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已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与以人为本理念同等重要的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公共艺术教学中成为未来城市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生态环保理念;公共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
一、公共艺术专业基本概述
公共艺术是一种在公共场合下介入,并展示于公共场合的,并且为大众所高度认可的艺术。日常提及的公共艺术包含多种类型,如公共设施、雕塑艺术、装置艺术、墙绘艺术及环境艺术等。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与审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在城市肌理中涌现出来,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城市面貌和形象的标志,映射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进程。
公共艺术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以现代的设计手法与技术对大众的生活空间环境加以点缀,顺应大众的日常生活方式,产生情感共鸣,营造出使人身心舒畅的公共环境,一般具备公共性、艺术性及持久性等特点。此外,公共艺术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原因在于公共艺术只有能够渗透入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然健康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够充分展示出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文化、艺术、历史等内涵。
在我国,公共艺术专业是一门新兴的艺术类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在开放性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相应的城市环境设计的专门人才的一门学科。公共艺术专业在专业综合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骨干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同样注重对实践能力的研究和培养,其中包括对公共艺术本体形态、艺术形式、创作形式、创作观念、方法、技巧及审美意识等综合内容的研究和学习。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具备在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作与城市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理論与实践相结合、有创意能力,实现艺术创造与视觉设计相适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从事公共景观、公共建筑、公共园林等空间造型的设计、施工、咨询、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公共艺术教学中的时代背景
在高科技与现代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下,随之而来的除了优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手段之外,同时,各种污染物质和快速增长的人口数量也不断的透支着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进而在近些年逐渐带来了频发的自然自灾害,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空间环境。历史回望,但凡是以破坏有限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基础的建设皆是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原则,并且必然会在当下或不久的未来接受自然的惩罚和洗礼。在这样的环境下,本世纪人类深谙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发展是万万行不通的,进而在当今现代化建设中开始逐步提倡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之融入于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
在公共艺术专业教学中,“生态环保理念”已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等重要的深入到了教学的核心中。教学中,生态环保理念下的公共艺术设计成为了伴随着生态美学概念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类注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艺术种类,其核心在于教导学生在设计之初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所谓生态环保并非是如多加绿植或盆栽等只停留于表面的工程,而是要将公共艺术设计与生态环境、人与自然达到一种互动的平衡。
三、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公共艺术教学中的意义
城市的公共艺术体现着城市肌理的生态性、艺术性、历史性和文化内涵,反映着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进程。无论是城市公共设施、城市雕塑、公共小品或是墙绘壁画等,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环境的品质,而设计是否遵循生态化的设计原则却直接影响到城市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理念下的公共艺术设计应该在服务于大众生活的同时,也可以更加便于使用和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公共艺术设计中在当代高校公共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与自然共生,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保理念下的公共艺术设计是一个动态思维下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自然形成天然的生态循环,并且逐渐衍生与保护的过程。
2、公众需求
公众需求多种多样,如文化需求、情感需求、环境需求等。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之后便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生活环境和艺术审美等。公共艺术的创作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为满足大众生理、心理以及情感和审美需求的社会行为。
生态环保理念下的公共艺术教学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设计与自然共生,同时还要强调增强人与自然间的互动,使体验者充分感知到自身与环境间的联系。公共艺术如需在生态环保理念方面有所表现,应当突出自然生态特点,发挥材质、色彩、功能及质感等自然形态特质,使观赏者在进行接触时可以感知来自自然与心灵的共鸣,感知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增强对人类自身和生态环境的认知。
3、对城市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一般认为,城市生态系统由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构成。公共艺术的生态化也是如此,不仅应当表现自然生态,也应当依托城市的文化内涵,适度表现其文化历史特点。
通过生态环保理念对公共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入渗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主张在作品设计前,除要将设计充分贴合自然,追求未来城市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之外,还要进行较有深度的实地考察与文化特色发掘;在设计过程中,将城市文化特色与时代精神采用多种艺术手法体现在各个城市生态公共艺术设计之中;同时应当注意公共艺术的艺术性和大众参与度,展现人文思想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
作者简介:蔡淼(1991-2),女,汉,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研究方向:公共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方向)。
