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频拉高压线房企再涌借壳潮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壳上市可以解决企业开发资金紧张的问题,房地产企业都有借壳上市这种愿望。最后能否则成功上市和增发才是关键。如果不能增发,那么借到的壳就不能起到融资的作用
  
  1月23日,自2007年4月25日被暂停上市,濒临退市的S*ST华光(600076)公告称,公司恢复上市。上海兴铭房地产有限公司将对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公司2007年业绩也已成功扭亏。
  最近,有很多房地产公司已经成功运作或正准备借壳上市。
  国泰君安房地产分析师张宇认为:“借壳上市可以解决企业开发资金紧张的问题,房地产企业都有借壳上市这种愿望。最后能否成功上市和增发才是关键。如果不能增发,那么借到的壳就不能起到融资的作用。”
  
  借壳频发
  
  1月21日,大连金牛(000961)公告称,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公司40.67%国有股的最终受让方,中南控股集团拟将旗下中南房地产业有限公司资产注入公司,双方于2008年1月18日签订重组框架性协议。根据协议,中南控股拟向大连金牛注入资产盈利能力高于大连金牛的优质资产,获得大连金牛的控股权和1.22亿股,实现借壳上市。如果这笔交易最终成功,大连金牛将变身地产股。
  实际上,在ST公司的股改中,有不少都是通过注入房地产项目进行资产重组来完成。而房地产企业为了融资的需要,也希望通过借壳ST公司实现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最近,有很多房地产公司意欲借壳上市。1月14日,*ST万杰(600223.SH)发布公告称,山东万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以每股5.78元,向山东商业集团等五家公司定向增发,*ST万杰一跃成为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山东也因此有了第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1月15日,S*ST成功(000517.SZ)发布公告,称已与房地产商荣安集团签署协议,向其定向发行8.28亿股份,荣安集团将旗下24亿元房地产资产注入,从而实现借壳上市。1月17日,停牌5个多月的ST科苑(000979.SZ)复牌,背后注入的则是中弘集团的地产业务。
  
  融资有道
  
  2007年下半年以来密集的宏观调控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持续到现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房价几乎都出现了下跌,成交量萎缩的情况,开发商的回款开始变慢。国家在今年实行的货币从紧政策、财政平稳政策,以及将投资规模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等政策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紧绷。
  在这种宏观政策下,房地产企业更是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的机会,解决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也可以降低负债率。
  但是,去年10月份,市场上便接连传来监管层叫停房地产企业A股IPO的消息。虽然一直没有得到监管层的明确表态,但是叫停房地产企业IPO的消息一直不断。前不久合肥城建成了新年第一个IPO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对今年房地产IPO开闸表示乐观。
  市场人士认为,证监会对已上报IPO申请的暂缓审核并不包括已“接近上市的企业”。从合肥城建目前的发行来看,显然属于当时“接近上市的企业”,并不在暂缓审核的范畴。所以,合肥城建的发行更多的只是一种个体行为,并不代表房地产企业IPO与再融资的大门已经洞开。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因此纷纷转投香港市场,以解决上市融资的问题。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企业就成了借壳上市的主力军,先后有四十多家房地产企业通过借壳上市。今年,宏观调控政策下的房地产企业对资金的渴求将会更甚于以往,而相对于实力强大的大型房地产企业来说,大量中小房地产企业可以在IPO上市暂缓的情况下,采用借壳上市获得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机会。
  
