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剂复合物对急性紫外线照射所致皮肤日晒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含维生素C/E及阿魏酸的抗氧化剂复合物对模拟目光照射所致皮肤急性日晒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招募12名健康志愿者,在背部分别选取4个试验区域。区域1和区域2分别涂抹抗氧化剂复合物和基质共4天,第4天涂抹产品半小时后予1~5倍最小红斑量的模拟目光照射;区域3仅予照光而不涂抹任何产品(阳性对照);区域4不予照光亦不涂抹任何产品(空白对照)。对各区域留取大体照片,测量皮肤红斑指数。结果:随光照剂量增加,各区域红斑颜色逐渐加深、红斑指数均值逐渐升高。区域1的红斑程度及红斑指数差值显著低于区域2或区域3。结论:外用含维生素C/E及阿魏酸的抗氧化剂复合物可有效保护模拟日光照射引起的急性日晒伤。
  [关键词]抗氧化剂;紫外线照射;日晒伤
  [中图分类号]R75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7-1170-03
  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是引起皮肤氧化应激的一个因素。过度的uV照射造成细胞内活性氧基团的生成增加,损伤细胞内的脂质、蛋白和核酸,从而导致皮肤出现晒伤、光老化、免疫抑制、基因突变甚至皮肤肿瘤。局部应用抗氧化剂能调节这些事件的启动和进展,消除uV照射引起的皮肤氧化损伤。研究表明,维生素C/E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可协同清除自由基。也有研究表明,阿魏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对过氧化氢、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亚硝基都有强烈的清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含维生素C/E及阿魏酸的抗氧化剂复合物对模拟日光照射引起皮肤日晒伤的保护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志愿者:招募12名健康女性志愿者,年龄18~60岁,皮肤类型为FitzpatrickⅢ~Ⅳ,每位志愿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无系统性疾病或皮肤病;未接受系统性治疗及皮肤局部治疗;无光敏史:非妊娠或哺乳妇女;自愿遵守研究方案与指导。该研究经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实验于1~3月(北方冬季)进行,以尽量减少外界环境中uV的影响。
  1.2试验产品:抗氧化剂复合物(抗坏血酸、生育酚、阿魏酸、氢氧化钠、溶液/水、双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单十二醚一23、苯氧乙醇、透明质酸钠)和基质(溶液/水、双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单十二醚23、苯氧乙醇、透明质酸钠)均由美国欧莱雅公司提供。
  1.3试验仪器
  1.3.1数码相机(Coolpix 5700,Nikon,日本)。
  1.3.2日光模拟器:采用Multiport目光模拟器GS-2006(Aohua Co,中国北京)。此日光模拟器有450W氙气灯和一个双色性的镜子。照射光将被WG320与UGll(Schott,C1ichy,法国)滤过传输出连续波长为290~400nm的光。WG320为1mm厚的短的切断滤光镜,UGll为lmm厚的长的切断滤光镜(Schott)。皮肤表面的光辐照度由校准的SUN5数字分光辐射度计(中国北京国家测量部)进行测量。此日光模拟器可发射出15倍太阳强度的模拟日光。
  1.3.3窄谱分光光度计(Mexameter MX18,COURAGE+KHAZAKA公司,德国)。
  1.4具体操作步骤
  1.4.1在志愿者背部取4个非曝光区域。区域1和区域2分别涂抹抗氧化剂复合物和基质各75ml,连续4天,第4天涂抹产品半小时后予1~5倍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dose,MED)的模拟日光照射;区域3仅予上述模拟日光照射而不涂抹任何产品(阳性对照);区域4不予照光亦不涂抹任何产品(空白对照)。详见图1。
  1.4.2于试验开始前(D1)和照光24h后(D5)分别对受试区域的各部位留取大体照片。同时,测量皮肤红斑指数(erythema index,EI),每个部位测三次,取平均值。
  1.5数据处理:EI差值=EI均值-EI均值
  1.6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肉眼所见红斑:经模拟日光照射后,除区域1的1MED部位未出现红斑,其它所有照光部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红斑(图2)。区域2和区域3的1MED部位仅见淡红斑,与区域1的2MED部位红斑程度相同。随着照光强度的增加,3个区域的红斑颜色较前逐渐加深,区域2和区域3的5MED部位红斑颜色最深,呈深红色甚至伴有轻度水肿,区域1的5MED部位红斑程度仅与区域2和区域3的3MED部位相当。
