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班级关系网找同伴,团队训练促团结,发展性评价化矛盾是小组合作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要做到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荣誉感。
关键词:合作小组;班级管理;发展性评价;积极性;荣誉感
中图分类号G451.6;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1-0096-01
小组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建立相互合作与竞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提升,能实现班级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本文从班级关系网找同伴、团队训练促团结、发展性评价化矛盾三方面,对小组合作策略进行探研。
一、班级关系网找同伴
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接班不久,班主任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内写上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和玩乐伙伴各2人~4人。在有限时间内,学生只能本能地写出自己的伙伴。班主任还让学生在一张大白纸上选择任意的位置画个圆,把自己的名字填在圆圈内,并将学习伙伴和玩乐伙伴用两种颜色分别进行连线。这样,一张清晰的“班级关系网”就完成了,从中可以发现班级核心学生是哪几个,班级相对边缘的学生是哪几个,谁既是学生心目中的学习伙伴又是玩乐伙伴。这和班主任平时观察的情况相吻合,这样就完成了组建小组的第一步。第二步在“班级关系网”的基础上组建小组。组建小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成绩等,这样小组内学生才能均衡互补。第三步,利用班队课或开学第一周进行团队拓展训练,使之成为一个友爱、团结、合作、竞争的团队。著名学者刘惊铎认为,体验是道德的本体,道德体验是有魅力的道德教育,道德体验就是回归道德教育的真的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进步。
二、团队训练促团结
本校是心理特色学校,在学生心理和团队拓展方面有很多方法值得借鉴,并用之于管理班级。这次设计的团队拓展总共分两步走,每步都要进行评比,并邀请科任教师参与活动和担任评委。第一步,加强纪律性。目的是整顿懒散的纪律,对全班同学进行十分钟的纪律性训练。内容包括站姿、左转、右转、蹲下等。第二步,加强文化建设。要求学生在相应时间内设计组名、组标志,选取歌曲作为组歌,要求每个组员都会唱组歌。各小组设计队形进行展示,还要在彩旗上绘制本组的标志并进行简单的介绍。展示环节顺序:组名——组队形——组口号——彩旗标志——组歌曲。班主任在小组文化营造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协助组长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三、发展性评价化矛盾
组建合作小组只是工作的开始,最难的是合作小组的运作。合作小组的矛盾会随时发生,遇到矛盾冲突后怎样解决,面对小组失败后组员之间互相埋怨该怎么办,小组成绩悬殊,又不能拆散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班主任要相信学生在矛盾面前是有能力化解的,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自我生命的成长。班主任要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和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发展性评价是以未来为取向,以发展为目的,最终达到评价对象主体性和积极性的最大限度发挥。以生为本进行发展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比如及时肯定和奖励最佳小组、明星组员、明星搭档等。
在活动评比过程中,班级第二小组面临解散的危机,对于这样的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己来处理,班主任进行有效引导。“我们不知道这个小组为什么要解散,面对这样的情况其他小组的同学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我知道,他们小组在这周的挑战中综合分数最低,但是他们没有把责任推到某人身上,只是想解散小组。”班主任说。这时,其他小组的同学都纷纷进行劝说。有的说,因为缘分才走到一起,不要解散小组,有的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还有的引用了《桃花心木》中的句子进行劝说。在活动结束时,班主任赠送给前四名小组每组一张团体照,并在黑板的右边开辟一个空间作为“全家福”进行展示。后三名小组没有获得奖励,他们要在下一周的评比中胜出才有资格拿到照片装饰自己的“全家福”。对于第二小组,班主任赠送给他们每人一张照片,并私下里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对他们说:“照理說你们是没有照片的,这一张照片是老师送给你们做纪念的。因为你们小组要解散了,从此班上就没有第二小组了。”班主任故意把话说得很伤感,“留给你们小组只有两天三夜的时间思考,如果你们决定解散,那请在周一告诉我。如果你们觉得小组只是暂时输了,你们还有勇气、斗志和团队精神,那请把这张照片还给我,下一周用自己的实力把照片赢回去。”在周六的晚上,班主任收到了学生的信息:“下一周,我们要用自己的实力把照片赢回去。”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他们确实做到了。可见,在小组合作中,班主任要做的是加以有效引导和进行发展性评价,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宗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卫灵彦.小组合作,把班级管理的权利交给学生[J].华夏教师,2017(12).
