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市政工程质量概念;工程开工前质量措施的制定;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检验;施工机械的选择;、关键工序、隐蔽工序的控制及人员调动和安全管理方面的阐述,总结出如何保障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材料管理;工序控制;人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0121-02
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归根结底就是工程质量的竞争。在现今社会人们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是施工单位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当今市场竞争体制下工程施工单位生存的基础和保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否则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和质量缺陷时,便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或工期的延长,严重的质量问题将影响到项目建成后的使用,所以把住质量关是我们企业单位施工中的重中之重。
到底什么是“质量”呢?
1、质量的概念
在国际标准ISO9000:2000中对质量作了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要求不仅是指顾客的要求,还应包括社会的需求,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现行的关政策。质量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和相对性。就市政工程而言,质量应具有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2、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就是指导和控制某组织与质量有关的彼此协调的活动。它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因此,质量管理可进一步解释为确定和建立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3、市政工程质量管理
所谓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指在建设工程质量法规的强制性下,市政工程施工项目中包括施工单位指导、控制相关机构协调并改进包括方针、目标的制定、质量的策划及质量的控制等与质量有关的活动。当中,工程质量是该施工项目的建设核心,对于该工程建设的成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是建筑施工工程要完成三大控制目标(质量、投资、进度)的重点内容。对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形成全过程实施积极有效地监控,将可能或已对市政工程质量构成的影响例如管理、技术及人力资源因素等置于领导的控制状态下,实现建设工程应有的效益,是当前建筑企业所应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之一。
如何做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工程开工前的管理
1、施工项目经理部的施工技术负责人在接受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后,应及时召集本项目经理部的全体人员熟悉工程情况、设计意图一起仔细审核工作施工图,核对管道的线路位置是否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相符,是否与其它功能的管线相交时会产生标高上的矛盾等等,一旦发现有出入应及时与设计人员协商更正,切忌单方修改设计图。然后依照相关标准和要求编制详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质量网络,定期检查该体系在施工项目上的进行情况,从而除去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
2、依照有关标准、规定做好施工前各道工序的施工交底工作,只有把住施工技术交底这一点,才能确保施工人员牢记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及施工标准,从而达到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3、对各工序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关键工序要在开工前做出明确的施工要求及预防预案。如防止槽底被水淹泡,在紧急情况下要多配备抽水用具及发电机,安管时各种计量器具的检验及容易出现偏差的纠正措施等,从而为保证工程质量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施工质检人员的管理
工程质量的优劣靠的是稳定的、高素质的施工质检队伍,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也是对人的管理。首先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落实现场质量责任制,充分落实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各竣工工序必须经质量人员检验合格并报监理人员复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步工序。将质量管理放在第一位,制定工程质量的考核办法,充分赋予质检人员相应的权利,订立必要的奖惩制度,造成质量事故的应予以相应的处罚。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对质量事故处理实行“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放过。除此之外,应定期加强对质量管理人员和全体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项目中的每一个人都自觉把质量的重要性摆在首位,只有把住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关才能达到整个工程的创优目标。
三、材料的管理
材料的質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整个工程的质量也就失去了质量的意义。所以对工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要按QSE质量认证标准严格控制。
1、材料进场后,先查看所有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出厂合格证、实验报告等是否合格,合格后进行外观检查,还必须对有合格证的原材料进行抽检并送至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复验,抽检合格者才能使用。试验内容完整,合格率达到100%,砼,砂浆标号按实验室给定的配比执行。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及时从现场清除出去,以防止误用于工程施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
2、安排专人负责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每次施工前,要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3、检查配合比单,检查原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和料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有变化要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或禁止拌制。
4、检查原材料数量(含外加剂、掺和料数量),每班抽查不少于5次。
5、记录运送时间和搅拌时间。
6、检查养护条件以及试验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7、指定专人负责现场的检测、试件工作
8、按规定在现场留取试件,试件组数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四、工程机械的管理
施工机械设备质量的控制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人机配合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贯彻“人机固定”的原则,凡需配备专人操作的大、中型机械设备必须定人、定机、定岗,持证上岗操作的制度。
2、所有的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懂得所操作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安全技术操作及保养规程,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机械。
3、施工机械设备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的选择,使用管理和保养等方面。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上要做到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状况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设备性能良好。
从而满足和保证施工质量的要求,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五、施工工序的管理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施工工序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必须达到相关的规范标准。主要体现在:
1、严格执行各种标准、规范,并严格执行落实在每一道工序。
2、认真做好质量自检、互检。
3、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成品进行检验,严格控制隐蔽工程的验收,认真进行工程的交接及验收,验收前进行自检,做到不合格不转序,严格按照三检制度,隐蔽验收制度执行,未通过验收的工序立刻返工。
4、明确市政工程的关键工序及技术措施。
六、安全管理
要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如果一个工程完成之际发生了重大事故,那么也就失去了“质量”的意义。
总之,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质量隐患,所以我们必须以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创造更多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 丛培经.施工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 苏振民.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 范志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措施[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9).