  2.2各部位EI差值:试验开始前各区域EI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经1~5倍IVIED的模拟日光照射,各照光部位EI均值逐渐升高。但区域1的各部位EI差值显著低于区域2或区域3的相应部位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图3。
  3讨论
  正常皮肤具有相对完善的抗氧化体系,可以消除氧化应激,但长期反复暴露于UV中会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因不能完全清除而造成氧化损伤。有研究表明,遮光剂仅部分阻止UV进入皮肤,而抗氧化剂的活性可在皮肤内维持数天,通过启动细胞内的保护机制,从皮肤内部起到防光作用。在护肤品中加入抗氧化剂可能起到防止UV诱发的皮肤炎症、光老化的作用,甚至抑制皮肤肿瘤的发生。
  本研究中,经急性模拟日光照射后,阳性对照区域及基质对照区域的红斑颜色随UV剂量增大而逐渐加深,提示UV所致的急性日晒伤呈剂量依赖性。外用含维生素C/E及阿魏酸的抗氧化剂复合物后,这种剂量依赖性在3~5MED部位表现不再明显。外用抗氧化剂很好地抑制了uV所致急性日晒伤,1MED的UV不能诱发红斑,2MED仅诱发了隐约可见的红斑,5MED诱发的红斑仅与阳性对照区域的3MED诱发的红斑程度相当。应用窄谱分光光度计测得的皮肤表面的EI值可间接检测皮肤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该指标可客观反映由于毛细血管扩张所致红斑引起的皮肤颜色的变化,EI值越大提示皮肤越红。我们的研究测得的EI值与上述肉眼所见的红斑结果有相似之处。阳性对照区域与抗氧化剂区域的EI差值基本相差一个MED梯度,例如阳性对照区域2MED的EI差值与抗氧化剂区域3MED的EI差值相当,以此类推。在同一个MED剂量下,阳性对照区域或基质对照区域的EI差值显著高于抗氧化剂区域的EI差值,进一步提示抗氧化剂对于UV诱导的皮肤变红起到了抑制作用。
  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两种基本的营养物质,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和阻止氧化压力诱导的细胞损害。维生素E,主要是a-生育酚,是生物脂质相主要的过氧化氢自由基清除者,它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实现的。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通过与过氧化物阴离子或羟氢氧基反应来干扰UV诱发的氧化压力产生,从而清除细胞和循环系统水相中的自由基。复合物中的阿魏酸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酚酸,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它既能抑制与自由基生成相关酶的产生或活性,又能促进与自由基清除相关酶的生成或活性,从而清除自由基。当阿魏酸加入到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中后,两种维生素的外用传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化学稳定性提升,对于日光照射的光保护作用成倍提高。
  综上,本研究表明含维生素C/E及阿魏酸的抗氧化剂复合物可对模拟日光照射诱发的急性日晒伤起到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超低温液氮冷冻技术冻存复苏黑素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分析自体黑素细胞移植治疗大面积白癜风的疗效。方法:负压吸疱获取患者正常表皮片,Hu16培养基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应用超低温液氮冷冻技术冻存复苏黑素细胞,检测黑素细胞的分裂时间(DOT)、黑素含量(M)、黑素制造量(MP)和树突数。受皮区应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磨削去表皮后,以黑素细胞密度6~10×104个/cm2进行移植。所有患者均
期刊
腋臭是常见病,由于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往往根治腋臭的愿望非常迫切。其原因是大汗腺分泌的汗液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特殊气味。治疗上主要是如何去除大汗腺。我科在小切口皮下剥离修剪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及改进。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6例,男14例,女22例,均为双侧,年龄18~42岁,其中经激光治疗无效6例。  1.2术前准备:术前查体、剪短腋部毛发,女性避开月经期。  1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与分析白癜风伴发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分析不同类型的白癜风与其伴发疾病的关系,探讨白癜风的发病机制。方法:以调查表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10 821例,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10 821例白癜风患者中有743例出现伴发疾病,伴发率为6.87%。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本研究中白癜风伴发率最高的一类疾病,共599例(5.54),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疾病3