基金项目:2017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十三五”规划课题“将生态环境理念引入到公共艺术专业教学中——以河北美术学院《公共座椅设计》课程为例”(GJXH2017-106)
【关键词】生态环保理念;公共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
一、公共艺术专业基本概述
公共艺术是一种在公共场合下介入,并展示于公共场合的,并且为大众所高度认可的艺术。日常提及的公共艺术包含多种类型,如公共设施、雕塑艺术、装置艺术、墙绘艺术及环境艺术等。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与审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在城市肌理中涌现出来,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城市面貌和形象的标志,映射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进程。
公共艺术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以现代的设计手法与技术对大众的生活空间环境加以点缀,顺应大众的日常生活方式,产生情感共鸣,营造出使人身心舒畅的公共环境,一般具备公共性、艺术性及持久性等特点。此外,公共艺术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原因在于公共艺术只有能够渗透入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然健康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够充分展示出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文化、艺术、历史等内涵。
在我国,公共艺术专业是一门新兴的艺术类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在开放性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相应的城市环境设计的专门人才的一门学科。公共艺术专业在专业综合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骨干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同样注重对实践能力的研究和培养,其中包括对公共艺术本体形态、艺术形式、创作形式、创作观念、方法、技巧及审美意识等综合内容的研究和学习。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具备在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作与城市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理論与实践相结合、有创意能力,实现艺术创造与视觉设计相适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从事公共景观、公共建筑、公共园林等空间造型的设计、施工、咨询、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公共艺术教学中的时代背景
在高科技与现代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下,随之而来的除了优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手段之外,同时,各种污染物质和快速增长的人口数量也不断的透支着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进而在近些年逐渐带来了频发的自然自灾害,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空间环境。历史回望,但凡是以破坏有限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基础的建设皆是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原则,并且必然会在当下或不久的未来接受自然的惩罚和洗礼。在这样的环境下,本世纪人类深谙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发展是万万行不通的,进而在当今现代化建设中开始逐步提倡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之融入于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
在公共艺术专业教学中,“生态环保理念”已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等重要的深入到了教学的核心中。教学中,生态环保理念下的公共艺术设计成为了伴随着生态美学概念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类注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艺术种类,其核心在于教导学生在设计之初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所谓生态环保并非是如多加绿植或盆栽等只停留于表面的工程,而是要将公共艺术设计与生态环境、人与自然达到一种互动的平衡。
三、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公共艺术教学中的意义
城市的公共艺术体现着城市肌理的生态性、艺术性、历史性和文化内涵,反映着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进程。无论是城市公共设施、城市雕塑、公共小品或是墙绘壁画等,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环境的品质,而设计是否遵循生态化的设计原则却直接影响到城市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理念下的公共艺术设计应该在服务于大众生活的同时,也可以更加便于使用和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公共艺术设计中在当代高校公共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与自然共生,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保理念下的公共艺术设计是一个动态思维下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自然形成天然的生态循环,并且逐渐衍生与保护的过程。
2、公众需求
公众需求多种多样,如文化需求、情感需求、环境需求等。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之后便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生活环境和艺术审美等。公共艺术的创作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为满足大众生理、心理以及情感和审美需求的社会行为。
生态环保理念下的公共艺术教学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设计与自然共生,同时还要强调增强人与自然间的互动,使体验者充分感知到自身与环境间的联系。公共艺术如需在生态环保理念方面有所表现,应当突出自然生态特点,发挥材质、色彩、功能及质感等自然形态特质,使观赏者在进行接触时可以感知来自自然与心灵的共鸣,感知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增强对人类自身和生态环境的认知。
3、对城市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一般认为,城市生态系统由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构成。公共艺术的生态化也是如此,不仅应当表现自然生态,也应当依托城市的文化内涵,适度表现其文化历史特点。
通过生态环保理念对公共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入渗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主张在作品设计前,除要将设计充分贴合自然,追求未来城市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之外,还要进行较有深度的实地考察与文化特色发掘;在设计过程中,将城市文化特色与时代精神采用多种艺术手法体现在各个城市生态公共艺术设计之中;同时应当注意公共艺术的艺术性和大众参与度,展现人文思想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
作者简介:蔡淼(1991-2),女,汉,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研究方向:公共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方向)。
基金项目:2017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十三五”规划课题“将生态环境理念引入到公共艺术专业教学中——以河北美术学院《公共座椅设计》课程为例”(GJXH201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