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磷化锡/氮掺杂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储锂性能测试,帮助学生理解基础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实验技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此外,本实验的开展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储能领域的科技前沿,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科研能力.因此,建议将本实验纳入化学及应用化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综合化学实验课程.
【机 构】
:
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4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磷化锡/氮掺杂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储锂性能测试,帮助学生理解基础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实验技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此外,本实验的开展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储能领域的科技前沿,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科研能力.因此,建议将本实验纳入化学及应用化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综合化学实验课程.
其他文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构建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行同向的协同育人模式,探讨了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实践.本文以无机化学课程的“绪论”一课作为教学设计案例,从学习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与呈现、思政元素挖掘融合及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在无机化学绪论课中有机融合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
液氢是实现氢能大规模储运的重要方式,氢气液化能耗高、效率低,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对一种采用双混合制冷剂的氢液化工艺,在考虑正-仲氢转化的基础上进行HYSYS模拟计算.借助MATLAB,使用粒子群算法对液化流程关键操作变量进行全局优化,优化后比能耗为6.981 kW·h/kgLH2,(火用)效率为28.32%,较初始流程分别降低13.14%和提高15.17%,性能明显优于在运行的氢液化系统.基于优化结果对工艺进行换热性能分析和主要设备的(火用)分析,提出进一步改进工艺的建议.
以香豆素-3-羧酸的合成为例,改变现有传统实验的实验过程,将验证性实验改变为探究性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理论知识的动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具有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基础.
通过教材与自建慕课平台互补的立体课程体系,提供拓展式学习渠道;通过内容导学和任务驱动,“三维一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学习成效反馈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设计;通过教学目标与学习活动关联,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度和参与度,利用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帮助学生通过调控学习过程促进深度学习.
针对实际项目热电制冷模组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断槽数不同的四种典型散热器在不同电流、翅片厚度、断槽宽度下的散热能力,得到了性能较佳的工况与散热器模型.结果 表明,随着电流增加,热电制冷模组冷面温度不断降低,当电流超过一定数值时,冷面温度趋于平衡,热面温度急剧上升.四类散热器中,断槽数为一的散热器散热能力较佳,并对此类散热器的翅片厚度进行优化,在研究范围内,翅片厚度2.5 mm散热效果较佳.断槽宽度有临界值,断槽宽度值小于9 mm时散热器面积减小不会使散热能力减弱,反之大于9 mm时散热能力急剧衰弱,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基本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对实验课程内容及授课形式进行重新设计;建设了实验教学课件、操作视频、虚拟仿真实验、试题库、拓展阅读素材等教学资源;并通过超星学习通在92个班级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本课程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相关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固态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分析指出,固态化学反应具有“一旦发生,就必完全”的特征;该特征不会因为少量溶剂的存在而消失.本文使用按1∶1摩尔比混合的氯化铵和六水合氯化镁的固体进行反应,只使用刚刚淹没固体的水来促进二者之间的反应,结果发现,在室温下30min左右,它们全部转化成了铵光卤石(NH4Cl·MgCl2·6H2O,六水合氯化铵镁).本实验有助于将少溶剂固态化学反应的概念引入学生的知识库,并籍此推进化学过程的绿色化.它还可以使学生学到如何冻结化学反应,使之适合于离位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方法.
Molisch反应发现于1886年,此后对糖和苷类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定性鉴别工具.本文回顾了Molisch反应的发现过程、反应机理研究及应用,并对该反应在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通过深入分析和对比立方金刚石和六方金刚石的结构,强化了对立方晶体和六方晶体的结构差别的认识,并以金刚石结构为基础建立了四面体型四配位晶体结构的模板以及衍生的四面体型四配位耦合直线型二配位的模板,利用模板分析具有类似结构的物质.
介绍一个绿色高分子化学综合实验.在水相中,苯乙炔通过有机铑配合物催化聚合得到聚苯乙炔,利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其结构和光热性能进行研究.本实验难度适中,可以通过溶剂为可变因素展开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验内容涵盖高分子化学、应用波谱学和聚合物仪器分析与表征等知识点.本实验的实施不仅可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系统的科研思维和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