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达设定目标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案例 评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A-0055-02
  当下,阅读教学高耗低效,原因颇多,有一点就是教学目标设定出了问题。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支配着教学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以往“理解”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学目标指向于基于“知识”和“认知”层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把握中心主旨。其实,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探索知识的应用。下面以《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为例说明。
  一、理解爱
  【案例呈现】
  (一)默读第二自然段,用心去敲打每一个字词,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圈划出这些词句。
  (二)小组交流“抚摸”“悄悄塞”“念叨”“一直看”等词语。
  品析“抚摸”。联系生活经验品味“抚摸”,读出词语背后隐含的情感。
  品析“一直看”。
  1你在家吃饭时,一般谁会笑眯眯看着你?你感受到什么?是呀,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往往隐藏在简单的动作中,“一直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亲人般的感情。
  2彭德怀杀骡子的决心是一时兴起而为吗?(不是,从当时部队所处的境遇以及“盯”字感受到)彭德怀舍得杀骡子吗?所以“一直看”的背后是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念念不舍。
  (三)读这段,读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那份真挚的感情。
  【评析】此环节学生先自读探究,然后教师抓住“抚摸”“一直看”等关键词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深厚的感情,最后通过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份真挚之情。显然教师是把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作为教学目标的,在这样的目标设定下,课堂教学是对内容的深挖,学生得到的是“意义”和“情感”。
  【反思】阅读教学仅仅是“理解”吗?阅读教学也只是在学生获得“意义”和“情感”时止步吗?显然不是。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对《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老师基本上都是从“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却将它杀掉?”这个问题入手,通过学习得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主题,并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感受彭德怀的大爱精神。显然,这样的教学其实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作为目标指向的。新课程标准凸显了“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以“基于表达”而设定教学目标。这样显然要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即作者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据此,对《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我们应该在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爱的伟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份真挚的“爱”的,从而让学生习得语言表达的智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那作者是如何表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以及战士的爱的呢?这个自然段作者除了抓住彭德怀的语言、动作来表达他对大黑骡子的爱,还有三点。一是境遇的特定,长征途中最艰苦的历程;二是特殊的情况,部队断粮;三是特别的任务,殿后。这些因素决定了对这支队伍来说,粮食就意味着生命,意味着生存下去的希望,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彭德怀还“悄悄”地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干粮分给大黑骡子。虽是小事,但却彰显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那份厚重而深沉的感情。从全篇来看,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其实是为“杀骡子”作铺垫,进而衬托出彭德怀对战士的爱。另外,对高年段学生来说,学习重点已经由对段的学习过渡到对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是教学重点。
  二、表达爱
  【案例呈现】
  (一)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
  (二)虽然只有短短五句话,但让我们感受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厚重的爱。那作者是如何把这份情感表达出来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圈划出支持你观点的词句。
  (三)交流:抓住人物的动作与语言。相机引导学生品析“抚摸”“念叨”“悄悄地塞”“一直看”这些词,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真切的感情。
  (四)是呀,作者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刻画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还不止于此。把这段放到全文中去仔细品味,你会有新的发现。
  (五)引导:大家想一想,在长征途中能让我们感受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事情很多,但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喂骡子这件事呢?再读课文。
  (六)交流:部队断粮,战士晕倒。粮食对他们来说其实就意味着生存下去的希望,而彭德怀把仅有的一点粮食给大黑骡子吃,在他们身处“绝境”时彭德怀想到的是大黑骡子而几乎忘却自己,所以喂骡子这件事最能表达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这就是典型事例。
  【评析】这次,笔者紧扣探究表达这条线,引导学生探求作者如何表达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目标指向不只是引导学生获得“意义”与“情感”,更是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但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更懂得了既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与动作这些细节来表达爱,还可以通过典型事例来凸显爱。在这样目标设定下的教学,学生得到的是方法,习得的是表达的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提高语文素养。(责编 黄鸿业)
其他文献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认知  《24时计时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90-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因此,在教学新的知识之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找准学生认知的起点,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一次教研活动中
期刊
【关键词】《认识分数》 数学教学  发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92-01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应该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效的运转中。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全面了解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还要灵活使用教材,引领学生积极思维,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期刊
【关键词】生活 学科 网络信息  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18-01  依据建构主义的课程观,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应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真实世界;应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复杂社会。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更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既要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内涵,又要优化并充分利用语文环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时空得以真正延伸与
期刊
【关键词】叙事 情节 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65-01  小学语文叙事类的课文往往具有很强的故事性,通过人物、细节的刻画和描写,让学生对文中人物产生或喜爱、或崇敬、或厌恶、或同情等情感,读起来兴致盎然。扣住此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故事的发展线索、情节变化中,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文本特色,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一、培养
期刊
【关键词】感性认识 生活实际  直观教学 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36-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应用,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抽象、概括、分析、推理,这不仅可以加深
期刊
【关键词】《认识钟表》 切入点  体验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64-01  在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中“大约几时”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钟面,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师同时出示教材中的两个钟面)  生:这两个钟面上都不是7时了,因为分
期刊
【关键词】《斗笠》 诗歌 情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51-01  《斗笠》是一首感情细腻、真挚的现代诗,全诗以斗笠为载体,写了儿子离乡之时,母亲没有好礼相送,只是吩咐儿子戴上一顶斗笠,将浓浓乡情与深深母爱融为一体,既体现了母亲善良与真挚的情怀,又展现了母亲崇高而伟大的胸怀。在执教本课时,笔者以“情”为线,以“读”为本,创
期刊
【关键词】数学教学 直观生活  计时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8A-  0050-02  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尊重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如何让学生建立直观思维模式,是笔者一直努力探究的问题。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要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数学思维。为此
期刊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材解读 数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A-0014-01  近年来,多数小学教师在解读数学教材时往往走入误区,会犯眼高手低的错误。在解读教材时,笔者认为需要注意几点:第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第二,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第三,编排有效的教学方案;第四,充分挖掘细节。以上几点充分表明了解读教材时必须小处着手、大处着
期刊
【关键词】哲理童话《毛毛》 阅读密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A-0048-02  《毛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推荐篇目,这篇童话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紧张刺激,内容富于趣味性与精神力量,同时又蕴含着隽永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启发作用。如果学生不能读懂、读透童话背后的深意,突破思维的限制并更上一个层次,那么这篇哲理童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