[3]刘团业.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教育,2016(03).
关键词:合作小组;班级管理;发展性评价;积极性;荣誉感
中图分类号G451.6;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1-0096-01
小组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建立相互合作与竞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提升,能实现班级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本文从班级关系网找同伴、团队训练促团结、发展性评价化矛盾三方面,对小组合作策略进行探研。
一、班级关系网找同伴
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接班不久,班主任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内写上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和玩乐伙伴各2人~4人。在有限时间内,学生只能本能地写出自己的伙伴。班主任还让学生在一张大白纸上选择任意的位置画个圆,把自己的名字填在圆圈内,并将学习伙伴和玩乐伙伴用两种颜色分别进行连线。这样,一张清晰的“班级关系网”就完成了,从中可以发现班级核心学生是哪几个,班级相对边缘的学生是哪几个,谁既是学生心目中的学习伙伴又是玩乐伙伴。这和班主任平时观察的情况相吻合,这样就完成了组建小组的第一步。第二步在“班级关系网”的基础上组建小组。组建小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成绩等,这样小组内学生才能均衡互补。第三步,利用班队课或开学第一周进行团队拓展训练,使之成为一个友爱、团结、合作、竞争的团队。著名学者刘惊铎认为,体验是道德的本体,道德体验是有魅力的道德教育,道德体验就是回归道德教育的真的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进步。
二、团队训练促团结
本校是心理特色学校,在学生心理和团队拓展方面有很多方法值得借鉴,并用之于管理班级。这次设计的团队拓展总共分两步走,每步都要进行评比,并邀请科任教师参与活动和担任评委。第一步,加强纪律性。目的是整顿懒散的纪律,对全班同学进行十分钟的纪律性训练。内容包括站姿、左转、右转、蹲下等。第二步,加强文化建设。要求学生在相应时间内设计组名、组标志,选取歌曲作为组歌,要求每个组员都会唱组歌。各小组设计队形进行展示,还要在彩旗上绘制本组的标志并进行简单的介绍。展示环节顺序:组名——组队形——组口号——彩旗标志——组歌曲。班主任在小组文化营造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协助组长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三、发展性评价化矛盾
组建合作小组只是工作的开始,最难的是合作小组的运作。合作小组的矛盾会随时发生,遇到矛盾冲突后怎样解决,面对小组失败后组员之间互相埋怨该怎么办,小组成绩悬殊,又不能拆散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班主任要相信学生在矛盾面前是有能力化解的,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自我生命的成长。班主任要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和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发展性评价是以未来为取向,以发展为目的,最终达到评价对象主体性和积极性的最大限度发挥。以生为本进行发展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比如及时肯定和奖励最佳小组、明星组员、明星搭档等。
在活动评比过程中,班级第二小组面临解散的危机,对于这样的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己来处理,班主任进行有效引导。“我们不知道这个小组为什么要解散,面对这样的情况其他小组的同学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我知道,他们小组在这周的挑战中综合分数最低,但是他们没有把责任推到某人身上,只是想解散小组。”班主任说。这时,其他小组的同学都纷纷进行劝说。有的说,因为缘分才走到一起,不要解散小组,有的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还有的引用了《桃花心木》中的句子进行劝说。在活动结束时,班主任赠送给前四名小组每组一张团体照,并在黑板的右边开辟一个空间作为“全家福”进行展示。后三名小组没有获得奖励,他们要在下一周的评比中胜出才有资格拿到照片装饰自己的“全家福”。对于第二小组,班主任赠送给他们每人一张照片,并私下里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对他们说:“照理說你们是没有照片的,这一张照片是老师送给你们做纪念的。因为你们小组要解散了,从此班上就没有第二小组了。”班主任故意把话说得很伤感,“留给你们小组只有两天三夜的时间思考,如果你们决定解散,那请在周一告诉我。如果你们觉得小组只是暂时输了,你们还有勇气、斗志和团队精神,那请把这张照片还给我,下一周用自己的实力把照片赢回去。”在周六的晚上,班主任收到了学生的信息:“下一周,我们要用自己的实力把照片赢回去。”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他们确实做到了。可见,在小组合作中,班主任要做的是加以有效引导和进行发展性评价,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宗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卫灵彦.小组合作,把班级管理的权利交给学生[J].华夏教师,2017(12).
[3]刘团业.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教育,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