[4]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材料管理;工序控制;人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0121-02
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归根结底就是工程质量的竞争。在现今社会人们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是施工单位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当今市场竞争体制下工程施工单位生存的基础和保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否则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和质量缺陷时,便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或工期的延长,严重的质量问题将影响到项目建成后的使用,所以把住质量关是我们企业单位施工中的重中之重。
到底什么是“质量”呢?
1、质量的概念
在国际标准ISO9000:2000中对质量作了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要求不仅是指顾客的要求,还应包括社会的需求,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现行的关政策。质量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和相对性。就市政工程而言,质量应具有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2、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就是指导和控制某组织与质量有关的彼此协调的活动。它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因此,质量管理可进一步解释为确定和建立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3、市政工程质量管理
所谓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指在建设工程质量法规的强制性下,市政工程施工项目中包括施工单位指导、控制相关机构协调并改进包括方针、目标的制定、质量的策划及质量的控制等与质量有关的活动。当中,工程质量是该施工项目的建设核心,对于该工程建设的成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是建筑施工工程要完成三大控制目标(质量、投资、进度)的重点内容。对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形成全过程实施积极有效地监控,将可能或已对市政工程质量构成的影响例如管理、技术及人力资源因素等置于领导的控制状态下,实现建设工程应有的效益,是当前建筑企业所应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之一。
如何做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工程开工前的管理
1、施工项目经理部的施工技术负责人在接受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后,应及时召集本项目经理部的全体人员熟悉工程情况、设计意图一起仔细审核工作施工图,核对管道的线路位置是否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相符,是否与其它功能的管线相交时会产生标高上的矛盾等等,一旦发现有出入应及时与设计人员协商更正,切忌单方修改设计图。然后依照相关标准和要求编制详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质量网络,定期检查该体系在施工项目上的进行情况,从而除去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
2、依照有关标准、规定做好施工前各道工序的施工交底工作,只有把住施工技术交底这一点,才能确保施工人员牢记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及施工标准,从而达到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3、对各工序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关键工序要在开工前做出明确的施工要求及预防预案。如防止槽底被水淹泡,在紧急情况下要多配备抽水用具及发电机,安管时各种计量器具的检验及容易出现偏差的纠正措施等,从而为保证工程质量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施工质检人员的管理
工程质量的优劣靠的是稳定的、高素质的施工质检队伍,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也是对人的管理。首先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落实现场质量责任制,充分落实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各竣工工序必须经质量人员检验合格并报监理人员复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步工序。将质量管理放在第一位,制定工程质量的考核办法,充分赋予质检人员相应的权利,订立必要的奖惩制度,造成质量事故的应予以相应的处罚。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对质量事故处理实行“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放过。除此之外,应定期加强对质量管理人员和全体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项目中的每一个人都自觉把质量的重要性摆在首位,只有把住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关才能达到整个工程的创优目标。
三、材料的管理
材料的質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整个工程的质量也就失去了质量的意义。所以对工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要按QSE质量认证标准严格控制。
1、材料进场后,先查看所有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出厂合格证、实验报告等是否合格,合格后进行外观检查,还必须对有合格证的原材料进行抽检并送至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复验,抽检合格者才能使用。试验内容完整,合格率达到100%,砼,砂浆标号按实验室给定的配比执行。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及时从现场清除出去,以防止误用于工程施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
2、安排专人负责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每次施工前,要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3、检查配合比单,检查原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和料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有变化要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或禁止拌制。
4、检查原材料数量(含外加剂、掺和料数量),每班抽查不少于5次。
5、记录运送时间和搅拌时间。
6、检查养护条件以及试验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7、指定专人负责现场的检测、试件工作
8、按规定在现场留取试件,试件组数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四、工程机械的管理
施工机械设备质量的控制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人机配合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贯彻“人机固定”的原则,凡需配备专人操作的大、中型机械设备必须定人、定机、定岗,持证上岗操作的制度。
2、所有的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懂得所操作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安全技术操作及保养规程,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机械。
3、施工机械设备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的选择,使用管理和保养等方面。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上要做到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状况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设备性能良好。
从而满足和保证施工质量的要求,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五、施工工序的管理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施工工序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必须达到相关的规范标准。主要体现在:
1、严格执行各种标准、规范,并严格执行落实在每一道工序。
2、认真做好质量自检、互检。
3、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成品进行检验,严格控制隐蔽工程的验收,认真进行工程的交接及验收,验收前进行自检,做到不合格不转序,严格按照三检制度,隐蔽验收制度执行,未通过验收的工序立刻返工。
4、明确市政工程的关键工序及技术措施。
六、安全管理
要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如果一个工程完成之际发生了重大事故,那么也就失去了“质量”的意义。
总之,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质量隐患,所以我们必须以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创造更多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 丛培经.施工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 苏振民.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 范志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措施[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9).
[4]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