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工作能力考试是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实现专门用途英语(ESP)转型的重要一步。它所产生的反拨作用,对外语教学满足国家外语能力要求和国际战略化需求,提高我国整体劳动力素质,必将产生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介绍了基于英语工作能力考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关键词: 英语工作能力考试 EGP ESP EAP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对于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时代需要大量高精尖的人才,既要专业技术精湛,又要有较强的英语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在新的时代要求和教学理念指导下正在与时俱进地发展。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术英语的基础,才能掌握大量专业词汇和提高业务水平。我们要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国际化的形势。这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一、英语工作能力考试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其所面临的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如今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由蔡基刚教授牵头,不仅邀请了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大学英语专家参与设计,而且吸引了一些知名人力资源和测评专家参与研发,英语工作能力考试应运而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工作能力考试重新定义了英语在工作应用中的能力结构,其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英语语言考试。
英语工作能力考试采用的模块化组合考试可谓独树一帜,分为通用英语能力模块和专业用途英语能力模块。通用英语能力模块是必选考试项目,专业用途英语能力模块(专业模块)为自选项目。考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职业方向,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模块考试,这样既能兼顾不同考生的横向评估,又能实现专业领域的纵向评价,方便用人单位的考评[1]。
英语工作能力考试最大的变化在于考试内容,其考试内容不再以语言元素为出发点,而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考查考生在工作环境下的理解、思维、沟通、计划、执行、管理六大能力。很显然,考试内容倾向于工作思维和语言应用的结合,侧重考查考生在英语工作环境下如何思考、如何做、怎样做得更好。
事实上,高分低能一直是国内大学英语屡遭诟病的地方。英语工作能力考试的设计初衷是满足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英语能力的要求,特别是企业看重的英语工作能力的评价。鉴于用人企业对求职大学生真正英语能力的关注,英语工作能力考试运用互联网技术,让用人单位通过二维码或其他途径获取求职者详尽成绩分析。同时,可以听到考生的英语口语作文,看到考生的英语写作,从而获得求职者更直观的英语能力感受。
二、基于英语工作能力考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以年级为区分,比如:大一以学习EGP为主,大二以ESP为主,大三以EAP为主。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了以听说为基础的语言交际能力,所以大学课程就演变成了综合英语课程。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打好英语语言基础,使学生能够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水平。然而,EGP教学只能满足英语水平和要求较低同学的需求,绝大部分同学通过高中学习,已经基本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通用英语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复。尤其是当通用英语课改变成四、六级考试辅导课之后,部分同学认为大学英语的学习缺乏挑战,他们认为在大学的英语课上没有学到什么,也没有进步,这样,学习中存在普遍的倦怠现象就不难理解了。EGP+EAP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不是用学术英语取代通用英语,而是将EGP和ESP有机结合,突出学科英语的教学重心地位。通用英语教学侧重语言能力的训练为学术英语教学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学术英语教学作为通用英语教学的后续课程,侧重对专业英语知识的传授,旨在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能力[2]。因此,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需求合理地设置英语课程。
利用网络等资源努力创设各类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有效语境,使ESP课堂成为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学习场所,这将会对高校的ESP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EGP+ESP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通过EGP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奠定一定的语言基础,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同时,EGP的教学可以满足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需求,增加就业的砝码。然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专业课程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将教学模式的重心由基础的英语学习转向专业英语的学习,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和社会对英语语言技能的需求[3]。强调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运用英语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学术交际技能和策略、学术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书面交流能力,如:能够用英语听讲座、学习并记笔记、参加学术讨论和撰写文献论文和报告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重心必然是学术英语。
参考文献: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31e860102vay1.html.
[2]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5).
[3]陆雷娜.浅谈EAP和ESP/EAP相融合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9).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14DB272
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度“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新媒体环境下以专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WYZDB14044。
关键词: 英语工作能力考试 EGP ESP EAP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对于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时代需要大量高精尖的人才,既要专业技术精湛,又要有较强的英语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在新的时代要求和教学理念指导下正在与时俱进地发展。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术英语的基础,才能掌握大量专业词汇和提高业务水平。我们要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国际化的形势。这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一、英语工作能力考试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其所面临的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如今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由蔡基刚教授牵头,不仅邀请了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大学英语专家参与设计,而且吸引了一些知名人力资源和测评专家参与研发,英语工作能力考试应运而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工作能力考试重新定义了英语在工作应用中的能力结构,其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英语语言考试。
英语工作能力考试采用的模块化组合考试可谓独树一帜,分为通用英语能力模块和专业用途英语能力模块。通用英语能力模块是必选考试项目,专业用途英语能力模块(专业模块)为自选项目。考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职业方向,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模块考试,这样既能兼顾不同考生的横向评估,又能实现专业领域的纵向评价,方便用人单位的考评[1]。
英语工作能力考试最大的变化在于考试内容,其考试内容不再以语言元素为出发点,而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考查考生在工作环境下的理解、思维、沟通、计划、执行、管理六大能力。很显然,考试内容倾向于工作思维和语言应用的结合,侧重考查考生在英语工作环境下如何思考、如何做、怎样做得更好。
事实上,高分低能一直是国内大学英语屡遭诟病的地方。英语工作能力考试的设计初衷是满足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英语能力的要求,特别是企业看重的英语工作能力的评价。鉴于用人企业对求职大学生真正英语能力的关注,英语工作能力考试运用互联网技术,让用人单位通过二维码或其他途径获取求职者详尽成绩分析。同时,可以听到考生的英语口语作文,看到考生的英语写作,从而获得求职者更直观的英语能力感受。
二、基于英语工作能力考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以年级为区分,比如:大一以学习EGP为主,大二以ESP为主,大三以EAP为主。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了以听说为基础的语言交际能力,所以大学课程就演变成了综合英语课程。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打好英语语言基础,使学生能够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水平。然而,EGP教学只能满足英语水平和要求较低同学的需求,绝大部分同学通过高中学习,已经基本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通用英语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复。尤其是当通用英语课改变成四、六级考试辅导课之后,部分同学认为大学英语的学习缺乏挑战,他们认为在大学的英语课上没有学到什么,也没有进步,这样,学习中存在普遍的倦怠现象就不难理解了。EGP+EAP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不是用学术英语取代通用英语,而是将EGP和ESP有机结合,突出学科英语的教学重心地位。通用英语教学侧重语言能力的训练为学术英语教学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学术英语教学作为通用英语教学的后续课程,侧重对专业英语知识的传授,旨在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能力[2]。因此,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需求合理地设置英语课程。
利用网络等资源努力创设各类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有效语境,使ESP课堂成为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学习场所,这将会对高校的ESP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EGP+ESP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通过EGP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奠定一定的语言基础,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同时,EGP的教学可以满足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需求,增加就业的砝码。然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专业课程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将教学模式的重心由基础的英语学习转向专业英语的学习,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和社会对英语语言技能的需求[3]。强调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运用英语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学术交际技能和策略、学术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书面交流能力,如:能够用英语听讲座、学习并记笔记、参加学术讨论和撰写文献论文和报告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重心必然是学术英语。
参考文献: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31e860102vay1.html.
[2]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5).
[3]陆雷娜.浅谈EAP和ESP/EAP相融合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9).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14DB272
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度“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新媒体环境下以专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WYZDB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