期刊
[摘要]目的:介绍应用阴囊全厚皮片游离移植矫治系带过短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包皮系带过短患者11例,其中先天性包皮系带过短3例,包皮环切术后包皮系带过短8例,应用阴囊全厚皮片游离移植进行矫治,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结果:11例患者中,术后植皮均成活良好,患者勃起疼痛有明显改善,对形态及功能均满意。结论:应用阴囊全厚皮片游离移植的方法矫治包皮系带过短,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重睑成形术同期Park z法矫治内眦赘皮的美容效果。方法:按Park z法画线标记,切开标记线,松解内眦韧带与皮肤间的纤维粘连,局部调整皮肤后间断缝合。然后常规行重睑术。结果:57例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受访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重睑线自然流畅,内眦赘皮矫正充分,无一例复发。泪阜显露适中,瘢痕不明显。结论:此法适用于各型内眦赘皮。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术后效果理想、无复发,近远期瘢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先天性副鼻畸形的诊断,总结归纳副鼻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8年起收治副鼻畸形4例,其中3例为单纯型副鼻畸形,采用单纯副鼻切除加局部改形术,矫正畸形取得良好效果;1例为复杂型副鼻畸形,采用鼻孔成形加局部改形术,术后效果满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形态基本满意。结论:先天性副鼻畸形属于极其罕见的先天性鼻畸形,由于国内外报道不多,目前没有公认的统一术式,笔者根据以往经
期刊
基底细胞癌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多有日光照射史,发生在颜面等暴露部位多见,而发生在外阴、腋下等非暴露部位少见。笔者遇见同时发生在外阴、腋下的基底细胞癌患者1例,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手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某女,59岁,左腋下、外阴部发现肿物1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腋下、外阴部出现绿豆大小肿物,质硬,逐渐增大,患者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未予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重睑术后并发症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针对重睑术后常见几类并发症,采用上睑缘切口切除多余松弛皮肤、眶隔脂肪、眼轮匝肌、松解上睑皮下瘢痕粘连、缝合睑缘切口后再联合上睑连续埋线的方式重睑成形。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一2年,修复重睑术后并发症62例,61例术后效果满意,1例因重睑过宽上睑凹陷,组织缺损过多而修复效果不佳。结论:采用上睑缘切口,能有效去除埋线法不能去除的上睑多余松弛皮肤
期刊
重险术是国内整形外科最为常见、也是极易造成医疗纠纷的手术之一,究其原因多为重睑术后常见并发症一两侧重睑不对称所致。特别是许多刚开始独立手术的年轻大夫,更易出现这种并发症。笔者在长期临床手术实践中,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种简单实用、能有效规避此并发症的重睑术切口线设计方法,笔者依其特征暂命名为动态验证法,现总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2010年1~6月,笔者共对103例施行重睑术患者采用动态验证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内眦韧带复位固定术后失败的原因,完善手术方法,以便在术中处理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术后效果。方法:对38例内眦韧带断裂致内眦移位畸形的患者行内眦韧带断端经鼻骨固定术、内眦韧带断端端端吻合术及内眦韧带断端鼻侧深部骨膜固定术。结果:内眦韧带复位固定术后内眦复位23例,改善4例,失败11例(其中8例为开始开展此术时发生)。效果不佳表现:眶鼻角不对称;内眦至鼻中线距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