  ■观察
  谨防壳“陷阱”
  房地产企业通过借壳上市是一条融资的途径。如今地产龙头金融街(000402)就是通过借壳重庆华亚上市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借壳上市的地产公司都能发展顺利。借壳上市仍然存在很大的风险。
  房地产企业都有借壳上市这种愿望,但是最后能否成功上市和增发才是关键。如果不能增发,那么借到的壳就不能起到融资的作用。而且借壳上市的过程进展也比较缓慢。
  受到壳资源的债务问题困扰的例子并不少见。中关村就是一例。2006年,黄光裕入局中关村,他控制的鹏泰投资成为了中关村第一大股东。业内人士认为黄光裕收编中关村的用意就是通过资产置换,达到将他旗下的地产业务上市的目的。但是由于CDMA担保债务问题,资产置换一直未能实现。直到去年年未,CDMA担保债务问题才最终解决。
   “借壳上市的风险很大,选择合适的壳资源至关重要。过去借壳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大多数并没有寻找到再融资的机会,有的甚至一蹶不振。不少房地产公司栽在了壳公司的财务问题上。目前来看,房地产公司借壳效果并不理想,还与一些公司重组之初就动机不纯有关,一些公司为了操纵股价而刻意选择盘子小、业绩差、股价低的上市公司作为重组对象。”业内人士认为。
其他文献
近日,逢北京2008年图书订货会即将召开之际,方正阿帕比宣布正式发布“出版社数字出版系统”,并携手出版社共同推进“出版社数字出版系统”的应用。  “面对数字化冲击,传统出版社的机制、业务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一点很多出版社都有深刻认识。方正在出版行业积淀深厚,方正的技术产品是值得信赖的,更是值得出版同业信赖的合作伙伴。”方正阿帕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出版社数字出版系统’,为新闻出版机构实现数化出
期刊
工行收购泰国ACL银行的交易因当地新规暂时搁浅。泰国最大的商业银行盘谷银行近日宣布,由于泰国正在制定的相关法律规定尚未出台,该行将推迟向中国工商银行出售其持有的ACL银行19.3%股权。   专家建议,中资银行在海外并购前尽可能充分预估风险,不但要选对了收购目标,也要选对时机和地点。泰国目前微妙的政治局势正在提醒工行和“后来者”们,异国“风险底线”将大有不同。     风险预估不足     所谓“
期刊
近日,中国钢铁企业和海外铁矿石生产企业在铁矿石谈判中,外方开口涨价70%,然而,近期海运费的暴跌和国家调控政策的见效,促使人们相信国际矿业巨头漫天要价的局面或将改变。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海运费暴跌、国内调控政策见效……这些利好因素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的“筹码”。但矿业巨头们却频出各种“杀手锏”,铁矿石谈判依然艰难。  “国内对铁矿石的需求量仍在上涨,中国对铁矿石的刚性需求使得
期刊
宝马1系在全球上市3年销售40多万辆给了宝马信心。而宝马汽车价值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汽车不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差强人意的售后服务让中国消费者对其更低价格的汽车的质量产生了疑问    2008年,中国将有更多的消费者能消费得起宝马汽车,宝马1系汽车将在今年年中以进口车的形式正式引入中国,预计最低售价会低于25万元,待其实现国产后,售价将更低。但随着宝马汽车的价格区间不断下探,其质量问题也愈加严峻。  “
期刊
2008年,IDG全球副总裁、中国资深合伙人熊晓鸽携16亿美金而来,再度巩固IDG在国内风险投资界的领先地位,其中一支基金有了新的标志:人民币基金。据他透露,本年度IDG又将迎来集体套现一年,纳斯达克、香港市场将迎来全面开花。  1月23日这一天,记者跟随熊晓鸽城东、城西“赶场”主持了两场新闻发布会。既是老板,又作投资人,还兼做投资节目点评人,熊晓鸽忙中有序,乐得其所。     中外基金“双驱动”
期刊
1月23日,新股上市的海利得备受追捧,首日高开高走,开盘报33.00元,较发行价14.69元上涨124.64%,收于33.01元,涨幅为124.71%。  国泰君安分析师谭东仑认为,其上市首日定位基本准确。   海利得盘中最高35.00元,最低31.33元,成交量约183502手,成交金额6.02亿元,换手率达到71.68 %。   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涤纶工业长丝和灯箱布制造企业之一,国家火炬计划重
期刊
“销售部门多个管理职位发生了人事变动,销售层的调整主要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增强营销力度。”1月24日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  2008年伊始,众多车企公布新的一年的销售目标之后,市场上的火药味越来越浓烈。而北京现代2007年的销量同比2006年销量呈现出了11.76%的负增长趋势。  无论是北京现代的股东双方还是销量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都不会给它太多的时间去调整,错失了
期刊
1月21日,万科(000002.SZ)证券事务代表梁洁表示,万科已经报名举牌“深国投出售旗下国投房产49%股权”。  目前,深国投股权出售的公开挂牌时间尚未截止。梁洁表示,万科举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看好深国投地产公司的土地储备,并通过股权收购实现做大做强。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杨红旭说:“目前,通过战略性并购,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已经成为开
期刊
近日,我国书法家和芝惠应邀为今年北京奥运会创作艺术品。据介绍,此次活动意在表达书法家借全球体育盛会,展现中国文字艺术长卷。  据了解,为配合北京市各区县迎接奥运活动,和芝惠正在创作中国书法艺术系列作品,展现中国各历史时期故事是其作品最大亮点之一。和芝惠表示,系列作品可通过文字艺术,生动地反映我国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  和芝惠此次创作的系列作品也成为专家和学者关注的热点。我国文物部门专家表示,中国文
期刊
如何处理好做大做强与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加快扩张与加强控制的关系、创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与打造人才队伍的关系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成为国内连锁性药店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国际医药零售连锁巨头对中国市场的不断渗入,国内医药零售企业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单纯的依靠价格竞争来谋求市场占有,以资本为基础,规模和专业服务为手段的新的发展模式正成为国内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突围的重要手段。  日前,国内医药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