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8000在中国:热炒作后的冷思考

来源 :WTO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3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别让SA8000认证绊住脚》和2003年12月12日粤港信息日报《美欲向我抡SA8000大棒,珠三角恐成重灾区》的报道出来后,全国媒体及学术界随即掀起了对SA8000的研究和讨论,甚至引发了多视角的争论。可以说,SA8000认证在中国从冷门到热门,从陌生到清晰,在企业的接受过程中不乏疑惑与困扰。时至今日,是该冷静下来再度审视与思考这一过热的话题了。
  
  SA8000研究的四大阶段
  
  如果以文章的发表作为断代的标准,国内理论界对SA8000的研究可以分成如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从SA8000的初始介绍到2003年12月12日。
  这一阶段的标志性文章是粤港信息时报的《美欲向我抡SA8000大棒,珠三角恐成重灾区》(2003年12月12日)。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理论界对SA8000的研究比较零散,国内虽然已经有不少文章涉及到SA8000,但却很少有专家或媒体进行长期跟踪研究或连续发表系列文章,国内理论界和外经贸领域的人士对SA8000也知之甚少。现在回顾这个阶段公开发表的文章,理论界基本上是把SA8000界定为技术贸易壁垒,而已经通过或正在认证SA8000的企业,几乎都是由国外购买方要求并指引其进行操作。咨询、培训和认证也全部都由国外购买方联系的中介和认证机构一手包办,绝大部分的其他企业基本不了解SA8000,政府部门在这个阶段几乎没有发表过对SA8000的任何言论。
  阶段二:2003年12月12日至2004年4月28日。
  这一阶段的标志性文章是南方日报的《跨越SA8000》(2004年4月28日)。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SA8000被炒得铺天盖地,而且越炒越悬,甚至出现了很多误读和曲解。我们注意到,很多接受媒体采访的专家实际上并不了解SA8000。这个阶段媒体对SA8000的报道乏善可陈,不过是贴来贴去罢了。由于媒体的炒作和市场的诱惑,大量在国外从事SA8000研究的工作机构对中国的认证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纷纷派人前来企图开辟这一市场。这一阶段,理论界开始关注和研究SA8000;企业在媒体的炒作下纷纷开始学习SA8000,并表现出对SA8000认证的强烈兴趣及紧迫感;政府相关部门也开始注意SA8000。媒体方面要算民营经济报(前粤港信息时报)最为积极,多次推出了系列专题报道。
  阶段三:2004年4月28日至2004年7月13日。
  该阶段的标志性文章是羊城晚报的《SA8000认证国内遭遇尴尬》(2004年7月13日)。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对SA8000的争论达到了高峰,问题主要集中在SA8000是不是壁垒上。首先是南方日报作为广东省委的机关报,以少有的全版全文刊登了广东省社科院SA8000课题组的长文,全面解读SA8000。各媒体纷纷转载。商务部的《WTO经济导刊》和原国家经贸委的《现代企业教育》等杂志纷纷开辟专栏,引起了理论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多政府的相关部门纷纷组成工作组进行有关方面的调查研究,不少理论界的专家和政府官员也就SA8000发表看法,全国兴起了培训SA8000知识的热潮。经过SAI授权的9个认证公司设在香港的境外中介机构纷纷进入内地开展培训、咨询和认证业务。国内的相关认证机构和中介组织就SA8000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但大都受到境外同行机构的排挤。与此同时,企业参加SA8000的知识培训和认证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阶段四:2004年7月13日羊城晚报《SA8000认证国内遭遇尴尬》文章的发表至今。
  该阶段的特点是,对SA8000的扭曲认识逐步回归到正确的轨道。《SA8000认证国内遭遇尴尬》一文首次指出:“自称国际标准的SA8000实际是由美国一家民间机构牵头制定的,事实上还不是国际标准”。理论界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深入调查研究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SA8000的看法出现了转变。值得一提的是,由对SA8000的研究得到的启示,理论界开始从SA8000的研究转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将不断涌现,打破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敏感和沉闷局面,对劳工及其他社会责任的话题将长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大批企业对SA8000的看法也迅速回归,受到SA8000压力的企业表示将继续认证SA8000,还没有受到压力的出口企业对SA8000出现了反感的情绪。境外机构在国内开展的认证和咨询活动有所收敛,转入更加隐秘的形式。广东省社科院SA8000课题组推出的“SA8000研究前沿系列报告”震惊了经SAI授权认证的9家认证机构及其他境外相关机构,他们开始对其在中国开展的SA8000认证、咨询行为进行反思,同时也对中国市场给予了更大的关注。
  
