠;爱国革命基地:炮楼、烈士纪念亭。
2. 主题性探究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队员们参观了“两堂公祠”,在参观中引导学生观察:两堂公兴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总体建筑布局为“三进三楹”,墙体全部用蚝壳砌成,两侧有着精美的木雕和石雕。石雕基本保存下来,形态各具特色,富有当时的文化特色,更反映出当时雕刻工艺的精湛。接着请来当地长辈为我们讲述了“两堂公祠”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在精美的建筑设计下感受古祠的美,使学生们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既增长了学生的见闻,也能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在思想上产生保护本村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实现知行合一。
(三)本土文化资源——整合德育校本课程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据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之一就是“研究制订核心素养体系”,并依据这一体系制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而本土化的德育校本课程,把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各科教学相结合,拓展和扩充了国家课程,有利于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本土文化资源整合到德育校本课程,无疑是使知识课程走向素养课程,推进课程的改革。根据本土文化资源开设的德育校本课程,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编写,让教师以官桥村、岳溪村、大岭村村史、村情及《大岭印象》为依托,重新编制《赤子之心 情系桑梓》和乡土教材《大岭古村文化》。这样使德育校本课程教育能得到落实,得到推进,从而更好地培養学生核心素养。
学会做人,是成就万事的前提和根本。通过激活本土文化资源,追求“澄明有为”,使学生体验家乡生活、学会做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家乡是营造良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氛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家乡教育的影响,家乡的一草一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更应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牢牢把握做人的最基本的内涵和要求,将做人的道理和行为习惯,渗透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中,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发展打下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