  SA8000在中国的推行及影响
  
  根据SAI于2004年10月31日对外公布的数据,来自40个国家、51个行业的492家企业取得SA8000的有效认证,其中包括中国的59家企业。这里之所以提出“有效认证”,是因为在过去通过SA8000认证的企业中,有不少企业自动放弃认证资格或在认证机构的复审中不过关而被取消了有效资格。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国内理论界对SA8000认证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认鉴委表示,不宜在国内推广SA8000的认证。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提交认证的企业明显减少。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大部分认证SA8000的企业几乎无不是被跨国公司迫使的。由于SA8000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并不大,国外的消费者也不十分了解,SA8000只是目前几百个公司社会责任守则中的一个,跨国公司要求其供货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建设并不一定要进行SA8000的认证,如现在我国沿海地区进行的第二方审核就已经很普遍。据初步调研测算,我国沿海地区有超过35000家企业已经通过第二方社会责任审核,而全国通过SA8000认证的企业只有50多家。面对国内理论界对SA8000的批评,跨国公司也存在着推动SA8000认证的担心,如在国内推行SA8000最为积极的沃尔玛公司,最近却受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其“有意不设立工会”的质疑,从而闹出了经常讲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企业并不一定确实保护劳工的国际笑话。
  但不管怎样,SA8000导入中国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积极意义。其一,它引发了包括理论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争论,并把国际上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引入中国。另一方面,也给中国企业家补了一堂国际课,可以预见,社会各界以后将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更加重视。作为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其建设与完善迫在眉睫。那些不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企业或企业家,将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甚至会被社会淘汰出局。
  
  SA8000带给中国企业的经验与启示
  
  SA8000的出台和在我国的推动是当前国际新格局下的必然产物;是我国经济崛起的同时对相关国家带来压力的必然反映;是中国和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我国即将成为世界加工厂的发展趋势下,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导入中国的必然结果。
  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如何建设企业社会责任,什么样的企业应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以及应当承担多重的企业社会责任等问题,历来都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场合争论的焦点,而且始终难以达成一致意见。这也说明,等待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统一标准的出台,将会是一个不短的时间。
  由于SA8000是一个拼凑的公司守则或体系,其不科学、不系统及不可操作的缺陷注定了:SA8000如不加以修改便难以成为国际标准,最多也只是某些跨国公司替代其社会责任守则的民间体系,在此前提下,我国政府将不会承认SA8000认证的合法地位,从而也注定了SA8000在我国的认证行为是违法的。
  所以企业对待SA8000的态度可以坚持如下:企业不必也没必要自动去认证SA8000,受到跨国公司压力的企业要善于利用西方国家的社会人文规则跟跨国公司讨价还价。如企业若以我国的法规向跨国公司解释这种认证是明显违反我国有关法规的话,跨国公司是不会强迫其供货企业进行违法活动的,同时为了认证而违反法规的做法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所不能接受的;因为遵纪守法和按章纳税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为了保护劳工而违反法规这本身就是不讲社会责任的表现。相比SA8000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二方审核,不论从程序、费用等各种因素来考虑,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尽量地选择后者,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再选择SA8000认证。
  (作者系广东社科院副研究员,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穿上双星鞋,潇洒走世界”,提起这条广告语,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20世纪90年代初,每天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前都会播放这则广告,双星鞋、双星的品牌在那时就已经家喻户晓了。再看今天的双星集团,就更加让人震惊。双星是最老的制鞋企业,拥有8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20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双星集团从一个面临亏损破产的国营青岛第九橡胶厂发展成为品牌价值达到492.92亿元(2005年数字)的跨国
期刊
[编者按] 长江三角洲旅游区,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如今,这个异常活跃、极富生命力的区域已从原先的15个城市发展到了20个城市,这预示着打造“长三角”旅游经济圈并非梦想,只要真正联起手来,依靠各城市政府部门和旅游界的共同努力,“长三角”将成为中国旅游真正的“金三角”。    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就目前来看,江浙沪三个省市入境旅游占了全
期刊
12月10日,WTO举行了贸易谈判委员会会议。WTO总干事、贸易谈判委员会主席素帕猜和与会成员代表听取了由各个谈判机构主席所作的谈判进展情况报告,对一年来的谈判情况进行了回顾,并确定了明年的工作计划。    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领域    谈判组主席冰岛大使Johannesson向贸易谈判委员会通报,谈判没有取得有实际意义的进展。为了澄清谈判议题,成员们已公开表明了他们的观点。Johannesson主
期刊
环境保护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环境作为生产力要素对提升企业形象和提高市场份额,促进招商引资、经济增长,吸引人才聚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社会进步都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在规范的市场经济规则下,企业环保不达标,其产品就难以进入主流市场。对环境带来损害的企业,也将被社会所淘汰。    长安汽车集团 微车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
期刊
2004年12月5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国际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清华首届EMBA毕业论坛在此间举行。当日上午的毕业论坛围绕毕业同学的论文层层展开。下午设了三个分论坛:“变革时代的战略管理”、“走出公司治理的困境”和“有效激励与领导”。教授们旁征博引,同学们辅之以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两年来学习的心得体会,进行了思想的交流。  2002年秋季,教育部正式批准首批30所院校开办EMBA教育,清华大学也迎来了首批
期刊
话语    ■ 胡锦涛致辞财富论坛开幕式  国家主席胡锦涛  5月16日,2005年《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演讲。胡锦涛说这次论坛确定以“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为主题,充分表达了大家对中国和亚洲发展前景的关注,表达了大家对中国及亚洲的发展对全球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的关注。这也充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及亚洲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
期刊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世界反倾销格局的变化必然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遭受的反倾销损失数额巨大,中国遭受的倾销损失虽然没有明确的统计资料,但中外专家都认为其数额大得惊人。  2004年1—6月,在101起反倾销新立案件中,有30起是针对中国产品的,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18起。从统计数据看,中国仍然是全球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中国台湾省位居第二,为14起。2004年上半年,有17
期刊
2004年12月13日,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举办了世界银行《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会,报告会由世界银行贸易局局长兼经济发展预测部负责人、资深经济学家尤里·达杜什先生主讲。   《全球经济展望》是世界银行的一个年度报告。2004年11月16日发布的《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回顾了全球各地区2004年的发展情况,对2004、2005 、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和发展走势作出预测,分析论述了区域贸易
期刊
WTO不仅在贸易关系,而且在全球治理方面也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我们应该及时审视WTO的工作机制,以便探讨是否还有改进的余地。  一年半以前,即2003年6月,我邀请了8位名人来共同撰写这份报告,帮助我进行深入的反思。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在政府部门、学术界、商业、贸易和经济政策制定方面拥有卓越的经历。他们的任务是审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个机构的现状,研究和澄清WTO所面临的体制性挑战,并考虑如何通过加
期刊
WTO的诞生本身及在本质上就是多边主义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全世界各国有能力为维护相互之间的依存而承担重大义务和法律责任。  当WTO总干事素帕猜·巴尼巴滴博士邀请我担任顾问委员会主席,主持起草一个关于WTO未来的报告时,他向我保证我们这个委员会在工作中的独立性,他严格遵守了这一承诺。因此,这一报告的责任完全属于我们而且只属于我们。此外,他明确表示并不要求我们对多哈发展议程发表评论,而是面向WTO的长
期刊